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社會認知偏差,社會認知偏差的具體內容

2022-03-11 02:16:12 字數 1529 閱讀 5654

1樓:董董瑲

社會認知偏差: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常常不由自主地受一些心理效應左右,產生社會認知的偏差。這些心理效應主要有:

首因效應(又稱第一印象,對他人所獲得的第一印象比較不易改變的偏見)、近因效應(最後給人留下的印象有強烈的影響作用的認知偏差)、暈輪效應(又稱以點概面效應,對人的某種突出印象有彌散擴大而掩蓋其它品質或特徵的認知偏差)、投射效應(指在認知時及對他人形成印象時,以為他人也具備與自己相似的特性。 )

1.首因效應

所謂「首因」,就是指第一印象。在社會認知過程中,第一印象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影響人們對人、事、物、理的一系列解釋。由於首因效應的存在,人們往往在獲取有關事物的少量資訊後,就試圖對其他特徵進行推理,以期形成一個完整的印象。

如果一個客戶經理給主管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主管則會在以後的管理中,對他可能產生偏見,處處覺得不順眼,這就是常說的先入為主,反之亦然。首因效應一旦形成,就會直接影響到交往中的態度,從而影響管理行為。首因效應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但往往是不準確的或者與現實不相符合的,因而是有偏差的。

管理者一定要用全面的、發展的眼光去評價下屬,堅決防止首因效應。

2.暈輪效應

暈輪效應又稱光環效應,是指認知者對他人的某種人格特徵形成印象後,據此推論該人其他方面的特徵。實際上,暈輪效應就是個人主觀推斷的泛化、擴張和定型。暈輪效應往往是在悄悄地卻又強有力地影響著主管和員工的相互知覺的評價。

因此,主管中的暈輪效應引起的偏差,可能產生一種自我應驗的預言。如果不消除暈輪效應的認知偏見,那麼主管對那些有明顯優點的員工存在的不足看不到,對其不足不予糾正;而對那些有明顯缺點的員工,則視其是一無是處,找不到優點,這就挫傷了員工的自尊心,使其失去前進的方向和動力。管理者要全面、客觀地去評價和認識下屬,要注重事物的個體差異,切忌機械地認識千差萬別、千變萬化的人、事、物、理,一葉障目,以免出現誤差。

3.投射效應

投射效應是指在認知時及對他人形成印象時,以為他人也具備與自己相似的特性。這種推己及人的情形,在管理中也是常見的。如有些主管只是根據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去考慮與員工溝通的方式,員工有時卻難以接受和理解,不過,主管卻認為自己是按這樣的理解進行思考,那麼員工也一定會這樣去理解和思考,並據此組織和傳遞知識資訊,其結果必然是導管理交往上的失敗。

4.近因效應

所謂「近因」,就是指最近的印象。新近的資訊材料往往會對人的印象的形成產生一種覆蓋作用,改變舊的印象,代之以新的印象。例如,一個下屬做了一件錯事,恰逢上司要給他寫鑑定,這下子即使他以前做過一百件好事也無濟於事了。

在近因效應的影響下,許多上司確實對自己的下屬作出了不盡客觀的評價。因此,在評價下屬的過程中,管理者一定要努力防止近因效應,以免出現用人失誤 採取如下應對措施減小其消極影響:用發展變化的觀點來看待受教育者;用全面的觀點來觀察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應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堅持理智原則;提高領導者的自身綜合素質特別是心理素質.

社會認知偏差的具體內容

社會認知偏差一般具有一定的社會心理規律,包括哪些

2樓:蘇厚子

包括學識、社會經驗、生存環境、政治的認知等等。

社會認知偏差一般具有一定的社會心理規律,包括哪些

包括學識 社會經驗 生存環境 政治的認知等等。每個人生活在社會中,必然要與其它人發生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即必然要與別人進行交往。這種交往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接觸,交流資訊,溝通思想,聯絡感情的過程。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說,它是主體雙方尋求需要滿足的心理行為表現。在社會生活中,個人必然與他人發生聯絡,產...

為什麼說人的認知層次,侷限了他的社會層次

因為認知不同,眼界不同,周圍的人不同,得到的社會層次 自然不同。一個人認知層次決定了他的社會層次,雖然說社會現在的層次已經沒有像以前分化得那麼明顯,但是你是可以感受到人確實是有層次之分的,而決定這個層次的就是他們的認知層次,因為不同的認知,對這個世界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對社會發展的認識也是不一樣的,得...

法律碩士法學社會認知度和就業前景

這個純粹就是為了緩解法學本科生就業壓力大的救急之舉。現在法學研究生教育已經版包括了法學權碩士 法律碩士 法律碩士 法學 三個學科品種。法學前些年被當作熱門學科,法學本科生被大量製造出來。甚至一些課程都開不齊的學校也都匆忙上馬,科技大 理工大 林業 農業 舉凡高校,幾乎都開設了法學專業。於是一夜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