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期的中西方園林

2021-04-17 08:44:58 字數 5789 閱讀 7832

1樓:伊曦

中西方園林比較

什麼是園林?無論你遠渡重洋去過法國的凡爾賽宮,倫敦的丘園,還是紐約的**公園……只要你到過被譽為「東方威尼斯」的江南蘇州,欣賞過那「甲江南」的蘇州園林,就一定會被那清麗的典雅的園景所陶醉;如果你到過曾是九朝國都的北京城,看過故宮、北海、頤和園等輝煌的皇家苑囿,也會被那恢巨集的氣勢,壯麗的屋宇和樓堂所傾倒;如果你曾信步「深山藏古剎」的宗教聖地,那金碧輝煌的殿堂,山明水秀的風景,定使你心曠神怡,超凡脫俗。這些風格迥異,令你流連忘返的人間仙境,就是園林。

園林的概念隨著社會歷史和人類知識的發展而變化的。不同歷史發展階段有著不同的內容和適用範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界定也不完全一樣。歷史上,園林在中國古籍里根據不同的性質也稱作園、囿、亭、庭園、園池、山池、池館、別業、山莊等。

英美各國則稱之為garden,park,landscape, 它們的性質、規模雖不完全一樣,但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定:即在一定的地段範圍內,利用並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為地開闢山水地貌,結合植物配景和建築佈置,構成一個供人們觀賞、遊憩、居住的環境。

在中國的園林發展過程中,由於政治、經濟、文化、背景、生活習俗和地理氣候條件的不同,形成了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兩大派系,它們各具特色。皇家園林主要分佈於北方,規模巨集偉,富麗堂皇,不脫嚴謹莊重的皇家風範;私家園林分為江南園林和嶺南園林兩個分支,江南園林自由小巧,古樸淡雅,具有塵慮頓消的精神境界;嶺南園林佈局緊湊,裝修壯美,追求賞心悅目的世俗情趣。中國園林作為世界園林體系中的一大分支,都是「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自然風景園,都富於東方情調。

這個造園系統中風貌各異的兩大派系,都表現了中國園林參差天趣,豐富多彩的美。

(1)皇家園林。皇家園林追求巨集大的氣派和「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的意志,形成了「園中園」的格局。所有皇家園林內部幾十甚至上百個景點中,勢必對某些江南袖珍小園的仿製和對佛道寺觀的包容,同時,出於對整體巨集偉大氣勢的考慮,必需安排一些體量巨大的單體建築及組合豐富的建築群落,這樣一來也往往比較明確的軸線關係或主次分明的多軸線關係帶入到本來就強調因山就勢,巧若天成的造園理法中。

(2)私家園林。

①江南園林:江南園林大多數是宅園一體的園林,將自然山水濃縮於住宅之中,在城市裡創造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居住環境,它是可居、可賞、可遊的城市園林,是人類的理想家園。

江南園林的疊山、石料以太湖石和黃石為主,能夠**山之脈絡氣勢做出峰巒、丘壑、洞府峭壁、曲岸石磯,或以散置,或倚牆徹壁山等等,更有以假山作為園林主景的疊山技藝手法高超,稱盛時,蘇州環繡山莊的假山堪稱箇中佳作。

②嶺南園林:嶺南園林亦以宅園為主,一般都做成庭園的形式,疊山多因姿態嶙峋、皴折繁密的英石包鑲,很有水雲流暢的形象,沿海也有用珊瑚石堆疊假山的,建築物通透開敞,以裝飾的細木雕工和套色玻璃畫風長。由於氣候溫暖,觀賞植物的品種繁多,園林中幾乎一年四季都是花團錦簇,綠陰蔥鬱。

西方園林起源可以上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臘,18、19世紀的西方園林可以說是勒諾特風格和英國風格這兩大主流並行發展,互為消長,當然也產生出許多混合型的實體,下面我們就幾個典型的園林國家來看一下其園林的特色。

(1)義大利文藝復興園林。別墅園為義大利文藝復興園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種型別。別墅園多半建置在山坡地段上,就坡勢而做成若干層的臺地,即所謂「臺地園」(terrace garden)主要建築物通常位於山坡地段的最高處,在它前面沿山坡而引出的一條中軸線上開闢一層層臺地,分別配置平臺、花壇、水池、噴泉和雕塑。

各層臺地之間以蹬道相聯絡。中軸線兩旁栽植黃楊、石松等樹叢作為園林本身與周圍自然環境的過渡。站在臺地上順著中軸線的縱深方向眺望,可以收攝到無限深遠的園外借景,這是規整式與風景式相結合而以前者為主的一種園林形式。

義大利文藝復興園林中還出現一種新的造園手法——繡毯式的植壇(perterre),即在一塊大面積的土地上,利用灌木花草的栽植鑲嵌組合成各種紋樣圖案,好像鋪在地上的地毯。

(2)法國古典主義園林:法國多平原,有大片天然植被和大量的河流湖泊,法國人並沒有完全接受「臺地園」的形式,而是把中軸線對稱均勻齊的規整式園林佈局手法運用於平地造園。

以凡爾賽為代表的造園風格被稱作「勒諾特式」或「路易十四式」在18世紀時風靡全歐洲及至世界各地,德國、奧地利、荷蘭、**、英國的皇家和私家園林大部分都是「勒諾特式」的,我國圓明園內西洋樓的歐式庭園亦屬於此種風格。

凡爾賽宮佔地極廣,大約600h㎡。是由當時著名的造園家勒諾特(andre le notre)設計規劃的,它有一條自宮殿**往西延伸長達25m 的中軸線,兩側大片的樹林把中軸線襯托成為一條極寬闊的林陰大道,自東向西一直消逝在無限的天際,林陰大道的設計分為東西兩段:西段雙水景為主,包括十字形的大水渠和阿波羅水池,飾以大理石雕塑和噴泉。

十字水渠橫臂的北端為別墅園「大特里阿農」(grand tfianon),南端為動物飼養園。東段的開闊平地上則是左右對稱佈置的幾組大型的繡毯式植壇。林陰大道兩側的樹林裡隱蔽地佈列著一些洞府、水景劇場(water theatre)、迷宮、小型別墅等,是比較安靜的就近觀賞的場所,樹林裡還開闢出許多筆直交叉的林陰小路,它們的盡端都有對景,因此形成了一系列的視景線(vista),故此種園林又叫做視景園(vista grand)。

(3)英國自然式風景園林。如茵的草地、森林、樹從與丘陵地貌相結合,構成了英國天然風致的特殊景觀,這種優美的自然景觀促進了風景畫和田園詩的興盛,而風景畫和浪漫派詩人對大自然的縱情謳歌又使得英國人對天然風致之美產生了深厚的感情。

英國的風景式園林興起於18世紀初期。與「勒諾特」風格完全相反,否定紋樣植壇、筆直的林**、方壁的水池、整形的樹木,揚棄了一切幾何形狀和對稱均齊的佈局,代之以彎曲的道路,自然式的樹叢和草地、蜿蜒的河流,講究借景和與園外的自然環境的相融合。

這時候,通過在中國耶穌會傳教士致羅馬教廷的通訊,以圓明園為代表的中國園林藝術被介紹到歐洲。英國皇家建築師張伯斯(william chambers)兩度遊歷中國,歸國後著文盛談中國園林並在他所設計的丘園(kew garden)中首次運用所謂「中國式」的手法。

(4)日本園林。

日本園林受中國園林的影響很大,在運用風景園的造園手法方面與中國園林是一致的,但結合日本的地理條件和文化傳統,也發展了它的獨特風格而自成體系。

日本園林的型別與特徵:

①池泉築山庭:平安時期,日本逐漸擺脫對中國文化的直接模仿,著重發展自己的文化,日本是一個島國,接近海洋而風景秀麗,真正反映日本人民對祖國風致的喜愛和海洋島嶼的感情,具有日本特色的園林也正是這個時期發展起來的,即所謂「池泉築山庭」。

②枯山水平庭:13世紀時,從中國傳入禪宗,佛教和南宗山水畫,禪宗的哲理和南宗山水畫的寫意技法給予園林以又一次重大影響,使得日本園林呈現極端的寫意和富於哲理的趨向,這也是日本園林不同中國最大的最主要特點,「枯山水平庭」即此種寫意風格的典型。

「枯山水」很講究置石,主要是利用單塊石頭本身的造型和它們之間的配列關係。石形務求穩重,底廣頂削,不做飛樑,懸挑等奇構,也很少堆疊成山。這與我國的疊石很不一樣。

③「茶庭」。「茶庭」的面積比「池泉築山庭」小,要求環境安靜,便於沉思冥想,故造園設計比較偏重於寫意。人們要在庭園內活動,因此用草地代替白沙,草地上鋪設石徑,散置幾塊山石並配以石燈和幾枝姿態 曲的小樹,茶室門前設石水缽,供客人淨水之用。

④「迴游式」風景園。桂齋宮是日本「迴游式」風景園的代表作品,其整體是對自然風致的寫實模擬,但就區域性而言則又以寫意的手法為主。這座園林以大水池為中心,池中佈列著一個大島和兩個小島,宛然受中國園林的「一池三山」的影響。

今天,中國園林的範圍和內容更為廣泛了。它不僅包括古代流傳下來的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寺觀園林,風景名勝園林等重要組成部分,還擴大到人們遊憩活動的大部分領域:居住區的綠地公園、街心遊園、城市各種形式的公園以及城市周邊大塊綠地、自然風景區、國家公園瀏覽區和療養勝地等等。

園林的形式也呈現百花爭豔之景。

西方人已經開始越來越欣賞和喜愛東方的園林設計,並開始進行研究和學習。在東方的園林設計中更加註重每個部分的安排和擺放,比如植物、岩石、沙礫層、水和各種木製結構而不是以規模大小取勝。東方建築中室內外之間的聯絡較西方要接近得多。

舉例來說,傳統的日式房屋裝有大面積的推拉門,門外即是花園,因此當門一被拉開,便陡然縮短了室內外之間的距離感。居住區域彷彿一下延伸到了自然景當中,同緊鄰住宅的花園融為一體。有趣的是,正是當時這些花園為領導當今建築潮流的私家花園別墅提供了很好的範例。

中國人對自然美的發現和探求所循的是另一種途徑。中國人主要是尋求自然界中能與人的審美心情相契合並能引起共鳴的某些方面。中國人的自然審美觀的確立大約可追溯到魏晉南北朝時代,特定的歷史條件迫使士大夫階層淡漠政治而邀遊山林並寄情山水見,於是便借「情」作為中介而體現湖光山色中蘊涵的極其豐富的自然美。

中國園林雖從形式和風格上看屬於自然山水園,但決非簡單的再現或模仿自然,而是在深切領悟自然美的基礎上加以萃取、抽象、概括、典型化。這種創造卻不違背藹然的天性,恰恰相反,是順應自然並更加深刻的表現自然。在中國人看來審美不是按人的理念去改變自然,而是強調主客體之間的情感契合點,即「暢神」。

它可以起到溝通審美主體和審美客體之間的作用。從更高的層次上看,還可以通過:「移情」的作用把客體物件人格化。

莊子提出「乘物以遊心」就是認為物我之間可以相互交融,以致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因此西方造園的美學思想人化自然而中國則是自然擬人化。

在中國的園林發展過程中,由於政治、經濟、文化、背景、生活習俗和地理氣候條件的不同,形成了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兩大派系,它們各具特色。皇家園林主要分佈於北方,規模巨集偉,富麗堂皇,不脫嚴謹莊重的皇家風範;私家園林分為江南園林和嶺南園林兩個分支,江南園林自由小巧,古樸淡雅,具有塵慮頓消的精神境界;嶺南園林佈局緊湊,裝修壯美,追求賞心悅目的世俗情趣。中國園林作為世界園林體系中的一大分支,都是「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自然風景園,都富於東方情調。

這個造園系統中風貌各異的兩大派系,都表現了中國園林參差天趣,豐富多彩的美。

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遺產。它被舉世公認為世界園林之母,世界藝術之奇觀。中國的造園藝術,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為最終和最高目的,從而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審美旨趣。

它深浸著中國文化的內蘊,是中國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藝術珍品,是一個民族內在精神品格的生動寫照,是我們今天需要繼承與發展的瑰麗事業。

據有關典籍記載,我國造園應始於商周,其時稱之為囿。商紂王「好酒淫樂,益收狗馬奇物,充牣宮室,益廣沙丘苑臺(注:河北邢臺廣宗一帶),多取野獸(飛)鳥置其中……」。

周文王建靈囿,「方七十里,其間草木茂盛,鳥獸繁衍。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優美的地方圈起來,放養禽獸,供帝王狩獵,所以也叫遊囿。天子、諸侯都有囿,只是範圍和規格等級上的差別,「天子百里,諸侯四十」。

漢起稱苑。漢朝在秦朝的基礎上把早期的遊囿,發展到以園林為主的帝王苑囿行宮,除佈置園景供皇帝遊憩之外,還舉行朝賀,處理朝政。漢高祖的「未央宮」,漢文帝的「思賢園」,漢武帝的「上林苑」,樑孝王的「東苑」(又稱梁園、菟園、睢園),宣帝的「樂遊園」等,都是這一時期的著名苑囿。

從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苑囿亭閣,元人李容瑾的漢苑圖軸中,可以看出漢時的造園已經有很高水平,而且規模很大。枚乘的《菟園賦》,司馬相如的《上林賦》,班固的《西都賦》,司馬遷的《史記》,以及《西京雜記》、典籍錄《三輔黃圖》等史書和文獻,對於上述的囿苑,都有比較詳細的記載。

明、清是中國園林創作的高峰期。皇家園林建立以清代康熙、乾隆時期最為活躍。

西方園林起源可以上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臘,18、19世紀的西方園林可以說是勒諾特風格和英國風格這兩大主流並行發展,互為消長,當然也產生出許多混合型的實體,下面我們就幾個典型的園林國家來看一下其園林的特色。

西方人已經開始越來越欣賞和喜愛東方的園林設計,並開始進行研究和學習。在東方的園林設計中更加註重每個部分的安排和擺放,比如植物、岩石、沙礫層、水和各種木製結構而不是以規模大小取勝。東方建築中室內外之間的聯絡較西方要接近得多。

舉例來說,傳統的日式房屋裝有大面積的推拉門,門外即是花園,因此當門一被拉開,便陡然縮短了室內外之間的距離感。居住區域彷彿一下延伸到了自然景當中,同緊鄰住宅的花園融為一體。有趣的是,正是當時這些花園為領導當今建築潮流的私家花園別墅提供了很好的範例。

但是,在西方園林中,傳統仍是設計的根基,在造型上仍採用理 的方式去錘鍊形式與探索空間,仍然以和諧完美作為設計所追求的終極目標。當然這種和諧完美,不侷限於形式本身,而是形式與現代園林服務與社會和大多數人的諸多功能與需求的統一。而且這也是當代西方園林設計的主流。

古代中西方城市的差異,中西方神話差異

中西方神話差異如下 第一,中國神話沒有具體的系統性脈絡,只是單一故事的口耳相傳。由於地理歷史原因,中國神話儲存下來的數量少且缺乏系統性。這正好與希臘神話記錄方式相反,愛琴海作為古希臘文明的搖籃,其優越的地理位置有利於航海事業 海外 和海外殖民的發展,更易於從其他民族汲取文化要素。第二,中國神話和西方...

中西方禮儀的差異,中西方禮儀差異在哪幾方面

1,這個籠統來講,一般關於跨文化交際的大學課本上有這四點,翻譯過來基本是 a.中國集體主義,西方個人主義 b.中國文化對不確定性因素的迴避非常高,西方這方面敏感度低 c.中國社會權利造成距離很大,西方較小 d.男性主義和女性主義盛行的程度不同 其他方面,我概括下來如下,只是一些方面,僅供參考。2.中...

急!請論述中西方的美術特色,中西方藝術特徵及差異

1 表達的不同 中國繪畫注重的是神似 又叫做延遲模仿,不是看到什麼畫什麼 是看到物象後,放在心裡,不是有個成語叫做胸有成竹麼!都是再心裡想好了。才動手畫出來,中國人看重神似,意境 梅蘭竹菊,要通過畫面表現一種境界,一種情感,一種精神。外國人注重的是形似,看看外國早期的油畫,都是模仿,和真人很像,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