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都用年號來確認年份嗎 還是另有別的

2022-12-27 17:35:49 字數 2704 閱讀 8514

1樓:呂紅專

除了年號之外,還有干支記年,比如今年是丙戌年

2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用天干地支、來表示年、月、日、時的次序,周而復始,迴圈使用

3樓:一志三

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華始祖黃帝建國時,命大撓氏探察天地之氣機,**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為紀曆之符號。

我國曆法以月球繞地球一週的時間(29.5306天)為一月,以地球繞太陽一週的時間( 365.2419 天)為一年,為使一年的平均天數與迴歸年的天數相符,設定閏月。

據記載,西元前六世紀中國開始採用十九年七閏月法協調陰曆和陽曆。

天干地支,是過去人建曆法時,為了方便做60進位而設出的符號。對古代的中國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數字般的單純,而且後來更開始把這些符號運用在地圖、方位及時間(時間軸與空間軸)上,所以這些數字被賦於的意思就越來越多了。

古人(一說黃帝)觀測朔望月,發現兩個朔望月約是59天的概念。12個朔望月大體上是354天多(與一個迴歸年的長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個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記法(十天干),產生陰陽合曆,發展出現在的天干地支;較為成熟時應該是在夏商周這幾個朝代。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是夏曆中用來編排年號和日期用的。

曆法用天干、地支編排年號和日期,天干共十個字,因此又稱為「十干」,其排列順序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個字,排列順序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其中甲、丙、戊、庚、壬為陽幹,乙、丁、己、辛、癸為陰乾。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醜、卯、巳、未、酉、亥為陰支。

以一個乾和一個地支相配,排列起來,天干在前,地支在後,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陽幹對陽支,陰乾對陰支(陽幹不配陰支,陰乾不配陽支)得到六十年一週期的甲子迴圈。稱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國人民過去就是以六十甲子迴圈來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

天干地支這共二十二個的符號錯綜有序,充滿圓融性與規律性。它顯示了大自然執行的規律,即時(時間)空(方位)互動,和「陰」與「陽」的作用結果。中國曆法包含了陰陽五行的思想和自然迴圈運化的規律。

年:每個干支為一年,六十個幹後,又從頭算起,周而復始,迴圈不息。由甲子開始,滿六十年稱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稱為干支紀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開始,每個月的地支固定不變,然後依次與天干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從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剛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開始,按順序先後排列,六十日剛好是一個干支的週期。

時:由甲子時開始,但記時的地支固定不變,每天十二個時辰。

它源自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是為「河圖」。

河圖和洛書,乃由天象觀察中產生的,在三代時期就成為帝王的寶貴之物。河圖和洛書構造簡明,它是中國古代的文化基石之一。清代經學家廖平,曾將詩經,易經,內經三者反覆印證,證實了內經的理論本於易經,而易經之數理又取則於河洛。

河圖以十數合五方,五行,陰陽,天地之象。圖式以白圈為陽,為天,為奇數;黑點為陰,為地,為偶數。並以天地合五方,以陰陽合五行,所以圖式結構分佈為:

一與六共宗居北方,因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二與七為朋居南方,因地二生炎,天七成之;三與八為友居東方,因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四與九同道居西方,因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五與十相守,居**,因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河圖乃據五星出沒時節而繪成。五星古稱五緯,是天上五顆行星,木曰歲星,火曰熒惑星,土曰鎮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

五行執行,以二十八宿舍為區劃,由於它的軌道距日道不遠,古人用以紀日。五星一般按木火土金水的順序,相繼出現於北極天空,每星各行72天,五星合周天360度。由此可見,河圖乃本五星出沒的天象而繪製,這也是五行的**。

因在每年的十一月冬至前,水星見於北方,正當冬氣交令,萬物蟄伏,地面上唯有冰雪和水,水行的概念就是這樣形成的。七月夏至後,火星見於南方,正當夏氣交令,地面上一片炎熱,火行的概念就是這樣形成的。三月春分,木星見於東方,正當春氣當令,草木萌芽生長,所謂"春到人間草木知",木行的概念就是這樣形成的。

九月秋分,金星見於西方,古代以多代表兵器,以示秋天殺伐之氣當令,萬物老成凋謝,金行由此而成。五月土星見於中天,表示長夏溼土之氣當令,木火金水皆以此為中點,木火金水引起的四時氣候變化,皆從地面上觀測出來的,土行的概念就是這樣形成的。

幹者猶樹之幹也。

甲:像草木破土而萌,陽在內而被陰包裹。

乙:草木初生,枝葉柔軟屈曲。

丙:炳也,如赫赫太陽,炎炎火光,萬物皆炳燃著,見而光明。

丁:草木成長壯實,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盛也,象徵大地草木茂盛繁榮。

己:起也,紀也,萬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紀。

庚:更也,秋收而待來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後有味,辛者,新也,萬物肅然更改,秀實新成。

壬:妊也,陽氣潛伏地中,萬物懷妊。

癸:揆也,萬物閉藏,懷妊地下,揆然萌芽。

支者猶樹之枝也。

子:孳也,陽氣始萌,孳生於下也。

醜:紐也,寒氣自屈曲也。

寅:髕也,陽氣欲出,陽尚強而髕演於下。

卯:冒也,萬物冒地而出。

辰:伸也,萬物舒伸而出。

巳:巳也,陽氣畢布已矣。

午:仵也,陰陽交相愕而仵。

未:眛也,日中則昃,陽向幽也。

申:伸束以成,萬物之體皆成也。

酉:就也,萬物成熟。

戌:滅也,萬物滅盡。

亥:核也,萬物收藏,皆堅核也。

古代的妃子,都用什麼方法來爭寵呢

皇帝有很多妃子,妃子如果不爭取獲得皇帝的寵愛,必然會受到冷落,地位也隨之一落千丈。古代的妃子,用來爭寵的方法有 保持美麗的容顏 用琴棋書畫涵養充實自己 撒嬌博得皇帝的歡心 靠心機,拉攏皇帝周圍的人。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皇帝也是人,即便是秦皇漢武,也愛美。妃子像獲得皇帝寵愛,必然有自己和別人與眾不同的地...

中國古代是怎樣用年號計年的

中國古代以新君即位之年或次年為元年,每易一君便改元一次或數次,以新元為基礎重新累計年數表年 後來還出現了帝王所立的年號紀年。年號是我國古代帝王用來紀年的名號。用年號紀年,是從漢武帝開始的。漢武帝在位54年,共用了11個年號,但前面的五個年號建元 元光 元朔 元狩 元鼎都是後來才追加的,他本人親自定的...

古代百姓可以直呼皇帝的年號麼?比如咸豐

稱呼在位皇帝,背後一般稱呼為皇上 皇帝 天子 當今聖上等,當面則稱呼為皇上 陛下。在影視劇裡,我們常見到明清兩代稱呼在位的皇帝年號,其實這是一種不恭敬的稱呼,僅比直稱皇帝名姓略強,只有對皇帝不恭之人私下裡如此稱呼。比如,我們稱呼朱由檢為崇禎皇帝,稱呼愛新覺羅 6 1弘曆為乾隆皇帝,都是皇帝死後人們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