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凍害的原因

2022-01-15 01:35:07 字數 1511 閱讀 4829

1樓:匿名使用者

混凝土構件中的孔徑分為三個範疇,即凝膠孔、毛細孔及氣泡,在某一固定負溫下混凝土構件中水分只有一部分是可凍水,可凍水產生多餘體積直接衡量冰凍破壞威力。

可凍水(即冰)主要集中在水泥石及骨料顆粒的毛細孔中,凝膠水由於表面的強大作用不大可能就地凍結,氣泡水易凍結。混凝土構件中各種孔徑的空隙可認為連續分佈,分佈在這些空隙中的水在降溫過程中將按順序逐步凍結,不可能同時凍結。凍水一般是溫度的逆函式,溫度愈低,可凍水愈多。

連續的毛細管溝網路體系破壞過程;隨著水化進展凝膠體生成,網路的聯絡被破壞、分成個別孤立的毛細孔(水在其中凍結的容器),而凝膠連同其特徵性凝膠孔和少數細小毛孔就構成透水器壁。隨著水化深入,材料質地緻密及溫度的下降,將有更多細小空間的水參與冰凍,作為器壁的凝膠的滲水性也不斷減小。

當冰凍多餘水受水壓力推動向附近氣泡(逃逸邊界)排除時,材料本身將受到推移水分前進的後應反作用力導致受拉破壞。材料組織愈緻密水流宣洩不及,疏導不暢引起的動水壓力增大。

水泥漿中包含的一般是鹽類稀溶液,一旦冰凍後變為純冰和濃度更高的溶液;隨著溫度下降,濃度不斷提高。另一方面鄰近凝膠中水分始終保持不凍,其溶液濃度保持原有的水平,於是在毛細孔溶液和凝膠水之間出現濃度差。濃度差使得溶劑向溶液中自發擴散滲透,即溶質向凝膠水中擴散,而凝膠水向毛細孔中濃溶液轉移。

其結果毛細孔中水分增加,和冰接觸的溶液稀釋,冰晶逐漸生長,長大。當毛細孔穴充滿冰和溶液時,冰晶進一步生長必將產生膨脹壓力,導致破壞。

另一方面在水壓的情況下,水分凍結膨脹,多餘水在壓力推動下外流,流向可能消納水分的未凍地點;作為水流的結果壓力消失,析冰情況正好相反:水分不是從冰凍地點外流,而是從未凍地點(凝膠)流向已凍冰地點(毛細孔),方向恰好相反。未凍地點的水移動一定距離後,最後以冰凍結束,作為水流運動的結果產生壓力。

以上兩點可以綜合為:第一階段毛細孔中始發的冰凍,向所有方向產生的水壓力,引起內應力;第二階段較大毛細孔中水分首先生成冰晶,可從小孔中吸引未凍結水使自身增長,產生靜應力。

骨料作為一個組分,如果冰凍膨脹同樣會成為導致混凝土破裂的應力**;為了保證混凝土完好,必須要求骨料和水泥淨漿兩者都不破壞。由於引氣混凝土的廣泛使用,水泥淨漿的抗凍性較易保證;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骨料抗凍性更具有突出意義。如顆粒大到一定限度以上,核心存在的距離任何逃逸邊界均在臨界尺寸以上的保水區域,此時將因超過骨料破裂強度的內部水壓力而破裂,這就是臨界儲存效應。

凡屬中等吸水、細孔結構、滲透較低的岩石,這種危險較突出;空隙多、滲透性強的骨料臨界尺寸也很大。在特殊情況岩石吸水率極低(如重量吸水在0.5%以下的石英岩),可凍水極少,冰水是無滲應力出現;根據施工經驗應避免使用高度吸水骨料,小顆粒石粒可以得到較大抗凍保證。

綜上所述,混凝土材料的抗凍性是以下三方面的變函式即:(1)材料的性質(強度、變形、空隙情況);(2)氣候條件(凍融迴圈次數、最低溫度、降溫速度、降水量、空氣相對溼度等);(3)材料使用方式(降水量、自由水及跨越材料的蒸氣壓梯度與溫度梯度)。區分這幾方面變數將構成研究這一複雜問題的一個根本方式的轉變,這樣我們就有可能正確預言材料在指定環境中的抗凍能力。

2樓:匿名使用者

吸水,結冰,膨脹,裂縫

混凝土不凝結的原因有哪些,商品混凝土不凝固是什麼原因

你所謂的不凝結,主要是指砼凝結時間超乎尋常的長,這個裡面有好幾個原因 1 原材料質量方面有問題,主要是水泥廠家為了降低成本,在水泥中混合材加得太多,其表現就是淨漿和膠砂強度明顯比以前的水泥低,水泥強度富餘係數明顯沒以前的高,或者外加劑質量存在問題,使用劣質的產品 2 攪拌站在進行生產時,計量出現錯誤...

墩柱混凝土開裂是什麼原因,橋樑混凝土開裂了,該怎麼辦啊?

什麼樣的開裂?其實混凝土裂縫的原因太多了,從人機料法環5個方面分析分析,比如說水泥是否合格,外加劑是否合格,施工配合比是否滿足要求,混凝土澆築過程中施工方法是否正確,有沒有外部荷載的作用?是否有地基的不均勻沉降?等等。原因很多,慢慢分析!墩柱混凝土開裂原因大致有 1 由外荷載 如靜 動荷載 的直接應...

混凝土泌漿是什麼原因,怎麼判斷混凝土泌水跟泌漿現象

泌水 骨料下沉 做做水泥外加劑適應性問題主要在外加劑如果都沒問題可以現場調檢視罐車衝罐以後衝灌水是否放淨 建議去看看攪拌時間,因為在做試驗的時候,往往攪拌時間都是2分鐘,而一到現場攪拌,許多施工單位為了趕時間,調整為60 90秒,有可能攪拌時間不足造成混凝土沒有充分混合,出來的生料。另外泌水說明和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