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沈佺期: 北邙山上列墳塋, 萬古千秋對洛城。 城中日夕歌鐘起, 山上惟聞松柏聲。
這首《北邙山》表現的是人生短暫、榮華富貴不能長駐的傳統主題。但詩人能就此翻出新意,「詞顯意深,語近精遙」,具有攝人心魂的藝術魅力,堪稱初唐七言絕句之精華。 一般登臨懷古之作,不外是感懷古今,寫景嘆時、瀟灑遊適之類。
這首小詩取材寫境都很別緻,於平常語中見功夫,令人回味無窮。 起句就題目「北邙山」敘述開來,墳墓鱗次櫛比,寒氣逼人。北邙山是以墳山著稱的,自東漢以來,這裡就是王侯公卿葬身之地。
詩的第一句就突出了這個特點。這壘壘的墳墓似乎沒有什麼美麗可贊之處。按一般的寫法,要讚頌一下王公的業績,描繪一番牌坊碑宇的巍峨壯觀等。
可詩人僅僅用了「列墳塋」三字敘述。而下句呢,卻陡轉至京城洛陽,用映襯的手法給陰森死寂的邙山新增了一個繁華熱鬧的背景。經過這「萬古千秋對洛城」的鋪排點染,頓覺詩意盎然,發人深思:
洛城、邙山千年萬代遙遙相望,這是兩個陰陽不通的世界,又是兩個相通的世界!今天長眠邙山的人,不正是昨天洛城尋歡作樂的人?而今天洛城正在尋歡作樂的人,明天不也正是長眠邙山的人。
這生生死死無窮已,年年代代遞相續!這就是洛城與邙山的關係。詩人只用了兩句對比的詩便概括完了。
第三句「城中日夕歌鐘起」,是描寫洛陽的繁華熱鬧。歌鐘日夜響徹不停,從悠揚和鳴的鐘聲不難想象那急管繁弦、輕歌曼舞的盛況。詩人對洛城的上層社會生活是深為了解的。
他是宮廷中的一員,曾「恩私宦洛陽」,「扈巡行太液,陪宴坐明光」。正因為詩人對這種醉生夢死的上層生活有較深刻的瞭解,所以面對那壘壘墳墓才發出了深沉的慨嘆:「山上唯聞松柏聲」!
三、四兩句對比強烈,歷來被詩評家認為是頗有「餘思」的佳句。 這首七言絕句,結構嚴謹,章法精巧,雖只四句二十八個字,卻寫得抑揚頓挫,餘味無窮。詩人並未正面抒懷感慨,只以輕輕的筆觸勾勒出幾幅人們並不陌生的畫面。
那些入畫的事物是人們熟視無睹、聽而不聞的邙山、洛城、墳塋、鐘聲、松柏聲。但這些有聲有色的畫面互相映襯對比,就產生了發人深思的藝術效果。
2樓:匿名使用者
邙山【作者】沈佺期【詩詞】北邙山上列墳塋,萬古千秋對洛城。城中日夕歌鐘起,山上唯聞松柏聲。
3樓:匿名使用者
沈佺期(唐)的《邙山》
這首詩到底是誰寫的 5
4樓:暗月回憶裡待續
此是一副對聯作者不詳 是根據無名氏《全唐詩》
蝶戀花 彼岸花
彼岸花開開彼岸,
獨泣幽冥,
花豔人不還。
塵世忍離誰再念?
黃泉一路凝淚眼。
葉落花開花獨豔,
世世輪迴,
花葉空悲戀。
莫嘆人間魂黯淡,
何知生死相憐遠!
彼岸花開開彼岸,奈何橋上可奈何
而來 其完整版
「彼岸花開開彼岸,斷腸草愁愁斷腸 .奈何橋前可奈何.三生石前定三生」.表達了一種斯人已逝,生者即有不捨又能怎樣的無奈之情 同時又有珍惜眼前人的意思
彼岸花的典故**於佛經,佛經中有「彼岸花,花開一千年,花落一千年,花葉永不相見。情不為因果,緣註定生死。」
至於文中的句子大部分是根據句子的意思 加工的整理而成
5樓:匿名使用者
這好像是對聯,沒有具體的作者。
「鋤禾日當午」這首詩到底是誰寫的啊?
6樓:匿名使用者
鋤禾日當午是誰寫的,你真的知道嗎
7樓:咪浠w眯兮
是出自唐代詩人李紳的《憫農二首》。
原文: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白話譯文:
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這首詩描繪了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田裡勞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最後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樣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
一開頭就描繪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依然在田裡勞作,那一滴滴的汗珠,灑在灼熱的土地上。這就補敘出由「一粒粟」到「萬顆子」,到「四海無閒田」,乃是千千萬萬個農民用血汗澆灌起來的;這也為下面「粒粒皆辛苦」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義的形象,可謂一以當十。
它概括地表現了農民不避嚴寒酷暑、雨雪風霜,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說教,不是無病的呻吟;它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但又不僅以它的說服力取勝,而且還由於在這一深沉的慨嘆之中,凝聚了詩人無限的憤懣和真摯的同情。
者在前兩句並沒有說農民種田怎樣辛苦,莊稼的長成如何不易,只是把農民在烈日之下鋤禾而汗流不止的情節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這種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體、深刻且真實。所以詩人最後用反問語氣道出「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說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糧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體微察細,形象而貼切。
8樓:匿名使用者
鋤禾日當午是誰寫的,你們知道麼,不知道的來看看吧
9樓:匿名使用者
「鋤禾日當午」的作者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念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唐詩讀來朗朗上口,是婦孺皆知的佳句。然而,此詩究竟出自何人之手呢?
一說此詩的作者,是唐朝詩人李紳。李紳(772~846),字公垂,無錫(今屬江蘇)人,元和進士,是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和實踐者之一,與著名文人白居易、元稹等交往甚密。元稹稱李紳說:
「予友李公垂,貺予樂府新題二十首,雅有所謂,不虛為文,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顯見,李紳的詩風,與「鋤禾日當午」詩的格調相一致。《全唐詩》收錄李紳的詩,題《古風二首》,又稱作《憫農二首》,其中之一就是「鋤禾日當午」,另一首詩為: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兩首詩的意義相同。
一說「鋤禾日當午」詩的真正作者,應該是唐朝另一位詩人聶夷中。此說的主要理由是:一,《全唐詩》於聶夷中和李紳名下分別收錄這兩首五言絕句,李紳《古風二首》詩後無篇章互見的說明,而在聶夷中《田家二首》詩後,加了一個腳註,稱「鋤禾日當午」等四句一作李紳詩。
後來,人們選注聶夷中詩,乾脆不取「鋤禾」四句,這才引起誤傳。二,影印宋刻本《全芳備祖》列「鋤禾」詩於聶夷中名下,所輯《田家二首》詩全文曰:「父耕原上田,子削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山;誰念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我願君王心,化作光明燭;不照綺羅筵,只照逃亡屋。
」而此書在李紳名下僅收錄「春種一粒粟」等四句,可見古人把這首詩判歸了聶夷中。三,聶夷中(837~?),字坦之,河東(治今山西永濟西)人,鹹通進士。
《唐詩紀事》說:「(聶夷中)奮身草澤,備嘗辛楚,尤為清苦。」聶夷中出身貧寒,入仕後僅做過縣尉小吏,對農民的疾苦比較瞭解,才有如此貼近生活的詩句。
《全唐文》共收聶夷中詩一卷,諸如《田家》這類題材的詩歌佔四分之一,看來「鋤禾日當午」詩的作者,非聶夷中莫屬。
以上兩說都有道理,而一般認為作者是李紳,其實並非定論。
10樓:史蒂
從以上網友的介紹,原來李紳先生別有用心,因為鋤禾 日 當午 感覺李紳大大好汙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那首詩裡面的?誰寫的?全詩是什麼?
11樓:中國消防救援
出處:青玉案·元夕
朝代:宋
翻譯:焰火像是東風吹散了的千樹繁花,紛紛落下彷彿星星如雨般墜落。豪華的馬車滿路飄香。悠揚的鳳簫聲四處迴盪,玉壺般的明月漸漸西斜,一夜舞動魚燈、龍燈不停歇,笑語喧譁。
美人頭上都戴著華麗的飾物,笑語盈盈地隨人群走過,只有衣香猶在暗中飄散。我在人群中尋找她千百回,猛然回頭,不經意間卻在燈火零落之處發現了她。
12樓:匿名使用者
是辛棄疾的詞《青玉案·元夕》
白日依山盡這首詩是誰寫的?
13樓:匿名使用者
白日依山盡王之渙寫bai的。王之渙(
du688年-742年),zhi
字季凌,薊門人,一說晉陽(今
dao山西太原)人內。盛唐時期的容著名詩人,性格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
王之渙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後復出擔任文安縣尉,在任期間去世。早年精於文章,並善於寫詩,多引為歌詞。他尤善五言詩,以描寫邊塞風光為勝,是浪漫主義詩人。
王之渙《登鸛雀樓》一詩氣勢連貫,厚重有力,虛實相生,意境雄渾。以概括之筆書寫大自然的雄景奇姿,道出對生活的深刻理解,表達了積極向上的盛唐情懷,為唐詩中不朽之作。
詩句看來只是平鋪直敘地寫出了這一登樓的過程,但其含意深遠,耐人探索。「千里」「一層」,都是虛數,是詩人想象中縱橫兩方面的空間。「欲窮」「更上」詞語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
這兩句詩發表議論,既別翻新意,出人意表,又與前兩句寫景詩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緊密,從而把詩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讀者展示了更大的視野。也正因為如此,這兩句包含樸素哲理的議論,成為了千古傳誦的名句,也使得這首詩成為一首千古絕唱。
14樓:峰何以笙簫默
「白日依山盡」bai
出自盛唐詩人王之渙du的《登鸛雀zhi樓》。dao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
白日專依山盡,黃河入屬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前兩句寫所見。「白日依山盡」寫山,「黃河入海流」寫水。詩人遙望一輪落日向著樓前一望無際、連綿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視野的盡頭冉冉而沒;目送流經樓前下方的黃河奔騰咆哮、滾滾南來,又在遠處折而東向,流歸大海。
詩人運用極其樸素、極其淺顯的語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進入廣大視野的萬里河山,收入短短十個字中,畫面寬廣遼遠。
15樓:
王之渙·《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七殺碑》這首詩是誰寫的?
16樓:匿名使用者
明代首領張獻忠
簡介:七殺碑」是民間長期以來流傳的一則關於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的傳聞。據說,張獻忠殺人如草,還特別立碑明志,上書「天生萬物與人,人無一物與天,殺殺殺殺殺殺殺」,這也就是有名的「七殺碑」。
作者簡介:
張獻忠(2023年9月18日-2023年1月2日),字秉吾,號敬軒,明末民變首領之一,2023年率部進兵四川。2023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即帝位,號大順。2023年,清軍南下,張獻忠引兵拒戰,在西充鳳凰山中箭而死。
主要割據於四川,曾建立大西政權。其人多有奇聞異事流傳,對此史學界也一直存在爭議。歷史記載顯示其人曾經進行過多次對平民的大**,後兵敗被清軍所殺。
原文:天生萬物以養人,世人猶怨天不仁。 不知蝗蠹遍天下,苦盡蒼生盡王臣。
人之生矣有貴賤,貴人長為天恩眷。 人生富貴總由天,草民之窮由天譴。 忽有狂徒夜磨刀,帝星飄搖熒惑高。
翻天覆地從今始,殺人何須惜手勞。 不忠之人曰可殺!不孝之人曰可殺!
不仁之人曰可殺!不義之人曰可殺! 不禮不智不信人,大西王曰殺殺殺!
我生不為逐鹿來,都門懶築**臺, 狀元百官都如狗,總是刀下觳觫材。 傳令麾下四王子,破城不須封刀匕。 山頭代天樹此碑,逆天之人立死跪亦死!
這首詩是誰寫的,《風》這首詩是誰寫的
2005年春復晚馮鞏和朱軍那個以 藝制術人生 為藍本的小品,馮鞏唸的詩 未曾清貧難 不經打擊老天真。自古英雄出煉獄,從來富貴入凡塵。醉生夢死誰成氣,拓馬長槍定乾坤。揮軍千里山河在 立名揚威傳後人。未曾清貧難 不經打擊老天真 未曾清貧難為人,不入凡塵太天真 自古英雄出煉獄,從來富貴入凡塵 改編自 增廣...
《惜時》這首詩是誰寫的《惜時》這首古詩是誰寫的?
惜時 年代 晉末 作者 陶淵明 原文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惜時 為晉代詩人陶淵明所寫。陶淵明 352或365年 427年 東晉 詩人 辭賦家。名潛,說晉世名淵明,字元亮,入劉宋後改名潛。唐人避唐高祖諱,稱陶深明或陶泉明。因宅邊曾有五棵柳樹,又自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先生 陶...
誰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這首詩是誰寫的?
蘇軾 西江月 大夢清秋 若我米猜錯就是你咯 這首詩是根據李商隱的詩改編的吧 no,no,no 一向對作家不感興趣 這首詞我也經常看到,但就是找不到是誰寫的.仙劍奇俠傳4 中的詩 夢璃 離歌 誰言別後終無悔 寒月清宵綺夢迴 深知身在情長在 前塵不共彩雲飛 整體來說是上海軟星 具體的話官方沒有說明 畢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