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葉憲祖將《竇娥冤》改編為《金鎖記》,結局很圓滿,你覺得這樣改版好不好

2022-08-03 06:06:33 字數 1181 閱讀 7290

1樓:

《金鎖記》根據作家的審美偏好和社會的審美思潮,弱化了竇娥與命運抗爭的戲劇衝突,淡化了竇娥悲劇的意蘊,使故事整體氛圍由竇娥被誤殺的悲劇到夫妻團圓的喜劇。《金鎖記》的改編並不成功,從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方面都比前者遜色。整體來看,《金鎖記》缺乏感天動地的悲劇意蘊和持續的藝術魅力,但是竇娥的故事卻因為《金鎖記》的改編一直流行於戲曲舞臺之中。

所以《金鎖記》仍具有文學上的價值和可闡發的文學空間。

2樓:

我們那一線組都過去改為金鎖的結局,很圓滿的讓他告訴我不好了,當然不好了,就是得實事求是的,對不對?

《竇娥冤》話劇版本

急求高中語文課本範圍內的《竇娥冤》劇本語言特點分析

求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竇娥冤》的楔子和第二折的翻譯,無比感激!

竇娥冤中的四個典故

分析關漢卿《竇娥冤》的主題思想

3樓:匿名使用者

在封建社會,人民不僅在人身權利及政治經濟上受壓迫,而且在思想上受毒害。按當時觀念,天地鬼神明察世上是非,主持人間公道。封建官吏為了愚民,也每每以青天自況。

竇娥開始也受神權思想影響,相信「青天大老爺」能主持正義,賞善罰惡。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她覺醒過來,看清了「衙門自古向南開,就中無個不冤哉」的社會真相。在《滾繡球》一曲中,她猛烈地指責天地鬼神不分清濁,混淆是非,致使惡人橫行,良善銜冤。

竇娥對神權的大膽譴責,實質上是對封建統治的強烈控訴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漿迸射如山洪決堤般的憤激之詞,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覺醒意識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當時廣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竇娥臨刑前的三樁誓願,正是作家世界觀矛盾的一種反映。一方面關漢卿關心民情,洞察現實,通過竇娥指斥天地、發下三樁誓願應驗等情節表明自己對封建官吏的憎恨,對被壓迫人民的同情,反映人民仇視封建統治,要求變革現實的時代精神。另一方面,作者畢竟是封建時代的劇作家,他儘管關心人民的疾苦,卻不能意識到人民自身的力量;他雖然憎惡封建統治,卻又找不到變革現實的出路,所以最終還是讓天地動容清官平冤來解決問題,這也反映了作家的階級侷限和歷史侷限。

當然,上天被竇娥感動,也說明竇娥冤大恨深。

從下面的題目中選取一個,寫成10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有自己的觀點。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