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謨認為有幾類知識,休謨的不可知論觀點

2022-07-10 00:02:01 字數 5122 閱讀 3217

1樓:佛手

休謨最具影響力的哲學思想:

1、因果問題

休謨不贊同大多數人都相信的只要一件事物伴隨著另一件事物而來,兩件事物之間必然存在著一種關聯,使得後者伴隨前者出現(post hoc ergo propter hoc-它在那之後而來,故必然是從此而來)的思想觀點。

2、歸納問題

在《人類理解論》一書中,休謨主張所有人類的思考活動都可以分為兩種:追求"觀念的連結"(relation of ideas)與"實際的真相"(matters of fact)。前者牽涉到的是抽象的邏輯概念與數學,並且以直覺和邏輯演繹為主;後者則是以研究現實世界的情況為主。

而為了避免被任何我們所不知道的實際真相或在我們過去經驗中不曾察覺的事實的影響,我們必須使用歸納思考。

3、自我理論

休謨指出我們通常會假設現在的我們就和五年前的我們沒有兩樣,雖然我們在許多方面都有了改變,呈現在五年前的我們和現在的我們都是同一個人。

很明顯的是在我們思考的過程中我們的各種思想永遠都在改變,我們的想像力可以輕易的從一個想法轉換到另一個類似的想法,而想法本身的特質便足以形成一個連結和聯想。同樣的,我們的感覺也必然會不斷的改變,改變了的感覺也會類似於之前的感覺。想像力必然是經過長時間的習慣所培養下來的思考方式,隨著空間和時間的改變而不斷想出更新的想法。

對休謨而言"本體"是否存在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各種感覺之間的因果關係、串連,以及彼此之間的類似。

4、實踐理性

大多數人都會認為一些行為比其他一些行為要來的"合理"。舉例而言,吞食鋁箔片在大多數人來看是一種很奇怪的舉動。然而休謨否認那種理性在驅動或排斥特定行為上扮演了任何重要的角色,畢竟理性只是一種對於概念和經驗的計算罷了。

休謨介紹?

休謨的主要哲學思想是什麼

2樓:是嘛

因果問題,休謨不贊同大多數人都相信的只要一件事物伴隨著另一件事物而來,兩件事物之間必然存在著一種關聯,使得後者伴隨前者出現的思想觀點;歸納問題,休謨主張所有人類的思考活動都可以分為兩種:追求「觀念的連結」與「實際的真相」。

自我理論,休謨指出我們通常會假設現在的我們就和五年前的我們沒有兩樣,雖然我們在許多方面都有了改變,呈現在五年前的我們和現在的我們都是同一個人;實踐理性,大多數人都會認為一些行為比其他一些行為要來的「合理」。

擴充套件資料雖然現代學者對於休謨的著作研究僅聚焦於其哲學思想上,但是他最先是以歷史學家的身份成名,他所著的《英格蘭史》一書在當時成為英格蘭歷史學界的基礎著作長達60至70年。

3樓:原風景的憧憬

因果關聯,看他的《人性論》和《人類理解論》

關於休謨的懷疑論

4樓:娛眼大觀園

休謨的懷疑主義是以狹隘經驗論為基礎,無法解決數學和邏輯這些絕對性知識的問題,最後也只能陷入不可知論的泥潭。

其斷言人的能力不能超出感覺經驗或現象的範圍,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及發展規律。許多流派從不可知論出發對科學真理的客觀性予以否定,否認了實踐使主觀符合客觀的強大作用,排除認識世界的可能性或者排除徹底認識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學理論。

擴充套件資料

不可知論的懷疑論以皮朗和休謨為代表。比蘭尼主義主張凡事「中止判斷」,以懷疑為目的,這是一種徹底的懷疑主義。這種懷疑只是破壞性的,而不是建設性的。

皮朗自己也承認,他甚至懷疑自己的懷疑,這是很難證明的。

正是皮朗把懷疑論作為一種理論形式引入哲學。皮朗承認現象的存在,卻否定現象的真實性。由於這種現象沒有真實性,無法從中得到任何真正的理解,既不能判斷自己的感情是真是假,所以他主張在所有問題上「停止判斷」。

5樓:小播講哲學

懷疑主義在西方哲學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股力量,因為它引出了對現象、存在、思維、意識、語言等問題的深入思考,懷疑主義思想也深深地影響了後世的哲學家。

請問什麼是「休謨問題」?

6樓:匿名使用者

休謨認為人類的理智有兩種作用,即推斷各種事實和比較各個觀念。同樣,人類的知識也分為兩類,一類是關於實際事情的知識;包括自然科學、自然哲學和歷史學等,這是建立在經驗基礎上的因果性知識;另一類是抽象科學和證明的知識,即數學知識。他認為這後一類知識的命題,只憑思想的作用就可以推匯出來,無需依據宇宙中任何地方存在的任何東西。

休謨認為建立在經驗基礎上的因果性知識構成了大部分的人類知識,是一切人類行為的源泉。因此,他著重地**了因果性問題。

1.原因和結果必須是在空間上和時間上互相接近的。

2.原因必須是先於結果。

3.原因與結果之間必須有一種恆常的結合。構成因果關係的,主要是這種性質。

4.同樣的原因永遠產生同樣結果,同樣結果也永遠只能發生於同樣原因。這個原則我們是由經驗得來的,並且是我們大部分哲學推理的根源。

因為當我們藉著任何清楚的實驗已經發現出任何現象的原因或結果的時候,我們不等待這個最初關係觀念所由以得來的那種恆常重複,立刻就把我們的觀察推到每一個同類現象上。

5.還有另外一個原則是依靠著這個原則的,就是:當若干不同的物件產生了同樣結果時,那一定是藉著我們所發現的它們的某種共同性質。

因為相似的結果既然涵攝相似的原因,所以我們必須永遠把那種原因作用歸之於我們所發現為互相類似的那個條件。

6.下面的原則也是建立於同樣的理由。兩個相似物件的結果中的差異,必然是由它們互相差異的那一點而來。

因為相似的原因既然永遠產生相似的結果,那麼在任何例子中我們如果不能實現我們的預料,我們便必須斷言,這種不規則性是由那些原因中某種差異而來。

7.當任何物件隨著它的原因的增減而增減時,那個物件就應該被認為是一個複合的結果,是由原因中幾個不同部分所發生的幾個不同結果聯合而生。這裡人們假設,原因的一個部分的不存在或存在永遠伴有結果中一個相應部分的不存在或存在。

這個恆常的結合就充分證明了一個部分是另一個部分的原因。不過我們必須小心不要從少數實驗中推出這樣一個結論。例如某種程度的熱給人以快樂;如果你減少那種熱,快樂也就降低;不過並不能由此推斷說,如果你把熱加大到超出了某種限度,快樂也同樣會增加;因為這時我們發現,快樂就變為痛苦了。

8.我所要提出的最後第八條規則是:「如果一個物件完整地存在了任何一個時期,而卻沒有產生任何結果,那末它便不是那個結果的惟一原因,而還需要被其他可以推進它的影響和作用的某種原則所協助。

因為相似的結果既是必然在接近的時間和地點中跟隨著相似的原因,所以它們的暫時分離就表明,這些原因是不完全的原因。」(注:休謨:

《人性論》上冊,關文運譯,商務印書館,2023年,第199-200頁。)

第4條說「同樣的原因永遠產生同樣結果,同樣結果也永遠只能發生於同樣原因。」這表明原因和結果是一一對應的,從而排除了「一因多果」和「一果多因」的可能性。

第5條說「當若干不同的物件產生了同樣結果時,那一定是藉著我們所發現的它們的某種共同性質。」這正是要排除「一果多因」。「一果多因」只是一種假象,對於一個結果來說,真正的原因只有一個,即這多個「原因」中所包含的某種共同性質。

第6條說「兩個相似物件的結果中的差異,必然是由它們互相差異的那一點而來。」這是要排除「一因多果」。這裡「兩個相似物件」是指那「同一原因」,只要它們的結果有差異,那麼它們之間一定也有差異,因而不是真正的同一原因。

所謂的「一因多果」實際上是多因多果。

第7條說「當任何物件隨著它的原因的增減而增減時,那個物件就應該被認為是一個複合的結果,是由原因中幾個不同部分所發生的幾個不同結果聯合而生。」這是關於複合因果關係的。這一條也依賴於第4條即原因和結果一一對應。

結果中的一部分的存在與否(增減)伴隨原因中的一部分的存在與否(增減),表明這兩部分之間具有因果關係,因而原因中其餘部分與結果中其餘部分之間具有因果關係。這實際上就是密爾方法中的「剩餘法」。

不過,休謨在這一條中的表述有含混之處,他沒有區分質的增減和量的增減。複合因果關係表現為質的增減的伴隨關係,即原因中增減一個部分或因素導致結果中增減一個部分或因素。而量的增減則是對簡單因果關係而言的,如在一定範圍內,熱度的增減伴隨舒服程度的增減,則熱是導致舒服的原因,但熱往往不是複合原因,而是簡單原因。

在談論熱與舒服之間的因果關係的時候,休謨無意中談到因果關係的條件依賴性。熱既可成為舒服的原因,也可成為痛苦的原因,這取決於所處的條件是什麼。當某一熱度範圍確定以後,熱的增加只會導致舒服而不會導致痛苦;換另一熱度範圍,熱的增加只會導致痛苦而不會導致舒服。

這表明,在一定條件下,原因和結果是一一對應的,但離開一定條件泛泛而談時,便出現所謂的「一因多果」或「一果多因」了。因此,休謨的第4條應改為:在一定的條件下,同樣的原因永遠產生同樣結果,同樣結果也永遠只能發生於同樣原因。

休謨對因果關係的條件依賴性只是偶爾談及,並未給予充分重視,這是他的因果理論的一個重大缺陷。

第8條是表述最模糊的。因為任何現象都有與之伴隨的現象,除非世界末日來臨,在這個意義上不會出現休謨所說的情況,即「一個物件完整地存在了任何一個時期,而卻沒有產生任何結果」。不過,考慮到第4條原則,這裡所說的結果是與那個原因具有一一對應關係的,因此,這句話的意思是:

一個物件似乎完整地存在了任何一個時期,而卻沒有產生惟一與它對應的那個結果。相應地,第8條的意思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斷定,那個「完整的」物件作為原因並不完整,一定還有其他被忽略的因素,即「其他可以推進它的影響和作用的某種原則」。

這便導致一個問題:我們憑什麼斷定那個存在了一定時期的物件必須會有一個惟一對應於它的結果?既然它缺少了某些要素,那它就不是原來以為的那個原因,而是一個新的物件,因而有可能不產生任何與它對應的結果;我們憑什麼排除它沒有任何結果的可能性?

為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引進一個原則即「普遍因果性原則」。其實,這條原則也是第7條所依賴的,否則,沒有理由斷言「原因的一個部分的不存在或存在永遠伴有結果中一個相應部分的不存在或存在」。

休謨的不可知論觀點

7樓:靠名真tm難起

休謨的不可知論或者說懷疑論的核心思想可以歸結為3個命題:

1、不存在關於外部世界的先驗綜合真理。

2、我們關於外部世界的任何真實知識歸根結底來自於知覺經驗。

3、只有經過實驗推導的知識才是正確的。

休謨一方面堅持了徹底的經驗論立場,排斥用經驗之外、其存在的真實性令人懷疑的存在作為知識的根據,把人類知識限定在經驗範圍之內。

在休謨看來,我們的知識之所以可靠,之所以能夠形成,就是我們以能夠在我們心中呈現的物件作為認知物件,而那些不能在我們心中向我們呈現的東西,就永遠不能成為我們認知的物件。即使是建構知識必須使用的工具——因果關係原則——也是由於我們「感受」到思維或想象中的聯絡而獲得的。

你認為有哪些遊戲的劇情晦澀難懂

黑暗之魂 寂靜嶺2 lol的英雄背景等劇情。fist官方在lol的英雄背景世界觀結構和官方 漫畫 上都做了很大的努力。遊戲中很多受歡迎的人物都有大量的細節和彩蛋,豐富了人物使一些英雄的顏色變得悲傷或高貴。例如新英雄艾翁他走路不好,但有能力消耗生命和運輸許多生物在野外。一 黑暗之魂敘事比較特別 這傢伙...

在職場中,你認為有真正的朋友嗎

我覺得人心險惡,大家都為了個人的利益,有可能傷害對方。有的,大家都是為了工作,有時候必須要說一些場面話,其實私底下也是很好的人。我覺得那種互相幫助,遇到困難可以幫助你解決,有好事情也會及時通知你,這樣才是真正的朋友。我覺得沒有,職場就是利益場,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都是因為某種利益才走到一...

聖經中的數字為什麼被認為有特別意義

聖經沒有明確說某個數字有什麼意義,但聖經的確在某些數字的使用上有一個傳統式的一致的象徵意義 例如7 12 144000 12 12 1000 通常代表完全 七燈 七靈 七印 十二支派 十二使徒 40通常代表試煉 摩西在野外牧羊40年 以色列在曠野40年 主耶穌禁食40天 三年半 一載二載半載 通常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