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據普通話的四聲推斷中古的平仄

2023-02-09 14:05:44 字數 5273 閱讀 4539

1樓:匿名使用者

普通話一、二聲為平,三聲為上,四聲為去,沒有入聲。

原入聲字無規則散落到平上去聲了。所以和古韻對不起來。

但是大體來說,一、二聲為平,三、四聲為仄,寫詩詞時,先安照這種簡單的規律寫,之後再與律部核對,這也是不斷積累不斷提高的過程~~

2樓:汝南世胄

以普通話讀音韻母為韻,是現代新韻,可以寫格律詩,現在強調雙軌並行,但不得混用.現代新韻,陰平和陽平為平聲,上聲和去聲為仄聲.

平水韻,古韻書留下來的,平聲有上平聲(十五個韻部)和下平聲(亦十五個韻部),仄聲有上聲(二十九個韻部),去聲有(三十個韻部),入聲(有十七個韻部.)入聲字,讀起來聲音短促,字較少.

入聲字表

* * * * * * * * * *

古入聲字,有的方言今仍讀入聲。如廣州、上海、蘇州、南京、太原、張家口等;有的方言這類古入聲字,今不讀入聲,分別歸到其他聲調裡去了。古入聲字,鄭州今大部分歸陰平,少部分歸陽平,重慶今歸陽平,普通話分別歸入今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聲調。

為便於查檢,本表入聲字按普通話的陰平、陽平、上聲、去聲的次序排列。同聲調的字按聲母的次序排列。有些字加小注,如發[~生],「~」符號,表示省略。

(一)普通話今讀陰平字

b 八捌缽拔剝逼鱉憋擘[~開]

p 潑劈撇瞥撲僕拍霹泊[湖~]

m 摸抹[~桌子]

zh 只汁織扎[~營]桌卓倬捉琢拙摘粥

ch 吃插出戳拆[~開]

sh 蝨溼失殺刷說叔淑菽

j 激跡擊墼積績績緝屐夾[~攻]揭結[~實]接噘撅撧鋦掬鞠q 七柒漆戚沏掐切曲[~線]屈缺曲

x 吸翕歙悉蟋窻析息熄惜昔夕汐錫晰浙晰膝瞎歇楔蠍戌薛削h 喝[~水]忽惚唿豁劐黑

o 一壹揖押鴨噎掖屋挖曰約壓

(二)普通話今讀陽平字

b 拔跋鈸魁白舶帛伯泊[停~]箔勃渤脖鵓博薄[厚~]礴搏膊駁別蹩醭p 璞僕僕[~人]濮

m 膜沒[~有]

f 乏伐筏閥垡罰佛弗拂佛紼茀伏茯袱服[~從]菔韍紱福幅蝠輻z 雜砸則擇澤責嘖幘簀賊足卒族鏃昨其餘略

3樓:

如果想以古韻作詩的話,建議根本就不要想普通話,而是拿著古韻部(如平水韻)來背,否則很容易弄的今不今古不古,因為古韻部不僅僅是韻的分類,對於作詩來說還代表著意象的習慣性分類。

普通話裡的四聲如何區分平仄

4樓:張震是

簡單的說,

一、二聲字是平聲,

三、四聲字是仄聲。入聲字是仄聲。

古詩所講平仄是聲調問題。中古時期(魏晉南北朝至宋末)漢字字音有四個聲調:平聲、上聲、去聲、入聲,簡稱「四聲」。

古詩所講的「平仄」就是針對這古「四聲」而歸類的:四類聲調歸併為「平聲」和「仄聲」兩大類,平聲本身為一大類,仍稱「平聲」,或簡稱「平」;上、去、入聲又合歸為一大類,統稱「仄聲」,或簡稱「仄」。兩大類簡稱「平仄」。

擴充套件資料

古代和現代平仄區別

古「平聲」的字,聲音高而平且長,從頭至尾保持一致,不升不降;「仄聲」的字讀音不平,或升或降,或拐彎,或短促(如入聲字)。平仄聲的字在詩詞中按一定的規律中交替使用,可使句子產生抑揚頓挫的**效果,吟誦時在聲音上給人以美感。

語音發展到現代普通話,「四聲」已經有所變化,古「平聲」分化成為現在的陰平、陽平(第

一、第二聲),古「上聲、去聲」仍然是現在的上聲、去聲(第

三、第四聲),而古「入聲」字則完全瓦解,分散混入了現在的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聲調的字中。

由於古「入聲」屬於仄聲,所以現在讀古詩詞,不能把普通話讀為陰平、陽平(第

一、第二聲)的字一概當作平聲,因為它們中間混雜有古入聲字。

現在辨別古詩字音的「平仄」聲所要做的事,就是如何用我們現在的語音去辨別每個字的讀音屬於古代的平聲還是仄聲。大家總是簡單地以為第一第二聲是「平」,第三第四聲是「仄」,其實這是不全面的。正確的辨認方法應該是:

一、用現在普通話念字,如果是上聲、去聲(即第

三、第四聲)的,都是仄聲。

二、用現在普通話念字,如果是陰平、陽平(即第

一、第二聲)的,其中鼻韻母的字(an、ian、uan、üan、ang、iang、uang、in、en、un、ün、eng、ong、iong)一定是平聲。

三、從上述第二點看,比較麻煩的是要在現在的第

一、第二聲非鼻韻母的字中辨別古入聲字。辨別入聲字可用如下一些方法:

1、陽平(第二聲)字,只要不是鼻韻母(如上所述),則凡聲母是 b、d、g、zh、z、j 的,是古入聲字。如「拔、勃、得、笛、國、格、著、濁、雜、足、節、及」等。

2、記住一些做聲符的古入聲字,如「甲、白、直、吉、合」等,凡是以這些字作聲旁的字,也是入聲字,如「鴨、押、匣、鉀、呷、伯、泊、帛、柏、植、值、殖、潔、結、桔、佶、黠、頡、盒、拾、閣、蛤、頜」等等,因此也屬於仄聲,儘管現在普通話讀作陽平。

3、也可以根據現在保留入聲的方言來辨認,如粵語、客家話、吳語等,用這些方言來念,較短促而且尾巴不能拉長的便是,但要經過一定了解才能掌握。

4、只要把現在普通話陰平、陽平中的古入聲字辨認出來(作仄聲處理),其餘的陰平、陽平字都是平聲字。用上述的方法已經可以把混在現代普通話陰平、陽平字中的絕大部分古入聲字剔出去了。

如果還不放心,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查韻書,如《廣韻》《集韻》《詩韻》《詞韻》等,這些韻書都分別把平、上、去、入的字歸類排列的。

5樓:一隻小小鳥

普通話的聲調分陰平(第一聲)、陽平(第二聲)、上聲(第三聲)、去聲(第四聲)四個聲調,其中陰平、陽平是平聲,上聲、去聲是仄聲。

由於在小學推行拼音識字和普通話教學已有幾十年,目前中年以下的人一般都能分出普通話的四聲了。在通用的字典裡也能查到每個字的聲調。但是,舊體詩詞是以中古時代(唐宋)的讀音為準的,原本分平上去入四聲。

隨著時代的發展,語音的演變,中古四聲和現代漢語普通話裡的四聲,已經不完全一樣了。古代漢語裡的平聲在現代漢語普通話裡已分化為陰平、陽平,入聲已經消失,分別歸入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裡去了。

古代的入聲字現在被轉到上聲、去聲的可以不論,因為反正上、去、入三聲都是仄聲;被轉到陰平、陽平裡的入聲字就很容易被誤認為是平聲字。

因此,對入聲字要一個個地死記,好在這類字並不太多。只會講普通話或北方方言的人只能用這種笨辦法。所以,用普通話辨別平仄對於寫作舊體詩詞來說是不夠用和不準確的,有條件的人要藉助其他方法,最簡便最實用的方法就是用某些方言來辨別平仄,尤其是識別入聲。

擴充套件資料

平仄目的

詩詞的意境可以給人美感,可以取悅於讀者,或可以傳情達意,給人啟發。於是有人想到為何不讓詩詞的聲音也能給人美感,讀起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平仄之說就此誕生。

隨著平仄之說的刻意發展,到後來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制約了詩詞氣勢和意境的發揮和拓展,成了詩人的蹩腳鞋或包袱,大大地誤入歧途、有違初衷。

特別是平仄之說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因人而異,眾說紛紜,難以統

一、難以規範,讓學習的人無所適從,學會的人無法運用,這是對詩詞文學的自我封閉,對詩詞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極其不利。

詩詞的最終目的是走進大眾、服務大眾,我們不能因為傳統的不完善的平仄之說而拒人千里,讓人覺得高不可攀、望而生畏。詩詞只是文體的一種,應該走進課堂、走進課本、走進考卷,讓教師、學生乃至社會民眾都喜聞樂見、共同參與。

李白、王維、蘇東坡、辛棄疾等都曾有過不同程度的出律,所以現代人無論是創作或評判詩詞的好壞,都不應過於拘泥於詩詞格律、平仄之說,當以詩詞的意境為重、氣勢為重。至於詩詞的音調只要讀起來順口即可。

6樓:匿名使用者

第12聲是平聲第34聲是仄

普通話四個聲調等同於中古漢語四個聲調嗎?

7樓:手機使用者

喜歡寫作和研討格律詩詞的人,經常要為弄清所用字的平、仄聲而煩惱。

的確,由於年代久遠,漢語語音不斷髮展變化,古今讀音相差很大。不好好花點功夫,還真是弄不明白。

有不少人這樣認為:

現代漢語的四聲中,陰平、陽平為平,上聲、去聲為仄。對嗎?不完全對。

試舉幾個例子為證。

場、探、俱、筒、喻、燉、跑、摟,今讀音為上、去聲,按上面的說法,應當歸入仄聲,但古讀音卻全部是平聲。

一、七、

八、十、茗,今讀音為陰平、陽平,應當歸入平聲,但古讀音卻全部是仄聲。

中國古代文學史,分為上古、中古和近古三個時期。中古由魏晉初期起,止於明朝中葉。在此期間產生了不少在文學史上影響巨大的作品,如詩、詞、駢體文等。它們都與平仄密切相關。

現代漢語普通話有四個聲調: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其中陰平和陽平為平聲,上聲和去聲為仄聲――注意,這是我們現代人的分法。中古時期漢語也有四個聲調,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平上去入四聲,其中的上去入三聲為仄聲。

在語音的發展過程中,

中古漢語的平聲轉化為現代的陰平和陽平;中古漢語的上聲大部分轉化為現代的上聲,小部分轉化為去聲;中古漢語的去聲全部轉化為現代的去聲;而入聲的轉化最為複雜,現代漢語的四個聲調中都有。

現代漢語普通話中的仄聲(上聲和去聲)全部由中古漢語的仄聲(上、去、入三聲)轉化而來,而平聲還有一小部分來自入聲,所有現代漢語普通話中為仄聲的在中古漢語中亦為仄聲,而平聲則不一定。

如果把現代平聲中的中古入聲字辨認出來,那麼現代人根據普通話平仄來推測中古文學中的平仄,就不是很難了。以下五點方法很有用處:

一、現代漢語普通話中聲母是

b、d、g、j、z、zh

同時聲調為陽平的字,在中古漢語中為入聲字。如:拔、答、格、夾、雜、哲等。

二、關於多音字。現代的很多多音字在中古時為單音,根據一種讀音可以推知其在中古時為入聲,則該字在中古時為入聲字。如:

度,它的一個讀音為du(去聲),根據這個讀音我們無法斷定它在中古時為去聲字還時入聲字;但它還有一個讀音為duo(陽平)

,根據第一種方法推知該音由中古的入聲轉化而來,所以度

字在中古時為入聲字。

三、現代漢語普通話中韻母為ve的字(que、xue例外),音節為

zh、ch、sh+

uo的字,音節為

b、p、m、d、t、n、l

+ie的字,音節為f、z、c、s+a的字在中古時都為入聲字;現代漢語普通話中音節以n、ng結尾的字,音節為

zi、ci、si、er

的字都不是入聲字。

四、已知某個字為中古入聲字,則以它為聲旁的字為入聲字;反過來也是如此(已知某形聲字為中古入聲字,則它的聲旁或同聲旁的字為入聲字)。如:答

字根據第一種方法可推知其為中古入聲字,則其聲旁合

為入聲字,同聲旁的字盒為入聲字。

五、根據語言常識判斷。1.多背誦押入聲韻的詩詞。2.八成以上的成語第

二、四字平仄相反。3.聯絡當地方言。入聲字消失的方言地區,原為入聲字的字,讀音有時有規律。

除了上述五點,還可以藉助一些標註古今漢語讀音平仄對照的工具書,以及相關的電腦軟體。

普通話裡的四聲如何區分平仄如何分辨四聲平仄與入聲

簡單的說,一 二聲字是平聲,三 四聲字是仄聲。入聲字是仄聲。古詩所講平仄是聲調問題。中古時期 魏晉南北朝至宋末 漢字字音有四個聲調 平聲 上聲 去聲 入聲,簡稱 四聲 古詩所講的 平仄 就是針對這古 四聲 而歸類的 四類聲調歸併為 平聲 和 仄聲 兩大類,平聲本身為一大類,仍稱 平聲 或簡稱 平 上...

普通話中的中重格式怎樣定位,如何準備普通話考試?

普通話語音在詞語結構中並非都讀得一樣重,各音節的輕重分量 強弱程度不盡相同,大致可以分為四級 重 中 次輕 輕。當在讀 雙音節詞語 的時候,讀作 中 重 的格式,要判定為正確,因為詞典上沒有標註為輕聲。當應試者讀作 重 次輕 的格式,也不能算錯,也要判定為正確,因為在純正的普通話口語中大多是這樣讀的...

推廣普通話如何寫雙線字型,推廣普通話的藝術字型

2021年9月12日 18日是第24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週,為了增強全體師生語言文字運用意識和推廣普通話積極性,促進我校推廣普通話 國家通用手語和語言文字規範化工作不斷深入,屏山縣特殊教育學校組織開展了推普周系列活動。學校成立推普工作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召開動員大會,制定活動方案,各部門分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