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飲食主要分白色食品(奶食品)和紅色食品(肉類)大部分蒙古族已經不遊牧生活了 都是居住。還有部分蒙古族仍是遊牧生活.
蒙古族的服飾稱為蒙古袍,有靴子,有頭飾。
各各地方的蒙古族民俗都不一樣。
2樓:吧之守望者
蒙古風情園位於呼和浩特市玉泉區昭君路8公里處(昭君墓北側),園區佔地1萬畝,總投資4.5億元人民幣。
蒙古風情園是按國家4a級旅遊景區標準建設的特色文化旅遊專案,集蒙古族歷史文化、軍事文化、宮廷文化、民俗文化、民間文化、宗教文化之大成。一期工程建設專案有:可汗宮大酒店(四星級標準)、蒙古大道、成吉思汗廣場、成吉思汗紀念堂、馬文化博物館、蒙古大汗營、蘇勒德群、白雲塔拉、小召寺、王爺府、知青園、騰格里敖包、賽馬場、篝火臺、人工湖、遊客服務中心、購物中心、遊覽交通服務中心、草原神舟航天台、草原浩特、草原漁村、生態停車場、甘迪爾草原等多個景點及功能區。
蒙古族的民族風情!!!快快快!!急急急!! 10
3樓:草原蒙古小孩
蒙古族自稱「蒙古」。「蒙古」這一名稱較早記載於《舊唐書》和《契丹國志》,其意為「永恆之火」。別稱:「馬背民族」。蒙古族發祥於額爾古納河流域,史稱「蒙兀室韋」、「萌古」等。
全世界蒙古族人約為1000萬人
中國的蒙古族人口為581萬人(2023年人口普查)。主要分佈在內蒙古自治區、東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其餘散佈於河南、四川、貴州、北京和雲南等地。鄂溫克族(2萬7千人)和土族(24萬人)也有時被認為是蒙古人的分支。
蒙古國的總人口大約有280萬人(2023年7月統計265萬人,),其中80%是喀爾喀蒙古人。
俄羅斯有大約90萬蒙古人。有在西伯利亞的布里亞特蒙古人(約40萬人)、鄂溫克族(在**被認為是蒙古人的一支)(約3萬人在**)、衛拉特人(含卡爾梅克人17萬和杜爾伯特人(dörbed))。
另外,分佈在阿富汗、伊朗等地的哈扎拉族人(近四百萬人)有可能是蒙古人和中亞其他民族的混血後代。
其中雲南有1.3萬人,聚居在通海縣新蒙鄉,分中村、下村、白閣、交椅灣和陶家嘴5個自然村,是元朝初年隨忽必烈征戰遺留在雲南的蒙古族後裔。通海蒙古族從祖國西北大草原來到雲南高原的通海杞麓湖畔、鳳山腳下,已有740多年的歷史。
700多年來,與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友好往來,憑自立自強的精神和民族凝聚力,戰勝各種艱難險阻,把杞麓湖之濱、鳳凰山之麓建設成了魚米之鄉。
畜牧業是蒙古族人民長期賴以生存發展的主要經濟。此外,還從事加工業、農業和工業。現以農耕為主。
蒙古族善於歌舞,民歌分長短調兩種。主要樂器是馬頭琴。喜愛摔跤運動。
蒙古包和勒勒車是他們遊牧生活的伴侶。
語言文字:蒙古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蒙古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有內蒙古、衛拉特、巴爾虎布利亞特三種方言。
現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紀初用回鶻字母創制,14世紀初,經蒙古學者卻吉·斡斯爾對原有文字進行改革,成為至今通用範化的蒙古文。雲南的蒙古族會彝語和漢語,其蒙古語與北方的蒙古語大致可相通。
用蒙古語言文字的新聞出版、廣播、戲劇、電影事業也有了相當的發展。《蒙古祕史》等典籍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著名文化遺產;著名的英雄史詩《江格爾》,是中國三大英雄史詩之一;《飲膳正要》被列為對世界文明貢獻卓著的重要醫學發明成果之一。
[編輯本段]『源流歷史』
蒙古族的起源。蒙古人認為蒼狼和白鹿是自己的祖先。蒙古人之所以選擇狼和鹿作為自己民族的圖騰,從現在來看我們可以分析出這與他們祖先所生活的環境是密不可分的。
因為狼和鹿就是生活在山林和草原當中。既然是圖騰,那蒼狼和白鹿就被蒙古人尊奉為神靈之物,同時又賦予了神祕而美好的傳說。
《蒙古祕史》記載:蒼狼和白鹿是成吉思汗的祖先,他們奉上天之命降生到人間。然後共同渡過騰汲思,在斡難河源頭、不兒罕山前開始繁衍生息,生下了巴塔赤罕。
這裡所說的巴塔赤罕就是成吉思汗的始祖。其實,蒼狼和白鹿在蒙古語中分別讀為:勃兒帖赤那和豁埃馬蘭勒,只是漢譯為蒼狼和白鹿。
蒙古民族的真正族源的問題上,現、當代多數學者認為蒙古族出自東胡。東胡,是包括同一族源、操有不同方言、各有名號的大小部落的總稱。據司馬遷《史記》記載:
「在匈奴東,故曰東胡。」公元前5至前3世紀,東胡各部還處於原始氏族社會發展階段,各部落過著「俗隨水草,居無常處」的生活。
4世紀中葉,鮮卑人的一支,自號「契丹」,生活在潢水和老哈河流域一帶。居於興安嶺以西(今呼倫貝爾地區)的鮮卑人的一支,稱為「室韋」。室韋,始見於《魏書》,作失韋。
室韋與契丹同出一源,以興安嶺為界,「南者為契丹,在北者號為失韋」(《北史》卷94《室韋傳》)。6世紀以後,室韋人分為南室韋、北室韋、缽室韋、深末恆室韋、大室韋等5部,各部又分為若干分支。
按語言學家從語系方面的推論,活動在蒙古地區的諸部分為蒙古語系和突厥語系兩大部分。在突厥文史料中,稱室韋為「達怛」(韃靼)。公元732年在斡爾渾河右岸建立的《闕特勒碑》文中,記有三十姓達怛。
三十姓達怛可能是緊鄰突厥的一個強大的室韋部落或部落聯盟的名稱,突厥人用這一名字稱呼所有的室韋部落。
後來,達怛又成為蒙古諸部的總稱。因為,「他們在遠古的大部分時間內,就是大部分部落和地區的征服者和統治者,偉大、強盛和充分受尊敬」「由於(他們)極其偉大和受尊敬的地位,其他突厥部落,儘管種類和名稱各不相同,也逐漸以他們的名字著稱,全都被稱為韃靼」(拉施特《史集》卷1第1冊)。由於蒙古部的強大,「達怛」一名逐漸又被「蒙古」所代替,成為室韋諸部的總稱。
文字記載蒙古之稱謂,始見於《舊唐書》,稱作「蒙兀室韋」,是大室韋的一個成員,居住在額爾古納河以南地區。
12世紀時,這部分人子孫繁衍,氏族支出,漸分佈於今鄂嫩河、克魯倫河、土拉河三河上源和肯特山以東一帶,組成部落集團。其中較著名的有乞顏、札答蘭、泰赤烏、弘吉剌、兀良合等民族和部落。當時與他們同在蒙古高原上的有遊牧在今貝加爾湖周圍的塔塔兒部,住在貝加爾湖東岸色楞格河流域的蔑兒乞部,活動在貝加爾湖西區和葉尼塞河上源的斡亦剌部。
這3部都使用蒙古語族語言。另外,還有三個信奉景教的突厥貴族統治的蒙古化的突厥部落,即佔據回鶻汗庭故地周圍的克烈部,其西的乃蠻部,和靠近陰山地區的汪古部。
這些部落按其生活方式和發展水平,大致分為「草原遊牧民」與「森林狩獵民」兩類。第一類包括久住原地過遊牧生活的突厥諸部,和後來遷入接受突厥影響,完成向遊牧生活過渡的蒙古諸部;第二類是留居森林地帶,主要從事狩獵的諸部。
隨著畜牧業生產的發展,出現了階級分化;階級對立代替了氏族的平等關係。富裕者從氏族中分離出來,成為叫作「那顏」的遊牧貴族,他們佔有眾多的牧畜,握有支配牧場的權力,一些強有力的遊牧貴族還在身邊聚集一批稱為「那可兒」的軍事隨從。一般牧民稱為「哈剌出」,由原來有平等權利的氏族成員變為向貴族納貢服役的依附者。
還有因被俘掠或其他原因淪為奴僕地位被叫作「孛斡勒」的人。有人根據納貢服役和人身依附現象,認為當時的蒙古社會性質是封建牧奴制;也有人根據俘掠他人為奴的現象認為是奴隸制。這兩說還在討論之中。
2023年,鐵木真在斡難河畔舉行的忽裡勒臺(大聚會)上被推舉為蒙古大汗,號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國。蒙古國的建立,對蒙古族的形成具有很大意義。從此,中國北方第一次出現了統一各個部落而成的強大、穩定和不斷髮展的民族——蒙古族。
凡是這個國家統轄的漠南、漠北地區,概稱為蒙古地區,此地區各個部落的居民,統稱為蒙古人。蒙古族這時從遼、金時期(916~1234)被統治的民族成為統治民族。
在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成吉思汗的率領下,從2023年到2023年,蒙古族三次西征,先後建立橫跨歐亞的窩闊臺、察合臺、欽察、伊兒四大汗國。在西征的同時,又揮師南下。從成吉思汗到忽必烈,歷經70餘年征戰,統一了中國,建立元朝。
其疆域北至今西伯利亞,南至南海,東北至今烏蘇里江以東,西南包括雲南,都納入元朝國家的行省建置。元朝設定宣政院,首次對**進行直接管轄。又設澎湖巡檢司管澎湖和臺灣。
元朝對確立現代規模的中國版圖作出了貢獻。
由於南下或西征,蒙古族民眾被徵調各地,因此,蒙古族的分佈散及全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元朝滅亡,殘餘力量退居蒙古草原。蒙古分為東西兩部:
東部蒙古遊牧於漠北和漠南,其首領為元室後裔,被視為蒙古的正統;遊牧於漠西的瓦剌部(即原斡亦喇部)被稱為西蒙古,與東蒙古有姻親關係。
15世紀,蒙古南北被達延汗重新統一,分東部蒙古為喀爾喀、兀良哈、鄂爾多斯、土默特、察哈爾、喀剌沁(永謝布)六部。明末清初。蒙古處於**割據狀態,以大漠為界,分為漠南蒙古、漠北(喀爾喀)蒙古、漠西(厄魯特)蒙古三部分。
漠南蒙古西部的俺答汗注意與明朝修好,發展**關係。俺達汗駐地庫庫和屯(今呼和浩特)修建城郭,商旅幅湊,成為漠南蒙古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清朝為了掃除後方的威脅,大舉用兵,花了一個半世紀的時間統一了蒙古各部,實施盟旗制度。
加強了對蒙古族的統治,保證了蒙古族地區的穩定與發展,但清朝在蒙古地區推廣喇嘛教,實行「蒙禁」,導致蒙古族人口減少、人口素質下降。
自元代以來,蒙古族人民在中國的政治、軍事、經濟、科學技術、天文歷算、文化藝術、醫學等各個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貢獻。 總算打完了,珷玞
蒙古族有哪些民族風情?
4樓:匿名使用者
蒙古族民族風情簡介:
蒙古族餐飲奶皮子、奶豆腐、乳酪、奶果子等;飲料有奶茶、酸奶酒等。牧區蒙古族以肉食和奶食類為主,以糧食為輔。一日三餐,重視早餐和晚餐。
早上通常奶茶泡炒米,再加少許奶皮、奶豆腐等;晚上多吃羊肉混湯麵、鮮奶麵餅或手扒羊肉。喝奶茶不分飯前飯後,只要想喝或客人來,一天都不斷。肉食以羊肉、牛肉為主。
羊肉的吃法有「手扒肉」、烤全羊等,這是蒙古族的傳統佳餚。其中蒙古族「手扒肉」,選用肥嫩的小口羯羊肉製成,用清水煮成七八分熟即可食用。可用手拿著吃,或用蒙古刀剔著吃。
肉質鮮嫩,味美可口,易於消化,是蒙古族牧民常用的待客佳品。而蒙古族烤全羊,是宴席中一道最講究的名菜,將一隻完整的羊烤熟,呈棕紅色,油亮油亮並吱吱作響,香氣撲鼻,由廚師將其蹲臥在盤子裡抬上宴席,然後切成若干塊和片,供客人食用。色、香、味、形俱佳,有濃烈的民族風味和地方特色。
蒙古傳統祭敖包,「祭敖包」是蒙古族傳統的祭祀神靈的活動。時間多在每年6-8月份。「敖包」,蒙古語「堆子」的意思,由石頭壘起石堆,上插樹枝、柳條為行人指路和標明方向,樹枝上掛滿五顏六色的布條和紙旗。
傳統的祭祀形式有:血祭、酒祭、火祭。祭敖包時,殺牛宰羊作祭品。
現代祭敖包又增添了賽馬、摔跤、射箭等競技比賽專案以及歌舞表演等新內容。祭敖包的目的是祈求風調雨順,四季平安,人旺年豐。蒙古族青年男女在活動中互表愛慕之情,相約再見的時日,「敖包相會」即源於此。
草原飲食文化是十足的草原風味。當你坐在涼爽的酒桌前,新鮮的奶茶送上來,香噴噴的手扒羊肉端上來,那種鮮鮮的香氣,使人垂涎三尺。到了草原,你就大口大口地吃羊肉,大口喝濃烈的白酒,酒過一半,思緒正如雲在半山腰擁來擁去。
歌聲在酒桌上就點亮了,那拉著長音的蒙古族民歌與黃土高原民歌一樣有個性。草原敞開視窗,小風夾著青草味浸入遊客心扉。人們又會懷念起民族英雄嘎達梅林,親近勤勞、善良的牧民和蒼勁的草原、悠揚的馬頭琴聲。
草原的篝火晚會使人精神放鬆。當星辰佈滿天空,一勾彎月的清輝灑落在遼闊的草場,火光升騰起來,草原那種神祕、深奧及厚重已呈現出來。火光中,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翩翩起舞,現代舞、俄羅斯芭蕾舞、草原民族的安代舞,這率真、粗獷的科爾沁草原民族舞又變得柔潤起來,現代人已把世界思想文化藝術融到了一起。
中國的蒙古族和外蒙古的喀爾喀蒙古族是民族嗎?謝謝
是一個民族。目前全世界有蒙古族人口約1000萬人,蒙古族主要分佈於中國內蒙古 蒙古國和俄羅斯等地。喀爾喀 衛拉特 察哈爾等地的蒙古族都屬於蒙古血統的蒙古族人,只是他們的地獄分佈不同,他們同屬同一個民族即蒙古族。蒙古 這一名稱較早記載於 舊唐書 和 契丹國志 其意為 永恆之火 蒙古族發祥於額爾古納河流...
蒙古族歷史,蒙古族的歷史經歷
起於唐朝,發展於宋朝,興於宋末鐵木真時代 蒙古族的歷史,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起。蒙古的歷史說起來有點複雜,主要分成這幾個時段 第一,統一前的蒙古,成吉思汗出生在蒙古乞顏部也就是 家族,孛兒只斤氏,這時候的蒙古只包括蒙古部下屬的幾個小部落,主爾乞部,泰赤烏部,乞顏部,札答闌部等等,也就幾萬男丁,同時代,漠...
蒙古族的習俗,蒙古族有哪些風俗
蒙古包 是滿族對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稱呼。包 滿語是 家 屋 的意思。古時候稱蒙古包為 穹廬 氈帳 或 氈房 等。蒙古包呈圓形,有大有小,大者,可納20多人休息 小者,也能容10幾個人。蒙古包的架設很簡單,一般是在水草適宜的地方,根據包的大小先畫一個畫圈,然後沿著畫好的圓圈將 哈納 用2.5米長的柳條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