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默憶魚
左傳·僖公五年
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従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玩,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脣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公曰:「晉,吾宗也,豈害我哉?」對曰:
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従,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為文王卿士,勳在王室,藏於盟府。
將虢是滅,何愛於虞?且虞能親於桓,莊乎,其愛之也?桓、莊之族何罪,而以為戮,不唯逼乎?
親以寵逼,猶尚害之,況以國乎?」公曰:「吾享祀豐潔,神必據我。
」對曰:「臣聞之,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故《周書》曰:
『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則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馮依,將在德矣。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弗聽,許晉使。
宮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臘矣,在此行也,晉不更舉矣。」 八月甲午,晉侯圍上陽。
問於卜偃曰:「吾其濟乎」?對曰:
「克之。」公曰:「何時?
」對曰:「童謠雲:『丙之晨,龍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旂。
鶉之賁賁,天策焞,火中成軍,虢公其奔。』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鶉火中,必是時也。
」 冬十二月丙子朔,晉滅虢,虢公醜奔京師。師還,館於虞,遂襲虞,滅之,執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而修虞祀,且歸其職貢於王。
翻譯晉獻公再次向虞周借路去攻打虢國,宮之奇進諫說:「虢國是虞國的屏障。虢國滅亡了,虞國必定會跟著被滅掉。
晉國的野心 不可助長,對外敵不可忽視。借路給晉國一次就算是過分了,怎麼可能有第二次?俗話說,『面頰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的,失去了 嘴脣牙齒就會受凍。
』這話說的正是虞國和虢國的關係啊。」虞公說:「晉國是我們的同宗,怎麼會謀害我們?
」宮之奇回答說: 「太伯和虞仲都是太王的兒子,太伯不從父命,因此沒有繼承周朝的王位。虢仲和虢叔都是王季的兒子,當過文王的執政大臣,對 周王室立下過功勳,記載他們功績的盟書在盟府裡儲存著,晉國將虢國都要滅掉,對虞國還能有什麼愛惜?
再說晉國愛虞國,這種愛比桓叔和莊伯的後人對晉國更親近嗎?桓叔和莊伯的後人有什麼罪過,而晉獻公把他們都殺掉了,不就是因為他感到他們是一種威脅嗎?至親的人因為恃寵而威脅到獻公,而且還要把他們殺掉,何況一個國家對他的威脅呢?
虞公說:「我的祭品豐盛潔淨,神明一定會保佑我。」宮之奇說:
「我聽說過,鬼神不隨便親近哪個人,只保佑有德行的人。所以《周書》上說:『上天對人不分親疏,只幫助有德行的人。
』還說:『五穀祭品不算芳香,只有美德會芳香四溢。』《周書》上又說:
『人們的祭品沒有什麼不同,只有有美德的人的祭品神才會享用。』照《周書》這麼說,君主沒有德行,民眾就不會和睦,神明也不會享用他的祭品。神明所依憑的,在於人的德行。
如果晉國奪取了虞國,用他的美德向神明進獻祭品,難道神明會不享用嗎?」虞公沒有聽從宮之奇的勸告,借道給了晉國。宮之奇帶領他的家族離開了虞國,並說:
「虞國不能舉行年終的臘祭了。這一次虞國要滅亡了,晉國用不著再發兵了。」 ......
冬季的十二月初一,晉國滅掉了虢國。虢公醜逃到京師.晉軍返回途中在虞國駐紮,趁機襲擊了虞國,把它滅掉了。晉軍抓住了虞公和大夫井伯,把他們作為晉獻公女兒秦穆姬的陪嫁,但沒有廢除虞國的祭祀,並把虞國的貢物歸於周王室。
是這個嗎????
2樓:塔塔
脣亡齒寒
chún wáng chǐ hán
〖解釋〗嘴脣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關。
〖出處〗《左傳·哀公八年》:「夫魯,齊晉之脣,脣亡齒寒,君所知也。」
春秋時候,晉獻公想要擴充自己的實力和地盤,就找藉口說鄰近的虢(guó)國經常侵犯晉國的邊境,要派兵滅了虢國。可是在晉國和虢國之間隔著一個虞國,討伐虢國必須經過虞地。「怎樣才能順利通過虞國呢?
」晉獻公問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說:「虞國國君是個目光短淺、貪圖小利的人,只要我們送他價值連城的美玉和寶馬,他不會不答應借道的。
」晉獻公一聽有點捨不得,荀息看出了晉獻公的心思,就說:「虞虢兩國是脣齒相依的近鄰,虢國滅了,虞國也不能獨存,您的美玉寶馬不過是暫時存放在虞公那裡罷了。」晉獻公採納了荀息的計策。
虞國國君見到這兩們珍貴的禮物,頓時心花怒放,聽到荀息說要借道虞國之事時,當時就滿口答應下來。虞國大夫宮之奇聽說後,趕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國和虢國是脣齒相依的近鄰,我們兩個小國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幫助,萬一虢國滅了,我們虞國也就難保了。
俗話說:『脣亡齒寒』,沒有嘴脣,牙齒也保不住啊!借道給晉國萬萬使不得。
」虞公說:「人家晉國是大國,現在特意送來美玉寶馬和咱們交朋友,難道咱們借條道路讓他們走走都不行嗎?」宮之奇連聲嘆氣,知道虞國離滅亡的日子不遠了,於是就帶著一家老小離開了虞國。
果然,晉**隊借道虞國,消滅了虢國,隨後又把親自迎接晉軍的虞公抓住,滅了虞國。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五年》。成語「脣亡齒寒」,比喻雙方關係密切,相互依存。
3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楚圍雍氏五月。韓令使者求救於秦,冠蓋相望也,秦師不下。韓又令尚後來,人們用「脣亡齒寒」來比喻關係十分密切,休慼相關。
文言文《脣亡齒寒》全文翻譯
4樓:愛路路是我
翻譯:公元658年,晉國準備攻打虢國,可是要途經虞國,又不知虞國是否讓晉國經過他的國土。大夫荀旬息獻計說:
「如果把美玉寶馬送給虞國國君,他一定會答應借路的。」晉獻公就採納此計。虞國的賢臣宮之奇勸國君不要借路給晉國,否則大禍就會降臨到虞國的頭上,虞國和虢國的關係就像車子和車旁的夾板一樣緊密。
車子要依靠夾板,夾板也要依靠車子,否則就不穩固,諺語說'脣亡齒寒',如果嘴脣都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今天虢國之所以沒有被滅掉,依靠的是我們虞國;虞國之所以沒有被滅掉,是虢國,如果我們借路給晉國去打虢國,那麼虢國如果在早上滅亡,虞國就會在當天晚上被消滅。所以,千萬不能借路珍晉國啊!
」虞公又不聽宮之奇的忠告,把路借給了晉國。於是晉國派荀息帶兵借道虞國去攻打虢國。晉國把虢國滅了之後,回來時把虞國也消滅了。
後來,人們用「脣亡齒寒」來比喻關係十分密切,休慼相關。
原文:楚圍雍氏五月。韓令使者求救於秦,冠蓋相望也,秦師不下。
韓又令尚靳使秦,謂王曰:「韓之於秦也,居為隱蔽,出為雁行。今韓已病矣,秦師不下。
臣聞之,脣揭者齒寒,願大王之熟計之。」宣太后曰:「使者來者眾矣,獨尚子之言是。
」召尚子入。宣後謂尚子曰:「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盡置其身妾之上,而妾重也,何也?
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韓,兵不眾,糧不多,則不足以救韓。夫救韓之危,日費千金,獨不可使妾少有利焉。
」尚靳歸書報韓王,韓王遣張翠。張翠稱病,日行一縣。張翠至,甘茂曰:
「韓急矣,先生病而來。」張翠曰:「韓未急也,且急矣。
」甘茂曰:「秦重國知王也,韓之急緩莫不知。今先生言不急,可乎?
」張翠曰:「韓急則折而入與楚矣,臣安敢來?」甘茂曰:
「先生毋復言也。」
甘茂人言秦王曰:「公仲柄得秦師,故敢捍楚。今雍氏圍,而秦師不下,是無韓也。
公仲抑首而不朝,公叔且以國南合於楚。楚、韓為一,魏氏不敢不聽,是楚以三國謀秦也。如此,則伐秦之形成矣。
不識坐而待伐,孰與伐人之利?」秦王曰:「善。
」果下師於崤以救韓。
5樓:匿名使用者
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玩。一之謂甚其可再乎?
諺所謂'輔車相依,脣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公曰:"晉,吾宗也,豈害我哉?
"對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從,是以不嗣。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為文王卿士,勳在王室,藏於盟府,將虢是滅,何愛於虞、且虞能親於桓、莊乎,其愛之也?桓、莊之族何罪,而以為戮,不唯幅乎?親以寵幅,猶尚害之,況以國乎?
"公曰:"吾享祀豐髫,神必據我。"對曰:
"臣聞之:'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故《周書》曰:
'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繁物。'如是,則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馮依,將在德矣。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從,許晉使。
宮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臘矣。在此行也,晉不更舉矣。
"冬,十二月丙於朔。晉滅虢。虢公醜奔京師。
師還,館於虞,遂襲虞,滅之。執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膳秦穆姬,而修虞祀,且歸其職貢於王。
翻譯晉獻公又向虞國借路攻打虢國。宮之奇勸阻虞公說:"虢國是虞國的屏障,虢國滅亡,虞國一定跟著亡國。
對晉國不可啟發它的野心,對入侵之敵不可漫不經心。一次借路已經是過分,豈能有第二次呢?俗話所說的'面頰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嘴脣丟了牙齒就受涼',那就是說的虞、虢兩國的關係。
"虞公不聽,答應了晉國使者。宮之奇帶領他的家族出走,說:"虞國過不了年終大祭了,就在這一次假道之行,晉國不用再出兵了。
"這年冬天,晉國滅掉了虢國。軍隊回來,住在虞國的館舍,就乘其不備進攻虞國,滅掉了它,捉住了虞公。
6樓:魔法笑臉
脣亡齒寒
春秋時候,晉獻公想要擴充自己的實力和地盤,就找藉口說鄰近的虢(guó)國經常侵犯晉國的邊境,要派兵滅了虢國。可是在晉國和虢國之間隔著一個虞國,討伐虢國必須經過虞地。「怎樣才能順利通過虞國呢?
」晉獻公問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說:「虞國國君是個目光短淺、貪圖小利的人,只要我們送他價值連城的美玉和寶馬,他不會不答應借道的。
」晉獻公一聽有點捨不得,荀息看出了晉獻公的心思,就說:「虞虢兩國是脣齒相依的近鄰,虢國滅了,虞國也不能獨存,您的美玉寶馬不過是暫時存放在虞公那裡罷了。」晉獻公採納了荀息的計策。
虞國國君見到這兩們珍貴的禮物,頓時心花怒放,聽到荀息說要借道虞國之事時,當時就滿口答應下來。虞國大夫宮之奇聽說後,趕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國和虢國是脣齒相依的近鄰,我們兩個小國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幫助,萬一虢國滅了,我們虞國也就難保了。
俗話說:『脣亡齒寒』,沒有嘴脣,牙齒也保不住啊!借道給晉國萬萬使不得。
」虞公說:「人家晉國是大國,現在特意送來美玉寶馬和咱們交朋友,難道咱們借條道路讓他們走走都不行嗎?」宮之奇連聲嘆氣,知道虞國離滅亡的日子不遠了,於是就帶著一家老小離開了虞國。
果然,晉**隊借道虞國,消滅了虢國,隨後又把親自迎接晉軍的虞公抓住,滅了虞國。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五年》。成語「脣亡齒寒」,比喻雙方關係密切,相互依存。
語文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技巧
我心中的黃河是氣勢磅礴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滾滾黃水,九曲迴盪,一路奔湧,在晉陝峽谷驟然收束,水面由浩瀚的400米,轉眼間縮為50米,落差30米的夾岸深溝,疾流直下,濤走雲飛。勢如巨湖,倒懸傾注,一瀉千里。我心中的黃河偉大而堅強。他象徵著無數華夏英雄兒女,在惡勢力下從不低頭,為維護民族...
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
姓王的一位義士,他的名字已經流失 沒有記載 了,是泰州如皋縣 地名 的差役。雖然是差役,但自身注重氣節,行俠仗義。甲申年 古人用天干地支表示日期 國家被滅亡以後,同縣的平民許德溥 字元博 不願意剃去頭髮,刺破自己的手臂誓死明志。公府以抗拒法令的罪名將他殺頭棄市,妻子要被流放。王義士正好趕上當值押解犯...
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
劉顯,南昌人,天生身材魁梧 膂力絕倫,青年時家貧,為人傭工為生,趕上了荒年,因吃量過大,經受不了飢餓煎熬,便有了輕生的念頭。他來到一座荒祠裡上吊,不想一連吊了兩次,都因為繩子和房椽斷了而未遂,劉顯以為是有神人護佑,便拜別神像 慟哭而去,混跡於一幫牽夫裡,為人拉牽幫傭,輾轉經年,到達了天府之國四川,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