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怎麼翻譯

2021-05-05 20:04:13 字數 3012 閱讀 1989

1樓:愛看小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意思是:君子廣泛地學習,並且經常把學到的東西拿來檢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塗,行為也就沒有過失。

1、此內容出自先秦荀況《荀子·勸學》,原文內容是「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2、《勸學》是《荀子》一書的首篇。又名《勸學篇》。勸學,就是鼓勵學習。本篇較系統地論述了學習的理論和方法。前一部分(第一段),論述學習的重要性;後一部分(第

二、三段),論述學習的步驟、內容、途徑等有關問題。

2樓:夢裡心落

【翻譯】君子廣博地學習,並且每天檢驗反省自己,那麼他就會智慧明理並且行為沒有過錯了。

【出自】《勸學》

【節選】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譯文】

譬如靛青這種染料是從藍草裡提取的,然而卻比藍草的顏色更青;冰塊是冷水凝結而成的,然而卻比水更寒冷。木材筆直,合乎墨線,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彎曲成車輪,(那麼)木材的彎度(就)合乎(圓到)如圓規畫的一般的標準了,即使又晒乾了,(木材)也不會再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為這樣的。所以木材經墨線比量過就變得筆直,金屬製的刀劍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博地學習,並且每天檢驗反省自己,那麼他就會智慧明理並且行為沒有過錯了。

【作者】

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華夏族(漢族),戰國末期趙國人 。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

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位於今山東蘭陵縣)令。

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在人性問題上,提倡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其學說常被後人拿來跟孟子的『性善論』比較,荀子對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當顯著的貢獻。

3樓:快樂無限

語出先秦·荀況《荀子·勸學》

意思:君子學習廣泛,而又能每天檢查反省自己,那就會見識高明而行為不會犯錯誤了。

原文「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譯文所以木材用墨線量過就能取直,刀劍等金屬製品在磨刀石上磨過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多次檢查反省自己,那麼他就會智慧明達並且行為不會有過錯了。

君子學習廣泛,而又能每天檢查反省自己,那就會見識高明而行為不會犯錯誤了。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後世因避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其為孫卿。漢族,周朝戰國末期趙國猗氏(今山西安澤)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諸子百家思想集大成者,時人尊稱「荀卿」。

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今山東蘭陵)令,死後葬於蘭陵。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提倡性惡論,常被與孟子的性善論比較,主張「制天命而用之」。對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當的貢獻。

4樓:sunny桉藍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

【拼音】:jūn zǐ bó xué ér rì cān xǐng hū yǐ

【出處】:先秦·荀況《荀子·勸學》:「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譯文】:所以木材用墨線量過,再經輔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劍等金屬製品在磨刀石上磨過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檢查反省自己,那麼他就會聰明機智,而行為就不會有過錯了。

【解釋】:君子:這裡指有才能的人。參省乎己:對自己檢查、省察。參,一譯檢驗,檢查;二譯同「叄」,多次。省,省察。乎,介詞,於。

【古今意義】:博學 古義:廣博地學習,廣泛地學習。

例: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今義:

知識、學識的淵博。  參 古義:驗,檢查。

例: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今義:

參加,參考。

【舉例】:《論語》中有:「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  「三」,既可實指為三次的數,也可泛指多次。但「參省乎已」應該是實指,即;  1;為人謀而不忠乎?  2;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3;傳不習乎?  因此,「從三方面對自己反省」才是最準確的解釋。

5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翻譯:所以木材用墨線量過,再經輔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劍等金屬製品在磨刀石上磨過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多次對自己檢查反省,那麼他就會聰明機智,而行為就不會有過錯了。

釋義:君子廣泛地學習,並且經常把學到的東西拿來檢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塗,行為也就沒有過失。

6樓:匿名使用者

荀子《勸學》的第一段中的一句話

意思是「君子廣泛的學習,而且每天檢查反省自己,那麼他就會聰明多智,而行為就不會有過錯了。」

7樓:

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對自己檢查反省,那麼他就會聰明機智,而行為就不會有過錯了。

8樓:之後就不知道

先解釋兩個字:

①參:有兩種解釋。一:對照。用學到的東西來對照自己的語言、行為和思想;二:「叄」的通假,即多次的意思。兩個意思都可以用,此處採用第二個。

②知:「智」的通假。智慧,才智。

翻譯:君子廣泛地學習,並且經常把學到的東西拿來檢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塗,行為也就沒有過失。

9樓:清若婉揚

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對自己檢查反省,就能智慧通達並且行為沒有過錯了。了。

文言文翻譯最重視字字落實。這一句中特別注意「參」和「省」,這是兩個詞,要分開翻譯,「檢查」、「反省」。

翻譯時還要考慮句式特點,這是介賓短語後置句,正確的語序是「乎己參省」,「乎」相當於「於」,「對自己」的意思。

希望我的解釋對你有用。

論語中,「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

子張曰 何謂五美?子曰 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子張曰 何為四惡?子曰 不教而殺謂之虐 不戒視成謂之暴 慢令致期為之賊 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孔子 論語 子張篇第十九 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論語堯曰 誰能翻譯解釋一下,謝謝 再說...

君子拙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的意思

君子只在不瞭解自己的人那兒受委屈,而在知己面前是自由伸展的。越石父賢,在縲紲中。晏子出,遭之塗,解左驂贖之,載歸。弗謝,入閨。久之,越石父請絕。宴子戄然,攝衣冠謝曰 嬰雖不仁,免子於厄,何子求絕之速也?石父曰 不然。吾聞君子詘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者。方吾在縲紲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贖我,是知己...

如何理解「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的意思是說君子與小人的區別在於君子坦蕩蕩,即使意見不一,卻是心胸寬廣,能和氣而公正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彼此之問不搞小動作,小人之間卻是該表達時不表達,表面隨聲附和,私下卻在互相拆臺.要想做個公正的人,就要敢於說出自己的觀點,就像君子那樣,即使互相之間有異議,也能不存私心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