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獨特的樂器是什麼,蒙古族的樂器是什麼?

2022-04-07 00:10:43 字數 5025 閱讀 2610

1樓:匿名使用者

韃子除了會燒殺搶掠還會什麼~鬼子都沒叫囂要把中國人殺光,當年韃子可是叫囂著要把中國人都殺光然後把華夏之地都變成長野草的牧場呢。還玩樂器~

2樓:x我愛你

馬頭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樂器,也是最具有獨特的樂器。它不但在中國和世界樂器家族中佔有一席之地,也是民間藝人和牧民們喜歡的樂器,馬頭琴所演奏的樂曲具有深沉粗獷、激昂的特點,體現了蒙古民族的生產、生活和草原風格。當草原遊牧**迅猛發展之後馬頭琴這件拉絃樂器便脫胎而出,得到廣泛普及,並且最終取代彈撥樂器的地位,成為蒙古民族最具草原特色的民間樂器。

馬頭琴是中國少數民族--蒙古族拉絃樂器,因琴桿上端雕有馬頭而得名。馬頭琴的歷史悠久,從唐宋時期拉絃樂器奚琴發展演變而來。

成吉思汗時(1155-1227)已流傳民間。據《馬可波羅遊記》載,12世紀韃靼人(蒙古族前身)中流行一種二絃琴,可能是其前身。明清時期用於宮廷樂隊。

文化遺產: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23年5月20日,蒙古族馬頭琴**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演奏馬頭琴動漫畫

馬頭琴演奏家齊.寶力高先生

馬頭琴演奏家:齊.寶力高先生

馬頭琴演奏

2023年4月,蒙古族馬頭琴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蒙古族的樂器是什麼?

3樓:狗比人忠

1、馬頭琴

馬頭琴是一種兩弦的絃樂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馬頭形狀的琴柄,為蒙古族人民喜愛的樂器。馬頭琴是蒙古民間拉絃樂器。蒙古語稱「潮爾」。

琴身木製,長約一米,有兩根弦,共鳴箱呈梯形,聲音圓潤,低迴宛轉,音量較弱。

2、胡琴

胡琴,琴類一種,因為**於北方少數民族,古代漢人稱謂北方少數民族為「胡」,從北方傳過來的琴,因此而得名。蒙古族弓拉弦鳴樂器。古稱胡爾。

蒙古族俗稱西納幹胡爾,意為勺子琴,簡稱西胡。元代文獻稱其為胡琴。漢語直譯為勺形胡琴,也稱馬尾胡琴。

歷史悠久,形制獨特,音色柔和渾厚,富有草原風味。可用於獨奏、合奏或伴奏。流行於內蒙古自治區各地,尤以東部科爾沁、昭烏達盟一帶最為盛行。

3、四胡

四胡,拉絃樂器,又名四股子、四弦或提琴。蒙古族稱之為呼兀爾,源於古代奚琴。宋代陳暘《樂書》:

「奚琴四胡本胡樂也。」清代用於宮廷樂隊,稱提琴。是北方民族共同使用的一種古老的弓弦樂器。

主要流行於內蒙古地區,其它如山西、陝西、河北、河南及四川等地也見流行。

4、火不思

蒙古族彈撥樂器,見於元代,盛行於明代,清朝列入國樂,清後失傳,建國後重新研製成功。流傳於中國新疆、內蒙古、甘肅北部及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等地。

又名渾不似,「和必斯」、「虎撥思」、「琥珀詞」、「吳撥思」、「胡不思」和「胡撥四」等。民間稱其為胡不兒或渾不似。流行於內蒙古自治區、河北省和甘肅省北部等地。

四弦、長柄、無品、音箱梨形,明代時民間相當盛行。

5、雅托克

雅托克即蒙古箏。蒙古箏與中原流傳的古箏在構造和技法上基本相同,只是流行於內蒙古的古箏所奏的樂曲均為蒙古族民歌和器樂曲。雅託葛主要是用右手的大指託、劈和食指勾、挑等技巧來演奏單聲部樂曲。

錫盟藝人則用大、食指八度、四度、五度應弦技巧之外,還用大指上下掃和絃。

4樓:匿名使用者

蒙古族傳統樂器主要有馬頭琴、「雅託噶」(「蒙古箏」)、蒙古琵琶、蒙古四絃琴和蒙古戰鼓等。

馬頭琴:

蒙古族民間拉絃樂器。琴用白松木料製作,通身長約1米餘。琴桿呈半圓柱形,平面為指板。

琴桿上端以雕刻的馬頭為裝飾,故名。由音箱、琴桿、琴絃、絃軸和拉弓組成。音箱木製,呈梯形或長方形,用馬皮或羊皮蒙面。

琴絃系精選兩縷馬尾為之。琴弓用拇指粗細柳條製作,呈半月形。其演奏方法頗為獨特,用指甲或手指關節由內側向外頂弦,高把位時則用指尖觸弦左側,難度較大。

雅託噶:

蒙古族弦鳴樂器。彈撥類。又稱 「箏」、「蒙古箏」。

流行於內蒙古、遼寧、吉林、雲南等地。宋、元時代,宮廷、民間、軍中已廣泛使用。《元史•禮樂志》載:

「宴樂之器,箏,如瑟,兩頭微垂,有柱,十三絃。」南宋孟珙《蒙達備錄》雲:「國王(指木華黎)出師,亦以女樂隨行……多以十四弦箏彈《大官 樂》等曲。

」當時通行的有十三絃和十四弦箏。明、清以來,蒙古族民間、王府、寺廟中流行者弦數不一。現代流行者有十六絃,伊克昭盟十弦、十三絃,烏蘭察布盟十三絃、十四弦,錫林郭勒盟十二絃,雲南麗江十四弦等。

琴體多用整塊木料挖制,蓋拱形木板為面,長130—160釐米。底之左、中、右各開「一」字形音窗,四周及琴面兩端鑲嵌雲捲圖案或全龍影象為飾。張絲絃或羊腸弦,一弦一柱,移動弦柱可以調音。

按五聲音階定弦。音色粗獷、洪亮。奏者席地盤腿,琴體平置腿前,或將琴首端置於右腿上,尾端擱地,亦可設琴腳、支架、平臺,置琴其上。

右手拇指、中指、食指戴骨制指甲撥子,以託、劈、挑、剔、勾、彈等手法撥絃發音;左手指輔以按弦、顫弦、抹弦,食指亦可配合與右手交替彈撥。演奏技巧豐富,表現力較強。20世紀80年代,製成高音十二絃、中音十六絃、低音二十一弦三種改良雅託噶。

高音者清脆明亮,中音者圓潤柔和,低音者渾厚粗獷。三者配合使用,總音域將近四個八度,音量增大,表現力更豐富。常用於獨奏、合奏或伴奏。

是蒙古族民族樂隊的主要樂器。

蒙古琵琶:

蒙古族弦鳴樂器。彈撥類。音箱呈瓢形,薄木板蓋面。

板面左 右各開一月牙形音窗,邊沿繪民族圖案, 下部兩側繪雲捲圖案,頭部較長並向後彎,左右各設絃軸兩個。頸部設四相、十 三品,張絲絃四根。常用以獨奏或歌舞 伴奏。

古代宮廷樂隊亦曾用。

蒙古四絃琴:

蒙古族弦鳴樂器。彈撥類。《清代宮廷**》稱之「月琴」。

流行於內蒙古東部地區。形制多樣。見於《蒙古族古樂器》一書者,音箱有方形、棗核形、圓形、桃形、六角形或八瓣梅花形等。

薄木板蓋面,有的面板兩側設月牙形或圓形音窗。杆長無品,琴頭以魚尾形、菱形、雲卷形等為飾。音色清脆明亮。

可合奏、獨奏。

恆格勒格:

蒙古族膜鳴樂器。又稱「恆格里」,通稱 「蒙古鼓」。流行於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甘肅、青海等省區。

元代盛行於宮廷和民間。清代用於宮廷滷 簿大樂中,多達二十四面。民間用於喜慶節日和歌舞伴奏。

今用於藏傳佛教活動。鼓框木製,高15—20釐米, 兩側各設一金屬小環。鼓身塗硃紅、藍或綠色,繪金色雙龍或花紋圖案。

雙面蒙牛皮或羊皮、馬皮,面徑40—80釐米。有的鼓面繪製龍像。鼓相上粗下細,敲擊處突出,尾部向下彎曲。

演奏時,將鼓繫帶掛在奏者身上,或將鼓置於鼓架,雙手各握一槌敲擊。可行奏、立奏或坐奏。赤峰市民族歌舞團改良的低音、中音、高音恆格勒格已用於合奏和伴奏。

蒙古族大鼓:

蒙古族膜鳴樂器。又稱「罐鼓」。鼓身木製,形如倒置的高筒罐。其身塗色,並繪花紋、雲卷 圖案。弧形木板面,中間開直徑約5釐米的圓孔,上蒙皮革。是古代蒙古族軍隊的戰鼓。

蒙古族最有代表性的樂器是什麼?

5樓:俟元

蒙古最具有代表性的樂器是馬頭琴。

6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馬頭琴是蒙古族最有代表性的樂器,它音色深沉、渾厚、蒼勁、遼闊,富於表達勤勞、強悍的蒙古族人民的性格和感情。關於馬頭琴的來歷,還流傳著一個優美動人的傳說。

從前,有一個牧童有一匹心愛的駿馬,馬的皮毛像發亮的錦緞,馬的啼聲像悅耳的金鈴。這匹馬每天在牧童身邊,形影不離。後來橫行霸道的王爺看中了這匹馬,派人把馬搶到王府。

駿馬到王府後,思念牧童,不吃不喝,日夜嘶鳴。一天,駿馬掙脫僵繩,逃回牧童身邊,王爺發怒,趕來用毒箭射死駿馬。牧童十分悲傷,日夜抱著死去的駿馬痛哭不止。

一天晚上,牧童在夢中見駿馬又活了,駿馬依偎在他的身邊嘶鳴,聲音悲悽感人。牧童醒後,覺得駿馬的鳴聲總在他耳邊迴旋。於是他用駿馬的頭骨做琴筒,腿骨做琴桿,用馬尾做琴絃和弓弦,用套馬杆做弓子,又在琴桿頂上雕了一個駿馬的頭像,做成一架馬頭琴。

小牧童用它拉出娓娓動聽的曲子,彷彿聽到了他心愛的駿馬的嘶鳴。從此,蒙古族便有了自己的樂器——馬頭琴。

馬頭琴是蒙古族人民特有的一種絃樂器。當一首悠揚的馬頭琴曲在您的耳畔奏響時,閉目冥思,眼前彷彿出現了遼遠坦蕩的大草原。

7樓:雙冠王

當然是馬頭琴了。馬頭琴,蒙古語稱之為「綽爾」,因琴桿上端雕有馬頭而得名。其木質琴身約長一米,琴弓與梯形共鳴箱分離,兩根琴絃分別由數十根馬尾製成。

2023年4月,蒙古族馬頭琴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馬頭琴是**於中國蒙古族民間拉絃樂器,馬頭琴是一種具有兩弦的絃樂器,有梯形形狀的琴身和雕刻成馬頭形狀的琴柄,是蒙古人民特別喜愛的一種樂器,由於馬頭琴曾經被流傳到很多不同的地方,它的稱呼,形狀,音色和演奏方法也各不相同,馬頭琴的歷史也很悠久,從唐宋時期就演變到如今,馬頭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樂器,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在當今世界,而且也被其它民間藝人所喜歡著。

蒙古族特色樂器和**

8樓:蒙古情

呼麥就是用聲帶來發生的,用聲帶同時發出二個聲部的蒙古族的特色的**方式之一。與其配合用的樂器叫陶布西爾……二者結合真正穩得上天籟之音。

蒙古最具代表性的樂器是什麼?

9樓:手機使用者

馬頭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樂器,馬頭琴所演奏的樂曲,體現了蒙古民族的生產、生活,用其演奏的曲目有《草原連著北京》、《草原讚歌》等

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樂器是

10樓:美亭

馬頭琴馬頭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樂器,不但在中國和世界樂器在家族中佔有一席之地,而且也是民間藝人,牧民家中所喜歡的樂器,馬頭琴所演奏的樂曲,具有深沉粗獷,激昂的特點,體現了蒙古民族的生產、生活和草原風格。 馬頭琴的產生及其發展,很難查閱史料。但是,它卻有一個美麗、感人的故事,那是一個很遙遠的傳說,年輕的牧人巴特爾家世代為王爺牧馬。

在一個寒冷的初春,巴特爾跑到百里之外,找回失散的馬群后,在一個淖爾邊發現了一匹悲鳴的白色小馬駒,面對著尚未開化的淖爾上的一個冰窟窿。看著小馬駒雙眸流淚,聽著那令人傷感的嘶鳴,巴特爾明白了一切,於是巴特爾將它帶回家,相依為命。以後,無論巴特爾走到**,它就跟到**;晚間巴特爾睡覺,它就站在氈房外巴特爾睡覺的那一面守候。

幾年過去了,凶馬十分通人性,矯健的四蹄,飄飛的長鬃,勻稱的骨架成了一匹難得的好馬。

蒙古族歷史,蒙古族的歷史經歷

起於唐朝,發展於宋朝,興於宋末鐵木真時代 蒙古族的歷史,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起。蒙古的歷史說起來有點複雜,主要分成這幾個時段 第一,統一前的蒙古,成吉思汗出生在蒙古乞顏部也就是 家族,孛兒只斤氏,這時候的蒙古只包括蒙古部下屬的幾個小部落,主爾乞部,泰赤烏部,乞顏部,札答闌部等等,也就幾萬男丁,同時代,漠...

蒙古族的習俗,蒙古族有哪些風俗

蒙古包 是滿族對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稱呼。包 滿語是 家 屋 的意思。古時候稱蒙古包為 穹廬 氈帳 或 氈房 等。蒙古包呈圓形,有大有小,大者,可納20多人休息 小者,也能容10幾個人。蒙古包的架設很簡單,一般是在水草適宜的地方,根據包的大小先畫一個畫圈,然後沿著畫好的圓圈將 哈納 用2.5米長的柳條交...

蒙古族的新年習俗是什麼,蒙古族的春節習俗是什麼?

除夕 吃 手把肉 喝酒 初一 祭天之後拜年 草原的年味 大年初一 蒙古族人民的傳統哈達禮儀 蒙古族的春節習俗是什麼?蒙古族人民的傳統哈達禮儀 春節蒙古語叫 查幹薩日因巴雅爾 直譯為 白月之節 查幹薩日到來之前,把蒙古包裡裡外外打掃得乾乾淨淨,有人還把蒙古包遷到新址。富裕人家給蒙古包換上新的蒙氈 圍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