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肖少文
衛國[編輯本段]一、諸侯國衛國
衛國曆史
據《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載,周武王滅商後,封其弟(文王幼子)於康邑,世稱康叔。後周公(武王之弟)又將原來商都周圍地區和殷民七族封給康叔,建立了衛國,定都朝歌。
康叔下傳七代到衛頃侯,頃侯用重金賄賂周夷王,衛國成為侯爵。頃侯下傳兩代到衛武公四十二年(前771年)時,衛國幫助周室東遷有功,升為公爵。武公時期衛國比較強盛,政治也很清明。
武公在位55年去世,兒子莊公即位。衛莊公在位23年去世,兒子衛桓公繼位。桓公溺愛弟弟州籲,導致他在位第十六年(前717年)被州籲殺死。
桓公之後弟弟宣公殺州籲繼位,十九年後去世。
衛宣公時衛國諸公子爭奪君位,導致繼承宣公的衛惠公剛登基3年就被趕走。8年後惠公復國,曾結集燕國攻打周天子惠王。惠公在位31年去世,兒子衛懿公接替君位。
懿公窮奢極欲,喜好仙鶴,不理朝政,在位第九年北狄侵犯衛國,懿公被殺,衛國差點亡國。
衛文公在齊桓公的幫助下復國並遷都楚丘。文公在位25年去世,兒子衛成公即位。當初文公曾對晉文公無禮,導致成公三年(前632年)晉滅衛,自己差點被毒死。
成公回國後做了35年的國君。之後是衛穆公。穆公在位十一年去世,兒子衛定公即位。
定公即位12年去世,兒子衛獻公即位。獻公十八年被趕走,十二年後復辟。獻公在位33年去世,兒子衛襄公繼位。
襄公在位9年去世,兒子衛靈公即位。靈公在位42年去世,孫子衛出公擊敗父親蒯聵自立。
前492年—前477年這十六年間衛國公室大亂,蒯聵、出公父子不顧名分爭奪君位,使衛更加弱小。出公在位37年去世,他的叔父衛悼公攻打出公太子,成為衛君。悼公在位5年去世,兒子衛敬公即位。
敬公在位19年去世,兒子衛昭公繼位。昭公在位6年被衛懷公殺死。懷公在位11年又被慎公弒殺。
衛慎公年間,三晉強盛,衛依附趙國。慎公在位42年去世,兒子衛聲公繼位。聲公在位11年去世,兒子衛成侯即位。
成侯十六年(前346年)衛自貶侯爵。成侯在位29年去世,兒子衛平侯在位。平侯在位8年去世,兒子衛嗣君繼位。
嗣君五年(前320年),衛國自貶爵號為君。
此時衛國僅據有濮陽了。嗣君在位42年去世,兒子衛懷君繼位。懷君三十一年(前254年)懷君朝見魏王。
魏安釐王殺死懷君,滅了衛國。前252年魏國讓衛國復國,魏王立他的女婿衛元君即位。元君十四年(前239年)秦國攻佔濮陽,遷徙衛國於野王。
元君在位23年去世,兒子君角繼位。衛君角九年(前221年),秦國統一天下,衛國獨因弱小緣故繼續存國。
君角二十一年(前209年)秦二世詔廢君角爵位,衛國滅亡。衛立國838年,傳35君。
衛國國君
諡號 姓名 在位年代
衛康叔 姬封 前2023年-?
衛康伯(牟伯) 姬髡
衛考伯衛嗣伯
衛疌伯衛靖伯
衛貞伯衛頃侯 前?年- 前855年(在位12年)
衛釐侯 前855年-前813年(在位42年)
衛共伯 姬餘 前813年- 前812年(在位2年)
衛武公 姬和 前812年-前758年(在位55年)
衛前莊公 姬揚 前757年-前735年(在位23年)
衛桓公 姬完 前734年-前719年(在位16年)
衛前廢公 姬州籲 前719年(在位1年)
衛宣公 姬晉 前718年—前700年(在位19年)
衛惠公 姬朔 前699年-前696年(在位4年)
衛君黔牟 姬黔牟 前696年-前687年(在位10年)
衛宣公(復位) 姬朔 前686年-前669年(在位18年)
衛懿公 姬赤 前668年-前660年 (在位9年)
衛戴公 姬申 前660年(在位1年)
衛文公 姬毀 前659年-前635年(在位25年)
衛成公 姬鄭 前634年-前633年(在位2年)
衛中廢公 姬瑕 前632年(在位1年)
衛成公(復位) 姬鄭 前631年-前600年(在位32年)
衛穆公 姬遫 前599年-前589年(在位11年)
衛定公 姬臧 前588年-前577年(在位12年)
衛獻公 姬衎 前576年-前559年(在位18年)
衛殤公 姬秋 前558年-前547年(在位12年)
衛獻公(復位) 姬衎 前546年-前544年(在位3年)
衛襄公 姬惡 前543年-前535年 (在位9年)
衛靈公 姬元 前534年-前493年(在位42年)
衛出公 姬輒 前492年-前480年(在位13年)
衛後莊公 姬蒯聵 前480年-前478年(在位3年)
衛君般師 姬般師 前478年(在位1年)
衛後廢公 姬起 前477年(在位1年)
衛出公(復位) 姬輒 前476年-前470年(在位7年)
衛悼公 姬黔 前469年-前465年(在位5年)
衛敬公 姬弗 前464年-前432年(在位33年)
衛昭公 姬糾 前431年-前426年(在位6年)
衛懷公 姬亶 前425年-前415年(在位11年)
衛慎公 姬頹 前414年-前383年(在位32年)
衛聲公 姬訓 前382年-前372年(在位11年)
衛成侯 姬不逝 前371年-前343年(在位29年)
衛平侯 姬勁 前342年-前335年(在位8年) (衛靈公玄孫)
衛嗣君 前334年-前293年(在位42年)
衛懷君 前292年-前252年(在位41年)
衛元君 前252年-前230年(在位23年)
衛廢君 姬角 前229年-前209年(在位21年)
2樓:
懷君三十一年(前254年)懷君朝見魏王。魏安釐王殺死懷君,滅了衛國。前252年魏國讓衛國復國,魏王立他的女婿衛元君即位。
元君十四年(前239年)秦國攻佔濮陽,遷徙衛國於野王。元君在位23年去世,兒子君角繼位。衛君角九年(前221年),秦國統一天下,衛國獨因弱小緣故繼續存國。
君角二十一年(前209年)秦二世詔廢君角爵位,衛國滅亡。衛立國838年,傳35君。
春秋戰國的歷史背景
3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戰國(bai公元前770年-du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曆zhi史上的一段大分dao裂時期。東周在戰專
國後期(前256年)被秦國屬所滅,所以春秋戰國時期在時間上並不全然包含在東周王朝裡面。西周時期,周天子保持著天下共主的威權。平王東遷以後,東周開始,周室開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而無實際的控制能力。
中原各國也因社會經濟條件不同,大國間爭奪霸主的局面出現了,各國的兼併與爭霸促成了各個地區的統一。因此,東周時期的社會大動盪,為全國性的統一準備了條件。
春秋戰國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其分水嶺是在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滅掉智氏,瓜分晉國為標誌。
春秋時期,簡稱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屬於東周的一個時期。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另一說認為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戰國時期簡稱戰國,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東周後期至秦統一中原前,各國混戰不休,故被後世稱之為「戰國」。「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注的《戰國策》。
4樓:44次死亡
經濟: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出現;鐵器牛耕。
政治:諸侯爭霸,戰爭頻繁;宗法制,分封制遭破壞,周天子逐漸失去天下共主地位;各國紛紛變法。
思想文化:百家爭鳴;禮崩樂壞;士階層崛起,私學產生。
5樓:匿名使用者
戰國政制的背景,尤其要緊的是「列國的相互關係」、「
封建的解體」、回「貨幣經濟與商業活答動」諸題。此處只需將若干重要的節目點明,而且凡以春秋與戰國作對比時,並不意味為兩個時期間的制度有一突然轉變的轉捩點,凡所對比,都無寧是各種特性最盛時的程度與性質。
6樓:悠然於行
1、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奴隸制度崩潰,封建制度確立。這一鮮明的時代特徵反映在以下方面:
(1)經濟上:春秋戰國時期,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標誌著社會生產力的顯著提高。我國的封建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尤其北方成就更為突出。
生產力的飛躍引起了生產關係的革命。春秋戰國時期, 井田制(公田)逐漸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並最終通過各國變法確立了下來。
(2)政治上: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戰爭破壞了奴隸制的舊秩序,給人民帶來了災難和痛苦。但戰爭的結果加快了統一程序,促進了民族融合,也加快了變革的步伐。
隨著新興地主階級力量的壯大,他們在各諸侯國先後開展了變法運動,新的封建制度終於建立起來。變法最徹底的秦國,成為各諸侯國中實力最強者,後來發展成統一的核心力量。
(3)文化上:文化是一定時期的政治、經濟的反映。春秋戰國時期,經濟的發展,推動了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的變革,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躍和文學藝術的繁榮。
春秋戰國時期,舊制度、舊統治秩序被破壞,新制度、新統治秩序在確立,新的階級力量在壯大。隱藏在這一過程中並構成這一社會變革的根源則是以鐵器為特徵的生產力的革命。生產力的發展最終導致各國的變革運動和封建制度的確立,也導致思想文化的繁榮。
為什麼春秋戰國打了這麼久?往後的歷史基本都是
7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生產力不強,無法持續長時間的戰爭,春秋戰國時期的戰役打的時間都很段就得修整,所以只能蠶食,並且時人是雜居,天下存在大量不在統治內的勢力,其他朝代無此工作。此後歷史中國版圖長期穩定就說明擴張是很難的。一個比喻:
家中選家長與家中擴地建房相比,誰跟難?一者是家人一言可定;一者是要鄰人挪地。
戰國時期的著名故事
8樓:匿名使用者
經典成語故事《運斤成風》春秋戰國時代的故事
9樓:酸檸檬嘿
1,五國伐齊
公元前286年,齊國滅掉宋國,一時威勢很盛,引起各國的不安。燕國聯合秦、韓、趙、魏等國共同伐齊,於公元前284年,在濟西(今山東聊城南)大敗齊軍。燕昭王自繼位以來,奮發圖強,卑身事賢,以圖雪恥復仇。
周人蘇秦和魏人樂毅受到重用。
二人並與趙、魏、楚等國約定,聯合伐齊。周赧王三十一年(前284),燕將樂毅率燕、趙、秦、魏、楚五國之兵,聯合攻齊,一直攻破齊都臨淄,奪其大部分疆土。齊將田單利用燕國內部矛盾,驅逐燕軍,收復了失地。
然而,齊國已經喪失了與秦國抗衡的能力。
2,商鞅變法
秦自孝公時商鞅變法,中經秦惠文王、武王、昭襄王,一百餘年間,建立了比較鞏固的**集權的統治,注重水利和農業生產,獎勵軍功,軍隊裝備優良,又充分利用客卿為秦謀劃作戰,在諸侯國中越戰越強,終於打敗了東方各個強大的敵手,成為天下第一的強國。
3,秦吞六國
秦孝文王立一年(前250)而卒,秦莊襄王繼位,商人出身的呂不韋為丞相,第二年就率兵滅東周國,取韓之成皋、滎陽,建三川郡。次年,秦軍擊趙,伐韓,在上黨設太原郡。
莊襄王三年(前247)崩,十三歲的秦王趙政(先秦時期姓氏並未統一,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故秦始皇叫趙政。)即位,他就是後來的秦始皇帝。
聯軍轉而進攻秦國的盟國齊國,奪取了饒安(今河北省鹽山縣西南)。於秦王政六年(前241)粉碎了楚、趙、魏、韓等國第四次,也是最後一次合縱對秦的軍事進攻,還用反間計除掉了反秦最激烈的魏信陵君。至此,在疆土廣大兵強馬壯的秦國面前,東方六國君主形同於秦的郡縣長官。
春秋戰國時期歷史故事
退避三舍 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 一舍為三十里 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援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一鳴驚人 相傳楚莊王 另一說為齊威王 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
日本戰國曆史的問題,求解
由於村上義清 高梨政賴請求越後的上杉謙信支援,奪回領地,天文二十二年 1553年 上杉軍在八幡與武田軍交戰。從此兩軍在北信濃川中島地區進行了五次會戰 1553,1555,1557,1561,1564 武田信玄和上杉謙信的五次川中島大會戰,史稱川中島合戰 被認為是日本戰國時期最慘烈的會戰.關於這起流放...
春秋戰國的生產力如何推動歷史前進的
春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 1 春秋時期,我國開始出現鐵農具。到戰國時,鐵農具的使用範圍擴大。2 春秋末年,我國已使用牛耕。戰國時期,牛耕進一步推廣。牛耕是我國農業史上的一次革命。3 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使土地利用率和農作物產量顯著提高。鐵農具和牛耕對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影響 鐵農具和牛耕促進了井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