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和氏璧的典故最早出現在《韓非子·和氏》:「 楚人和氏 ( 卞和 )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
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
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命曰『 和氏之璧』。」 隨後《漢書·鄒陽傳》:
「故無因而至前,雖出隨珠、和璧,只怨結而不見德。」參考資料: http:
「和氏獻璧」的典故出自那裡,故事大致內容怎樣
和氏獻璧這個故事說明了什麼
2樓:馬里奧的短髮
從不同角度出發:
從獻寶者來說:這個故事說明獻寶者即懷才不遇之人應時刻做好為自己的才能犧牲的準備;也說明理應尊重並堅持真理,真相總會浮現於世。
從君主的角度:這個故事則說明領導者應善於發掘人才,知人善用,理智睿智,不輕信於小人,遇事要分析支援真理。
從匠人的角度:這個故事則提醒警示匠人應勤修已工,提高專業技能,不識真物實乃專業技能不合格也。
3樓:阿玉
是金子總會發光,
賭石有風險。
懷璧其罪。
4樓:匿名使用者
和氏璧,開拓被埋沒,其價值世人不認可,到後來人們才為之驚歎。揭露世風的敗壞,對世人不良思想行為進行了嘲諷。比喻堅持或是說才華總是被埋沒。 這個
5樓:
說明了弱者也能戰勝強者
6樓:匿名使用者
對於真理應該敢於堅持,總會得到承認。
領導者應該善於發現人才,不應該不經過分析就胡亂做決定
和氏之璧主要內容
7樓:1292711665啊
和氏璧是歷史上著名的美玉,在它流傳的數百年間,被奉為「價值連城」的「天下所共傳之寶」。
春秋時,楚人卞和在楚山,一說荊山(今湖北南漳縣)看見有鳳凰棲落在山中的青石板上,依「鳳凰不落無寶之地」之說,他認定山上有寶,經仔細尋找,終於在山中發現一塊玉璞。卞和將此璞獻給楚厲王。然而經玉工辨認,璞被判定為石頭,厲王以為卞和欺君,下令斷卞和左腳,逐出國都。
武王即位,卞和又將璞玉獻上,玉工仍然認為是石頭,可憐卞和又因欺君之罪被砍去右足。
及楚文王即位,卞和懷揣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以致滿眼溢血。文王很奇怪,派人問他:「天下被削足的人很多,為什麼只有你如此悲傷?
」卞和感嘆道:「我並不是因為被削足而傷心,而是因為寶石被看作石頭,忠貞之士被當作欺君之臣,是非顛倒而痛心啊!」這次文王直接命人剖璞,結果得到了一塊無瑕的美玉。
為獎勵卞和的忠誠,美玉被命名為「和氏之璧」,這就是後世傳說的和氏璧。
楚王得此美玉,十分愛惜,都捨不得雕琢成器,就奉為寶物珍藏起來。又過了400餘年,楚威王為表彰有功忠臣,特將和氏璧賜予相國昭陽。昭陽率賓客遊赤山時,出玉璧供人觀賞,不料眾人散去後,和氏璧不翼而飛。
50餘年後,趙國人繆賢在集市上用五百金購得一塊玉。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經玉工鑑別,此玉就是失蹤多年的和氏璧。趙惠文王聽說和氏璧在趙國出現,遂據為己有。
秦昭王獲悉此事後,致信趙王說,願以秦國十五座城池換取玉璧。越王懾於秦國威力,派藺相如奉璧出使秦國。機智過人的藺相如不辱使命,設計取回玉璧,送回趙國。
公元前228年,秦滅趙,和氏璧最終還是落入秦國手中,不幸的是,和氏璧從此從歷史記載中消失了。傳說中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將和氏璧製成了傳國玉璽。
8樓:grace囧
【和氏璧簡介】
[編輯本段]
關於和氏璧的最早記載,見於《韓非子》、《新序》等書,並且情節大致相向。說是在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荊山裡得到一塊璞玉。卞和捧著璞玉去見楚厲王,厲王命玉工檢視,玉工說這只不過是一塊石頭。
厲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腳。厲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著理玉去見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檢視,玉工仍然說只是一塊石頭,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腳。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哭幹了眼淚後又繼續哭血。
文王得知後派人詢問為何,卞和說:我並不是哭我被砍去了雙腳,而是哭寶玉被當成了石頭,忠貞之人被當成了欺君之徒,無罪而受刑辱。於是,文王命人剖開這塊璞玉,見真是稀世之玉,命名為和氏璧。
和氏璧面世後,成為楚國的國寶,從不輕易爾人。後來.楚國向趙回求婚,使和氏璧到了趙國。公元前283年,秦國聽說趙國有和氏璧,提出以15座城相交換,因趙弱秦強,趙國不敢怠慢,但又不情願,便派智謀雙全的藺相如奉璧使秦。
藺相如知道其中有詐,偷偷將和氏璧送回了趙國。此事在司馬遷《史記》中有詳細記載。
但後來,和氏璧還是被秦國擁有,至於何時、如何被秦國擁有,史無記載。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李斯在上《諫逐客書》中提到:「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
」「隨、和之寶」,即指「隨侯之珠」與「和氏之璧」兩件當時著名的寶物。很有可能,趙國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畏懼秦國的強大,將和氏璧送給了秦國。
從此以後,關於和氏璧的記載屢見不鮮,並大都相信《韓非子》、《新序》等書的記載。如西晉傅鹹《玉賦》說:「當其潛光荊野,抱璞未理,眾視之以為石、獨見知於卞子。
」唐代詩文中關於和氏璧的記載更多.大詩人李白《古風》三十六便有「抱玉入楚國,見疑古所聞。良寶終見棄,徒勞三獻君」的詩句。
據《史記》記載,秦王政九年,便製造了御璽,劉邦滅秦得天下後,子嬰將御璽獻給了劉邦,御璽成為「漢傳國空」。到漢末董卓之亂,御璽先後落入孫堅、袁術之手,再傳魏、晉。五胡十六國時,一度流於諸強,後被南朝承襲。
隋滅陳後,御璽被陳朝的蕭太后帶到突厥,直到唐太宗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御璽歸唐。五代時,滅下大亂,流傳的御璽不知所終。在六朝以後的記載中,大都認為被秦始皇所用的御璽是用和氏璧改造而成的。
清代以後,人們開始對和氏璧的真實性產生懷疑,乾隆皇帝在《卞和獻玉說》中,認為這只是韓非子的寓言而已。
--------------**上有更多
和氏獻璧 屬於什麼成語故事
9樓:匿名使用者
成語故事一般分為三類
1、寓言故事成語:
濫竽充數、畫蛇添足、守株待兔、刻舟求劍、掩耳盜鈴、買櫝還珠、自相矛盾、拔苗助長、亡羊補牢、杯弓蛇影。
2. 歷史故事成語:
背水一戰、望梅止渴、紙上談兵、三顧茅廬、臥薪嚐膽、四面楚歌、初出茅廬、指鹿為馬
3.神話故事:
精衛填海、八仙過海、夸父追日、開天闢地
和氏獻璧屬於第二類:歷史故事成語。
10樓:雲過無煙
歷史故事類,也就是常說的典故。
這和樓上的說的「完璧歸趙」不是一碼事,這是關於和氏璧早期的。
和氏獻璧演變而來的成語,典故有哪些
11樓:
【完璧歸趙】完:完整無缺;璧:古代一種扁圓形的、中間有孔的玉器;趙:趙國;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國送回趙國邯鄲。後來比喻把原物完好無損地歸還本人。
【白璧三獻】:楚人和氏得玉璞,兩獻楚王,兩遭刖足。第三次王使治璞,得白玉,琢以為璧,世稱「和氏璧」。比喻不識良材或懷才不遇。
【才懷隋和】:才:才能;隋:隋侯珠,春秋時代非常名貴的寶珠;和:和氏璧,春秋時極有名的寶玉。形容具有罕見的才能。
【楚璧隋珍】:指和氏璧與隋侯珠。比喻傑出的人才。
【和隋之珍】:和:和氏璧;隋:隋侯珠。像和氏璧和隋侯珠那樣的珍貴寶物。形容極其珍貴或極為難得的東西。
【荊山之玉】:荊山:山名,此山產寶玉,據傳和氏璧就出自此山。比喻極珍貴的東西。
【隨珠和璧】:隨侯珠與和氏璧的並稱。泛指珍寶或珍寶中的上品。事見《韓非子·和氏》、《淮南子·覽冥訓》。
【隨珠荊玉】:隨侯珠與和氏璧的並稱。泛指珍寶或珍寶中的上品。同「隨珠和璧」。
【有眼不識荊山玉】:荊山:山名,此山產寶玉,據傳和氏璧就出自此山。比喻眼力差,識別不出賢人或珍品。
12樓:曉林清風
潔白無瑕
白璧無瑕
和氏獻璧
完璧歸趙
受命於天
隋珠和璧
隨珠荊玉
13樓:洪洞槐葉
完璧歸趙 負荊請罪 瑕不掩瑜
和氏獻璧 屬於什麼成語故事
14樓:匿名使用者
【完璧歸趙】完
bai:完整無缺;du璧:古zhi代一種扁圓形的、中dao間有孔的玉器內;趙:趙國
容;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國送回趙國邯鄲。後來比喻把原物完好無損地歸還本人。
【白璧三獻】:楚人和氏得玉璞,兩獻楚王,兩遭刖足。第三次王使治璞,得白玉,琢以為璧,世稱「和氏璧」。比喻不識良材或懷才不遇。
【才懷隋和】:才:才能;隋:隋侯珠,春秋時代非常名貴的寶珠;和:和氏璧,春秋時極有名的寶玉。形容具有罕見的才能。
【楚璧隋珍】:指和氏璧與隋侯珠。比喻傑出的人才。
《和氏獻璧》這則故事以一個"獻"字貫穿全文是對還是錯的
15樓:完美假知己
這是正確的,獻是全文的主線。
楚,卞和,遊荊山,得璞玉,奉獻武王。王使人相之曰:「石也。
」以和為詐,而刖其左足。及文王即位,和復奉獻之,王使人相之曰:「石也。
」又以和為詐,而刖其右足。及成王立,和又欲獻,恐見害,乃抱璞哭於荊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繼之以血。成王聞之,使人問之:
「天下刖者多矣,子奚泣之悲耶?」和曰:「吾非悲刖也。
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吾是以悲。」隨使獻玉。王使玉人琢其璞,果得美玉,遂命之曰:
「和氏壁」。(《韓非子·和氏》)
和氏獻璧給人帶來什麼啟示,和氏獻璧 這個故事給人的啟示
1.對於真理應該敢於堅持,總會得到承認。2.領導者應該善於發現人才,不應該不經過分析就胡亂做決定。和氏獻璧 這個故事給人的啟示 故事 楚人和氏得寶玉,兩次獻於王,不識,被斷足,後痛哭三天三夜,感動君王,終被識出寶玉。啟示 1.對於真理應該敢於堅持,總會得到承認。2.領導者應該善於發現人才,不應該不經...
三年級的和氏獻璧的感想三年級和氏獻璧的題及答案和氏是誰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在中國歷史上廣為流傳的故事。楚國時期,一個叫卞和的人,得到一塊含有珍貴玉石的石頭,便去獻給厲王,玉匠鑑別後,說是假的,厲王遂下令砍去他的左腳。厲王死後,他又把那塊石頭獻給武王,武王也認為它是故意欺騙,下令砍去他的右腳。文王登位後,卞和在楚山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問清原因後,...
求《和氏璧》給我們的啟示,讀完《和氏獻璧》,有什麼啟示?對和氏這個人,你是怎樣認識的?
美玉出乎醜璞。其寓意是 真理有時很不容易被人承認,為真理堅持到底,往往必須付出很高的代價。說幾句啊來 1,當權者專源橫殘酷。2,卞和傻x。bai 3,中國人du的奴性。4,政治的毒zhi 害和陰影。5,物質和倫理dao的矛盾性。6,真理的踐行。7,古代文人的臆想風尚。8,暴露一個現象 湖北神農架東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