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為誰為誰為
自秦始皇以後,凡是統治著中原地區的朝代,幾乎都要修築長城。漢、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宋、遼、金、元、明、清等十多個朝代,都不同規模地修築過長城。
從修築長城的統治民族看,除漢族之外,許多少數民族統治中國的朝代也修長城,而且比漢族統治的朝代要多。清康熙時期,雖然停止了大規模的長城修築,但後來也曾在個別地方修築了長城,可以說自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沒有停止過修築。
建築結構:
長城並不只是一道單獨的城牆,而是由城牆、敵樓、關城、墩堡、營城、衛所、鎮城烽火臺等多種防禦工事所組成的一個完整的防禦工程體系。這一防禦工程體系,由各級軍事指揮系統層層指揮、節節控制。
冰道運石
當初,修建嘉峪關城時,需要成千上萬塊長2米、寬0.5米、厚0.3米的石條,工匠們在黑山將石條鑿好後,卻人抬不起,車拉不動,且山高路遠,無法運輸。
大夥兒邊鑿石條邊發愁,眼看隆冬季節就要到了,石條還沒有從山裡運出一塊,若要耽誤工期,沒有工錢是小,這腦袋可就難保了。
等到冬季到來後,眾人從山上往關城修一條路,在路面上潑水,讓其結成一條冰道,然後把石條放在冰道上滑行運輸,結果非常順利的把石條運到了嘉峪關城下,不但沒有延誤工期,反而節省了不少工期。眾工匠為了感謝上蒼的護佑,在關城附近修建廟宇,供奉神位,併成為工匠出師後必須參拜的地方。
2樓:小淼學姐
回答您好,我正在全力蒐集相關資料,馬上回復您。
提問長城的歷史背景,基本現狀,外觀結構,歷史變化,相關故事
回答萬里長城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工程之一。始建於春秋戰國(公元前770~476),今存者為明代所修建。西起甘肅嘉峪關,東到遼寧丹東鴨綠江畔的虎山口,橫亙甘肅、寧夏、陝西、山西、蒙古、河北、遼寧等地。
沿線險要或交通要衝都設有關口,如山海關、居庸關、娘子關等。簡稱為長城。最初修築長城的是戰國時代的燕、趙等國,目的是為了防禦北方異族的侵襲。
提問長城的相關故事
回答長城儲存狀況堪憂管理力不從心
雖然對故意破壞長城的違法者進行了行政處罰,但是其行為產生的惡劣影響仍在持續發酵和擴散。今年是《長城保護條例》實施第10週年,作為中華民族的象徵和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長城保護現狀堪憂。
國家文物局公佈的資料顯示,即使距今年代最近的明長城,也只有8%的牆體儲存完好,超過七成儲存狀況較差。由於長城多數分佈在山地、荒漠、草原等地質條件較為嚴酷的地區,自然侵蝕比較嚴重。而那些散佈在城鄉人口密集區域周邊的長城,往往又容易受到盜磚、取土、建設性破壞等人為因素的損毀。
面對兩萬多公里長,涉及15個省市區的龐大遺產,保護管理工作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當初,修建嘉峪關城時,需要成千上萬塊長2米、寬0.5米、 厚0.3米的石條,工匠們在黑山將石條鑿好後,卻人抬不起,車拉不動,且山高路遠,無法運輸。
大夥l邊鑿石條邊發愁,眼看隆冬季節就要到了,石條還沒有從山裡運出一塊,若要耽誤工期,沒有工錢是小,這腦袋可就難保了。大家正在長噓短嘆,這時,忽然山頂- -聲悶雷,從白雲中飄下一幅錦綢,眾工匠趕緊接住,只見.上面若隱若現有幾行字,大家看後恍然大悟,按其行事。
等到冬季到來後,眾人從山,上往關城修- -條路,在路面上潑水,讓其結成一條冰道,然後把石條放在冰道上滑行運輸,結果非常順利的把石條運;到了嘉峪關城下,不但沒有延誤工期,反而節省了不少工期。眾工匠為了感謝上蒼的護佑,在關城附近修建廟宇,供奉神位,併成為工匠出師後必須參拜的地方。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更多7條
3樓:玖辭
長城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種很長的牆體防禦建築,或形式和牆體相近、防禦性質和牆體一樣的防禦建築。長城並不只是一道單獨的城牆,而是由城牆、敵樓、關城、墩堡、營城、衛所、鎮城烽火臺等多種防禦工事所組成的一個完整的防禦工程體系。
長城始建於周朝。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是最早的關於長城的典故。以後歷代君王幾乎都加固增修長城。
秦統一後,廢棄了隔離各國的長城,將秦、趙、燕北部邊境的長城連線起來,並加以擴充套件和修繕,第一次形成了一條西起臨洮,東至遼東萬餘華里的長城,萬里長城由此出現。今天所指的萬里長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長城。
相關故事:孟姜女哭長城、嘉峪山的傳說、擊石燕鳴、烽火戲諸侯
4樓:以訪
你們的作文真好,我以後都看你們了,別人長城的歷史故事基本形狀,外觀結構歷史變化,相關故事寫得很好,不像其他人的,寫的不好,很短
5樓:野中尋
長城並不只是一道單獨的城牆,而是由城牆、敵樓、關城、墩堡、營城、衛所、鎮城烽火臺等多種防禦工事所組成的一個完整的防禦工程體系。這一防禦工程體系,由各級軍事指揮系統層層指揮、節節控制。
6樓:
歷史背景:秦朝和明朝兩次修建,為的是抵禦外敵。外觀結構:巨集偉,用磚石徹成。現存狀況:現在我們看到的主要是明長城。
7樓:乘風破浪
長城的歷史背即基本現狀,外購就是他們從建長城開始就盲目的開始了,自己的目標而狀況更好地衝突了我們
8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長城的修築始於春秋戰國時代,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其中尤以秦、漢、明三時期的規模最大。唐朝時,由於北方的突厥已經被平定而不再成為威脅,未修長城;後晉放棄燕雲十六州使得宋朝修築長城變得沒有意義;元朝統治者是蒙古人,僅對一些關口做了修繕,只起到盤查路人和作為商路驛站的作用;與元朝類似,清朝也未修長城有獎勵
長城的歷史背景大致發展經過等基本情況
我來答有獎勵
磐龍纏爐
9樓:鈄葳
很好,我非常喜歡你的回答,我很滿意。
長城的歷史背景、外觀結構和現存狀況?
10樓:阿沾愛生活
歷史背景: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今陝西西安)的著名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於此。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但此時修築的長度都比較短。
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線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
外觀結構:巨集偉,用磚石徹成。
現存狀況:主要是明長城。
擴充套件資料
長城資源主要分佈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其中河北省境內長度2000多千米,陝西省境內長度1838千米。
根據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結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
自秦漢至明清,長城沿線的許多關口成為農、牧兩大經濟、文化系統民族交易的場所或中心,有的逐漸發展成為長城沿線的重要城鎮。長城既保證了農業經濟、文化與畜牧業經濟、文化的正常發展,又為二者的交流和相互補充提供了場所和方便。
又起著調解兩種經濟,使農、牧業經濟朝著主輔相互配合的方向發展的重要作用。因此,長城不單純是曾起過將兩種經濟、文化分割開來的作用,還曾擔負著將兩種經濟、文化緊緊繫在一起的重任。
1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長城的修築始於春秋戰國時代,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其中尤以秦、漢、明三時期的規模最大。唐朝時,由於北方的突厥已經被平定而不再成為威脅,未修長城;後晉放棄燕雲十六州使得宋朝修築長城變得沒有意義;元朝統治者是蒙古人,僅對一些關口做了修繕,只起到盤查路人和作為商路驛站的作用;與元朝類似,清朝也未修長城有獎勵
長城的歷史背景大致發展經過等基本情況
我來答有獎勵
磐龍纏爐
12樓:申海融
秦朝和明朝兩次修建,為的是抵禦外敵。外觀非常壯觀巨集偉,用磚石砌成。傳說烽火戲諸侯,就在於此。孟姜女哭長城,也是關於長城的民間故事。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是明長城。
13樓:
歷史背景:秦朝和明朝兩次修建,為的是抵禦外敵。外觀結構:巨集偉,用磚石徹成。現存狀況:現在我們看到的主要是明長城。
14樓:黑羽蝶夢
長城主要是用來防禦敵人的,從上面看長城就像一條連綿的黃龍,現在大部分都是明代長城。
15樓:我就是大牛
現在長城大多都是明代修建的明長城。
長城的歷史背景和基本現狀簡介100字? 5
16樓:匿名使用者
背景我國北方的長城,bai開始於戰國秦、趙、燕du三國。戰國時期zhi,匈奴也強大起來,不dao斷擄掠秦、趙、燕三國北部邊境。
秦國為了防止匈奴人南掠,昭王下令於隴西、北地、上郡北部邊境修築長城,並派軍駐守
秦代蒙恬大規模築長城。
漢初,匈奴乘中原戰亂,越過秦蒙恬所築長城,復與漢以戰國秦、趙、燕長城為界
明代貢獻最多。
明朝在「外邊」長城之外,還修築了「內邊」長城和「內三關」長城。「內邊」長城以北齊所築為基礎,起自內蒙古與山西交界處的偏關以西,東行經雁門關、平型諸關入河北,然後向東北,經**、房山、昌平諸縣,直達居庸關,然後又由北向東,至懷柔的四海關、與「外邊」長城相接,以紫荊關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
17樓:魚的淚
長城的歷史背景和基本現狀
背景我國北方的長城,開始於戰國秦、趙、燕三國。戰國時期,匈奴也強大起來,不斷擄掠秦、趙、燕三國北部邊境。秦國為了防止匈奴人南掠,昭王下令於隴西、北地、上郡北部邊境修築長城,並派軍駐守秦代蒙恬大規模築長城。
漢初,匈奴乘中原戰亂,越過秦蒙恬所築長城,復與漢以戰國秦、趙、燕長城為界明代貢獻最多。明朝在「外邊」長城之外,還修築了「內邊」長城和「內三關」長城。「內邊」長城以北齊所築為基礎,起自內蒙古與山西交界處的偏關以西,東行經雁門關、平型諸關入河北,然後向東北,經**、房山、昌平諸縣,直達居庸關,然後又由北向東,至懷柔的四海關、與「外邊」長城相接,以紫荊關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
長城的歷史背景大致發展經過等基本情況
18樓:
中國長城的修築始於春秋戰國時代,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其中尤以秦、漢、明三時期的規模最大。唐朝時,由於北方的突厥已經被平定而不再成為威脅,未修長城;後晉放棄燕雲十六州使得宋朝修築長城變得沒有意義;元朝統治者是蒙古人,僅對一些關口做了修繕,只起到盤查路人和作為商路驛站的作用;與元朝類似,清朝也未修長城有獎勵
我來答有獎勵
磐龍纏爐
lv.10 2013-03-23聊聊
中國長城的修築始於春秋戰國時代,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其中尤以秦、漢、明三時期的規模最大。唐朝時,由於北方的突厥已經被平定而不再成為威脅,未修長城;後晉放棄燕雲十六州使得宋朝修築長城變得沒有意義;元朝統治者是蒙古人,僅對一些關口做了修繕,只起到盤查路人和作為商路驛站的作用;與元朝類似,清朝也未修長城。
以下就具體說下春秋,秦,漢,北朝,隋,遼,金,明各代對修築長城所作的貢獻
長城在春秋戰國時期即已修築,《詩經·小雅·出車》記載:「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獫狁於襄。
」,當時築城用意在於「互防」和「拒胡」。齊長城是中國歷史上建築最早的長城,在今山東境內,至密州琅琊臺入海,全長500餘千米。但是由於諸侯林立,屬境較小,一般小國長城都只有幾百裡,一些大的諸侯國家的長城也不過三四千裡。
例如趙肅侯十七年(前333年)在漳水、滏水(今滏陽河)附近築長城,史稱「趙南長城」。趙武靈王所築長城,起自代(今河北省蔚縣境內),終於高闕(今內蒙古烏拉特後旗境內),史稱「趙北長城」。《史記》記載:
「齊宣王乘山嶺之上築長城西起造陽(今河北獨石山),東至襄平郡。另有中山國長城和魏長城(即濱洛長城)。
之後在前221年,秦始皇並滅六國,成為中國地區唯一政權,並改製為帝國。前214年,秦始皇派將軍蒙恬率領三十萬人攻擊匈奴,佔據河套,並開始秦、趙、魏、燕各國修築的舊城牆連線起來,從臨洮到遼東綿延萬里,從此始有「萬里長城」之稱 。在修築北方長城的同時,原諸侯國間用以「互防」的城牆被拆毀
唐詩產生歷史背景,唐詩興盛的歷史背景和原因是什麼
唐代詩歌體制多樣,宋以後的整個中國古典詩歌,都未超出它的範圍。唐人古體詩既可抒情,又可敘事 議論。由於受近體詩影響,唐人古詩或融入律句,或有意反律,皆不同於晉 宋以前古詩的純任自然。五古在唐初猶承齊梁變體,經陳子昂的變革,張九齡 李白的發揚,至杜甫而堂廡頓開。七言則是不入律的歌行和古詩與精工整煉 有...
戊戌變法的歷史背景,戊戌變法的歷史背景 經過和結局是什麼
高二課程歷史 戊戌變法的背景 戊戌變法的歷史背景是朝廷腐敗無能。但是皇帝想改變社會現狀,他是一個維新派的人士。他想盡快的改變朝廷現狀。但是他的權力不如慈禧的權力大。1.政治上,甲午戰爭後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2.經濟上,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 3.階級上,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 4.思想上,維新思想廣泛...
衛浴的歷史背景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經過近來迅速發展,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大衛浴裝置生產國和消費國,中國衛浴版潔具佔世界總量 權30 衛浴配件也幾乎佔了世界總量35 左右。中國出口歐洲 美國 日本 韓國 中東等地產品每以50 速度增長。當前,國內衛浴產業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發達地區,廣東開平 浙江溫州 福建南安是目前國內大衛浴產業叢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