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作者是北宋范仲淹。
范仲淹(989-2023年),字希文,漢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世稱「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學素養很高,寫有著名的《岳陽樓記》。在政治上,主持了「慶曆新政」,雖以失敗告終,但是為日後的王安石變法打下了基礎。
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母親改嫁於長山朱氏,將范仲淹更名為朱說,後因此被朱家子弟譏諷。知恥近乎勇,范仲淹開始奮發讀書,於27歲得中進士。
慶曆三年(2023年),范仲淹、富弼、韓琦、杜衍同時執政,歐陽修、蔡襄、王素、餘靖同為諫官。范仲淹向仁宗上《答手詔條陳十事疏》,提出10項以整頓吏治為中心的改革主張。意在限制冗官,提高效率,並藉以達到節省錢財的目的。
次年(2023年)初,范仲淹、韓琦、富弼、歐陽修等人相繼被排斥出朝廷,各項改革也被廢止,變法宣告失敗。
2樓:匿名使用者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市)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其父範墉,任武寧軍節度掌書記。
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衰落。他不但從小勤奮好學,而且胸懷遠大政治抱負,以天下為已任。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中進士。
仁宗時曾任祕閣校理,他為人忠直,極言敢諫,曾被貶河中府通判。仁宗明道二年(1033)任右司諫,景祐年間知開封府,上《百官圖》,譏刺宰相呂夷簡不能選賢任能,被貶饒州。康定元年(1040),召范仲淹為龍圖閣直學士,陝西經略安撫副使,兼知延州,以防禦西夏侵擾,他採取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卓有成效地鞏固了西北邊防,聲望大增,於仁宗慶曆三年(1043)回朝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繼而向仁宗提出改革政治的十項主張,這就是後人所稱的「慶曆新政」。
這些新的政治措施遭到保守勢力的聯合進攻,范仲淹被迫離開朝廷,罷去參知政事,新政失敗。此後他又知鄧州、杭州、青州等地,最後病死於徐州。卒贈兵部尚書,諡文正。
范仲淹在學術上以易學著名,其文學亦為後世景仰,在文風卑弱的宋初,范仲淹反對西昆派,反對駢體文,主作用質樸的、有實際社會內容的作品來矯正文弊。他一生論著很多,詩、詞、散文都很出色,有不少愛國憂民、反映社會現實的好作品,藝術上也頗見工力,頗具特色。名篇有散文《岳陽樓記》、詞《漁家傲》、詩《江上漁者》等。
集有《范文正公集》,其生平詳見《宋史》卷三一四。他上繼李、杜、韓、柳,下啟歐陽修、曾鞏、三蘇、王安石等,與穆修、柳開一起,為北宋的詩文革新運動奠定了基礎。
3樓:
范仲淹,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
《岳陽樓記》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人!!
4樓:匿名使用者
由北宋文學家范仲淹應好友巴陵郡守滕子京之請,於北宋慶曆六年(2023年)九月十五日所作
5樓:小周春燕
范仲淹,北宋
是北宋范仲淹
簡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現在蘇州吳中區)人,北宋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死後諡「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兩歲喪父,和母親隨繼父(為小官吏)四處遷徙。26歲登進士第,因敢於直言強諫,屢遭貶斥,久不被重用。慶曆元年(1041),任陝西經略安撫副使,採取屯田固守策略,鞏固邊防,使西夏不敢進犯,當時邊塞流行著「軍中有一範,西賊聞之驚破膽」的話。
慶曆三年(1043),任參知政事,提出十項政治改革方案,為守舊派所不容,遂外放任州、鄧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他以六十四歲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張,深受當世和後人稱道。文章和詩詞俱脫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
有《范文正公文集》傳世。
6樓:水墨丹青
是北宋范仲淹 簡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現在蘇州吳中區)人,北宋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死後諡「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兩歲喪父,和母親隨繼父(為小官吏)四處遷徙。26歲登進士第,因敢於直言強諫,屢遭貶斥,久不被重用。慶曆元年(1041),任陝西經略安撫副使,採取屯田固守策略,鞏固邊防,使西夏不敢進犯,當時邊塞流行著「軍中有一範,西賊聞之驚破膽」的話。
慶曆三年(1043),任參知政事,提出十項政治改革方案,為守舊派所不容,遂外放任州、鄧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他以六十四歲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張,深受當世和後人稱道。文章和詩詞俱脫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
有《范文正公文集》傳世。
7樓:
范仲淹北宋《岳陽樓記》是一篇為重修岳陽樓寫的記。由北宋文學家范仲淹應好友巴陵郡守滕子京之請,於北宋慶曆六年(2023年)九月十五日所作。其中的詩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較為出名和引用較多的句子。
《岳陽樓記》能夠成為傳世名篇並非因為其對岳陽樓風景的描述,而是范仲淹借《岳陽樓記》一文抒發先憂後樂、憂國憂民的情懷。
仁宗慶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降職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於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來的規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詩賦刻在上面。
囑託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著遠處的山脈,吞吐著長江的流水,浩浩蕩蕩,寬闊無邊。早晴晚陰,氣象變化萬千。
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既然這樣,那麼北面通向巫峽,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水,被降職遠調的**和詩人,大多在這裡聚會,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可能會有所不同吧?
像那連綿細雨紛紛而下,整個月都不放晴的時候,陰冷的風怒吼著,渾濁的波浪衝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嶽隱沒了形體。商人旅客無法通行,桅杆倒下了,船槳折斷了。
傍晚時候天色昏暗,只能聽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鳴。這時登上這岳陽樓,就會有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讒言,懼怕譏諷的心情,再抬眼望去,盡是蕭條冷落的景象,感嘆到極點而感到悲傷了。
至於春風和煦、陽光明媚時,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的海鷗,時而飛翔,時而停歇在樹上,美麗的魚游來游去,岸上和小洲上的花草,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水面上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響起來一唱一和,這樣的樂趣哪有窮盡啊?
這時登上這岳陽樓,就會感到心胸開闊、心情愉快,光榮和屈辱一併忘了,在清風吹拂中端起酒來痛飲,那心情真是快樂高興極了。
唉!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人的心情。這是為什麼呢?
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悲或喜。在朝廷上做官時,就為百姓擔憂,處在偏僻的江湖邊時,就為國君擔憂。這樣來說在朝廷做官也擔憂,在僻遠的江湖也擔憂。
既然這樣,那麼什麼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那他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前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吧。」唉!
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寫於慶曆六年九月十五日。
8樓:匿名使用者
范仲淹, 北宋 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文學家
9樓: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漢族,蘇州吳縣(今屬江蘇)人,世稱「范文正公」。唐宰相範履冰之後。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文學家,祖籍邠州(今陝西省彬縣),後遷居蘇州吳縣(今江蘇省吳縣)。
《登鸛雀樓》作者是誰,哪個朝代人?
10樓:千墨璃
登鸛雀樓①
唐 王之渙
白日②依③山盡④,黃河入海流。
欲⑤窮⑥千里目⑦,更⑧上一層樓。
11樓:球球
《登鸛雀樓》的作者是王之渙,唐朝的。
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登鸛雀樓》是盛唐詩人王之渙的一首五言絕句,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但開筆就有縮萬里於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後兩句寫意,寫的出人意料,把哲理與景物、情勢溶化得天衣無縫,成為鸛雀樓上一首不朽的絕唱。
此詩雖然只有二十字,卻以千均巨椽,繪下北國河山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令人襟懷豪放。詩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靈,悟出的是樸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夠催人拋棄固步自封的淺見陋識,登高放眼,不斷拓出愈益美好的嶄新境界。清代詩評家也認為:
「王詩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盡,後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勢。」這首詩是唐代五言詩的壓卷之作,王之渙因這首五言絕句而名垂千古,鸛雀樓也因此詩而名揚中華。
《登鸛雀樓》氣勢磅礴、意境深遠,千百年來一直激勵著中華民族昂揚向上。特別是後二句,常常被引用,藉以表達積極探索和無限進取的人生態度。
《登岳陽樓記》范仲淹,范仲淹的《登岳陽樓記》的原文與翻譯
偕 一起 國 國都,指京城 集 棲止,鳥停息在樹上 景 日光 與 和拓展資料 譯文 慶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職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於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有的規模,把唐代名家和當代人的詩賦刻在它上面。囑託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情。我 那...
岳陽樓記的練習理解性默寫,《岳陽樓記》的理解性默寫
1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照應前文 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 2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
岳陽樓記的練習題,岳陽樓記中練習題及答案
1.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屬予作文以記之。說明了作內者作文是受好友所託,容也說明了滕子京在管理方面非常厲害,在短短一年間做到 政通人和,百廢俱興 2.大觀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原因 後面有一句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3.悲 看到岳陽樓在陰天時陰慘慘的景色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