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常有形容某男子身高八尺有餘,那古時的人平均身高有多高呢

2022-03-02 08:39:22 字數 3271 閱讀 1668

1樓:鶴燹

因為此外,有學者研究認為,中國最早記載身高的是《靈樞經》。《古都靈樞經》第十四篇提到古人身高「七尺五寸」,並以此身高為基礎,給出了古人身體各部位的骨架長度。

然而,在《靈樞經淨水》第十二卷中,有一個古人常見的身高資料:「八尺人」,這是後世**中普遍使用「八尺高」的第一個原因。

根據唐代以後的學位制度,七尺高的人身高將超過2米,這是不可能的。但根據南北朝以前的比例尺制度,所謂的七尺男的身高只有1.7米左右,與今天的平均身高几乎持平。

所以,一個七英尺高的人的身高應該在1.7米左右。

按照這個標準,有許多七英尺高的人。當然。除非你編造歷史,那是另一回事。

在古代,一英尺大約是24釐米,所以一個七英尺的人幾乎等於一米七。即使單位不同,古代的腳和我們現在的腳也不一樣,因為古代的腳和現代的腳是不同的。

據說一尺是根據當時皇帝的肘長來決定的(沒有史料記載),所以不一樣。商朝時,一尺為16.95釐米,按此比例,人的身高約一丈,故稱為「夫」;周朝時,一尺為23.

1釐米;秦朝時,一尺約為23.1釐米;漢朝時,一尺約為21.35-23.

75釐米;三國時,一尺為24.2釐米;南朝時,一尺約25.8釐米;北魏一尺30.

9釐米;隋朝一尺29.6釐米;唐代一尺30.7釐米;宋元一尺31.

68釐米;明清一尺31.1釐米。

2樓:宵夜很好吃

大家都知道現代人的身高與其所處的地域也有關,一般來說是北高南低,古人的身高也遵循著這一規律而且除了地域原因外,在古代的不同時期,古人的身高也有所不同。

在春秋戰國時期,由於沒有資料的記錄,所以只能拿他們成年的標準身高來估測他們的標準身高。據《呂氏春秋》記載,當時秦國標誌男子成年的標準是身高達到7尺,而當時的一尺約合現在的23釐米,也就是說當時秦國男性的平均身高最起碼應該在161釐米以上。

而再根據對秦國人骨架的分析可知,秦國男性的平均身高大約在1米68左右,女性平均身高在1米54左右。

而漢代是緊接著秦朝的,所以男性的平均身高與秦朝時的相差不大,也應該是一米七左右。據記載當時著名的宰相霍光的身高為7尺3寸,也就是現代的1米68,而《漢書》形容他是中等身材。所以說秦漢時期的男性平均身高大約在1米7左右。

而等到了隋唐時期,古人的平均身高不增反減,出現了下降趨勢。根據記載和後世出土屍骨的分析,隋唐時期男性的平均身高為1米66,女性的身高則為1米56,反而出現了下降。而對於下降的緣由,有人認為是因為西晉末年民族大融合的原因。

除了古人的平均身高在下降之外,他們北高南低的地域差異也變得十分明顯。在秦漢時期,南北方人之間的平均身高差距大約在6釐米左右,當然那時的南方只到達長江流域。

但是等到宋朝南方開發以後,南北方的平均身高差異也越來越大,有的時候平均身高甚至相差10釐米,可以說南北身高差距明顯。當然這是在古代,現代南北方平均身高的差距並不是很大。

3樓:黑暗霸主霸鯊

根據對秦國人骨架的分析可知,秦國男性的平均身高大約在1米68左右,女性平均身高在1米54左右。

4樓:匿名使用者

不知道你是否學過《鄒忌諷齊王納諫》其中第一句 鄒忌修八尺有餘而行貌昳麗 選自戰國策 戰國時一尺相當於現在23.1cm 換算過來就是184cm

5樓:使用者名稱不修改

古代1尺約合現代23.1釐米。古代身高八尺約合現代184.8釐米. 典籍中明確記載的有: 項羽,身高八尺二寸,就是1.89米

6樓:匿名使用者

男性的平均身高與秦朝時的相差不大,也應該是一米七左右。據記載當時著名的宰相霍光的身高為7尺3寸,也就是現代的1米68

7樓:溥晗晗

霍光身高七尺三寸(約1.68米),《黃帝終始傳》說霍光的身高在當時屬於「不短不長」的中等身材。可想而知其餘人

8樓:**跳舞的小妞

古代人,形容八尺有餘,也就是說,有一米六七那麼高。

9樓:檸檬我超能

經過參考史料發現,我國古代全國男性的平均身高在一米六八以下。

10樓:百度

古代的不同時期,古人的身高也有所不同。

11樓:匿名使用者

據說秦漢時期的男性平均身高大約在1米7左右。

古人所說身高八尺到底有多高???

12樓:霓脦那些

184.8釐米。以現今出土的西漢實物的銅尺為例。

尺的尺寸在朝代各自有所變化。

歷代尺寸與今日公制轉換:

古代以曲尺六寸六分五釐弱為周尺一尺,以周尺一尺二寸為古尺一尺:

1、  商湯的尺:約32釐米(依照樂律全書,明朝營造尺為32釐米等於商湯尺);

2、  夏禹的尺:約25.6釐米(商湯尺去2寸為夏禹尺);

3、  周代的尺:約20.48釐米(夏禹尺去2寸為周尺);

4、  漢代的尺:約23.09釐米;

5、  隋代的大尺:約29.4釐米;

6、  隋代的小尺:約24.6釐米;

7、  唐代的大尺:約29.4釐米;

8、  唐代的小尺:約24.6釐米。

現代:中國市尺:等於1/3米,約33.33釐米。

13樓:匿名使用者

遠古時代「布指知寸,布手知尺」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秦時,一尺約23.1cm

漢時,一尺大約21.35——23.75cm三國,一尺合今24.2cm

南朝,一尺約25.8cm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隋代,一尺合今29.6cme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宋元時,一尺合今31.68cm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cm,裁尺,明代34.1cm,清代35cm

14樓:匿名使用者

一米八五左右!!有一篇描寫項羽(秦末)身高的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身八尺有餘,力能扛鼎!」當時的八尺有餘也就是一米八五多!

雖然在現在看來也不是特別高,不過在當時那年代有這個身高卻時挺難得了!!

15樓:伊歷史

古代身高八尺到底多高,洛陽古墓出土的漢代尺子告訴世人真相

16樓:匿名使用者

我記得我們老師說古人的尺寸跟現在的尺寸不同,古人的尺寸換算出來大概是現在的一米六幾到一米七幾

鳥在古文中代表哪些意義,鳥在古詩文當中常常代表哪些意義

1 長尾禽總名。如黃鸝鳥 杜鵑鳥 喜鵲等等 2 罵人的粗話。如 鳥事 即壞事情。鳥人 意即壞人。如 水滸傳 中寫 那漢氣將起來,把宋江劈胸揪住。大喝道 你是什麼鳥人敢來消遣我!又如受了人的氣,不甘心,就說 受了鳥氣 鳥在古詩文當中常常代表哪些意義?鴛鴦寓意夫妻和睦親密,青鳥象徵著幸福佳音的使者,大鵬...

文獻中常有western blot和免疫沉澱結合在一起做的圖

圖頂部的 和 分別代表是否表達載體蛋白以及載體蛋白的相關資訊 一般標有 tcl wcl lysates 或 ib 代表了對相對應過表達載體的表達情況的檢測 如果沒有表達那麼免疫沉澱就白做了 anti 和 ib 裡的 則是顯出條帶的抗體,一般與過表達載體的標籤對應,比如 ha 或者 myc gfp 等...

古文中而的用法古文中而字的用法

而 在古漢語 文言文 中用法是比較複雜的,它有兩個讀音 r和n ng 它在有的句子裡可以是實詞,在另一個句子裡又可以是虛詞 作實詞可以是名詞,可以是動詞,可以是代詞 作虛詞時可以是連詞,可以是助詞。它的意思和用法大概有二十幾個。下面我把古漢語首選的工具書 辭源 上的解釋作依據,補充一些中學課本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