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在論證方法上有什麼特色

2021-03-04 00:09:35 字數 1290 閱讀 4321

1樓:百變小櫻

要捨己利人.等你有困難時.別人也會幫助你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採用了什麼論證方法?目的是什麼?

2樓:人多善_身心康

反映了對比論證的方法,目的是治國理政及為人處事,要多為大多數人考慮,只有大多數人擁護你,才能事業有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論證方法有何共同點?

3樓:匿名使用者

共同點在於,主要來論證源方法都是歸納法,就是從個別到一般的方法。 其實,整本的《孟子》,基本上都是這個路數,先打個比方,然後用歸納法總結出一般的道理,再將對方往裡面套。對方如果不上當,就再用大言嚇人,從現有的《孟子》文字看,基本都是這一套伎倆。

不過,相對於後世只會背書解經的腐儒來,還是要高明許多。

4樓:匿名使用者

都是一種治世報國之理想,憂國憂民。區別:得道是指得到人民的支援,是指外部條件,生於憂患是指內部條件個人的因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二段 三段論證了什麼內容 運用了什麼論證方法

5樓:匿名使用者

2、3兩段圍繞中bai心論點,連

du用兩個論據進一步論證zhi。第2段選取攻戰的dao例子闡明「天時版不如地權利」,區區小城,四面受圍而不能克,即使有得「天時」者,也不能勝,旨在說明「地利」重於天時;第3段同樣選攻戰的例子,旨在說明即使在佔有「地利」的情況下——「城非不高」「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堅利」「米粟非不多」,但有人卻棄城而逃,因為「地利」亦難比「人和」。這兩個例子均非實際戰例,而是泛指,即除特殊情況外,一般如此。

因而使論戰具有普遍的意義和一定的說服力。 歸納:以上三段論證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論證方法有何共同點

6樓:匿名使用者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開篇即提出論點,再以攻城、守城之戰分成論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此基礎上,對「人和」進一步論述,將論題深化,闡明瞭「人和」的重要性。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將舉例與說理相結合,開篇先舉了六個逆境成才的事例,接著歸納出「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緊扣中心,最後從正反兩方面論述逆境對成才的作用,最後歸納出中心論點。

7樓:駒南之鴻朗

都是一種治世報國之理想,憂國憂民。區別:得道是指得到人民的支援,是指外部條件,生於憂患是指內部條件個人的因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重點句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主旨句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裡之城,七裡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本文論證方法有什麼特點

舉例論證 道理論證 對比論證 舉例論證 道理論證 對比論證 對比論證其實很顯著,文中寫了 攻城與守城 就是對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採用了什麼論證方法?目的是什麼?反映了對比論證的方法,目的是治國理政及為人處事,要多為大多數人考慮,只有大多數人擁護你,才能事業有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中採用的論證方法是...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zhi是什麼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出自 孟子 公孫丑下 指站在正義 仁義方面,會得到多數人的支援幫助 違背道義 仁義,必陷於孤立。文章通過對 天時 地利 人和 並將這三者加以比較,層層遞進。論證了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的道理。白話譯文 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條件,比不上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