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讀音(1)責zé
(2)(根據隸定字形解釋。會意。字從豐(變形),從貝。
「豐」意為「(植物)節節長高」。「貝」指「錢幣」。「豐」與「貝」聯合起來表示「錢幣節節增長」。
本義:利息。轉義:
〈動〉放債、放款、放高利貸。〈名〉債款,債務)
釋義:(3)索取(財物) [ask for;demand]
責,求也。――《說文》
往責於東邑。――《呂氏春秋·慎行論》
責之里正。――《聊齋志異·促織》
責一頭。
以塞官責。
(4)又如:責償(索取賠償);責貨(索賄);責諾(求取他人的許諾);責義(以合乎禮義要求別人);責債(索債);責賂(索求財物)
(5)責備 [reproach;blame;reprove]
責人斯無難,惟受責俾如流,是惟艱哉!――《書·泰誓》
尚不覺悟而不自責,過矣。――《史記·項羽本紀》
無責也。――清·方苞《獄中雜記》
(6)又如:叱責(大聲呵叱責備);呵責(呵斥);苛責(過嚴地責備);責嚷(責備;訓斥);責勸(責備並規勸);責黜(責備和貶黜);譴責(嚴加申斥);責讓(責備、譴責);貶責(指出過失,加以批評;責備)
(7)懲罰 [punish]
當其為里正,受撲責時,豈意其至此哉!――《聊齋志異·促織》
崇患太祖慵惰不作業,數加笞責。――《新五代史·樑家人傳》
(8)又如:笞責;責懲(責罰懲處);責知(責罰包庇罪人、知情不言者);責杖(以杖刑責罰)
(9)詰問 [question closely;interrogate]
收奴婢十餘人去,責以殺婢事。――《漢書·趙嚴韓張兩王傳》
(10)又如:責詰(責問);責究(責問追究)
(11)責令;要求 [order;demand]
今釋其所有,責其所無。――《鹽鐵論·本議》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論語·衛靈公》
赦罪責功。――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
責己也重以周。――唐·韓愈《原毀》
大將軍使長史急責廣之幕府對簿。――《史記·李將軍列傳》
責**之道。――唐·柳宗元《柳河東集》
(袁可立)復使之興兵助戰以責其大義。――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家廟記》
(12)又如:責報(讓人報答;圖報);責辦(責成辦理);責買(責成購買)
2樓:
文言文字典
zé①《動》索取。《促織》:「每~一頭,輒傾數家之產。」
②《動》責令;要求。《促織》:「因~常供。」
③《動》責備。《陳情表》:「詔書切峻,~臣逋慢。」
④《名》處罰。《促織》:「當其為里正,受撲~時,豈意其至此哉!」
⑤《名》責任。《譚嗣同》:「救護之~,非獨足下。」
zhài
①《名》欠別人的錢財。《馮諼客孟嘗君》:「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收~於薛乎?」
②《動》討債。《呂氏春秋?疑似》:「昔也往~於東邑人。」後作「債」。
【責成】督促,要求人完成任務作出成績。
【責望】互相責怪、抱怨。
3樓:匿名使用者
責zé①《動》索取。《促織》:「每責一頭,輒傾數家之產。」
②《動》責令;要求。《促織》:「因責常供。」
③《動》責備。《陳情表》:「詔書切峻,責臣逋慢。」
④《名》處罰。《促織》:「當其為里正,受撲責時,豈意其至此哉!」
⑤《名》責任。《譚嗣同》:「救護之責,非獨足下。」
責zhài(古同「債」)
①《名》欠別人的錢財。《馮諼客孟嘗君》:「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收責於薛乎?」
②《動》討債。《呂氏春秋·疑似》:「昔也往責於東邑人。」後作「債」。
古文中 責的所所有解釋
4樓:匿名使用者
讀音(1)責zé
(2)(根據隸定字形解釋。會意。字從豐(變形),從貝。
「豐」意為「(植物)節節長高」。「貝」指「錢幣」。「豐」與「貝」聯合起來表示「錢幣節節增長」。
本義:利息。轉義:
〈動〉放債、放款、放高利貸。〈名〉債款,債務)
釋義:(3)索取(財物) [ask for;demand]
責,求也。――《說文》
往責於東邑。――《呂氏春秋·慎行論》
責之里正。――《聊齋志異·促織》
責一頭。
以塞官責。
(4)又如:責償(索取賠償);責貨(索賄);責諾(求取他人的許諾);責義(以合乎禮義要求別人);責債(索債);責賂(索求財物)
(5)責備 [reproach;blame;reprove]
責人斯無難,惟受責俾如流,是惟艱哉!――《書·泰誓》
尚不覺悟而不自責,過矣。――《史記·項羽本紀》
無責也。――清·方苞《獄中雜記》
(6)又如:叱責(大聲呵叱責備);呵責(呵斥);苛責(過嚴地責備);責嚷(責備;訓斥);責勸(責備並規勸);責黜(責備和貶黜);譴責(嚴加申斥);責讓(責備、譴責);貶責(指出過失,加以批評;責備)
(7)懲罰 [punish]
當其為里正,受撲責時,豈意其至此哉!――《聊齋志異·促織》
崇患太祖慵惰不作業,數加笞責。――《新五代史·樑家人傳》
(8)又如:笞責;責懲(責罰懲處);責知(責罰包庇罪人、知情不言者);責杖(以杖刑責罰)
(9)詰問 [question closely;interrogate]
收奴婢十餘人去,責以殺婢事。――《漢書·趙嚴韓張兩王傳》
(10)又如:責詰(責問);責究(責問追究)
(11)責令;要求 [order;demand]
今釋其所有,責其所無。――《鹽鐵論·本議》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論語·衛靈公》
赦罪責功。――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
責己也重以周。――唐·韓愈《原毀》
大將軍使長史急責廣之幕府對簿。――《史記·李將軍列傳》
責**之道。――唐·柳宗元《柳河東集》
(袁可立)復使之興兵助戰以責其大義。――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家廟記》
(12)又如:責報(讓人報答;圖報);責辦(責成辦理);責買(責成購買)
5樓:程娟
1、責令,要求
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徵民間。此物故非西產;有華陰令欲媚上官,以一頭進,試使鬥而才,因"責"常供。---《促織》
「責」己也重以周。---唐·韓愈《原毀》
2、索取
令以「責」之里正。市中游俠兒得佳者籠養之,昂其直,居為奇貨。里胥猾黠,假此科斂丁口,每「責」一頭,輒傾數家之產。---《促織》
3、責任、差使
4、責備
5、懲罰
當其為里正,受撲「責」時,豈意其至此哉。---《促織》
6樓:憶凌
1、指令專人或機構負責完成任務.(《韓非子·外儲說右下》:「人主者,守法責成以立功者也.
」)2、責任;職責.(林則徐 《體察洋麵堵截情形折》:「蒙委任之逾恆,彌深感奮;念責成之重大,倍切悚惶.」)
古文中「其」的全部解釋。
7樓:晚夏落飛霜
1、第三人稱代詞,相當於「他(她)的」、「它的」、「他們的」。唐·韓愈《師說》:「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郯子等人,他們的賢能不如孔子。)
2、第三人稱代詞。相當於「他(她)」、「它」、「他們」。宋·歐陽修《賣油翁》:「見其發矢十中**。」(看見他射箭十發中可以中**發。)
3、第一人稱代詞,相當於「我」、「我的」。宋·王安石《遊褒禪記》:「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我也後悔跟他出來,而未能極盡遊洞的樂趣。)
【又】自己的。先秦·孔子《論語》:「亦各言其志也。」(都在各自發表自己的志向。)
4、第二人稱代詞。相當於「你的」、「你們的」。宋·司馬光《資治通鑑》:
「堅默然良久,曰:『諸君各言其志。』」(孫堅沉默了很久,說:
」諸位都發表你們的見解志向。)
5、指示代詞,相當於「那」、「那些」。唐·柳宗元《捕蛇者說》:「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有個姓蔣的人,專門從事這項活動已經三代人了。)
6、指示代詞,相當於「其中」,「當中」。先秦·孔子《論語》十則》:「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聽,選擇它好的地方學習。)
7、恐怕;大概。表示推測、估計。唐·韓愈《師說》:「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聖人之所以能成為聖人,愚人之所以能成為愚人,大概都出於這吧?)
8、難道,豈。表示反詰、反問。唐·韓愈《馬說》:「其真無馬邪?」(難道真的沒有馬了嗎?)
9、還是。表示委婉地商量。先秦·燭之武《燭之武退秦師》:「吾其還也。」(我還是回去吧。)
10、可要。表示期望。宋·歐陽修《伶官傳序》:「爾其無忘乃父志!」(你可不要忘記了你父親的志向。)
11、如果;假如。表示假設。先秦·孟子《齊桓晉文之事》:「其若是,孰能御之?」(假如這是真的,誰可以駕御?)
12、無實義,起調節節奏、舒緩語氣等作用。先秦·屈原《涉江》:「霰雪紛其無垠兮,雲霏霏其承宇。」(雪花紛紛飄落一望無際啊,濃雲密佈好像壓著屋簷。)
8樓:杜健超
文言字詞「為」的用法
文言文中,「為」的用法大致有四類。
第一類,動詞
1讀音:wéi。做,幹
是不為也,非不能也。(《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是不去做,並不是做不到啊。
2讀音:wéi。治,治理。
為國以禮。(《論語侍坐》)
——用禮治理國家。
3讀音:wéi。製造,製作。
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墨子公輸》)——我從北方聽說您正在製造雲梯,準備用它來攻打宋國。
4讀音:wéi。整理,準備
乃為裝譴荊軻(《荊軻刺秦王》)
——於是整理行裝,派遣荊軻上路。
5讀音:wéi。當作,作為,變成,成為
然後以六合為家(賈誼《過秦論》)
——然後又把天下當作自己的家。
6讀音:wéi。以為,認為
竊為大王不取也(《鴻門宴》)
——我認為大王您這樣做是不合裡理的。
7讀音:wéi。是,算是,算作,叫做,稱做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陳涉世家》)
——於是陳涉就被立為國王,國號稱做張楚。
第二類介詞
1讀音:wèi。表動作行為的物件。跟,對,向。
太子怒,如為王泣。(《韓非子》
——太子發怒,進去對著君王哭泣。
2讀音:wèi。表動作行為的目的。為了。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與元九書》)——文章應該為了反映時代而著述,詩歌為了反映事實而創作。
3讀音:wèi。表動作行為的原因。因為,為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荀子》)——自然界的執行是有規律的,不會因為有堯而存在,也不會因為有桀而滅亡。
4讀音:wèi。表動作行為的受事者,給,替。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
——庖丁替文惠君解牛。
5讀音:wéi。表被動,被
吾屬皆為之虜矣!(《鴻門宴》
——我們這些人都要被他俘虜了1
第三類;連詞。
1讀音:wéi。表因果關係,因為。
為肥甘不足於口與?(《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是因為山珍海味不夠吃嗎?
2讀音:wéi。表假設關係,如果。
秦為知之,必不救也。(《戰國策》)
——秦國如果知道這件事,必定不會出兵救援。
第四類,語氣助詞,用於句尾,表疑問語氣,呢。
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逍遙遊》)
——為什麼飛上高空九萬里以後才向南飛呢?
引用自
古文中的這個字怎麼解釋,「之」字在古文中的解釋
屈原 司馬遷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這裡的稱是什麼意思?這句話的翻譯是 他用的文字很尋常,但是他的旨意是極遠大的。之 字在古文中的解釋 1 表示領有 連屬關係 赤子之心。例如 孟子曰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 離婁下 2 助詞,表示修飾關係 緩兵之計。不速之客。莫逆之交。例如 孔明用緩兵之計,漸退...
或字在古文中所有的意思,或在古文中的所有意思
或 hu 在古文中可以作代詞 副詞 動詞 連詞。1 代詞。表示有人,有的 人或事 如 或立或臥。觀巴黎油畫記 或百步而後止。寡人之於國也 2 副詞。表示不肯定,或許,也許。如 猱進鷙擊,或能免乎?馮婉貞 表示間或,有時。如 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歸去來兮辭 或長煙一空。岳陽樓記 3 動詞。通 惑 迷惑...
古文中命的幾個意思和例句,數在古文中所有的意思例句
m ng 動 差使 命令。歸去來兮辭 或命巾車,或棹孤舟。名 命令。版陳情表 權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名 命運 天命。論積貯疏 大命將泛,莫之振救。論語 顏淵 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名 生命。陳情表 母孫二人,更相為命。動 命名。琵琶行 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 琵琶行 動 任用。越婦言 天子疏爵以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