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恏乄亖
1、中西飲食上最為明顯的差異表現在飲食餐具的使用上,無論是平常的家庭用餐,還是正式的宴會上都是如此,比如中國人用筷子夾食物,西方人用刀叉切割食物。不同的飲食方式顯然不是偶然現象,而是在不同文化引導下形成的。
2、在飲食觀念方面:
①中國人注重「天人合一」,這裡的天不僅僅是天地意義上的「天」,還泛指人以外的客體世界。這種價值理念形成了中餐中以食表意、以物傳情的特點,注重飯菜的意、色、香、味;
②而西方人追求理性科學地飲食觀,即講究營養,視營養為最高準則,特別講求食物的營養成分,蛋白質、維生素以及各類有機元素的含量是否搭配合理,熱量的供給是否恰到好處,這些營養成分能否為進食者充分吸收。西方人對於食物會盡量保持食物原有的營養。他們僅僅將飲食視為一種生存手段,強調人的飲食選擇只需要滿足人類身為個體的需要。
3、飲食方式不同,比如西方人側重交誼,中國人注重氣氛和愉悅。
4、飲食環境不同,比如西方人注重精緻,中國人注重排場
5、飲食口味不同,比如西方人吃甜食,中國人大多以鹹為主。
拓展資料:
中華飲食文化博大精深 、源遠流長,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
中國人講吃,不僅僅是一日三餐,解渴充飢,它往往蘊含著中國人認識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一個小孩子生下來,親友要吃紅蛋表示喜慶。「蛋」表示著生命的延續,「吃蛋」寄寓著中國人傳宗接代的厚望。孩子週歲時要「吃」,十八歲時要「吃」,結婚時要「吃」,到了六十大壽,更要觥籌交錯地慶賀一番。
這種「吃」,表面上看是一種生理滿足,但實際上「醉翁之意不在酒」,它借吃這種形式表達了一種豐富的心理內涵。
吃的文化已經超越了「吃」本身,獲得了更為深刻的社會意義。通過中西交流,我們的飲食文化又出現了新的時代特色。如於色、香、味、型外又講究營養,就是一種時代進步。
十大碗八**的做法得到了改革,這也是十分可喜的。但是,中華飲食文化在與世界各國文化碰撞中,應該有一個堅固的支點,這樣它才能在博採眾長的過程中得到完善和發展,保持不衰的生命力。我覺得,這個支點就是優秀傳統文化特質,也就是中華飲食文化需要探索的基本內涵。
因此,對於中華飲食文化基本內涵的考察,不僅有助於飲食文化理論的深化,而且對於中華飲食文化佔據世界市場也有著深遠的積極意義。我認為,中華飲食文化就其深層內涵來廛,可以概括成四個字:精、美、情、禮。
這四個字,反映了飲食活動過程中飲食品質、審美體驗、情感活動、社會功能等所包含的獨特文化意蘊,也反映了飲食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密切聯絡。
2樓:科學普及交流
(一)中國的飲食文化
中國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形成了燦爛豐富、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中國人注重「天人合一」。中國飲食以食表意,以物傳情。
中國的飲食文化令人拍案叫絕,賞心悅目。這種悅目,是指中國飲食活動形成與內容的完美統一,是指給人們所帶來的審美愉悅和精神享受。
中國的傳統飲食有四大特點:
1.重食:古人就有「民以食為天」之說。
見面常問「吃了沒有」,可見飲食文化的地位。朋友離合,送往迎來,人們都習慣在飯桌上表達惜別和歡迎的心情。感情上的風波,人們也往往借酒菜平息。
這是飲食活動對社會心理的調節功能。
2.重養:以「五穀」養「六髒」,飲食中重視人體養生保健。中國的飲食注意各種食物的搭配,以相生相剋、相輔相成等陰陽調和之理性認識指導烹飪。
3.重味:中國的飲食最注重食物的味,講究「色、香、味、型」。孫中山先生講「辯味不精,則烹調之述不妙」,將審美視作烹調的第一要義。
4.重理:對於飲食活動中的情感文化,有個引導和提升品位的問題。
中國的飲食提倡健康優美、奮發向上的文化情調,追求一種高尚的情操。 (二)西方國家的飲食文化 西式餐飲的主要特點是:一是生, 如牛排帶血絲;二是冷, 如凡是飲料都加冰塊;三是甜,無甜不餐,無餐不甜。
此外西式餐飲不講究精細,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華,比較大眾化。
此外西餐還有以下顯著特點:
1.重視各類營養成分的搭配組合,根據人體對各種營養(糖類、脂肪、蛋白質、維生素)和熱量的需求來安排菜或加工烹調。
2.選料精細,用料廣泛。西餐烹飪在選料時十分精細、考究,而且選料十分廣泛。
如美國菜常用水果製作菜餚或飯點,鹹裡帶甜;義大利菜則會將各類麵食製作成菜餚:各種面片、麵條、面花都能製成美味的席上佳餚。
3.講究調味,調味品種多。西餐烹調的調味品大多不同於中餐,如酸奶油、桂葉、檸檬等都是常用的調味品。
4.注重色澤。在色澤的搭配上則講究對比、明快,因而色澤鮮豔,能刺激食慾。
5.工藝嚴謹,烹調方法多樣。西餐十分注重工藝流程,講究科學化、程式化,工序嚴謹。
西餐的烹調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煎、燴、烤、燜、焗、炸、薰、鐵扒等十幾種,其中鐵扒、烤、焗最具特色。
6.器皿講究。烹調的炊具與餐具均有不同於中餐的特點。特別是餐具,除瓷製品外,水晶、玻璃及各類金屬製餐具佔很大比重。
3樓:ceo教父
餐飲產品由於地域特徵、氣侯環境、風俗習慣等因素的影響,會出現在原料、口味、烹調方法、飲食習慣上的不同程度的差異。正是因為這些差異,餐飲產品具有了強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間的差異造就了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而這種差異來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處世哲學。
中國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為本」。
餐飲論壇這裡簡要從下面三個方面談談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
一、兩種不同的飲食觀念
餐飲論壇是餐飲創業者交流的地方 (對比注重「味」的中國飲食,西方是一種理性飲食觀念。不論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營養一定要得到保證,講究一天要攝取多少熱量、維生素、蛋白質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為有營養。
在宴席上,可以講究餐具,講究用料,講究服務,講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麼豪華高檔,從洛杉磯到紐約,牛排都只有一種味道,無藝術可言。作為菜餚,雞就是雞,牛排就是牛排,縱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盤中進行的,一盤「法式羊排」,一邊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邊配煮青豆,加幾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對比鮮明,但在滋味上各種原料互不相干、調和,各是各的味,簡單明瞭。
餐飲論壇是餐飲創業者交流的地方! er中國飲食之所以有其獨特的魅力,關鍵就在於它的味。而美味的產生,在於調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熱以後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輔料的味以及調料的調和之味,交織融合協調在一起,使之互相補充,互助滲透,水**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中國烹飪講究的調和之美,是中國烹飪藝術的精要之處。菜點的形和色是外在的東西,而味卻是內在的東西,重內在而不刻意修飾外表,重菜餚的味而不過分展露菜餚的形和色,這正是中國美性飲食觀的最重要的表現。 餐飲論壇是餐飲創業者交流的地方!
二、中西飲食物件的差異
西方人認為菜餚是充飢的,所以專吃大塊肉、整塊雞等「硬菜」。而中國的菜餚是「吃味」的,所以中國烹調在用料上也顯出極大的隨意性:許多西方人視為棄物的東西,在中國都是極好的原料,外國廚師無法處理的東西,一到中國廚師手裡,就可以化腐朽為神奇。
西方人在介紹自己國家的飲食特點時,覺得比中國更重視營養的合理搭配,有較為發達的食品工業,如罐頭、快餐等,雖口味千篇一律,但節省時間,且營養良好,故他們國家的人身體普遍比中國人健壯:高個、長腿、寬大的肩、發達的肌肉;而中國人則顯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黃質弱。有人根據中西方飲食物件的明顯差異這一特點,把中國人稱為植物性格,西方人稱為動物性格。
三、飲食方式的不同
中西方的飲食方式有很大不同,這種差異對民族性格也有影響。在中國,任何一個宴席,不管是什麼目的,都只會有一種形式,就是大家團團圍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圓桌,這就從形式上造成了一種團結、禮貌、共趣的氣氛。
美味佳餚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賞、品嚐的物件,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們相互敬酒、相互讓菜、勸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體現了人們之間相互尊重、禮讓的美德。雖然從衛生的角度看,這種飲食方式有明顯的不足之處,但它符合我們民族「大團圓」的普遍心態,反映了中國古典哲學中「和」這個範疇對後代思想的影響,便於集體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難以改革。
餐飲論壇是餐飲創業者交流的地方!西式飲宴上,食品和酒儘管非常重要,但實際上那是作為陪襯。宴會的核心在於交誼,通過與鄰座客人之間的交談,達到交誼的目的。
如果將宴會的交誼性與舞蹈相類比,那麼可以說,中式宴席好比是集體舞,而西式宴會好比是男女的交誼舞。由此可見,中式宴會和西式宴會交誼的目的都很明顯,只不過中式宴會更多地體現在全席的交誼,而西式宴會多體現於相鄰賓客之間的交誼。與中國飲食方式的差異更為明顯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
此法是:將所有食物一一陳列出來,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動自由,這種方式便於個人之間的情感交流,不必將所有的話擺在桌面上,也表現了西方人對個性、對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擾,缺少了一些中國人聊歡共樂的情調。
所以,歸根結底還是感性與理性之間的差異。但是,這種差異似乎在隨著科學的發展而變的模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以不再只注重菜的色、香、味,而更注重它的衛生與營養了。
尤其是在經歷了非典以後。還有,人們因為越來越繁忙的工作,覺得中餐做起來太麻煩,不如來個漢堡方便等。這樣一來在飲食上差異也就不太分明瞭。
4樓:百度使用者
中國人應筷子,西方人用刀子和叉子,中國人喜歡吃熱食,而西方人愛吃冷食,中國人愛吃蔬菜,而西方人愛吃肉。
中西飲食文化差異
5樓:何處惹丨塵埃
1、用餐方式的差異
在用餐方式上,中國與西方社會存在著巨大差異。中國人是喜歡熱鬧的,因而逢年過節,人們都喜歡一家圍在一大桌飯菜前一起就餐;
在公司年會時,領導與下級員工也會在一起聚餐,大家有說有笑,邊說邊聊;在吃飯時人們都會很活躍,相互敬酒、勸菜等等,整體營造出一種熱鬧溫暖的氛圍。
但是在西方國家,他們的用餐方式就與我國有著很大的不同。西方人沒有中國人團圓與熱鬧的吃飯習慣,他們喜歡在安靜、優雅的環境裡就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餐盤,而每個人的食物都是提前分配好、搭配好的,並沒有中國式的一大桌子人圍著一堆菜共同而食。
2、飲食內容的差異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人口眾多,飲食所包含的內容也很多,其中主食以穀物為主,其次中國的蔬菜種類很多,植物類菜品占主導地位。
西方人則與中國人不同,他們的食物中動物居多,這與他們遊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背景有關。
在原始西方社會,很多人以打漁、捕獵與養殖為生,而種植業在西方社會並不發達,因而人們習慣在動物身上完成吃、穿、用的需求。因而在西方國家,食物中動物類居多,如牛肉、羊肉與豬肉等。
3、烹飪方法上的差異
在中國,烹飪是十分講究的一門藝術。中國的烹飪方法是五花八門的,如煎、炒、爆、炸、溜、燜、蒸、煮、燉、烤、燴等,都是廚師們對食材進行改造的方式;
在進行烹飪時,中國人講究口味與形式的統一,做出的食物更加講究色、香、味俱全,三者缺一不可,否則就會被認為是失敗的烹飪。
在烹飪方法上,西方人大體只有四種方式:煎、烤、燜、炸。這是因為,西方人注重營養的保護,他們認為過多的烹飪工序會破壞食物的營養。
中英健康飲食文化差異,中西飲食文化差異
餐飲產品由於地域特徵 氣侯環境 風俗習慣等因素的影響,會出現在原料 口味 烹調方法 飲食習慣上的不同程度的差異。正是因為這些差異,餐飲產品具有了強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間的差異造就了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而這種差異來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處世哲學。中國人注重 天人合一 西方人注重 以人為本 這裡簡要...
中西方文化差異,中西方文化差異比較
這個籠統來講,一般關於跨文化交際的大學課本上有這四點,翻譯過來基本是 a.中國集體主義,西方個人主義 b.中國文化對不確定性因素的迴避非常高,西方這方面敏感度低 c.中國社會權利造成距離很大,西方較小 d.男性主義和女性主義盛行的程度不同 其他方面,我概括下來如下,只是一些方面,僅供參考。2.中國人...
中西方的文化差異,中西方文化最大的差異是什麼
中華文化源於農耕文明,自給自足卻保守封閉,善於深耕細作卻不會去開闊疆土,求生存觀的念遠大於對生活質量的追求,小富即安不思進取 理論的完美複雜與實踐的簡單粗陋的矛盾一直存在,改朝換代的迴圈只不過是剜肉補瘡的應急措施,直到現代都走不出這一怪圈,所以我們一直強調穩定多於強調發展,雖然歷史上勉強按照馬克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