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萬里尚為鄰」的上一句是相知無遠近。
原文是:送韋城李少府
(唐)張九齡
送客南昌尉,
離亭西候春。
野花看欲盡,
林鳥聽猶新。
別酒青門路,
歸軒白馬津。
相知無遠近,
萬里尚為鄰。
「月是故鄉明」的上一句是什麼?出自哪一首詩?
2樓:阿沾
「月是故鄉明」的上一句是露從今夜白;出自唐代大詩人杜甫的《月夜憶舍弟》。
原文: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譯文:戍樓上的更鼓聲隔斷了人們的來往,邊塞的秋天裡,一隻孤雁正在鳴叫。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
有兄弟卻都分散了,沒有家無法探問生死。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何況戰亂頻繁沒有停止。
此詩首聯和頷聯寫景,烘托出戰爭的氛圍。頸聯和尾聯在此基礎上寫兄弟因戰亂而離散,居無定處,杳無音訊,於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別是在入秋以後的白露時節,在戌樓上的鼓聲和失群孤雁的哀鳴聲的映襯之下,這種思念之情越發顯得深沉和濃烈。
全詩託物詠懷,層次井然,首尾照應,承轉圓熟,結構嚴謹,語言精工,格調沉鬱哀傷,真摯感人。
這首詩是唐肅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爆發,乾元二年九月,叛軍安祿山、史思明從范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於戰亂之中。
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由於戰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這首詩就是他當時思想感情的真實記錄。
作者簡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
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
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3樓:王子來自異時空
露從今夜白。出自《月夜憶舍弟》杜甫
月夜憶舍弟
《月夜憶舍弟》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五律。此詩首聯和頷聯寫景,烘托出戰爭的氛圍。頸聯和尾聯在此基礎上寫兄弟因戰亂而離散,居無定處,杳無音訊,於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別是在入秋以後的白露時節,在戌樓上的鼓聲和失群孤雁的哀鳴聲的映襯之下,這種思念之情越發顯得深沉和濃烈。
4樓:微木白柏
你好,上一句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出自杜甫的月夜憶舍弟。
月夜憶舍弟,唐代:杜甫。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邊秋 一作:秋邊)。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譯文,戍樓上的更鼓聲斷絕了人行,秋夜的邊塞傳來了孤雁哀鳴。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雖有兄弟但都離散各去一方,已經無法打聽到他們的訊息。
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何況戰亂頻繁還沒有停止。
意境賞析:詩一起即突兀不平。題目是「月夜」,作者卻不從月夜寫起,而是首先描繪了一幅邊塞秋天的圖景: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路斷行人,寫出所見;戍鼓雁聲,寫出所聞。耳目所及皆是一片淒涼景象。
沉重單調的更鼓和天邊孤雁的叫聲不僅沒有帶來一絲活氣,反而使本來就荒涼不堪的邊塞顯得更加冷落沉寂。「斷人行」點明社會環境,說明戰事仍然頻繁、激烈,道路為之阻隔。兩句詩渲染了濃重悲涼的氣氛,這就是「月夜」的背景。
頷聯點題。「露從今夜白」,既寫景,也點明時令。那是在白露節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頓生寒意。
「月是故鄉明」,也是寫景,卻與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寫的不完全是客觀實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
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本無差別,偏要說故鄉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覺,偏要說得那麼肯定,不容質疑。然而,這種以幻作真的手法卻並不使人覺得於情理不合,這是因為它極深刻地表現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對故鄉的感懷。
這兩句在煉句上也很見功力,它要說的不過是「今夜露白」,「故鄉月明」,只是將詞序這麼一換,語氣便分外矯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說:「子美善於用事及常語,多離析或倒句,則語健而體峻,意亦深穩。
」(《麈史》)讀者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凡為神奇的本領。
5樓:匿名使用者
《月夜憶舍弟》出自杜甫,「月是故鄉明」的前一句是「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6樓:匿名使用者
露從今夜白,出自月夜憶舍弟
7樓:匿名使用者
上一句路從今夜白,出自月夜憶舍弟。
"滿城盡帶**甲"一句,原來出自哪首古詩?
8樓:庹靖徐達
落次後賦菊》作者:
黃巢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甲。
黃巢是唐朝末年農民起義的領袖,曹州冤句(今山東荷澤縣)人,曾率起義大軍幾度出山東,轉戰大江南北,並於公元881年攻下唐都長安。黃巢起義歷經十年之久,後因內部**,又遭沙陀族統治者李克用軍隊進攻,而失長安,下河南,最後退向山東,黃巢不屈自殺。
電影情節改編字曹禺的《雷雨》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這句詩句是出自哪首詩?
9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王安
bai石的《梅du花》
這句話是形容
zhi梅花的潔白寧靜.
現在dao
也用來形容人們結身內自好容,潤物無聲.
原意是:從遠處看很難分辨她是學還是梅花,我知道是因為她有香味.
現在可以用來形容那些默默做好事悄悄影響別人的人《梅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梅花》是北宋詩人王安石所作的一首五言絕句。
詩中以梅花的堅強和高潔品格喻示那些像詩人一樣,處於艱難、惡劣的環境中依然能堅持操守、主張正義,為國家強盛而不畏排擠和打擊的人。
創作背景:王安石變法的新主張被推翻,兩次辭相兩次再任,放棄了改革。這首詩是王安石罷相之後退居鐘山後所作。
10樓:hx木給給
出自王安石的復《梅花》
這首制詩的意思是牆角有幾枝梅bai花冒著嚴寒du獨自開放
zhi。為什麼遠看就知道dao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詩人通過對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性的讚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又用「暗香」點出梅勝於雪,說明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
11樓:吾本多情
出自王安石的《梅花》
這首詩的意思是牆角有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開放。為什麼版遠看就知道潔白權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詩人通過對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性的讚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又用「暗香」點出梅勝於雪,說明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
請問這幾句出自哪首古詩詞?
12樓:匿名使用者
亂雨縈寒 別後千般 可相憶 當時樽前 深歌淺醉 語笑還繁 竟夢中虛 影中淚 畫中緣 無憑舊路 過眼荒煙 奈如今 思望都難 忍看圓月 怕見來年 恰三生債 兩生契 一生還 王穎《行香子》 現代作品
玉骨久成泉下土 墨跡猶鎖壁間塵 陸游 《十二月二日夜夢遊沈氏園亭二首》 之二
畫樑繪 珠簾垂 清輝碎 月如醉 淡描眉 箜篌脆 滴清淚 落窗扉 心然 《夢迴秦淮·玉梨緣 》武俠遊戲歌曲的歌詞
13樓:古居延
出自一部**《三生》的文案
"露華濃"出自哪首詩?全詩?
14樓:抱香蕉睡覺
一、出處
出自《清平調詞三首》,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共三首七言樂府詩。
二 、原詩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三、譯文
1、你的容貌服飾是如此美豔動人,以至連白雲和牡丹也要來為你妝扮,春風駘蕩,輕拂欄杆,美麗的牡丹花在晶瑩的露水中顯得更加豔冶,你的美真像仙女一樣。如果不是在仙境群玉山見到你,那麼也只有在西王母的瑤臺才能欣賞你的容顏。
2、露華濃:牡丹花沾著晶瑩的露珠更顯得顏色豔麗。
15樓:愛單單愛
「露華濃」出自李白的《清平調》其一「春風拂檻露華濃」一句。《清平調》全文如下:
《清平調》詞三首
其一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其二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白話譯文】
其一見雲之燦爛想其衣裳之華豔,見花之豔麗想人之容貌照人。
若不是在群玉山頭見到了她,就是在瑤池的月光下來相逢。
其二像枝紅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楊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傷。
請問漢宮佳麗誰能和她媲美,就算趙飛燕也要靠精心化妝。
其三名花伴著絕色美人令人心歡,贏得君王滿面帶笑不停地看。
春風中消解了君王無限悵恨,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著欄杆。
16樓:匿名使用者
清平調李白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檻杆。
下面是寫詩的來由 看了就會找到你想要的答案了有關李白的這三首《清平調》,是李白在長安期間創作的流傳最廣、知名度最高的詩歌之一。據說在唐玄宗開元年間,宮中曾經在興慶池東面的沉香亭畔,栽種了不少名貴的牡丹,到了花開時節,紫紅,淺紅,全白,各色相間,煞是好看。一日,唐玄宗騎著心愛的照夜白馬,楊太真,即楊貴妃則乘了一乘小轎,一同前來賞花,同時帶著當時宮中最著名的樂師,即大名鼎鼎的李龜年。
李龜年看到皇帝與楊玉環興趣盎然地在賞花,便令他那班梨園**拿出樂器,準備奏樂起舞為皇上與貴妃助興,唐玄宗卻說到:「賞名花,對愛妃,哪能還老聽這些陳詞舊曲呢?」於是急召翰林學士李白進宮,李白進得宮來,略一思索,便有了主意,很快下筆如飛,一揮而就,在金花箋上寫了三首《清平調》詩送上,唐玄宗看了十分滿意,當即便令梨園**奏起絲竹,李龜年展喉而歌,楊貴妃拿著玻璃七寶杯,倒上西涼州進貢的葡萄美酒,邊飲酒邊賞歌,不覺喜上眉梢,唐玄宗一見愈發興起,忍不住也親自吹起玉笛來助興,每到一首曲終之際,都要延長樂曲,重複演奏,盡興方止。
楊貴妃飲罷美酒,聽完妙曲,遂款款下拜,向唐玄宗深表謝意。這段出自《楊太真外傳》的傳奇故事,也許有不少誇張、虛構的成份。但是不容置疑的是,雖然歷史上描寫皇帝身邊女子的詩歌數不勝數,但是要論起既能夠得到當事人的喜愛,又受到後人一致好評的卻不多,而其中最著名的恐怕非李白這三首《清平調》莫屬了。
李白對於他這次突然被召入宮,所要寫的特定題材有著一種非同尋常的準確把握,即緊緊抓住了唐玄宗當時的特殊的心理,從「賞名花,對愛妃」這一特定的角度切入,從而一下子就使得全詩不論在立意謀篇上,還是在修辭手法上,都顯得遊刃有餘,又得心應手。不過,要在創作時事先想得如此周全完備,絕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首先,這要得益於李白與生俱來的那種「視同儔為草芥,戲萬乘(sheng 音剩)若僚友的」氣質。
清人趙翼說得好:「揮灑萬乘之前,無異長安市上醉眠時,此何如氣也」(《原詩》)。李白本來是帶了一腔的抱負奉召來到西京長安的,「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
他本來以為這次到了首都就可以實現他「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偉大政治理想,可是萬萬沒想到的是,唐玄宗只不過把他當做了太平盛世的一種點綴而已,所以對於這種強加的御用文人的角色,李白的內心感到非常痛苦與失落。杜甫曾在《飲中八仙歌》一詩中活靈活現地描繪了李白醉臥長安的放浪生活:「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李白以他極為特殊的「待召翰林」的身份,再加上他天生的傲骨,所以哪怕是在皇帝與貴妃面前,也從來都是自在從容、不卑不亢的,唯其能夠如此,才不會在這種事先毫無準備,突如其來,又只能寫好不能寫壞的即時創作前忙了手腳,亂了方寸。因為此時皇帝的興致正高,貴妃娘娘也在一旁翹首等待,換了別人,恐怕也只有寫出一般的應景文字而交差而已。
所以說從容構思,立意獨到,坐等可待,文思敏捷,正是《清平調》詩最主要的,也是常人望塵莫及的難能可貴之處。
「當春乃發生」這句詩的上一句是什麼
這句話出自杜甫的 春夜喜雨 當春乃發生 的上一句是 好雨知時節 全文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賞析 這是描繪春夜雨景,表現喜悅心情的名作。一開頭就用一個 好 字讚美 雨 在生活裡,好 常常被用來讚美那些做好事的人...
知否?知否?下一句。出自哪朝哪首詩
知否?知否?下一句是 應是綠肥紅瘦。原文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 宋版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權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翻譯 昨夜雨雖然下得稀疏,風卻颳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卻不能把殘存的酒力全部消盡。問那正在捲簾的侍女 庭園裡海棠花現在怎麼樣了?她說海棠花依然和...
「明月幾時有」出自哪首詩?全詩內容是什麼
明月幾時有 出自北宋蘇軾的 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 北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的 水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