1樓:各種怪
1、立春
《立春偶成》——【宋】張栻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
2、雨水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3、春分
《偷聲木蘭花.春分遇雨》--【五代】徐鉉
天將小雨交春半,誰見枝頭花歷亂。縱目天涯,淺黛春山處處紗。焦人不過輕寒惱,問卜怕聽情未了。許是今生,誤把前生草踏青。
4、立夏
《山中立夏用坐客韻》--【宋】文天祥
歸來泉石國,日月共溪翁。夏氣重淵底,春光永珍中。窮吟到雲黑,淡飲勝裙紅。一陣絃聲好,人間解慍風。
5、處暑
《處暑後風雨》--【宋】仇遠
疾風驅急雨,殘暑掃除空。因識炎涼態,都來頃刻中。紙窗嫌有隙,紈扇笑無功。兒讀秋聲賦,令人憶醉翁。
2樓:匿名使用者
有些找不到,我再補充一些,差不多都齊了
3樓:匿名使用者
3千里之外表達愛的信心情愉快點讚賞月•
•一億萬人都有人在江湖人們我是
關於「二十四節氣「的古詩詞有哪些?
4樓:百度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精品教育
滿庭芳·立春
西嶺萌花,東郊放蕊,江南一夜春臨。山青水秀,碧翠漫從今。北野桃紅杏嫩,蹊徑外、岸柳垂金。
聽阡陌,鶯歌燕舞,歸雁繞瓊林。人生知苦短,曉霜鬢染,晚露眉侵。莫辜負,無邊風月詩心。
羈旅紅塵倦客,覓幽境、寓意千尋。蘭香裡,不追昨夢,把酒寄瑤琴。
注:中國古代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
說的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
立春五日後,蟄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甦醒,
再過五日,河裡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到水面上遊動,
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
百字令·雨水 遠山蒙翠,看芳蕊蓄勢,叢花將發。一夜春風吹陌野,萬紫千紅開徹。白練飄飄,蚌珠灑灑,鄉國田園悅。
瀟瀟雨水,幾多清靚潤物。 草木萌動疏生,北迴大雁,展翅雲天闊。獺祭肥魚迎播種,景象欣榮情切。
乍暖還寒,柳梢綠小,溪澗叮咚說。朦朧春意,又掀詩韻華頁。
注:1、清靚:潔淨。《漢書·王莽傳下》:
「乃庚子雨水灑道,辛丑清靚無塵。」2、乍暖還寒,柳梢綠小:宋·劉清夫《玉樓春》詞:
「柳梢綠小眉如印,乍暖還寒猶未定。」
3、我國古代將雨水分為三候: 由於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殘月如鉤更添愁,蘆花慨嘆江郎老。 糜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糜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糜感
5樓:h愛不絕跡
1、春分日
唐代:徐鉉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綠野徘徊月,晴天斷續雲。
回燕飛猶個個,花落已紛紛答。思婦高樓晚,歌聲不可聞。
2、春分與諸公同宴呈陸三十四郎中
唐代:武元衡
南國宴佳賓,交情老倍親。月慚紅燭淚,花笑白頭人。
寶瑟常餘怨,瓊枝不讓春。更聞歌子夜,桃李豔妝新。
3、二月二十七日社兼春分端居有懷簡所思者
唐代:權德輿
清晝開簾坐,風光處處生。看花詩思發,對酒客愁輕。
社日雙飛燕,春分百囀鶯。所思終不見,還是一含情。
4、踏莎行
宋代:歐陽修
雨霽風光,春分天氣。千花百卉爭明媚。畫樑新燕一雙雙,玉籠鸚鵡愁孤睡。
薜荔依牆,莓苔滿地。青樓幾處歌聲麗。驀然舊事上心來,無言斂皺眉山翠。
5、畫堂春(即席)
宋代:仲並
溪邊風物已春分。畫堂煙雨黃昏。水沉一縷嫋爐薰。盡醉芳尊。
舞袖飄搖迴雪,歌喉宛轉留雲。人間能得幾回聞。丞相休嗔。
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簡介
二十四節氣,是曆法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 十二月建 的特定節令。一歲四時,春夏秋冬各三個月,每月兩個節氣,每個節氣均有其獨特的含義。廿四節氣準確的反映了自然節律變化,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是指導農耕生產的時節體系,更是包含有豐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統。廿四節氣蘊含著悠久的文化內...
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歌 全文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從天文學上說,這是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的時空。陽和起蟄,品物皆春。太陽沿周天劃過,到此之際算是有了決定性的轉折。春天的本質之一乃是木性或木行,木行要完成生髮的職能必須有水,故立春之後,水行以雨水的節氣方式呈現,為春天加持壯行。驚蟄就像運動場上啟動某項比賽的打令槍一樣。一槍打響...
二十四節氣,什麼是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有 冬至 小寒 大寒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名稱含義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 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 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 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 出發,每前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