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除夕:吃「手把肉」、喝酒;初一:祭天之後拜年
2樓:戲說草原
草原的年味-大年初一
3樓:紅塵影視驛站
蒙古族人民的傳統哈達禮儀
蒙古族的春節習俗是什麼?
4樓:紅塵影視驛站
蒙古族人民的傳統哈達禮儀
5樓:麻袋裝土豆
春節蒙古語叫「查幹薩日因巴雅爾」,直譯為「白月之節」。 查幹薩日到來之前,把蒙古包裡裡外外打掃得乾乾淨淨,有人還把蒙古包遷到新址。富裕人家給蒙古包換上新的蒙氈、圍氈和內壁簾。
這些一般都在「朱臘薩日」(點燃佛燈之月)即23(或24)日祭火節前完成。
祭火節是春節的前奏。在這個節日前,蒙古人還要掛出嶄新的風馬旗,象徵在新一年裡全家人將意氣風發、萬事如意。除此以外還要儘量送還借來的錢物,忌諱把債務帶入新年。
祭過火後,在整個春節期間不事借貸。祭火神的主要祭獻物是煮熟的山羊胸骨、五彩布條、阿穆蘇(奶油粥)、酒、點心、草香、茶葉、乾紅棗等。先清除掉火撐子裡的灰燼,為火撐子換上新的火臺,點燃新火,周圍點燃四盞佛燈,然後主祭人(一般是戶主)誦讀祭火詞,同時把祭獻物慢慢放進燃燒的火灶裡。
春節的前一天蒙古人稱之為「閉特溫」,意思為「閉合之日」。那一天,牧民們把一年中未乾完的工作全部結束,並把牲畜趕回入圈或放在家附近。把書籍和各類工具擦拭乾淨後,用草香或白食獻祭。
女人們則把縫紉用具和材料收拾起來放在箱子裡。
除夕傍晚,要舉行祭祀祖先的儀式。當天黑之時,在離家稍遠處找一塊乾淨的地方燃起一堆篝火,把事先準備好的食物德吉——酒、肉、包子、點心等放在火裡燒,以其火煙獻祭。戶主和主婦領著男性家庭成員向火的方向叩頭,祈禱祖先在天之靈在新的一年裡保佑全家人。
來家的客人、外甥不能參加這個儀式。
除夕是閉合之日,也是團圓之日,外出的人都會趕在這一天前回到家裡團聚。因此,除夕的午夜飯以吃完整的羊頭(未卸開頜骨的)、包子、餃子等具有完整外形的食物為吉利。全家人歡聚一堂,享用團圓飯,彈琴奏樂,盡情歡樂。
除了自己吃好喝好以外,人們還要把家畜、狗、貓等餵飽,因為這是來年豐收的象徵。
初一早晨全家人拜年。初二在蒙古人看來是一年當中最為吉祥的「巴拉吉尼瑪」日子,意即「萬事成功的日子」。初二晚上,人們觀賞月亮和星星,認為這樣能使人在新一年裡朝氣蓬勃,心想事成。
初三是老年人聚會的日子。初七夜晚,當北斗七星剛剛閃爍在天空之時,人們在家門口擺設祭臺,焚香、點燃佛燈,把食物的德吉獻向七星,祈禱保佑性命財產,剩下的食品作為七神星的恩賜分給每個人品嚐。
蒙古族人過春節有什麼習俗?
6樓:勝寒dragon的知識小鋪
1、蒙古族過春節分「送舊」和「迎新」。送舊是臘月二十三清潔衛生打掃家,到傍晚要「祭火」。「祭火」是從薩滿教傳入的,蒙古族信仰喇嘛教後有所改變,蒙民把羊胸脯肉連同白「哈達」、肉米粥、黃油、酒等做祭品,然後由長輩點燃九個小燈,並將祭品投入旺火裡燒,口裡誦讚詞,祝福家人幸福。
祭火忌用紅筷子而用白色或黑色的,因為蒙古族都認為「火」代表著一個家族的傳宗接代、興旺。燒完祭品後,全家進餐。有的把祭品的剩餘送給附近親戚吃。
「祭火」的時辰為傍晚黃昏時,上祭品時,男人在前,女人在後叩拜。在古代,有錢人還專請喇嘛祭火。
2、臘月二十三以後,就準備過春節。有關衣食住各方面的事,如炸油果子,油食花樣繁多,尤其供佛之品要講美觀。其次是包餃子。
年三十是最熱鬧的一天,全家換新裝,上午要上供祭佛,在佛櫃供臺上擺上各種奶食、油食,擺成小塔型,上邊插上特製的金銀花。還用十二個小銅盅倒滿白水,一天換一次水,然後點上長明燈。同時,開始由對聯(與漢族同,只是寫蒙文)。
晚上,備好飯菜後,在院外找一平地,鋪好新氈,擺上酒、菜、肉,開始祭祖先。長輩嘴裡念著高祖、曾祖的名字,把酒一盅又一盅地撒在地上,撒向天空。祭完祖先後,全家上席,晚輩敬酒給長輩送舊歲。
這天,全家不論男女老幼,玩什麼都可以。在牧區,男人下蒙古象棋,女人、娃娃玩「羊拐」,蒙語叫「沙」,一直玩到天明。初一凌晨,擺好飯菜上度給老人長輩敬酒,敬酒時要跪拜,男人雙膝下跪,頭往下低時雙手向上下襬動。
這時,長輩祝福你長命百歲,終身幸福等。未婚女子與男人一樣叩拜,而已婚女人則右膝下跪,左膝半跪,右手在面額右側上下襬動。新媳婦則須唱歌。
初一不分男女相見第一名話是問:「新年好」、「過年好」,而不說「見面發財」之類的話。給親戚拜年時,每人帶藍色哈達和酒。
到親戚家,先到佛堂或者供佛像之處,給佛像叩頭,然後用自備的酒敬長輩。向長輩敬酒時,敬者必須戴帽子。長輩兄長向你敬酒,必須站起來等;而且喝完才算有禮貌,如不喝者可回敬。
如今拜年時,已改為握手等新習俗。牧區拜年時,不管是否吃過飯,都煮餃子。
7樓:
在沐足蒙古族人發過去春節叫做大年,蒙古族古詩詩後,將春節稱為百劫,如今日人們將能力真理叫做白樂,原來蒙古族人白等於吉祥。
8樓:小漁
在蒙古族,蒙古族人民把過春凶叫它做「大年」。蒙古族古時候將春節稱為「白節」。如今,人們將農曆正月叫做「白月」。
原來,蒙古族人以「白」為吉祥。據說與日常飲用潔白的奶食有關,包含著恭賀新春、吉祥如意。
9樓:蔡紫昕
蒙古族民間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是相當於漢族春節的年節,亦稱「白節」,傳說與奶食的潔白有關,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把肉,也要包餃子、烙餅。 (蒙古人有的不過春節)
10樓:
可以全家人喝喝酒。蒙古族人的就是是送就和疑心。
11樓:天美
維吾爾族的傳統服裝為,男女老少均戴四楞小花帽。繡有花紋的短衫。女子喜著連衣裙,外套黑色對襟背心,戴耳環、手錫、戒指、項鍊等裝飾品,姑娘多梳小辮,現在城市居民一般穿時裝。
12樓:甜雨_蜜語
我也是找的,但不全面,這裡看吧
蒙古族的習俗是什麼?
13樓:小蟲草
蒙古族的習俗是:(1)飲食: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為主要生產方式。
以奶和肉類食品為主,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和茶是他們日常生活最喜歡的飲料食品和待客佳餚。遼寧遼西的蒙古族比較早地從事農耕生產,所以在飲食上既保留了蒙古族的傳統食俗,還有一些東蒙地區獨特的美食。如全羊湯、「手把羊肉」、蒙族餡餅、喇嘛糕等。
(2)服飾: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飾的4個主要部分。蒙古袍是蒙古族男女老幼都愛穿的長袍,是在長期的遊牧生活中形成的獨特衣著裝飾。
蒙古族婦女頭上的裝飾品,用寶石、金銀等製成,多在節慶宴會上或探親訪友時使用,平時則用彩色長綢纏繞。
(3)民居:蒙古包是滿族對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稱呼,滿語將家或屋稱為「博」,因為詣音,所以後來叫成了「蒙古包」。蒙古族將住房稱為「格爾」;漢族人稱蒙古包為「穹廬」或「氈房」等。
蒙古包結構簡單,拆裝方便,搬運輕便,十分適合蒙古族遊牧生活。蒙古包外形雖小,但包內使用面積卻很大;而且空氣流通,採光條件好,冬暖夏涼,不怕風吹雨打,非常適合於轉場放牧的牧民居住和使用。遼寧的蒙古族人現在大多數居住在與漢族或滿族人相似的磚木結構的房屋,但是在室內的裝飾上卻有著明顯的民族特色。
(4)祝壽習俗:祝壽是蒙古族人民為老人舉行的一個禮儀慶典。蒙古民族的祝壽禮和過本歷年都是在年紀大時才舉行的。一般在六
十、七十、八
十、九十時才祝壽。不過父母親在世時,兒孫輩即使到了七八十歲也不許做壽。過本歷年的二十
五、三十
七、三十、四十九也不是很熱鬧,但是過了六十一歲,七十三歲、八十五歲就另當別論了。過本年的一般不祝壽。巴林蒙古族老年人過本95歲就不計年齡,也不做百歲。
(5)待客忌諱: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中國自古乃禮儀之邦,好客之情人皆有之,而蒙古族尤盛。
來蒙古包作客,不但會受到主人熱情的款待,還會感受一些從未接觸,從不知道的民族文化。當然,在進入蒙古人的生活之前,必須要了解他們的一些習俗和禁忌,否則,若是按自己的想法去隨意行事,不但會鬧笑話,而且會令蒙古族同胞不高興。
14樓:汙田智加
1、獻哈達。
獻哈達是過去蒙古族在晉見王公貴族、向親友祝壽、會見尊貴客人時進行的一種傳統禮節。後來,哈達廣泛應用於喜慶、祭祀、賓宴、交往等場合,表示莊重、誠摯、友好和吉祥。這些年,肇源蒙古族獻哈達儀式,多在縣及蒙古鄉那達慕盛會。
或蒙古族鄉村迎貴賓時進行。
2、敬酒。
敬酒是蒙古人最普通和常見的一種禮儀。當客人入座進餐,主人首先要向客人敬酒。古時,蒙古人向客人敬酒,要當著客人的面將酒到入杯中自己先喝,再斟滿杯敬給客人。
這是延傳了古代「試毒」之俗。而現在逐漸演化為先敬客人。蒙古人以三為吉數,一般都是敬三杯。
主人敬酒,必須右手遞給客人,客人也要用右手來接。在向客人敬酒時,往往伴隨著祝酒歌,酒興高潮時,還要起舞,表達主人對客人由衷的祝願。
3、祭火。
崇拜火是蒙古民族的古老傳統。在蒙古人看來,火是神聖的。一家一戶的祭火,有繼嗣之義,舉行婚娶大事、新年,都要祭火。圍繞火盆、爐灶,有著一系列祭禮和禁忌。
最隆重的祭火是在臘月,臘月二十三,傳說這一天是火神密仁扎木勒哈降生的日子。儀式非常隆重,往往在一兩天前就開始打掃庭院、房屋,準備祭品。
傍晚,夜幕剛剛垂下,家主點燃一把香,繞行住宅一週,來到裝備好的火撐子前,舉香在火撐子左右各繞三圈,把香插在火盆內,祭儀便算開始。
參加祭儀的主要是家主和男孩。左鄰右舍、親戚朋友也可以參加,女孩和外姓迴避。供品也不贈出嫁姑娘吃。
祭火完畢,全家人吃「阿木斯」 一種加進黃油、大棗的米粥
4、祭天。
蒙古族把每農曆臘月三十日作為祭天日。午夜在院中燃起一堆篝火,放一張八仙桌。全家按老少輩跑在桌前,長者點燃三柱香、插在香爐、杯裡倒上白酒,向天空灑祭,致祭天詞後,向篝火嗑三個頭,把四碟祭品和壺中酒全部倒入火中,燃起鞭炮。
祭天儀示結束,回到蒙古包或居室守歲,吃所飯。
5、過大年。之前一介紹,在這裡就不做過多介紹
6、拜年。
大年初一早晨,所有親戚到最長人家聚集,下輩人向長輩人叩拜,上輩對下輩表示祝願。喝過茶,擺上酒席,酒杯裡斟滿新年酒,也按年長年幼順序一個個將杯中酒喝完。這樣的賀年禮節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
7祭敖包。
「敖包」現今蒙古人祭敖包的主要目的是祈求風調雨順、人丁興旺
祭敖包時,用牛、羊、哈達、奶製品、酒等,首先由祀人到祭詞,然後舉行賽馬、摔跤、射箭、唱歌、跳舞等活動
蒙古族的習俗,蒙古族有哪些風俗
蒙古包 是滿族對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稱呼。包 滿語是 家 屋 的意思。古時候稱蒙古包為 穹廬 氈帳 或 氈房 等。蒙古包呈圓形,有大有小,大者,可納20多人休息 小者,也能容10幾個人。蒙古包的架設很簡單,一般是在水草適宜的地方,根據包的大小先畫一個畫圈,然後沿著畫好的圓圈將 哈納 用2.5米長的柳條交...
蒙古族歷史,蒙古族的歷史經歷
起於唐朝,發展於宋朝,興於宋末鐵木真時代 蒙古族的歷史,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起。蒙古的歷史說起來有點複雜,主要分成這幾個時段 第一,統一前的蒙古,成吉思汗出生在蒙古乞顏部也就是 家族,孛兒只斤氏,這時候的蒙古只包括蒙古部下屬的幾個小部落,主爾乞部,泰赤烏部,乞顏部,札答闌部等等,也就幾萬男丁,同時代,漠...
蒙古族的服飾和飲食特色是什麼,蒙古族飲食習俗和服飾特點有哪些?
服飾蒙古族服飾也稱為蒙古袍,主要包括長袍 腰帶 靴子 首飾等。但因地區不同在式樣上有所差異。蒙古族服飾具有濃郁的草原風格特色,以袍服為主,便於鞍馬騎乘。因為蒙古族長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論男女都愛穿長袍。牧區冬裝多為光板皮衣,也有綢緞 棉布衣面者。夏裝多布類。長袍身端肥大,袖長,多紅 黃 深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