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漉:過濾。
菽(豉):豆。這句的意思是說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萁:豆類植物脫粒後剩下的莖。
釜:鍋。
1、原文
《七步詩》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譯文
鍋裡煮著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汁來作羹。豆秸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裡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來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秸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3、簡析
《七步詩》,出自《世說新語》,傳說是三國時期魏國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這首詩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來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來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殘害弟弟,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反映了封建統治集團內部的殘酷鬥爭和詩人自身處境艱難,沉鬱憤激的思想感情。
2樓:沐凡廣笑笑
煮豆子正燃著豆秸,因煮熟豆子來做豆豉而使豆子滲出汁水。豆秸在鍋下燃燒著,豆子正在鍋裡哭泣。本來我們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你為什麼要這樣緊緊逼迫呢?
比喻說明兄弟本為手足,不應互相猜忌與怨恨。(*^__^*)望採納
3樓:初心諾
沒有一方是對的因為本來就沒有對錯可言,主觀不在他們,而是在於將他們推到對立局勢的人,兄弟相爭,在地位面前,親情只是一張膚淺的白紙,只是誰也不願去捅開,都是不安好心,有何來對錯啊
曹植《七步詩》原文的意思是什麼?
4樓:小白家裡小白
釋義:(版本一)
鍋裡煮著豆子,豆秸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裡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來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秸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版本二)
鍋裡煮著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過後,留下豆汁來做成羹。
豆秸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裡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來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秸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
原詩:《七步詩》兩漢:曹植
(版本一)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版本二)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菽 一作:豉)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5樓:北島無夢丷
煮豆來做豆羹,過濾的豆子做成汁。
豆杆在鍋下燃燒,豆子在鍋裡哭泣。
豆杆和豆子本是從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為什麼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麼狠呢?
《七步詩》是三國時期魏國詩人曹植的一首詩。這首詩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來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來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殘害弟弟。
全詩如下: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6樓:姜晏歸
曹植《七步詩》原文的意思是:鍋裡煮著豆子,豆秸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裡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來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秸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1、這首詩出自兩漢時期曹植寫的《七步詩》,全詩為:
《七步詩》
兩漢: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這首詩的創作背景:三國時期,魏國曹操去世後,他的長子曹丕即位,而曹丕的弟弟曹植被封為丞相。曹植很有才華,精通治國理家,曹丕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裡,心中的妒火油然而生,對曹植產生了怨恨之心, 曹丕正好如償所願,借文武百官之口,決意趁早動手。
正趕上一樁造反政事,曹丕假控曹植為主謀。因此而得這首詩。
3、詩人曹植,字子建,三國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諡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後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的評價。
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7樓:錯晚竹戰女
於燁8級2009-05-13舉報
《七步詩》
曹植煮豆持作羹,
漉豉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附: 【現代《七步詩》】——是後人所改 【三國·魏】
曹植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編輯本段]註釋 漉:
過濾。意思是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羹:
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狀食物。 萁:豆類植物脫粒後剩下的莖,即豆秸。
釜:鍋。 持:
使用、用來。 然:燃燒。
煎:煎熬。 本:
原本。[編輯本段]翻譯 煮豆子是為了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汁做羹。豆秸在鍋下燃燒,豆子在鍋中哭泣。
我們本來是同胞兄弟,為什麼你那麼急迫地煎熬我呢? 附註: 漉菽以為汁中的「菽」,只要是出自正版的《世說新語》,沒有作「豉」的。
至於流傳的其他詩歌版本,可附註說明,不應列在《世說新語》的書名之後。 本自同根生中的「自」,有版本為「是」,疑為今人修改,不如「自」字好! 萁在釜下燃有「在」,有版本作「向」。
另有別本《七步詩》為四句(是後人所改),以《三國演義》為代表,首句為「煮豆燃豆萁」,第三句為「本是同根生」。[編輯本段]典故 典出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作詩,不成者行**。
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帝深有慚色。 曹植是曹操的小兒子,從小就才華出眾,很受到父親的疼愛。曹操死後,他的哥哥曹丕當上了魏國的皇帝。
曹丕是一個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擔心弟弟會威脅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來,要曹植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以證明他寫詩的才華。如果他寫不出,就等於是在欺騙皇上,要把他處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傷心又憤怒。他強忍著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著想著……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內作了一首詩,當場念出來。
8樓:中國消防救援
意思是:
鍋裡煮著豆子
,豆秸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裡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來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秸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出自:七步詩
朝代:兩漢
原文: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9樓:宮甜恬秦晗
據《世說新語·文學》記載: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曹植,於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時間內做一首詩,做不成就殺頭。結果曹植應聲詠出這首《七步詩》。
詩人以箕豆相煎為比喻,控訴了曹丕對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殘酷**。
前兩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寫出「萁」「豆」的尖銳矛盾,及豆萁對豆子的殘酷**。最後兩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畫龍點睛提示詩歌主題。
「同根」一語雙關,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長起來的,實際上是說自己與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責問曹丕為什麼要對同胞兄弟逼迫得這樣急。
這首詩的比喻十分貼切,淺顯生動。雖然詩歌本身是否真為曹植所作,還難以確定,但這首詩反映曹魏統治集團的內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確實是一首好詩。
10樓:抗昆皓逯昌
豆萁:豆秸。
釜:鍋。
據《世說新語·文學》記載:「文帝(曹丕)嘗令東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殺),應聲便為詩……帝深有慚色。」該詩千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歷傳不衰。
又,「幼兒版」的《七步詩》被改編成這樣: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
謝靈運曾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釋常談》)劉勰的《文心雕龍.才略》中也說:「子建思捷而才俊,
詩麗而表逸。」明代王世貞的《藝苑卮言》也說:「子建天才流麗,雖譽冠千古,而實避父兄,何以故?
才太高,辭太華。」可見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華出眾,稟賦異常的特點,而最能表現其才華的例子就是這首《七步詩》。
據《世說新語.文學》中說,曹丕做了皇帝以後,
對才華橫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懷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內作詩一首,如做不到就將行以**(處死),而曹植不等其話音落下,便應聲而說出六句詩來,就是上面的這首膾炙人口的詩。因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後人稱之為《七步詩》。據說曹丕聽了以後「深有慚色"不僅因為曹植在詠詩中體現了非凡的才華,
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領,使得文帝自覺不如,而且由於詩中以淺顯生動的比喻說明兄弟本為手足,不應互相猜忌與怨恨,曉之以大義,自然令文帝羞愧萬分,無地自容。
此詩純以比興的手法出之,語言淺顯,寓意明暢,無庸多加闡釋,只須於個別詞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過濾煮熟後發酵過的豆子,用以製成調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莖,晒乾後用來作為柴火燒,萁燃燒而煮熟的正是與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緊,自相殘害,實有違天理,為常情所不容。
詩人取譬之妙,用語之巧,而且在剎那間脫口而出,實在令人歎為觀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語,千百年來已成為人們勸戒避免兄弟鬩牆、自相殘殺的普遍用語,說明此詩在人民中流傳極廣。
此詩最早就被記錄在《世說新語》之中,後來流傳的僅有四句,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大概是因為在傳播過程中為它是否真出於曹植之手尚難肯定。然《世說新語》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遠,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據,而且據《世說新語》中引《魏志》中了也說曹植「出言為論,下筆成章」,曹操曾試之以《登銅雀臺賦》,植援筆立成,而且斐然可觀,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內作出這樣一首好詩也完全是可能的。因此,我們還是把它作為曹植的作品來介紹給讀者諸君。
當然,此詩的風格與曹植集中的其他詩作不盡一致,因是急就而成,所以談不上語言的錘鍊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貼切而生動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贏得了千百年來的讀者的稱賞。
11樓:浮生
曹植《七步詩》譯文如下:
鍋裡煮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掉,留下豆汁來作湯羹。
豆秸在鍋底燃燒,豆子在鍋裡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來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秸怎能這樣急切地煎熬豆子呢!
《七步詩》兩漢: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菽 一作:豉)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國時期,魏國曹操去世後,他的長子曹丕即位,而曹丕的弟弟曹植被封為丞相。
曹植很有才華,精通治國理家,說起朝中政事滔滔不絕且管治有方,因此在朝中很有威信,可謂是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曹丕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裡,心中的妒火油然而生,對曹植產生了怨恨之心,把他視為眼中釘,肉中刺,處處苦苦相逼。眾臣漸也明其中理,阿諛奉承地在皇帝面前說三道四,謠言惑眾:
朝中一日有曹植,宮內雞犬不寧,如他日造反,圖謀篡位,何不為宮中一大害?不如先下手為強,斬草除根,以免日後夜長夢多。
曹丕正好如償所願,借文武百官之口,決意趁早動手。正趕上一樁造反政事,曹丕假控曹植為主謀,正午時分,曹丕傳弟弟曹植到池廳邊相見。曹植一到,就被早埋伏好的衛隊揮刀截下。
見到曹丕,曹植道:「吾兄傳我有何貴幹?」曹丕道:
「弟弟有所不知,據我朝重臣之意,聞今日事件起謀者你也。是與其於你所作為?曹植長嘆一聲,道:
「吾兄疑我謀反,謀你河山篡你朝位!如此罪行令吾何以擔當?望吾兄明察秋毫!
」曹丕不好推辭,只得說:「好,看在你我兄弟的情誼,我命你在七步內作出一首詠頌吾與你的情分之詞,但詞內不可見兄弟二字。不矣,休怪吾大義滅親了!
」「若我不能在七步內作詩一首,任憑你處置!」曹植胸有成竹地說。「你既言如此,吾們一言為定!
」曹丕說完,曹植便邁出了第一步,突然,他聞到了從遠處飄來的陣陣煮豆的香味,靈感陣來,借物抒情,在剛走到第六步時就作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此詩作完,曹植對曹丕說:「我們雖有君臣之分,但畢竟是骨肉相連,何必苦苦相逼?
手足相殘?我無意與你權利相爭,無論誰為君主,我都會忠貞不二地跟隨,毫無怨言!明槍易擋,暗箭難防。
若你要滅我,輕而易舉,何必大費周章,先父在九泉之下也難以瞑目啊!」曹丕聽之,被駁得無話可說。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諡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
後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的評價。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反七步詩中豆成了什麼萁成了什麼,《反七步詩》 郭沫若的詩中,豆成了什麼萁成了什麼
豆成了酒席上的佳餚,豆萁則成了田中的肥料。郭沫若寫有 反七步詩 此 七步詩 乃 世說新語 中曹植受曹丕所迫之作,後流傳中被凝縮為四句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原文 反七步詩 郭沫若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為同根生,緣何甘自毀?意思 煮豆子正燃燒著豆萁...
兄弟不和我會引用七步詩中的詩句括號來勸慰他們
本自同根生,相bai 煎何太du急?七步詩 zhi 出自 世說新語 傳說是dao 三國時專期魏國文人曹植的一屬首詩。這首詩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來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來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殘害弟弟,生動形象 深入淺出地反映了封建統治集團內部的殘酷鬥爭和詩人自身處境艱難,沉鬱憤激的思想感情。人...
《七步詩》的意思是,七步詩是什麼?全文的意思是什麼?
是個典故吧,曹丕讓曹植七步做成一首詩,所以就叫七步詩 七步詩 的作者是三國時期的詩人曹植。全詩的大意是 鍋裡煮著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汁來作羹 豆秸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裡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來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秸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前兩句描述了燃萁煮豆這一日常生活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