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傳入中國後,為啥會出現中國化的現象

2022-03-24 06:24:05 字數 6015 閱讀 1086

1樓:匿名使用者

漢傳,指的是佛教東傳到漢地,譯成漢語,以漢語文獻進行交流進行傳播的佛法。漢傳佛法是佛教的一個支流,主要是大乘的內容,無論語言上如何改變,但總的理論基礎和修持方法等都是世界佛教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傳統的佛教思想是等同的。

漢化,首先指的是根據漢地的生活習慣、地域特徵,對部分佛教規章進行的適應性的改變,比如漢地的生活條件和印度的生活條件不同,自然就在衣著、住宿、祭拜條件、飲食等方面產生差異,為適應漢地信仰者的需要,而對原始的佛教的戒律要求進行了修改調整,甚至有了增減。

其次,漢化,也指在佛經翻譯中、傳播中,對某些佛教理論和概念出現的變化。這主要是語言上的理解問題,再有就是不同時代漢語語義發生變化的問題。早期佛經其實多是由西域諸國的語言轉譯為漢語的,一經轉譯就避免不了對梵文字意的誤解。

而後輾轉抄錄、輾轉刻印,可以說每一個時代都有了相應的語言時代特徵。中國歷史上曾有多次取經,多次重新翻譯佛經的情況,主要就是為了避免漢語的歧義影響佛經內容的正確表達、正確理解。隨著時代的變化,詞語意義的增加和改變避免不了,所以重新翻譯原始梵語經典,以符合當代人的需要,是部分佛教界和部分學術界人士提出的理論。

漢傳,不等於漢化,但其中不可避免發生部分內容的漢化。然而總體來看,由於印度自身的佛教系統幾乎已經消失,所以學者們都認為漢傳的佛教仍然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思想價值和對古代印度佛教的參考價值,不能因為其中部分內容發生漢化改變,而說漢傳佛教是佛教思想的變化。

2樓:匿名使用者

不中國化他怎麼傳播???

語言習俗都要當地化,這是最基本的,就說佛像都好看了許多,按照印度本土的摸樣做出來的佛像中國人接受不了,這點在佛也可以解釋,「相」而已,佛總是用最適合的「相」去度人滴。

佛教入中國的時候,中國的國教是儒教,最深入人心的道教,這些都已經根深蒂固,佛教要在中國發展,不融合怎麼發展?只有融合才能發展,現在不是發展的很好了嗎。當然裡面儒家道家的東西很多。

你在佛教裡能找到孔老二的影子,比如對女性的歧視,對秩序的尊崇,更能找到道家的東西哦。

這些都是很簡單很自然東西。

我最後想說的是,佛講究不二法門,有很多門派比如淨土啊禪宗啊,這些都可殊途同歸的得到不二法門的佛教真理修行成佛。我認為佛教最偉大的也在這裡,不同的人可以選擇不同的派別去修啊,佛法包羅永珍,適合一切眾生,簡單的不想太複雜的淨土啊,高深的像腦筋急轉彎的去修禪宗咯。

我個人的做法是都看看,嘿嘿,哪個派別都有好東東哦。

3樓:孤月映風殘

是被中國文化給同化了,主要是吸收了太多道家的內容所以學佛不如悟道了。

4樓:

比較一下就知道,佛教在世界各地都會帶有當地文化的印跡,這是必然的。不僅佛教,其他文化也是如此。但是各地佛教本質的東西是一樣的,

5樓:煩惱即菩提

佛教傳到哪個國家都如此,和當地文化融合。

6樓:蝶舞輕夢醉眼前

這個不一定能用入鄉隨俗來說,但是要記住這一點,佛曾經說過佛教在印度會消失,佛知道佛教會東傳的,因為他是智者,佛什麼都知道,當然,佛不可能什麼都告訴我們,因為沒有親歷的東西而佛說了,人就會產生懷疑,有人問佛涅磐後是什麼樣子,佛沒有說話.佛不能告訴他涅磐後是什麼樣子,因為這個人不可能在活著的時候經歷,如果告訴他了,他就會產生妄想,於修行無利.

7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佛法傳法講究「方便法門」要應緣說法。

而且佛法本身就是世間法的提升,可以涵蓋世間一切法(知識)。

所以到中國後自然可以與中國文化相結合,確切的說是「涵蓋了中國文化」。

這個並不奇怪。一個全面的知識體系,可以概括任何片面的知識體系,或通過其顯現。

所以會出現所謂的「中國化」現象。

8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歷史上的宗教領域,主流是「三教合一」。

9樓:爬暖氣的樹袋熊

佛教講隨順眾生

菩薩度人講善巧方便

中國化是佛法示現形式 而真實的佛法無所謂國界 因為佛法圓容 比宇宙都大 語言形式上 看似中國化是為方便中國人理解 而與其根本 則無變化 還有很多我們以為是中國化了的 實際是 我們被印度化了

10樓:難了放下

因為佛教在中國,所以要中國化

11樓:青山碧水間

不是佛教中國化、而是本來有且只有中國有宣傳佛教特別是大乘佛教中假空教義的土壤。

佛門裡貌似最高深的禪宗、貌似最淺顯的淨宗,都是佛教與中國本土文化融合的結果——而這個融合中沒有排異、一點都沒有!為什麼呢?中國士大夫主流的哲學理念跟佛教哲學理念很相似,世法統統是儒家那套、出世法基本上跟道家一致,所以佛教到了中國很快就被接受了,反而是人格化神論的其他宗教在中國一直不是主流地位、因為他們的看法跟中國一貫的中道/辯證看待事物的思維方式衝突太大。

佛教傳入中國後,為什麼會出現「中國化」的現象?

12樓:

出現佛教「中國化」現象的原因:

中印兩大國自然環境和社會結構的差別:中印兩國國情的又一重大差別是,印度是一個幾乎人人信仰宗教的典型的宗教國家,人們重視來世,盛行出家修行。相對而言,中國則是一個以追求個人人格提升和天人合一境界為人生和社會價值取向的人文國家。

人們注重家庭和家族延續,重視現實。如何使宗教信仰相對淡薄的中國人能夠接受和信仰外來的佛教,如何吸引佛教的信仰者,獲得社會精英的認同、支援和社會大眾的靠攏、擁護,實現佛教的民間化、大眾化,是佛教在中國傳播遇到的又一重大問題。

佛教與儒、道文化的歧異:佛教傳入中國後,儒家和道家(含道教)分別從自身本位立場出發來排拒佛教和迎接佛教。如儒家責難沙門不向國王頂禮是不忠,沙門落髮出家,是斷子絕孫,是大不孝。

道家以長生成仙理念指斥佛教的人皆當死的思想,等等。又,佛教傳入早期,儒、道兩家只是以比擬的手法認同佛教,如儒家以「殺身成仁」比擬大乘佛教菩薩行,道家以無為思想比擬佛教「法身」,中國人還以道術定位佛教。可見佛教若要在中國佔有一席之地,就必須與儒、道文化相磨合,而這種磨合也就是佛教中國化的實踐。

印度佛教一般義理與中國僧人具體實踐的矛盾:佛教的傳入不可避免地要受信仰者本人民族傳統文化的影響,帶上民族的特點。僧團內部由於謀求各自的生存和發展,也會產生分歧,並帶上派別的特點。

僧人面對不同弘法物件(如社會精英與一般大眾)的不同要求,也帶來了教化的內容和方式的差別。僧人受地區差異和時代潮流的不同影響,導致對佛教義理的理解差異。凡此種種情況,都決定了中國僧人的傳播實踐與修持實踐是歷經變化而千差萬別的。

13樓:香光莊嚴

佛教能中國化是中國古人的選擇,各大正教傳入中國的時間相差並不多,為什麼只有佛教在歷史過程中成為三大宗教之一,這就是我們要好好想想的,我們的老祖宗是有智慧的,自古中國就是出聖人的地方,老祖宗們為我們選擇的東西不會錯。

另一方面也是佛法的圓融性的體現,中國的佛像都是我們中國人的形像,最普遍的就是觀音像,就是我們中國人的形像,這也是應了佛經上的一句話,應以何身得度以現何身,佛菩薩所現的身像是為了我們能更好的接受。

14樓:寒燈客

昔日達摩大師來震旦之前,他的師傅囑咐達摩:震旦有大乘氣象!實際上,你要真的研究佛教的中國歷史你會發現一個很恰怪的現象:

好多儒家的書生沒有接觸佛教之前,把佛教貶的一文不值,可是一旦他們接觸之後,卻往往比任何人都更加投入地去研究,修行。

佛教傳入中國後,中國化過程中經歷了哪些重要階段?

15樓:百度使用者

佛教在中國流傳、發展了二千年,深深滲透入傳統的中國文化之中,和中華文化融合為一體。佛教傳入中國經歷了:介紹時期——漢朝至東晉;融合時期——南北朝;創造時期——隋唐;儒化時期——宋至清,演變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漢傳佛教與東方文化的關係有四個注意的方面:

一、漢傳佛教的融會貫通性,佛教吸收中國傳統文化,中國文化在吸收佛教過程中充實自己;

二、漢傳佛教善於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充實發展自己;

三、漢傳佛教與中土文化互相吸收,互相借鑑;

四、由漢傳佛教的傳播與東方文化的關係,可供**二十一世紀中國文化在吸收世界文化過程中發展的前景。 佛教東傳,在介紹階段已融入不少中國傳統文化的成分,在第二階段,更進一步融會貫通,第三階段,由融會貫通發展為獨立創造,第四階段成為儒化佛教,形成獨具特色的漢傳佛教。

佛教傳入中國後具體發生了什麼變化及其原因分析?

16樓:匿名使用者

從哲學思想方面來說,佛教思想蘊藏著極深的智慧,它對宇宙人生的洞察,對倫理道德的規範,對心理活動的分析,形成了深刻獨到的見解和完整嚴密的體系。 佛教思想的核心是緣起,它否認有至高無上的神,認為事物永遠處於無始無終、無邊無際的因果中。同時強調個人解脫和普度眾生。

魏晉時期,佛教的哲學思想與道教合流,豐富了後期玄學的內容。隋唐時期佛教形成八宗,各宗對佛典都進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有別於印度佛教的中國佛教獨有的理論體系。 宋明時期,儒家似乎反對佛教,實際上卻又從思想上汲取佛教的精髓,形成了新儒---理學,朱熹的「一旦豁然貫通」就是脫胎於禪宗頓悟之說。

近代的改良派也從佛教汲取養料批判理學,如譚嗣同所建立的「仁學」體系,思想淵源之一其實就是禪宗。參考資料:http:

htm?fr=ala0_1_1中國佛教史

17樓:慧聞經典教育

佛教傳入中國後,祖師大德都是嚴格按照教義,如法修行,廣為宣傳,不敢有絲毫改變。

18樓:匿名使用者

變化太大了,原因就是世間的「無常」性。

佛教傳入中國後,有沒有和本土文化發生衝突

19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佛教西漢時就傳入中國,其後被當作和其他宗教及儒教平等的宗教看待,而且有逐漸擴大影響的趨勢。中國曆朝皇帝也多迷信佛教。上行下效,各地大建佛教寺廟,其中僧侶眾多,壓過了中國的本土宗教,就是道教。

有詩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歷代皇帝中,梁武帝是最迷信佛教的。

著名的敦煌石窟,其中佛教題材的壁畫就佔絕大多數。請看一幅佛教題材的敦煌壁畫。

20樓:毗沙王

佛教傳入中國後,有沒有和本土文化發生衝突?

佛教在中古中國的「本土化」歷程《中》:您從社會史入手進一步**到唐代的「經幢」,佛教在中國從魏晉到唐代發展的整體形式都可得見。在這個過程中,佛教的發展有何變化?

劉:從魏晉到唐代,中國的佛教信仰都非常興盛,但內涵上有一些變化。其中,有皇帝、高僧的影響,也有佛教自身發展過程的因素。

佛教的發展常會因國家政策而產生變化,在南北朝時期佛教就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特色。比如,當時北方有很多佛教信仰組織,稱作「義邑」或 「法義」,佛教僧俗一起修行佛法,共同出錢造像立碑(「造像碑」)。

由於政治社會環境不同,東晉南朝延續曹魏的「禁碑令」,以及實施「符伍制」,所以南方既不見上述的佛教信仰團體,也罕見石造像碑。四川出土了南朝的石造像是比較特殊的,這是由於樑朝益州刺史都是皇子擔任的,而且樑朝皇室篤信佛教,這些石造像又大都由個人捐資修造,而不是集體建造的。北方造像碑的數量很多,造像記的文字包括豐富的訊息:

有稱作「義邑」或 「法義」的佛教信仰團體,並出現起造像的領銜者、指導的僧人以及此團體中的各個執事的名稱,如「維那」「典座」等,還有捐資參與造像者等成員的名字,甚至有他們所做的社會福利事業的記載,這些都是研究當時社會史的重要資料。

《中》:佛教傳入中國後,有沒有和本土文化發生衝突?劉:

佛教傳入中國時為傳播方便,已有一部分變化,在磨合過程中減少了衝突。有些僧人對中國傳統的儒家和道教都有相當程度的瞭解,在上層社會出現了三教(儒、釋、道)的論辯會,佛教逐漸滲透到中國社會。北朝時期有遊化僧人從一個鄉村走到另一個鄉村,進行佛教傳播;大城市或者上層階級既有名僧和**、學者的往來,也有通過教義學理建立的知性友誼,產生的衝突也較小。

敦煌石窟中的佛教壁畫《中》:這種融洽過程主要通過哪些形式?劉:

佛教強調道德教化,和儒家頗有相類之處,佛教入中國時,並不排斥傳統的儒家,而是採取調和的態度,成為佛教信徒的人也仍然遵守傳統的禮制規範。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南北朝末年的顏之推,他出身高門士族,世傳家學,長於經學和《左傳》。他同時也是一名虔誠的佛教徒,在其名著《顏氏家訓》中,基本上以儒家的價值觀為基底,將佛教的「五戒」比附為儒家的「五常」,但在《終制》篇中則可看出佛教對其時喪葬祭祀活動有著顯著的影響。

佛教什麼時候開始傳入中國

佛教究竟何時傳入中國 佛教的傳入和發展大約在兩漢之際,佛教開始傳入漢地 約在公元紀元前後 佛教開始由古印度傳入中國,經長期傳播發展,而形成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中國佛教。由於傳入的時間 途徑 地區和民族文化 社會歷史背景的不同,中國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漢地佛教 漢語系 藏傳佛教 藏語系 和雲南地區上座部佛...

印度的佛教是怎樣傳入中國的,印度佛教是什麼時候傳入我國的

1 為什麼會傳入中國?這是因為凡是宗教總是有熱心傳播的人,加上佛教的教義完備,理論清晰,而且滿足了民間對信仰的需要,因此得以廣泛的傳播。2 怎麼傳入中國的?大概在佛滅五百年到一千五百年期間,佛教逐漸從印度往北經過北印度的迦屍彌羅,就是現在的克什米爾 犍陀羅這一帶,然後再往北傳,傳到中亞,之後,再經過...

佛教傳入中國經過了什麼地方,佛教是從哪裡,什麼時候,什麼途徑傳入中國?

中國佛教的四條傳入線路 三陸一海 佛教是從 什麼時候,什麼途徑傳入中國?佛教由誰從什麼地方傳入中國?你好佛教發源於印度,傳到中國後與中國的傳統文化互相影響 吸收,發展為中國的民族宗教之一,成為中國封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古代社會歷史,對哲學 文學 藝術等其他文化形態,都發生了深遠的多方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