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百里邪
這不是詩,是佛偈
惠能少孤而艱難困苦,於市賣柴為生。及聞一客誦《金剛經》 而心有所悟,遂赴五祖處學法。 一日,五祖喚諸門人總來:
「吾向汝說,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來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為第六代祖。
」 眾人只等神秀作偈,神秀偷偷在牆上書一偈曰: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五祖令門人炷香禮敬,盡誦此偈。但親告神秀曰:「汝作此偈,未見本性,只到門外,未入門內。
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 惠能雖不識字,一聞此偈,便知未見本性。託人亦書一偈曰: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一眾皆驚。五祖將鞋擦了偈,曰:
「亦未見性。」次日祖潛至碓坊,以杖擊碓三下而去。惠能遂三鼓入室,五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
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三更受法,人盡不知,便傳頓教及衣缽
2樓:匿名使用者
六祖慧能的《見性偈》
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首詩出自**是什麼意思?
3樓:米格戰鬥機
出自——唐代惠能《菩提偈》。
意思是菩提原本就沒有樹,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臺。本來就是虛無沒有一物,那裡會染上什麼塵埃?
原文: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明鏡本清淨,何處染塵埃!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譯文:原本就沒有菩提樹,也並不是明亮的鏡臺。只要性空,哪會有什麼塵埃!眾生的身體就是一棵覺悟的智慧樹,眾生的心靈就象一座明亮的臺鏡。
明亮的鏡子本來就很乾淨,**會染上什麼塵埃!原本就沒有菩提樹,也並不是明亮的鏡臺。本來就是四大皆空,到**染上塵埃!
菩提只是向著內心尋找,何必勞累向外界求取玄機?以此進行修行自身,極樂世界也就在眼前!
4樓:兩色閒晴
這是神秀偈的對句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
出自少林六祖慧能偈語。
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意思 心中無雜念就不會被玷汙
5樓:歌唱平凡
「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是禪宗六祖慧能所作之謁。翻譯如下:
菩提原本就沒有樹,
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臺。
本來就是虛無沒有一物,
那裡會染上什麼塵埃?
6樓:美國來的中國佬
這意味著,沒有原來的菩提樹,明亮的鏡子也沒有臺灣。沒有一件事一直沒有什麼會在被感染的灰塵,一切都是空的,不要太沉迷於做他們不擁有自己的幸福是喜歡的東西,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什麼意思啊,出自哪
7樓:蛙家居
意思是,菩提原抄本襲就沒有樹, 明亮的鏡bai子也並不是臺。du 本來就是虛無zhi沒有一物, 那裡會dao
8樓:姚貴德
菩提樹是來
真實存在的,也稱智
自慧樹。我的理解是,智慧本身是無形無相的,勸人不要刻意去表現自己。明鏡是對照,相互學習,臺是階梯,程度。
就是要時常向別人請教,才能發現自己的不足,認清自己的臺。不是自己想象的那麼好。(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終能領悟到世間萬物本不屬於自己的,自己本身就是萬物中的一員,沒有權力挑肥揀瘦的,方能做到無怨無求。
9樓:瀟湘豎子
出自六祖壇經,是禪宗六祖慧能大師書於廊下的偈子
10樓:準提法網路學院
阿彌陀佛,這首bai詩是禪宗六祖慧能du大師所造。此句zhi詩的意思是講dao「萬法皆空」,所反內映的境
容界乃是眾生本就具足的,不生不滅,不染於外物的「真如空性」,即「空寂靈明」之心。《金剛經》雲:「佛說佛法即非佛法,是名為佛法」。
菩提樹即非菩提,是名為菩提,明鏡臺即非明鏡臺,是名為明鏡臺,內心不執著於外在名相,空無一物,自然心中沒有汙染,不起塵埃。在此處不能理解為空無一物,因為菩提樹和明鏡臺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應理解為內心不執著於外物,心中為「空」。所以說「萬法歸心」,修佛即是修心。
11樓:上課唱情歌噢
出自禪宗第六代祖師 慧能祖師。
菩提本無樹,明境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六祖示法詩)
12樓:柏翰學
此偈出自《六祖壇經》。乃六祖慧能的禪悟之言,《六祖壇經》是後人根據禪宗六祖惠能的話編著而成。 因為其師兄神秀的偈:
身似菩提樹,心似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六祖感覺禪悟不徹底,於是吟出了: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從字面上講:菩提樹是空的,明鏡臺也是空的,身與心俱是空的,本來無一物的空,又怎麼可能惹塵埃呢? 佛對我說:
你的心上有塵。我用力地擦拭。 佛說:
你錯了,塵是擦不掉的。我於是將心剝了下來。 佛又說:
你又錯了,塵本非塵,何來有塵。 我領悟不透,是什麼意思? 我想這是從神秀和慧能那兩個偈子引申出來。
神秀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慧能說: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的確,要能夠參透這兩個偈子的確很難,就是正確的理解也不易。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眾生的身體就是一棵覺悟的智慧樹, 眾生的心靈就象一座明亮的臺鏡。
要時時不斷地將它撣拂擦試, 不讓它被塵垢汙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原本就沒有樹, 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臺。 本來就是虛無沒有一物, 那裡會染上什麼塵埃?
現在只能從字面上去理解它,慘悟不透! 心本無塵,塵即是心。無心無塵,人便死。
其實塵在外,心在內,常拂之,心淨無塵; 塵在內,心在外,常剝之,無塵無心; 心中有塵,塵本是心, 何畏心中塵,無塵亦無心??正如慧能所說的 仁者心動 又如道家所說的 道可道非常道 它們的道理是一樣的 佛家講究萬物在心 追求修世 道家講究無牽無掛 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脫今世 道家則是修行今世 而追究其原理來說都是一種修行 而最終的說的是一種超脫 卻不是刻意的尋求 主旨在心 世間人,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以上的解釋摘自網頁,我再談談我的看法,心即自性,和常人的思想不是一回事,人的思想是後天培養的,自性是先天的,常人是思想做主,障礙自性;佛家語,萬事萬物都是妄念牽動自性而起的幻相,而非自性起用,身也是因心有塵,塵即妄念,牽動自性而起的幻相,當然身的相和前世有關了,塵是妄念,自性是圓滿的清淨的,妄念非心非自性所發,人若悟得自性,自性做主,再起念,不稱作妄念了,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自性在起作用,自性圓滿清淨,其性空,緣起緣滅,非常自在,根本沒有妄念,有何談有染!
就常人來講,如悟到,對於世間的事情,萬物,需要一顆寧靜的心,去面對這一切,就足夠了。對於修證佛法的人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佛法是讓人悟得本性的,從而對萬事萬物沒有迷惑,不是理解,不是文字,執著於文字,用文字猜度佛法,永遠找不到本性。禪宗,修證需要極高的慧根。
現代人,慧根普遍低,本人建議,禪宗明理即可,不適合修證,修證要從神秀的漸悟入手,最後到慧能的頓悟,兩者缺一不可,離開漸悟談頓悟,那是口頭禪。
記得采納啊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句禪語是什麼意思?
13樓:逗比逗無悔
意思是:
菩提是個覺道,又有什麼樹呢?心如明鏡臺,其實根本沒有個臺。本來就什麼都沒有,也沒有一個樣子,也沒有一個圖,或一個形相。既然什麼都沒有,塵埃又從那裡生出呢?根本就無所住了。
賞析:心即自性,和常人的思想不是一回事,人的思想是後天培養的,自性是先天的,常人是思想做主,障礙自性。
佛家語,萬事萬物都是妄念牽動自性而起的幻相,而非自性起用,身也是因心有塵,塵即妄念,牽動自性而起的幻相,當然身的相和前世有關了,塵是妄念,自性是圓滿的清淨的,妄念非心非自性所發。
人若悟得自性,自性做主,再起念,不稱作妄念了,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自性在起作用,自性圓滿清淨,其性空,緣起緣滅,非常自在,根本沒有妄念,有何談有染!
擴充套件資料
原文:菩提偈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原文解釋:
這個是六祖惠能大師的一個四句偈
這是從神秀和惠能那兩個偈子引申出來。
神秀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惠能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的確,要能夠參透這兩個偈子的確很難,就是正確的理解也不易。
14樓:羽之北宸
首先要了解慧能大師的一生
慧能臨終時有一偈
若能心中自見真
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見自性外覓佛
起心總是大痴人
其實已經道破天機 ,人人都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不必用清規戒律來束縛自己的內心。
佛教是為了引導凡夫入門的方便法門,是引導人向善的一種道,本質也是一種空。若是迷信這一套表面的方法,則不得涅槃,無法超脫。所以佛教還有一句世間一切有為法皆夢幻泡影。
15樓:木爺
談談我自己所感悟的看法吧! 「身似菩提樹,心似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首先「身似菩提樹,心似明鏡臺」是給予修行者一種心裡上的堅定信心,「時時 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是告訴修行者不要使自己對佛法信念有所動搖。這句話是 說給修行者對於佛法本身的認識。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而這段則是說明世界萬物皆由心生的道理的!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這告訴修行者世界萬物皆為虛象。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這句則是告訴了修行者對於存在這世間需要持有的心態是如何的 !這句話是說給修行者對於所在世界本身的認識的。
聯絡前後兩句總的要告訴世間人門意思便是! 一定要堅定不移的相信佛法,這世界萬物皆為虛幻之物,沒有必要去過多憂慮, 唯有實習佛法看清楚心中的「菩提樹」才是真正的圓滿。由此也應徵佛法的唯心 理論!
樓主放了一個「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錯誤, 對此認識不夠。 佛對我說:
你的心上有塵。我用力地擦拭。(指心中有塵世雜念) 佛說:
你錯了,塵是擦不掉的。我於是將心剝了下來。(塵世雜念如何能用力擦 除呢?
) 佛又說:你又錯了,塵本非塵,何來有塵。(這句最重要便是佛指導的語言,心 中的雜念並不是將心拋棄就可以祛除的,塵世雜念本來就是不存在的,那你心中 又如何來的雜念呢?
這說明叫他區分塵世及佛法的界限,只有認識到了「塵本非 塵」才能作到「何來有塵」這塵是一種意念是一種擾亂人心的觀念,只有看破紅 塵才能真正拋棄雜念做到心中清靜,做到心中無塵看清自我之真心,看破世間萬 物虛像) 我所理解的意思就是如此!希望能對樓主有所幫助!其實樓住也應該做到「塵本 非塵,何來有塵」!
本來佛法就是一種很主觀的心理上的東西!悟法講究的也是 一個人對佛法自身的認識多少而不是他人對佛法的認識!這樣樓主給塵埃染指了
菩提樹,何解,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解說
這個說來話長了。這個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當年剛入佛門修行時,他的 出題讓他們寫一首偈語來闡述自己對佛法的領悟,於是大師兄神秀說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慧能則對大師兄的觀點提出了不同的感悟,他說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從佛法的修為及境界上來看,慧能的顯...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是什麼意
菩提樹本來就不臺 本來就沒有什麼 那裡去惹塵 埃呢?大概意思就是菩提本來無有什麼也不是樹 人得心是一輪明鏡對自己看得透徹 並不是什麼臺子 本來自己沒什麼慾望與貪念的 那麼如果你不去妄自給自己找貪念與慾望 你的慾望與貪婪是從那裡生出的呢?你的心靈那裡會墜落在滾滾紅塵之中呢?而與之相對的是 身是菩提樹。...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什麼意思
這是禪宗六祖慧能大師的一句偈語。大智慧需要悟,而何為 悟 這很難予以解釋。唐王李世民也曾經就 悟 的問題詢問一位法師,法師言道 悟是不問,問即不悟。呵呵 很滑頭的一句話,也可見這個悟的確是不好講。個人認為,把慧能大師的這句偈語翻譯出來並不難,甚至是根本無需翻譯。但,如想參悟其真諦,首先需要對禪有所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