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的隱士情懷

2021-05-04 01:40:08 字數 4487 閱讀 4882

1樓:9點說史

性本愛丘山是他的隱士情懷。

陶淵明是魏晉風流的傑出代表。魏晉風流是魏晉世人所追求的一種人格美。他求為彭澤縣令和辭去彭澤縣令的過程,對江州刺史王弘的態度,撫弄無絃琴的故事,取頭上葛巾漉酒的趣聞,是其藝術化人生的表現。

他的《歸去來兮辭》《歸園田居》等作品,都是其藝術化人生的寫照。現行初中語文教材中,選編陶淵明的《桃花園記》《歸園田居》〈其三〉〈〈飲酒〉〉〈其五〉和〈〈五柳先生傳〉〉等四篇作品。所選的這幾篇作品中,都體現了陶淵明的隱士情懷。

縱觀陶淵明的家世及其坎坷的一生,直至最後辭彭澤縣令,過隱居生活,無不體現了他「淡薄名利,厭棄官場;不為五斗米折腰,剛正不阿;躬耕自資,熱愛田園」的高貴精神品質。

陶淵明的「性本愛丘山」譯文:自己的天性是熱愛自然。正是他這種精神品質的基礎,是陶淵明隱士情懷的統帥。陶淵明具有「性本愛丘山」的隱士情懷,在他的許多作品中都可以窺見到這一點。

擴充套件資料

文學思想

陶淵明是中古時代的大思想家。他的文學思想是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對真的理解,既注重歷史與生活的真實,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懷抱負的真實,是較完美的藝術真實。

同時,他對自然的理解也表現其文學思想的獨特性。他不言教化、不事雕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發,注重詩文的自然天成,這是一種非常高的境界。

然而,無論是提倡藝術真實,還是推崇文學的自然,都是為了酣暢淋離地表現人生。這是陶淵明文學思想的靈魂。

2樓:梵塵若水

(——性本愛丘山)

[作者] 張旭東

[摘要]

東晉建立後一百年間,詩壇幾乎被玄言詩佔據著。從建安、正始、太康以後詩歌藝術正常發展的脈絡中斷了,玄言成分的過度膨脹,使詩歌偏離了藝術,變成老莊思想的枯燥註疏。陶淵明的出現,才使詩歌藝術的脈絡重新接上,並且增添了許多新的充滿生機的因素。

他的清高耿介、灑脫恬淡、質樸真率、淳厚善良,他對人生所作的哲學思考,連同他的作品一起,為後世的士大夫築了一個「巢」,一個精神的家園。

一、不平家世及坎坷人生

陶淵明(約365---427),東晉大詩人,一名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諡號靖節,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出身於破落官僚地主家庭,他生活在晉宋易代之際十分複雜的政治環境之中。他的曾祖父陶侃曾任晉朝的大司馬;祖父做過太守;父親大概官職更低一些,而且在陶淵明幼年時就去世了。

陶侃出身寒微,被譏為「小人」,又被視為篡位野心之人。可以想見,他的後人在政治上的處境是相當尷尬的。陶淵明在柴桑的農村度過少年時代,「少年罕人事,遊好在六經,」便是那時生活的寫照。

陶淵明29歲曾任江州祭酒,不久即辭職。後來被江州招為主簿,他未就任。晉安帝隆安二年,陶淵明到江陵,入荊州刺史兼江州史桓玄幕。

當時桓玄掌握著長江中上游的軍政大權,野心勃勃圖謀篡晉,陶淵明便又產生了歸隱的想法。在隆安五年所寫的《辛丑歲七月赴還江陵夜行塗口》中說:「詩書敦素好,林園無世情。

如何舍此去,遙遙至西荊。」這年冬因孟氏卒,便回尋陽居喪了,此後政局發生了急劇的變化。於是陶淵明又出任鎮軍將軍劉裕的參軍,在赴任途中寫下了《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

他的心情矛盾,一方面覺得時機到來了,希望有所作為,另一方面又眷戀著田園的生活:「聊且憑化遷,終返班生廬。」這時劉裕正集中力量討伐桓玄及其殘餘勢力,陶淵明在劉裕幕中恐難有所作為。

到了第二年即安帝義熙元年,他便改任建威將軍江州刺史劉敬宣的參軍。這年八月又請求改任彭澤現令,在官八十餘日,十一日就辭官歸隱了。辭彭澤令,是陶淵明一生前後兩期的分界線。

此前,他不斷在官僚與隱士這兩種社會角色中做選擇,隱居時出仕,出仕時想歸隱,心情很矛盾。此後他堅定了隱居的決心,一直過著隱居躬耕的生活。陶淵明徹底覺悟到世俗與自己崇尚自然的本性是相違背的,他不能改變本性以適應世俗,再加上政局的失望,於是堅定地辭官隱居了。

二、性本愛丘山是他的隱士情懷

陶淵明是魏晉風流的傑出代表。魏晉風流是魏晉世人所追求的一種人格美。他求為彭澤縣令和辭去彭澤縣令的過程,對江州刺史王弘的態度,撫弄無絃琴的故事,取頭上葛巾漉酒的趣聞,是其藝術化人生的表現。

他的《歸去來兮辭》《歸園田居》等作品,都是其藝術化人生的寫照。現行初中語文教材中,選編陶淵明的《桃花園記》《歸園田居》〈其三〉〈〈飲酒〉〉〈其五〉和〈〈五柳先生傳〉〉等四篇作品。所選的這幾篇作品中,都體現了陶淵明的隱士情懷。

縱觀陶淵明的家世及其坎坷的一生,直至最後辭彭澤縣令,過隱居生活,無不體現了他「淡薄名利,厭棄官場;不為五斗米折腰,剛正不阿;躬耕自資,熱愛田園」的高貴精神品質。陶淵明的「性本愛丘山」正是他這種精神品質的基礎,是陶淵明隱士情懷的統帥。陶淵明具有「性本愛丘山」的隱士情懷,在他的許多作品中都可以窺見到這一點。

三、《歸園田居》是心靈的解脫

陶淵明的田園詩與山水詩並稱,田園詩寫到農村的風景,但其主體是寫農村的生活、農夫和農耕。山水詩則主要是寫自然風景,寫詩人主體對山水客體的審美。他的田園詩有的是通過描寫田園景物的恬美、田園生活的簡樸,表現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

或春遊、或登高、或酌酒、或讀書、以及在南風下張開翅膀的新苗,日見茁壯的桑麻,無不化為美妙的詩歌。寫鄰居與自己一起談史**的情形,那種率真的交往令人羨慕。如《歸園田居其一》從這首詩中,守拙與適俗,園田與塵網,兩相對比之下,詩人歸田感到無比愉悅。

南野、草屋、榆柳、桃李、遠材、近煙、雞雞、狗吠,眼之所見,耳之所聞,無不愜意。這一切經過陶淵明點化也都詩意盎然了,盡顯了他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愛丘山」的本性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張揚。「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表達了作者對三十年的官場生活的厭倦。「誤落」體現了他對官場的後悔。「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表達出作者的歸隱之心,渴望迴歸自然,遠離塵世之情。「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等文字,表現了對自己隱居時環境的滿足,後簷榆柳成蔭,堂屋前種滿了桃樹、李樹,陽春三月,桃花、李花開了,大有「落英繽紛」之感,遠處深深的巷子裡傳來了狗叫的聲音,雞跳到了桑樹上,不停的鳴叫,堂前屋後,裡裡外外,沒有一點灰塵,非常乾淨清爽,家中座無虛席,有鄰居與隱士、文人墨客在這裡與我閒聊。

景美、人美、事美、心情美,只有心中充滿愛的人,才能寫出這樣的佳作。在這首詩中,作者對景物的描繪,對自己愉悅心情的描繪,都體現了他「愛丘山」的自然本性。

四、《飲酒》體味到了人生真諦

農業勞作的實際意義,在於它體現了陶淵明「衣食是人身之道的開端,不勞動什麼都談不到」的理念,體現了他對理想人生的追求這種理念。這種追求在田園詩中以美好的形象表現出來。如陶淵明詩中最著名的《飲酒》之五就是這樣: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詩人從居住的草廬起,反思歸田後自己的生活狀況,他並沒有隱居山林巖穴,也沒有寄身廟宇不食人間煙火,而是身處「人境」。開頭四句,說只要心境曠遠,就不會受到世俗的干擾。凡是有人群的地方,照理就有鬧市,也就會車馬喧囂,不絕於耳,可詩人卻說:

「而無車馬喧,」這是為什麼呢?第

三、四句的自問自答,揭開了謎底。「問君何能爾」一句轉換敘事角度,將抒情主體客體化,彷彿在以第三者的好奇心追問下去,頗富情趣。詩人以「君」自據。

言語之間自豪而自足。「爾」作「如此」、「如是」解釋。概指前面二句,「心遠」謂心境高遠。

有此心境遂能免於「車馬喧」,其地得以自偏。這一句極為精練的語言,作出了回答:因為心情閒適,心志高遠所以居所也顯得偏僻安靜了。

人的短促的一生,除了歸依自然,順應自然、在自然的永恆,美好、自由中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外,還有什麼追求的呢?所以說,這首詩仍然是陶淵明的人生理想——「性本愛丘山」的寄託。

五、《歸去來兮辭》是迴歸田園的宣言書

初歸田園,陶淵明用他的筆描繪了他對田園生活的喜悅。在他的《歸去來兮辭》中也有充分體現。《歸去來兮辭》是他的一篇脫離仕途迴歸田園的宣言。

詩中抒發了詩人厭惡仕途生活,不願與庸俗官僚為伍,寧願歸隱躬耕,享受田園生活的情懷,反映了他厭惡世俗生活,回返自然的人生觀,文中所寫回歸途中的輕快心情,到家後的天倫之樂,和自由自在的田家生活,看出詩人對自由的嚮往。詩句最後抒發了作者的人生哲理。不追求「富貴」,不乞討「神仙」,但願徜徉於大自然之中,一切的迴歸,一切的解放,在這篇文章中都得到了抒發。

六、《桃花源記》是愛丘山的見證

陶淵明的「性本愛丘山」的隱者情懷除了在他的詩作中有體現,他的散文中也有體現。如他的散文代表《桃花源記》。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處,描寫了一個美好的世外仙境。

在那裡生活著一群避難的普普通通的人,而不是神仙,他們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他們生活的和平、寧靜、幸福,是通過自己的勞動取得的。在這種「自然」的社會中,從自耕、自食,真誠相處。無競逐,無欺詐,甚至無君無臣。

桃花源美就美在它的自然風光的描繪,「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在這裡,土地平坦開闊,房舍整整齊齊,這簡直就是當時的「農民新材,」有肥沃的土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材落間能聽見雞鳴狗叫的聲音。

這裡寫出了景物優美雅緻,氣氛寧靜融洽。「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寫出了人們在這裡共享天倫之樂。所以它也是陶淵明「性本愛丘山」的隱逸情懷的反映。

綜上所述,無論從陶淵明的生世,出身背景,還是從他的田園詩、散文作品,都可以看出:「性本愛丘山」是陶淵明的隱逸情懷。

(作者單位:合川區雙鳳中學)

希望能幫助到你

3樓:稚氣未脫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晉朝的隱士和陶淵明一樣的我坐等急急急急

1 陸機 261 303 字士衡,吳郡吳縣 今江蘇蘇州 人,西晉文學家 書法家,與其弟陸雲合稱 二陸 曾歷任平原內史 祭酒 著作郎等職,世稱 陸平原 後死於 八王之亂 被夷三族。他 少有奇才,文章冠世 晉書 陸機傳 他的 平復帖 是我國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書法真跡。陸機出身名門,祖父陸遜為三國名將,曾...

現在這個社會還有隱士嗎,現在還有真正的隱士嗎

當然有,只不過和古代的 所謂 隱士 不太一樣.古代的所謂隱士就是那些歸隱山林,不與外界聯絡.而現在 生活空間小了,基本沒有能隱居的山林,現在的隱士,就是一些心中與世無爭的人,表面上看不出來了,只有到一些特定的情況下,尤其牽扯到個人利益的時候,那種灑脫的,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就是真正的 隱士.應該沒...

陶淵明作品,陶淵明的作品有那些

桃花源詩並記 桃花源記 歸園田居 飲酒 歸去來兮辭 陶淵明的作品有那些 1 飲酒 其五 魏晉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譯文 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問我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