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之(一)代詞,在句中作賓語或兼語,不作主語,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第一人稱代詞,可譯為「我」「我們」如:「君將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說》)之:代「我」。
2.第三人稱代詞,可譯為「他(他們)」「她(她們)」如:「遂使之行成於吳。」(《勾踐滅吳》)之:代大夫文種。
3.近指代詞,可譯為「這」如:「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師說》)之:這樣的
4.代事。如:「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燭之武退秦師》)之:代「闕秦以利晉」這件事。
5.代物。如:「雖有槁暴,不復挺者,使之然也。」(《勸學》)之:代木。
(二)結構助詞,分以下幾種情況
1.定語的標誌。用於定語和中心語之間,可譯為「的」,有時不譯。
如:「是寡人之過也。」(《燭之武退秦師》)之:可譯為「的」。
2.賓語前置的標誌。為了強調賓語,有時藉助「之」把賓語從動詞後提到動詞的前面。
如:「夫晉,何厭之有?」(《燭之武退秦師》)「之」把動詞「有」的賓語「何厭」提前到了動詞前。
3.定語後置的標誌。通常情況下,古代漢語中定語的位置與現代漢語中的一樣,用在中心語之前,但為了強調定語有時將定語放在中心語之後,有時在定語與中心語之間用「之」連線。
翻譯時應將後置了的定語調整到中心語之前。與「之」有聯絡的定語後置格式有兩種。
①「中心語+之+定語」的格式。
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利」「強」分別作中心語「爪牙」「筋骨」的定語。
②「中心語+之+後置定語+者」的格式。
如:「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千里」作「馬」的定語。
4.補語的標誌。用在中心語(動詞、形容詞)和補語之間,可譯為「得」。
如:「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遊褒禪山記》)第二個「之」,是「得」的意思。
5.用在主謂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可不譯,譯時也可省去。可分以下三種情況。
①主謂短語在句中作主語。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②主謂短語在句中作賓語。如:「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勾踐滅吳》)其中「其力之不足」在句中作「知」的賓語。
③用在複句的一個主謂式分句裡面。如:「鄰之厚,君之薄也。」(《燭之武退秦師》)
值得注意的是,有時候,「之」不是加在主謂之間,而是加在主語和介賓短語之間,改變其句子的結構關係,主語和介賓短語組成新的短語。例如:
(7)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
(8)夫吳之與越也,仇讎敵戰之國也。(《國語•勾踐滅吳》)
(9)今秦之與齊也,猶齊之於路也。(《史記•張儀列傳》)
去掉例(7)、例(8)中的「之」字,我們可以發現,「寡人」和「吳」在全句中充當主語,介賓短語「於國」和「與越」在句中充當狀語(謂語的一部分);加上「之」後,全句的結構就發生了變化,兩個特殊形式的短語,也就是主語和介賓短語組成的新短語「寡人之於國」和「吳之與越」充當了全句的主語,這種句式有強調語勢的作用。在翻譯時,不妨還原句子的本來面目,也就是去掉「之」字,讓特殊短語中的主語充當全句的主語,介賓短語充當全句的狀語。如例(7)可譯為:
我對於自己的國家算是盡心了。在例(9)中,「秦之與齊」作全句的主語,「齊之與魯」作動詞「猶」的賓語。
(三)音節助詞
1.用在時間詞或動詞(多為不及物動詞)後面,湊足音節,沒有實在意義。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袁:
這個之很容易誤認為是代詞,因為「鼓」已經翻譯成「擊鼓」,所以「之」在這裡只是一個襯音,沒有實在意義。)(《寡人之於國也》)②餘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項脊軒志》)③頃之,煙炎張天。
(《赤壁之戰》
(四)動詞,到……去。①胡為乎遑遑欲何之?(《歸去來兮辭》)②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逍遙遊》)③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齊桓晉文之事》)④卒之東郭墦間,之祭者,乞其餘;不足,又顧而之他。
(《齊人有一妻一妾章》)
(五)固定格式「……之謂也」,表總結性的判斷語氣,譯為「說的就是……啊」。
如:「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該句句意為:「俗語有這樣的說法,』聽到過上百種道理,便以為沒人比得上自己',說的就是我啊。」
【焉】(一)兼詞。
1.相當於「於之」、「於此」、「於彼」。
①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在其中)。(《論語》)
②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從這裡)。(《勸學》)
③五人者,蓋當蓼洲周公子被逮,激於義而死焉(在這件事情上)者也。(《五人墓碑記》)
2.相當於「於何」。譯為「在**」「從**」等。
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②非再至,焉知其若此?
③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齊桓晉文之事》)
(二)代詞。
1.相當於「之」。
①惟俟夫觀人風者得焉。(《捕蛇者說》)
②猶且從師而問焉。(《師說》)
③去今之墓而葬焉,其為時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記》)
2.**,怎麼。
①未知生,焉知死(《論語》)
②割雞焉用牛刀(《論語》)
(三)語氣詞。
1。句末語氣詞,了,啊,呢。
①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六國論》)
②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齊桓晉文之事》)
③則牛羊何擇焉?(《齊桓晉文之事》)
2.作句中語氣詞,表示停頓,相當於「也」。
①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否焉,小學而大遺(《師說》)
②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赤壁賦》)
3.作詞尾,相當於「然」,譯為「……的樣子」「……地」。
①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乎幾千萬落(《阿房宮賦》)
②於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鐘山記》)
2樓:
虛詞:(之,焉,以,也,奚,豈,而,何,歟,乎,則,於,曷,爾,哉,者)
經常出現的也就這幾個。。。
求高中文言文中虛詞的用法整理,高中文言文虛詞用法歸納
虛詞可以表示很多詞性的 高中文言文虛詞用法歸納 而 1。連詞 修飾關係 2.連詞 並列關係 3。連詞 讓步關係 4。連詞 修飾關係 5.連詞 轉折關係 6.虛詞 複音虛詞 初中文言文虛詞整理 跪求高中文言文虛詞而的用法,有例子更好 代 1 你 們 你 們 的 予豈不知而作。e69da5e887aa6...
初中文言文虛詞乃,誰有初中文言文虛詞 為 乃 則 的用法 講解和練習 急用啊 謝謝謝謝謝謝謝謝
文言虛詞 乃 的用法及舉例 一 用作副詞。1 表示前後兩事在情理上的順承或時間上的緊接,可譯為 才 這才 就 等 設九賓於廷,臣乃敢上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悉使蠃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赤壁之戰 度我至軍中,公乃入。鴻門宴 2 強調某一行為出乎意料或違背常理,可譯為 卻 竟 然 反而 等 問今是何世,乃...
中考文言文實詞,虛詞,初中文言文實詞 虛詞 句式總結,整理
赤壁賦 一 通假字 1 舉酒屬客 舉匏尊以相屬 屬,通 囑 勸酒 2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 馮,通 憑 乘 3 山川相繆 繆,通 繚 連結 盤繞 4 杯盤狼籍 籍,通 藉 凌亂 5 舉匏尊以相屬 尊,通 樽 酒杯 二 詞類活用 1 歌窈窕之章 扣舷而歌之 歌,名作動 唱 2 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