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和於的古義今義,於的古義和今義 以的古義和今義

2022-12-07 06:26:07 字數 5100 閱讀 3922

1樓:

至的本意為到,引申指到達了極點,完全達到,又引申指極、最,用做副詞,還引申表示一件事已經做完,再做另一件事情。

於,yu,於是迂、紆的本字,本義為曲折。較早的字是在「幹」的旁邊有一條迂曲的線,行路時要繞著走。 「於」是一個漢字,從古代就有這個字了,只是和現在的意思不同,屬古今異義。

「於」是「於」的部分簡體字(但《簡化字總表》、《通用規範漢字表》都沒有規定「於」簡化為「於」,只有大多數**已規定部分簡化,《新華字典》對「於yú」的解釋是「同於」),「於」、「於」多數情況相通,但「於」並不能代替「於」的全部意義,「於」簡化時只能應用於「於」的部分意思——介詞,例如「關於」、「屬於」。同時「於」也是一個姓氏,但不同於「於」姓。常見於文言文中。

2樓:

至的古意

1.到。

2.極,最。

至的今意和古意一樣。

於的古意

1.動詞。往,在。

2.介詞。到,在。

3.連詞。對於,由於,自,從,與,跟,比,被,受於今意和古意相同

於的古義和今義 以的古義和今義

「及」的古義和今義

3樓:匿名使用者

古義:⒈到,至,達到:自古~今。由此~彼。〈引〉牽扯:波~。涉~。邪行不~於己。

⒉趕上,追上:還來得~。趕不~了。

⒊乘,趁著:~時。~早出發。

⒋如,比得上:我不~她。

⒌連詞。和、與、跟:報、刊、雜誌~其它出版物。

今義:①到;達到:涉及|波及|由近及遠。②夠得上;比得上:在社交方面我不及他。

③趕上;追上:來得及|望塵莫及。④趁著;趁:及早|及時。⑤和;跟:足球、籃球及其它運動器材。

給我+點分哦

4樓:可憐咯煥然一新

古義:1,到,至,達到:自古~今。由此~彼。〈引〉牽扯:波~。涉~。

⒉,趕上,追上:還來得~。趕不~了。

⒊,乘,趁著:~時。~早出發。

⒋,如,比得上:我不~她。

⒌,連詞。和、與、跟:報、刊、雜誌~其它出版物。

今義:1,到;達到:涉及|波及|由近及遠。

2,夠得上;比得上:在社交方面我不及他。

3,趕上;追上:來得及|望塵莫及。

4,趁著;趁:及早|及時。

5,和;跟:足球、籃球及其它運動器材。

5樓:匿名使用者

及的古義是指比得上,而今義是指及時

6樓:百度使用者

"及其"

古義:到了它(如:及其日中)

今義:和,和它的(如:這篇文章的語言及其結構都很有特色)

7樓:熱心網友

急的古義就是和現役就是和多少聯絡在一起

8樓:匿名使用者

及《動》

(會意。甲骨文字形,從人,從手。表示後面的人趕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本義:追趕上,抓住)

同本義及,逮也。――《說文》

使人追宋義子,及之齊,殺之。――《史記`項羽本紀》

無庸,將自及。――《左傳隱公元年》

又如:趕不及(來不及);企及(希望趕上);來得及(能夠趕上);及面(見面);及時應令(與季節令令相適應)

至,達到

及,至也。――《廣雅》

及期。――《儀禮聘禮》

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左傳隱公元年》

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陶潛《桃花源記》

及諸河,則在舟中矣。

及jí⒈到,至,達到:自古~今。由此~彼。〈引〉牽扯:波~。涉~。邪行不~於己。

⒉趕上,追上:還來得~。趕不~了。

⒊乘,趁著:~時。~早出發。

⒋如,比得上:我不~她。

⒌連詞。和、與、跟:報、刊、雜誌~其它出版物。我、你~幾個同班同學一道去公園。

相關詞語: 阿爾及爾 阿爾及利亞 埃及 埃及藝術 愛屋及烏 自及 追駟不及 追悔莫及 走及奔馬 追悔何及 驟不及防 澤及枯骨 詐奸不及 愚不可及 有過之無不及 有過之而無不及

有及 有過之,無不及 由近及遠 又及 因烏及屋 預及 由表及裡 由此及彼 一人飛昇,仙及雞犬 一繼一及 殃及 央及 殃及池魚 言不及義

9樓:匿名使用者

古義:到,等到今天回來了

去的古義和今義

10樓:匿名使用者

去[古義] ①距離;②離開。[今義]往,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

[例句]

①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兩小兒辯日》)

②得錢千五百,乃去。(《宋定伯捉鬼》)

11樓:往事流戀

古代指離開某地某人,現在指到某地, 去

[古義] ①距離;②離開。[今義]往,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

12樓:匿名使用者

去的古義一般是離開,謝謝

13樓:匿名使用者

[古義] ①距離;②離開 [今義]往,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

趨的古義和今義

14樓:風

趨1(趨)

qū(ㄑㄩˉ)

[1]快走:~走。~進。~前。~奉。~翔(快走像鳥展翅飛翔)。~炎附勢(奔走於權貴,依附有權勢的人)。~之若鶩(像野鴨子一樣成群地爭著去,含貶義)。

[2]歸向,情勢向著某方面發展:~向。~勢。大勢所~。

[3]鵝或蛇伸頭咬人。

[4]追求,追逐:~時(追求時髦)。~利。~光性。

趨2(趨)

cù(ㄘㄨˋ)

[1]古同「促」,催促;急速。

★部首: 走 筆畫: 7 外筆畫: 5

15樓:因緣法

古義有三:

1、疾行曰趨

2、趨,赴也,赴所至也

3、趨,與趣同讀為「促」。促,速也。

今義:多用以下兩種意義。‍

1、歸向,情勢向著某方面發展:~向。~勢。大勢所~。

2、追求,追逐:~時(追求時髦)。~利。~光性。

16樓:夏楊蔭蔭

趨古意是快步走,今意是趨向、趨勢

是的古義和今義是什麼

17樓:夢裡心落

古義:1、正,不偏斜。《說文》:是,直也。

2、對的,正確的。《淮南子·脩務》:立是廢非。

3、此,這。《孟子·告子下》: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4、贊同; 認為正確; 肯定。清· 劉開《問說》: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今義:1、對;正確(跟「非」相對):一無~處。

2、表示答應的詞:~,我知道。

3、聯絡兩種事物,表明兩者同一或後者說明前者的種類、屬性:《阿q正傳》的作者~魯迅。

4、與「的」字配合使用,有分類的作用:這張桌子~石頭的。

5、表示存在,主語通常是表處所的詞語,「是」後面表示存在的事物:村子前面~一片水田。

組詞:1、但是[dàn shì] 用在後半句話裡表示轉折,往往與「雖然、儘管」等呼應。

2、就是[jiù shì] 用在句末表示肯定(多加「了」)。

3、正是[zhèng shì] 就是。

4、總是[zǒng shì] 永遠地;無例外地。

5、只是[zhǐ shì] 僅僅是;不過是。

6、要是[yào shi] 如果;如果是。

7、不是[bù shì] 對判斷詞「是」的否定。

8、可是[kě shì] 表示轉折,前面常常有「雖然」之類表示讓步的連詞呼應。

9、是非[shì fēi] 正確的和錯誤的。

10、於是[yú shì] 連詞。表示後一事接著前一事,有時表示因果關係。

11、若是[ruò shì] 如果;如果是。

12、是否[shì fǒu] 是不是。

18樓:發電狂

是古義:

1、正確,與「非」相

對。2、指示代詞,這,這個,這樣。

3、系詞。

今義:1、表示肯定的判斷。

2、表示強調。

3、表示選擇。

4、只要,只是。

5、正好,恰好。

6、對,正確。

7、肯定的回答。

8、這個。

9、存在,有。

19樓:百度使用者

古義是雖然這樣,今義是承認前邊的為事,但後邊的並不因此而不成立

20樓:百度使用者

古義:此。今義:可。

21樓:百度使用者

古義:表示 才 今義:好的

22樓:□_眯

古義:此、這;今義:判斷詞

學而時習之習的古義和今義

23樓:愛濤

習:古義:複習,

今義:學習。

【出處】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

【翻譯】

譯文:孔子說:"學習過知識後就去實踐它,使它變為習慣,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嗎?」

【拓展】

孔丘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農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農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漢族人,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編訂了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對歷史人物和事件往往寓有褒貶而不直言,這種寫法稱為「春秋筆法」。指藏在心裡不說出來的言論。據有關記載,孔子出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南辛鎮魯源村);孔子逝世時,享年72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先秦和秦漢儲存下的《史記·孔子世家》。

對於「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字面上的解釋主要有以下幾種不同見解:

1)朱熹在《四書集註》中的見解是:

學而又時時習之,則所學者熟,而中心喜說,其進自不能已矣。

2)部分小學語文教材的解釋是:

學習並時常複習,不是很快樂嗎?

及的古義和今義於的古義和今義以的古義和今義

古義 到,至,達到 自古 今。由此 彼。引 牽扯 波 涉 邪行不 於己。趕上,追上 還來得 趕不 了。乘,趁著 時。早出發。如,比得上 我不 她。連詞。和 與 跟 報 刊 雜誌 其它出版物。今義 到 達到 涉及 波及 由近及遠。夠得上 比得上 在社交方面我不及他。趕上 追上 來得及 望塵莫及。趁著 ...

是的今義與古義,已的今義與古義,於的古義和今義 以的古義和今義

是 今意 表確定 古義 這 已 今 已經 古義 停止 是sh 表示解釋或分類 他 工人。阿q正傳 的作者 魯迅。表示存在 滿身 汗。表示承認所說的,再轉入正意,含有 雖然 的意思 詩 好詩,就是太長了。表示適合 來的 時候。表示任何 凡 活兒他都肯幹。用於問句 他 走了嗎?加重語氣,有 的確 實在 ...

可惜的古義和今義寡人的古義和今義

古義 可愛 今義 值得惋惜 1 得惋惜。晉 袁巨集 後漢紀 靈帝紀 甑破可惜,何以不顧?唐 杜甫 莫相疑行 男兒生無所成頭皓白,牙齒欲落真可惜。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 第七十一回 魯昭公離席而起曰 寡人聞三臣皆天下奇勇,可惜一朝俱盡矣。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 談異一 古銅器 無從考其款識,殊可惜也。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