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tianxie洛洛
從認識因素上看,直接故意的行為人是認識到危害結果的必然發生或可能發生。
而間接故意的行為人是認識到危害結果的可能發生。
從意志因素上看,直接故意是希望即積極追求危害結果的發生。
而間接故意是放任結果發生。
明知結果的必然發生而持放任態度時,也應屬於間接故意。
直接故意簡介:
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必然或者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
並且希望危害結果的發生以及明知必然發生危害結果而放任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
又可分為兩種情況,即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
間接故意犯罪簡介:
是明知其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
是明知其行為可能會發生某種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
是明知其行為可能引起某種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有意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
因此,間接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
換而言之,預見到危害結果發生的可能性,而加以放任,就是間接故意。
意義:行為人表述的心理態度。
2樓:焰流
犯罪的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同屬犯罪故意的範疇。二者的相同之處在於,從認識因素上看,二者都明確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從意志因素上看,二者都不排斥危害結果的發生。
二者不同之處在於:
(1)從認識因素上看,直接故意的行為人是認識到危害結果的必然發生或可能發生;而間接故意的行為人是認識到危害結果的可能發生。
(2)從意志因素上看,直接故意是希望即積極追求危害結果的發生;而間接故意是放任結果發生。有觀點認為,明知結果的必然發生而持放任態度時,也應屬於間接故意。
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犯罪有什麼區別?
3樓:tianxie洛洛
從認識因素上看,直接故意的行為人是認識到危害結果的必然發生或可能發生。
而間接故意的行為人是認識到危害結果的可能發生。
從意志因素上看,直接故意是希望即積極追求危害結果的發生。
而間接故意是放任結果發生。
明知結果的必然發生而持放任態度時,也應屬於間接故意。
直接故意簡介:
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必然或者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
並且希望危害結果的發生以及明知必然發生危害結果而放任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
又可分為兩種情況,即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
間接故意犯罪簡介:
是明知其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
是明知其行為可能會發生某種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
是明知其行為可能引起某種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有意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
因此,間接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
換而言之,預見到危害結果發生的可能性,而加以放任,就是間接故意。
意義:行為人表述的心理態度。
4樓:匿名使用者
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雖然存在區別,但二者在法律上的地位卻是相同的。
間接故意與直接故意都是認識因素與意志因素的統一,但各自的認識內容與意志內容不同。就認識因素而言,直接故意的行為人是認識到危害結果發生的必然性與可能性;而間接故意的行為人只是認識到危害結果發生的可能性。就意志因素而言,直接故意表現為希望危害結果發生;而間接故意表現為放任危害結果發生。
這兩點區別說明了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所反映出來的非難可能性不同,也說明直接故意犯罪與間接故意犯罪的成立條件不同;由於直接故意是希望危害結果發生,故即使危害結果沒有發生,也能查明行為人對危害結果持希望發生的態度,因而可能成立犯罪(未遂、預備等);因為間接故意是放任危害結果發生,故如果危害結果沒有發生,就難以證實行為人對危害結果持放任發生的態度,因而通常難以成立犯罪。
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雖然存在區別,但二者在法律上的地位卻是相同的。因此,應當把握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的統一性。一方面,不可認為,「刑法分則條文規定的某些具體犯罪只能由間接故意構成,不能由直接故意構成」。
因為既然間接故意都能成立,直接故意更能成立;事實上也不存在「某種行為出於直接故意時成立此罪、出於間接故意時成立彼罪」的情況。另一方面,也不可輕易說:「某種犯罪只能由直接故意構成,不能由間接故意構成」。
因為在刑法分則中,凡是由故意構成的犯罪,刑法分則條文均未排除間接故意;當人們說某種犯罪只能由直接故意構成時,只是根據有限事實所作的歸納,並非法律規定。
5樓:閭丘素芹支辰
直接的故意是積極的追求犯罪結果;間接的犯罪則是消極的放任犯罪結果的發生。
6樓:漢經鄺白薇
複雜的理論一搜就有,我就不重複了,
簡單的來說,直接故意就是追求危害結果的發生,間接故意就是我知道會發生,雖然不積極追求,但是卻放任這種結果發生。
請簡述故意犯罪的階段,請簡述故意犯罪的四個階段
犯罪人實施故意犯罪時可能經過的各個階段,包括 一 犯意表示,二 犯罪預備,三 著手實行犯罪行為,四 犯罪既遂。這種犯罪階段的劃分,只有在直接故意犯罪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對過失犯罪沒有意義。簡述犯罪動機形成過程的四個階段 概念 所謂犯罪 動機就是指刺激 促使犯罪人實施犯罪行為的內心起因或思想活動,它回答...
過失犯罪向故意犯罪轉化的條件有哪些
認定過失行為向故意犯罪轉化的理論依據是 發生在前的過失行為屬於先行行為,由於該先行行為是行為人所實施的,因此行為人就有義務避免更嚴重的危害結果發生的義務 行為人在有條件履行該義務的條件下不履行,說明其主觀上具有放任這種更嚴重的危害結果發生的故意,如果其放任的危害結果實際發生了,從主客觀兩方面結合起來...
間接故意 直接故意 疏忽大意的過失和過於自信的過失怎麼區分
在傳統刑法理念中,罪過分為故意和過失兩種。具體而言,故意又可分為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過失又可分為過於自信過失和疏忽大意過失。從而形成了 直接故意 間接故意 過於自信過失和疏忽大意過失這四種罪過型別。在這其中可以看到 間接故意和過於自信存在接壤的領域,在認識因素和意志因素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重合之處,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