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歪史
《漢武故事》中,記載了個有趣的故事,漢武帝劉徹的姑姑館陶公主想給自己的女兒找個如意郎君,先是看上了太子劉榮,但是劉榮的母親目空一切,又嫉恨公主進獻美女給漢景帝,沒有答應這門婚事,轉而求其次,向當時的膠東王拋去了橄欖枝。
館陶公主諮詢了他母親王夫人的意思,富有心機的王夫人感覺這是個不錯的上位機會,於是滿面春風地答應下來,後來問兒子的意見,雄才大略的漢武帝這時候就展現了過人的智慧,非常得體地答道: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也。這也是金屋藏嬌這個成語的來歷。
在兩個母親的聯合操作下,你有心、我有意,進行的非常順利,俗話說好事成雙,他們一下子頂下兩門親事,分別是劉徹和劉嫖女兒阿嬌(即漢武帝劉徹第一任皇后),二是劉嫖次子陳蟜和王娡三女兒隆慮公主。
完全的聯姻,兩人互為兒女親家,徹底斷送了太子劉榮和她目中無人的母親的未來,在兩人聯合運作之下,慄姬失寵打入冷宮,太子被廢為臨江王。沒多久,館陶公主的女婿劉徹被立為太子,隨後正式迎娶阿嬌成為太子妃。
果然,劉徹的命運太好,自從答應這門婚事,有了館陶公主的支援,從太子、到皇帝一路順風,公元前141年,漢景帝病逝,劉徹正式即位,立阿嬌為皇后。這一刻是阿嬌的最為輝煌的時刻,館陶公主的眼光不錯,家門富貴應該沒啥問題!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漢武帝因為她的運作成為皇帝,九五之尊,天下第一人,但是阿嬌成為皇后之後,好運似乎沒有了,即使貴為皇后,非常受寵,可是嫁給劉徹開始,一直沒有子嗣。
俗話說,病急亂投醫,陳皇后因為沒有子嗣,於是慢慢嫉妒別的女人,又喜好巫術,希望通過鬼神來讓自己懷孕,又一邊詛咒別的女人不要懷孕,這直接導致她徹底失寵,最終在公元前130年,漢武帝因為陳皇后喜歡巫蠱、詛咒她人,缺乏母儀天下的氣度而被廢,遷居長門宮。
表面上看起來是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實際上不能言說的原因是阿嬌跟漢武帝多年一直沒有子嗣,因為沒有子嗣,這讓漢武帝心急如焚,所以逐漸失寵,又因為沒有子嗣而詛咒她人,直接加速了她被廢的進度。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是儒家的倫理綱常之一,漢武帝很早就重視儒術,而且作為帝國的皇帝,沒有子嗣簡直不可想象,而且古人認為子嗣是上天的賞賜,他一直沒有兒子成為被上天拋棄的象徵。
譬如,在沒有皇子的時候,太尉田蚡對淮南王說皇帝沒有兒子,將來皇位非他莫屬!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及建元二年,淮南王入朝。素善武安侯,武安侯時為太尉,乃逆王霸上與王語曰:
「方今上無太子,大王親高皇帝孫,行仁義,天下莫不聞。即宮車一日宴駕,非大王當誰立者!」淮南王大喜,厚遺武安侯金財物。
陰結賓客,拊循百姓,為畔逆事。
所以,為了帝國有人繼承、為了證明自己沒有被上天遺棄,漢武帝都需要一個兒子,甚至,他有沒有兒子來證明他是有上天支援的遠比傳宗接代更加來得緊。有了皇子,可以穩定人心。
衛子夫一生下皇子,29歲的劉徹就歡喜異常,武帝便命令枚皋及東方朔作《皇太子生賦》及《立皇子禖祝》之賦,接著又修建了婚育之神廟來表達自己興奮的心情。
皇室如此,一般百姓家,則就是徹底為了傳宗接代,如果一個女人沒有子嗣,很快就被休或者夫家納妾,沒有子嗣的女人即使沒有冷宮,但是也不好受,被休到處遭人白眼,繼續在夫家則要看小妾的臉色。日子肯定好不到**去!
2樓:職場導師陳老師
古代的女子如果不能傳宗接代,很有可能會被丈夫趕出家門,連孃家都回不去,只好顛沛流離,就算夫家不趕出門,也會經常被辱罵甚至責打,而且也會被當地的人看不起,甚至羞辱。
3樓:梔梔推文
有錢人家會納妾,那就要一輩子爭風吃醋了,普通人家會休妻,因為古代可以因為女子無子而休妻,被休掉的女人也很難嫁出去了。
4樓:古橋寒雪
古代不能夠傳宗接代的女人會受到他人的歧視,以及自家人的責怪,她的一生都會在別人的指責當中度過。
古人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什麼意思,謝謝
5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是古代不孝為三種型別,1,不忠不義為不孝 2沒功名窮的無法善養父母為不孝 3娶不下妻子,無後代為不孝
其中無後代傳宗接代,最為不孝.所以為大.這也是中國古代.重男輕女的寫照
6樓:匿名使用者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白話文解釋就是: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沒有後繼人是三個不孝中的最不孝!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孟子·離婁上》。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十三經注疏》中在「無後為大」下面有注云:「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用白話文來解釋就是: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7樓:梅溪三槐
《孟子 離婁篇》:「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趙岐注:「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孟子根據古代當時社會背景談到,不孝有三件,其中以不傳子嗣為最嚴重的事。
趙岐補充:1.若不懂得順從父母的意思,違背父母的心意,陷害父母於不義,是為一不孝。
2.當父母親年老,為人子,若因家裡沒錢,無法侍奉父母親,使其三餐無法溫飽、生病無錢看醫,或者無功名,不能考秀才進士求得一官半職,為家揚名吐氣,是為二不孝。
3.孟子以為,為人子,若不娶媳婦,傳宗接代,沿襲家火,過年過節,無後代為祖先掃墓、祭拜是為三不孝。
其中第三點,又延續到現代,父母親看到孩子長大,到適婚年紀,或者兒女結婚多年,卻沒有子嗣,就開始著急,常常會念叨:「孩子不孝。」這也就是為何中國人一向重男輕女的原因。
8樓:安悟縱橫天下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孟子·離婁上》。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十三經注疏》中在「無後為大」
下面有注云:「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 白話問解釋就是: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
不孝有三,生不能養,死不能葬,葬不能祭。其中無後為葬不能祭祀裡的。
--張紅星
在原始宗法制時代孝有三個層面:其一,"生,事之以禮";其二,"死,葬之以禮";其三,在死後的漫長歲月,子子孫孫"祭之以禮".並進而得出結論,"不孝有三"應該是:
生不敬順,一不孝也;死不禮葬,二不孝也;無後絕祀,三不孝也!
聽書講古,經常能聽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這句話出自《孟子·離婁上》篇,原文是:孟子曰: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孟子並沒有解釋此「三」究竟是哪些。
雖然孟子沒有明示,但是漢朝的經學家趙岐在註釋這一篇的時候,給出了起碼是他自己認為合理的答案,《十三經注疏》中在「無後為大」下面有趙岐注云:
「於禮有不孝者三者,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用白話文來解釋就是: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雖然孔孟是一道,但是孟子時代的儒家思想,已經較孔子時代的有一些進步了。從不孝的第一條「阿意曲從,陷親不義」就可以看出:在孔子時代,孝和忠的表現,就是表面上的順從、唯唯諾諾,哪怕明知道長輩有錯,也要認可,不能指出。
孔子《孝經》上說:「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而到了孟子時代,儒家思想已經開始反思,對於這種情況,孟子的儒家思想認為這就是「阿意曲從,陷親不義」,即不孝。
對於第二條,也是與孔子時代的思想相背道。孔子的思想是認為「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如此看來,「無後」反而排在第三位,並不是什麼真正的「為大」。我們可以通過孔、孟儒家思想的發展,看出「不孝」定義的發展。當然,孟子的 《離婁上》也好,孔子的《孝經》也好,其所宣揚的孝道,是中國曆來所宣揚的崇高思想品德之一。
孟子根據古代當時社會背景談到,不孝有三件,其中以不傳子嗣為最嚴重的事。
趙岐補充:1.若不懂得順從父母的意思,違背父母的心意,陷害父母於不義,是為一不孝。
2.當父母親年老,為人子,若因家裡沒錢,無法侍奉父母親,使其三餐無法溫飽、生病無錢看醫,或者無功名,不能考秀才進士求得一官半職,為家揚名吐氣,是為二不孝。
3.孟子以為,為人子,若不娶媳婦,傳宗接代,沿襲家火,過年過節,無後代為祖先掃墓、祭拜是為三不孝。
其中第三點,又延續到現代,父母親看到孩子長大,到適婚年紀,或者兒女結婚多年,卻沒有子嗣,就開始著急,常常會念叨:「孩子不孝。」這也就是為何中國人一向重男輕女的原因。
9樓:我是李有為
孟子根據古代當時社會背景談到,不孝有三件,其中以不傳子嗣為最嚴重的事。
1.若不懂得順從父母的意思,違背父母的心意,陷害父母於不義,是為一不孝。
2.當父母親年老,為人子,若因家裡沒錢,無法侍奉父母親,使其三餐無法溫飽、生病無錢看醫,或者無功名,不能考秀才進士求得一官半職,為家揚名吐氣,是為二不孝。
3.孟子以為,為人子,若不娶媳婦,傳宗接代,沿襲家火,過年過節,無後代為祖先掃墓、祭拜是為三不孝。
其中第三點,又延續到現代,父母親看到孩子長大,到適婚年紀,或者兒女結婚多年,卻沒有子嗣,就開始著急,常常會念叨:「孩子不孝。」這也就是為何中國人一向重男輕女的原因。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下一句是什麼,「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下一句是什麼?
出自 孟子 離婁上 原文是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十三經注疏 中在 無後為大 下面有注云 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 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 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下一句是 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請問古人說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指哪三不孝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出自 孟子 離婁上 原文是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十三經注疏 中在 無後為大 下面有注云 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 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 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用白話文來解釋就是 一味順...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什麼意思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意為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沒有做到盡後代的責任是最不孝的。不孝有三是指 陷親不義,不求仕宦,無子絕祀。這三種不孝之中,沒有子嗣是最大的不孝。此出自 孟子 離婁上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漢 趙岐 注 於禮有不孝者三事 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 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 不娶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