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都是元宵節,元宵節又被稱為上元節、春燈節、小正月、元夕節。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春節後的第一個節日。根據對中華民俗的瞭解,元宵的習俗各地不盡相同,整理出以下比較有代表性的8個內容,供您參考: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元宵即「湯圓」,它的做法、成份、風味各異,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卻相同: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
俗語說和氣生財。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團圓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多麼重要!因此,在元宵節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2、送花燈
「送花燈」簡稱為「送燈」,其實質意義就是送孩兒燈。即在元宵節前,孃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表示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
3、耍龍燈
龍是中華的圖騰,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徵。正月十五舞龍燈,載歌載舞的喜氣氛圍,流傳於很多地方。
4、舞獅子
舞獅,又稱「獅子舞」、「獅燈」、「舞獅子」,多在年節和喜慶活動中表演。獅子在中國人心目中為瑞獸,象徵著吉祥如意,舞獅活動寄託著民眾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願。
5、猜燈謎
每逢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今年能喜氣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唐宋時燈市上開始出現各式雜耍技藝。
明清兩代的燈市上除有燈謎與百戲歌舞之外,又增設了戲曲表演的內容。
6、祭門戶
古代有「七祭」,祭門、祭戶就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裡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7、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遊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8、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蠶桑,並佔眾事。每到迎紫姑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
以上列舉若是對您有所幫助,請順手點選採納!
2樓:聖空甘露
元宵節有哪些習俗呢?
3樓:匿名使用者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元宵即「湯圓」,它的做法、成份、風味各異,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卻相同: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
俗語說和氣生財。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團圓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多麼重要!因此,在元宵節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元宵節的習俗有哪些 比如活動啊什麼的
4樓:情感解憂站
1、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遊百病、散百病,是一種消災、祈求健康的活動。在元宵節的夜晚,人們會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2、猜燈謎
猜燈謎起源於宋朝,當時,宋朝人喜歡將謎語和元宵賞燈結合,增加節日的娛樂氛圍。時至今日,元宵節猜燈謎已經成為元宵節的一大習俗。
3、送孩兒燈
簡稱送燈,也稱送花燈等,即在元宵節前,孃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這一習俗許多地方都有,陝西西安一帶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間送燈,頭年送大宮燈一對、有彩畫的玻璃燈一對,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
5樓:晚晚學姐
1、猜燈謎
猜燈謎又稱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傳統民俗文娛活動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每逢農曆正月十五,傳統民間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後來有人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
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所以響應的人眾多,而後猜謎逐漸成為元宵節不可缺少的節目。燈謎增添節日氣氛,展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2、祭門、祭戶
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裡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6樓:匿名使用者
元宵節的習俗及活動有以下這些: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在我國已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就已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元霄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美其名曰「元寶」 。
現在的「元宵」即「湯圓」,以白糖、豆沙、芝麻、黃桂、玫瑰、棗泥、果仁、核桃仁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球形,可素可葷,風味各異。可湯煮、蒸食、油炸,有團圓美滿之寓意。
陝西的湯圓不是包成的,而是在糯米粉中一層層「滾」成的,或煮或炸,預示著親人們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2、觀燈: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為明帝提倡佛法,正逢蔡愔自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年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聖佛舍利,是參佛的良辰吉日。
於是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傳令正月十五夜,宮中及寺院都「燃燈表佛」。從此,元宵觀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僅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
即每年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平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
元宵掛燈的習俗,到唐代發展成盛況空前的燈市,當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生活富庶。在皇帝親自倡導下,元宵燈節自然辦得越來越豪華。
時至中唐,已發展成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公元685--762)時期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非常大,燃燈達五萬盞,花燈式樣繁多,皇帝令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二十間,高一百五十尺,金光璀璨,甚為壯觀。
於宋代,元宵燈會無論在規模或燈飾的奇幻精美,皆勝過唐代,而且活動更是民間化,民族特色更強。元宵燈會經過歷代的發展,燈節的舉辦時間也越來越長。
唐代的燈會是「十五前後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後增加了兩日,明代則又在前面加了五天,從初九到十八整整十天。
3、迎紫姑:
紫姑傳說是民間一位善良的姑娘。某年正月十五,紫姑卻因窮困而死。百姓們因此同情她、懷念她,有些地方於是出現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風俗。
每到這天夜晚,人們就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大小的紫姑模樣。
婦女們紛紛站在紫姑常做活的廚房、豬圈和廁所旁邊迎接她,象對待自己的親姐妹一樣,拉著她的手,跟她說貼心話,並流著眼淚安慰她,情景非常生動,反映了勞苦人民忠厚、善良、同情弱者的真實的思想感情。
4、走百病:
元宵節除慶祝活動以外,還有信仰性質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婦女居多,她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或過走郊外,其目的就是驅病消災。
隨著歷史的發展,元宵節的慶祝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踩高蹺、耍獅子、扭秧歌、劃旱船、打太平鼓等活動。
5、逐鼠:
這項主要是養蠶人家的活動。由於老鼠經常在夜裡把整片的蠶吃掉,他們聽說正月十五這天,用米粥餵飽老鼠,它就不會吃蠶了。
因此,他們在正月十五夜,熬上一大鍋粥,有的還在上面撒一層肉沫,用碗盛好粥,放置到老鼠經常出沒的地方,如牆角、頂棚等,嘴裡還唸唸有詞,詛咒老鼠如果再吃蠶寶寶,就不會好死。
7樓:猴碧地
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都是傳統的元宵節習俗。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
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過元宵節一直有吃元宵的習俗。「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和「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
在南北朝時期,我國民俗中有一項叫「過燈」的古老儀式,「過燈」是用彩紙紮成的母子兔形狀的燈點燃後,在村莊、祠堂、各家各戶巡遊。「過燈」的民俗始興於唐朝,人們把兔子視為吉祥之物,兔子燈所到之處就意味著把吉祥和好運送到了那兒,後來人們就沿用這一吉祥物來迎神接福。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求採納
過元宵節有什麼講究呢,元宵節有什麼講究 習俗?
燈可以說是元宵節的一個重要標誌,燈籠也很有講究。正月十五晚上的打燈叫做 鬧燈。打上燈籠,走遍全家所有角落,進行照明,以趨邪免災。有些地方孝男孝孫會在自己家的祖墳上,懸掛一盞紅燈,名曰 掛墳燈 以示祭祀祖宗之意。在剛娶了新媳婦的人家,正月十五門前是要掛大紅宮燈的。元宵 湯圓 米麵茶 伴燈饃 拉魂面 老...
元宵節的習俗
自從元宵張燈之俗形成以後,歷朝歷代都以正月十五張燈觀燈為一大盛事。梁簡文帝曾寫過一篇 列燈賦 南油俱滿,西漆爭燃。蘇徵安息,蠟出龍川。斜暉交映,倒影澄鮮。描繪了當時宮廷在元宵張燈的盛況。隋煬帝時,每年正月十五舉行盛大的晚會,以招待萬國來賓和使節。據 隋書 志 記載 元宵慶典甚為隆重,處處張燈結綵,日...
關於元宵節的習俗,要簡短元宵節的習俗20字左右
1.吃元宵 吃元宵又叫吃湯圓,元宵即湯圓。它的做法成份風味各異,可是吃元宵回代表的含答義卻相同。代表團團圓圓 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興旺。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團圓對於一個完好的家庭來講是多麼重要的要素。不論是不是個吃貨,在元宵節必定要和家人一起吃 元宵 2.看花燈 看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風俗,古時城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