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米蘭王子
中文名稱:厄爾尼諾現象
外文名稱:elninophenomenon
內 容:
厄爾尼諾現象又稱厄爾尼諾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帶大範圍內海洋和大氣相互
作用後失去平衡而產生的一種氣候現象。正常情況下,熱帶太平洋區域的季風洋
流是從美洲走向亞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溫暖,給印尼周圍帶來熱帶降雨。但這
種模式每2—7年被打亂一次,使風向和洋流發生逆轉,太平洋表層的熱流就轉
而向東走向美洲,隨之便帶走了熱帶降雨,出現所謂的「厄爾尼諾現象」。
「厄爾尼諾」一詞**於西班牙語,原意為「聖嬰」。19世紀初,在南美
洲的厄瓜多、祕魯等西班牙語系的國家,漁民們發現,每隔幾年,從10月至
第二年的3月便會出現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層海水溫度明顯升高。南美
洲的太平洋東岸本來盛行的是祕魯寒流,隨著寒流移動的魚群使祕魯漁場成為世
界三大漁場之一,但這股暖流一出現,性喜冷水的魚類就會大量死亡,使漁民們
遭受滅頂之災。由於這種現象最嚴重時往往在聖誕節前後,於是遭受天災而又無
可奈何的漁民將其稱為上帝之子--聖嬰。後來,在科學上此詞語用於表示在祕
魯和厄瓜多附近幾千公里的東太平洋海面溫度的異常增暖現象。當這種現象發
生時,大範圍的海水溫度可比常年高出3-6攝氏度。太平洋廣大水域的水溫升
高,改變了傳統的赤道洋流和東南信風,導致全球性的氣候反常。
厄爾尼諾現象的基本特徵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溫異常升高,海水水位**
,並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動。它使原屬冷水域的太平洋東部水域變成暖水域,結
果引起海嘯和暴風驟雨,造成一些地區乾旱,另一些地區又降雨過多的異常氣候
現象。厄爾尼諾的全過程分為發生期、發展期、維持期和衰減期,歷時一般一年左
右,大氣的變化滯後於海水溫度的變化。
在氣象科學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已經瞭解:太平洋的**部分是北半球夏
季氣候變化的主要動力源。通常情況下,太平洋沿南美大陸西側有一股北上的祕
魯寒流,其中一部分變成赤道海流向西移動,此時,沿赤道附近海域向西吹的季
風使暖流向太平洋西側積聚,而下層冷海水則在東側湧升,使得太平洋西段菲律
賓以南、新幾內亞以北的海水溫度升高,這一段海域被稱為「赤道暖池」,同緯
度東段海溫則相對較低。對應這兩個海域上空的大氣也存在溫差,東邊的溫度低
、氣壓高,冷空氣下沉後向西流動;西邊的溫度高、氣壓低,熱空氣上升後轉向
東流,這樣,在太平洋中部就形成了一個海平面冷空氣向西流,高空熱空氣向東
流的大氣環流(沃克環流),這個環流在海平面附近就形成了東南信風。但有些
時候,這個氣壓差會低於多年平均值,有時又會增大,這種大氣變動現象被稱為
「南方濤動」。60年代,氣象學家發現厄爾尼諾和南方濤動密切相關,氣壓差
減小時,便出現厄爾尼諾現象。厄爾尼諾發生後,由於暖流的增溫,太平洋由東
向西流的季風大為減弱,使大氣環流發生明顯改變,極大影響了太平洋沿岸各國
氣候,本來溼潤的地區乾旱,乾旱的地區出現洪澇。而這種氣壓差增大時,海水
溫度會異常降低,這種現象被稱為「拉尼娜現象」。
20世紀60年代以後,隨著觀測手段的進步和科學的發展,人們發現厄爾
尼諾現象不僅出現在南美等國沿海,而且遍及東太平洋沿赤道兩側的全部海域以
及環太平洋國家;有些年份,甚至印度洋沿岸也會受到厄爾尼諾帶來的氣候異常
的影響,發生一系列自然災害。總的來看,它使南半球氣候更加乾熱,使北半球
氣候更加寒冷潮溼。
近年來,科學家對厄爾尼諾現象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解釋,即厄爾尼諾可能與
海底**,海水含鹽量的變化,以及大氣環流變化等有關。
厄爾尼諾現象是週期性出現的,大約每隔2-7年出現一次。至2023年
的20年來厄爾尼諾現象分別在76-77年、82-83年、86-87年、
91-93年和94-95年出現過5次。1982—2023年間出現的厄爾
尼諾現象是本世紀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約1500人死亡和8
0億美元的財產損失。進入90年代以後,隨著全球變暖,厄爾尼諾現象出現得
越來越頻繁。
由於科技的發展和世界各國的重視,科學家們對厄爾尼諾現象通過採取一系
列預報模型,海洋觀測和衛星偵察,海洋大氣偶合等科研活動,深化了對這種氣
候異常現象的認識。首先認識到厄爾尼諾現象出現的物理過程是海洋和大氣相互
作用的結果,即海洋溫度的變化與大氣相關聯。所以在80年代後,科學家們把
厄爾尼諾現象稱之為「安索」(enso)現象。其次是熱帶海洋的增溫不僅發生在南
美智利海域,而且也發生在東太平洋和西太平洋。它無論發生在哪時,都會迅速
地導致全球氣候的明顯異常,它是氣候變異的最強訊號,會導致全球許多地區出
現嚴重的乾旱和水災等自然災害。#
拉尼娜是西班牙語"la nina"-"小女孩,聖女"的意思,是厄爾尼諾現象的反相,指赤道附近東太平洋水溫反常下降的一種現象,表現為東太平洋明顯變冷,同時也伴隨著全球性氣候混亂,總是出現在厄爾尼諾現象之後。
氣象和海洋學家用來專門指發生在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水大範圍持續異常變冷的現象(海水錶層溫度低出氣候平均值0.5℃以上,且持續時間超過6個月以上)。拉尼娜也稱反厄爾尼諾現象。
最近一次拉尼娜現象出現在2023年,持續到2023年春季趨於結束。 厄爾尼諾與拉尼娜現象通常交替出現,對氣候的影響大致相反,通過海洋與大氣之間的能量交換,改變大氣環流而影響氣候的變化。從近50年的監測資料看,厄爾尼諾出現頻率多於拉尼娜,強度也大於拉尼娜。
拉尼娜常發生於厄爾尼諾之後,但也不是每次都這樣。厄爾尼諾與拉尼娜相互轉變需要大約四年的時間。
中國海洋學家認為,中國在2023年遭受的特大洪澇災害,是由「厄爾尼諾—拉尼娜現象」和長江流域生態惡化兩大成因共同引起的。
中國海洋學家和氣象學家注意到,去年在熱帶太平洋上出現的厄爾尼諾現象(海洋變暖)已在一個月內轉變為一次拉尼娜現象(海水變冷)。這種從未有過的情況是長江流域降雨暴增的原因之一。
2樓:
變冷變熱,洪澇災害,都是!
為啥如果出現拉尼娜現象對於我國的影響就是容易出現冷冬熱夏
3樓:m尕倪
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面溫度持續異常偏冷的現象(與厄爾尼諾現象正好相反),是熱帶海洋和大氣共同作用的產物。2023年年初的南方雪災可以看出,拉尼娜仍未消失。
由厄爾尼諾造成的大範圍暖溼空氣移動到北半球較高緯度後,遭遇北方冷空氣,冷暖交換,形成降雨量增多。但到六月後,夏季到來,雨帶北移,長江流域汛期應該結束。但這時拉尼娜出現了,南方空氣變冷下沉,已經北移的暖溼流就退回填補真空。
事實上,副熱帶高壓在7月10日已到北緯30度,又突然南退到北緯18度,這種現象歷史上從未見過。
「拉尼娜」它是一種厄爾尼諾年之後的矯正過度現象。這種水文特徵將使太平洋東部水溫下降,出現乾旱,與此相反的是西部水溫上升,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顯偏多。科學家認為:
「拉尼娜」這種水文現象對世界氣候不會產生重大影響,但將會給廣東、福建、浙江乃至整個東南沿海帶來較多並持續一定時期的降雨。
尼爾諾現象帶來哪些危害
4樓:匿名使用者
中文名稱:厄爾尼諾現象
外文名稱:elninophenomenon厄爾尼諾:要弄清這個現象,要先講講洋流。
所謂洋流,是海水大規模運動的方式,按成因分為風海流、密度流、補償流三種,按溫度又分暖流(從暖處流向冷處,如日本暖流,巴西暖流)、寒流(由冷處流向暖處,如祕魯寒流,千島寒流,拉布拉多寒流)。暖流造成沿岸溫度上升,降雨增加;寒流造成沿岸溫度降低,降雨減少。
說完了洋流,就好解釋厄爾尼諾了。所謂「厄爾尼諾」,就是指因溫室效應過強,海水升溫膨脹,造成的一支異常的暖流。與普通的暖流一樣,它有增溫增溼作用,而且效果更明顯。
其對溫度的影響會引起沿海地區極度炎熱,對降水的影響會造成洪澇災害。
厄爾尼諾由溫室效應引起,是溫室效應危害的具體體現。
尼厄爾諾天氣現象
5樓:儒雅的地球儀
厄爾尼諾暖流,太平洋一種反常的自然現象,在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東部,自南向北流動著一股著名的祕魯寒流,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正是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海域水溫普遍升高,向西流動的赤道暖流得到加強。恰逢此時,全球的氣壓帶和風帶向南移動,東北信風越過赤道受到南半球自偏向力(也稱地轉偏向力)的作用,向左偏轉成西北季風。西北季風不但削弱了祕魯西海岸的離岸風——東南信風,使祕魯寒流冷水上泛減弱甚至消失,而且吹拂著水溫較高的赤道暖流南下,使祕魯寒流的水溫反常升高。
這股悄然而至、不固定的洋流被稱為「厄爾尼諾暖流」。
厄爾尼諾又分為厄爾尼諾現象和厄爾尼諾事件。厄爾尼諾現象是發生在熱帶太平洋海溫異常增暖的一種氣候現象,大範圍熱帶太平洋增暖,會造成全球氣候的變化,但這個狀態要維持3個月以上,才認定是真正發生了厄爾尼諾事件。
然而,根據2023年12月27日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新發布的衛星影像顯示,太平洋上厄爾尼諾現象沒有轉弱跡象。專家**2023年可能成為厄爾尼諾破壞力最大的一年。
厄爾尼諾一詞源自西班牙文el niño
2023年由衛星觀測到的厄爾尼諾事件
,原意是「小男孩」,也指聖嬰,即耶穌,用來表示在南美洲西海岸(祕魯和厄瓜多附近)向西延伸,經赤道太平洋至日期變更線附近的海面溫度異常增暖的現象。[3]
在正常年份,此區域東南信風盛行。赤道表面東風應力把表層暖水向西太平洋輸送,在西太平洋堆積,從而使那裡的海平面上升,海水溫度升高。而東太平洋在離岸風的作用下,表層海水產生離岸漂流,造成這裡持續的海水質量輻散,海平面降低,下層冷海水上湧,導致這裡海面溫度的降低。
上湧的冷海水營養鹽比較豐富,使得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為魚類提供充足的餌料。魚類的繁盛又為以魚為食的鳥類提供了豐盛的食物,所以這裡的鳥類甚多。
由於海水溫度高,空氣層結不穩定,對流發展,赤道太平洋東岸地區由乾燥少雨變為多雨,引發洪澇災害;而赤道太平洋西岸地區由於海水溫度低,空氣層結穩定,由溼潤多雨變為乾燥少雨。[3]
當東南信風異常加強時,赤道東太平洋海水上翻異常強烈,降水異常偏少;而赤道西太平洋海水溫度異常偏高,降水異常偏多。這就是所說的拉尼娜事件。[3] 拉尼娜現象與厄爾尼諾相反,指東太平洋海水溫度異常降低。
兩種現象都與全球氣候有密切聯絡,可能導致極端天氣出現的機率增加。[4]
可是每隔數年,東南信風減弱,東太平洋冷水上翻現象消失,表層暖水向東迴流,導致赤道東太平洋海面上升,海面水溫升高,祕魯、厄瓜多沿岸由冷洋流轉變為暖洋流。下層海水中的無機鹽類營養成分不再湧向海面導致當地的浮游生物和魚類大量死亡,大批鳥類亦因飢餓而死。形成一種嚴重的災害。
與此同1876-2011間的南方濤動指數的時間序列
時,原來的乾旱氣候轉變為多雨氣候,甚至造成洪水氾濫,這就是厄爾尼諾。[3]
厄爾尼諾對氣候的影響,以環赤道太平洋地區最為顯著。在厄爾尼諾年,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南亞次大陸和巴西東北部均出現乾旱,而從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則多雨。厄爾尼諾現象可以產生毀滅性的影響,可能在拉丁美洲引發洪水、導致澳大利亞出現乾旱和印度的農作物歉收。
許多觀測事實還表明,厄爾尼諾事件通過海氣作用的遙相關,還對相當遠的地區,甚至對北半球中高緯度的環流變化也有一定影響。研究發現,當厄爾尼諾出現時,將促使日本列島及我國東北地區夏季發生持續低溫,有的年份使我國大部分地區的降水有偏少的趨勢。這從一個側面說明地球表層環境的整體性:
一個圈層的變化會導致其他圈層的變化,一個地區的變化會引起其他地區的變化,區域性的變化也會引致半球甚至全球環境的變化。厄爾尼諾是一種週期性的自
1950-2011期間的全球年平均溫度異常
然現象,大約每隔7年出現一次。科學家通過對全球氣候的研究,認為厄爾尼諾不是一個孤立的自然現象,它是全球性氣候異常的一個方面。在正常年份,祕魯西海岸的太平洋沿岸地區都受一股冷洋流控制,有一個範圍很大的天然漁場。
一旦出現氣候異常,東太平洋的冷洋流即被一股暖洋流所代替。厚度達30多米的暖洋流覆蓋在冷洋流之上,使大量冷水性的浮游生物遭到滅頂之災,紛紛逃離或死亡,這就是厄爾尼諾現象。
諾伊爾來拜仁的利與弊,諾伊爾加盟拜仁對拜仁來說是個好訊息,為什麼拜仁的一些球迷反對聲很高啊
顯然是有利無害,諾伊爾年輕有為,比克拉夫特不知道強多少,怎麼看都只有好處 如果非要說壞處的話,只有一些拜仁球迷似乎不太喜歡小新,但是正如魯梅尼格說的,球迷是很好哄的,只要諾伊爾表現正常,球迷也不會說什麼 還有就是 了,諾伊爾確實很貴,不過拜仁財務很好,應該問題不大 利 拜仁從此有了一個穩定的世界級門...
皇馬賣掉厄齊爾,我認為是對的,請高手指點
感覺現在皇馬的戰術仍然是以防守反擊最為犀利,在西甲這種不注重防守的的聯賽還感覺沒有問題,但是,一旦到了歐冠,碰見了貨真價實的對手,當對手注重防守多餘進攻時,皇馬的陣地進攻就顯的不太厲害了。這時候賣走了272,陣地戰連塞一覺 的人也沒有了,歐冠估計就很難踢了。皇馬賣掉厄齊爾,還是因為貝爾到來。貝爾在熱...
簡述法國勒諾特爾武園林對歐洲各國的影響
法國古典主義造園藝術得到極大的發展,最有代表性的是勒諾特爾,為法國路易十四國王設計的凡爾賽宮花園,成為古典主義的代表。巨集偉 壯麗 穩重,伴隨著路易十四的宮廷文化。凡爾賽宮花園的總體佈局是為了體現至高無上的君權,以府邸的軸線為構圖中心,沿府邸 花園 林園逐步,形成一個完整統一的整體。而且以園林作為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