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這句話出自《老子》(也就是《道德經》)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天地不仁: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仁者必造立施化,有恩有為,而受惠者反失其本真,反失其獨立性。天地任自然,無為無造,萬物自相治理,所以說不仁。
芻狗:用草紮成的狗,古人用來祭神。祭祀時,人們用匣子把芻狗裝著,給芻狗披上華麗的繡巾,莊重地把它供在神前,並不是愛它;祭祀畢,任人踐踏,棄之不顧,還把它燒掉,也不是恨它。
人閃對它無所謂親不親,仁不仁,天地對萬和物亦然。見《莊子·天運》。
聖人不仁:道家的聖人效法天地,王弼所謂「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所以說聖人不仁。
橐龠:橐是牛皮袋,古人冶鐵,用以鼓風熾火。龠是竹製吹管,連通牛皮袋以吹風。橐龠即古風箱。
屈(jue)《二聲》窮竭的意思。
數窮:物有定數,數窮而終。
譯文:天地是無所謂仁愛之心的,任由萬物自生自滅;聖人也是無所謂仁愛之心的,任由百姓自然生活。天地之間,不就像個風箱嗎?
當中雖是空間,而生生不窮,發動起來不斷地出風。言多有失有失,不如守中不發言,行不言之數,順應萬物之自然。
這是老子的「無為之為」,「無為而無所不為」的思想。
2樓:匿名使用者
沒啥意義,就是說老天要是沒有善心了,那天地間的一切就像小動物一樣任人宰割了。
3樓:匿名使用者
天地是無所謂仁愛之心的,任由萬物自生自滅。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什麼意思
4樓:古國大完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意思:老天並不仁慈,只把萬物當作沒有生命的貢品;然而聯絡上下文,這種理解有失偏頗。另一種理解則是認為老子想表達天地公平的觀點。
通俗點說:天地看待萬物是一樣的,不對誰特別好,也不對誰特別壞,一切隨其自然發展。換句話說,不管萬物變成什麼樣子,那是萬物自己的行為(包括運氣),與天地無關;天地順其自然,一切猶如隨風入夜,潤物無聲。
出自老子所著的《道德經》第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譯文:天地不情感用事,對萬物一視同仁,聖人不情感用事,對百姓一視同仁。(此處「百姓」應指貴族與平民)天地不言仁,滋養萬物,不求萬物的回報;聖人不言仁,為百姓做事,不求百姓的回報。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天地滋養著萬物,不會說自己多麼仁厚,不求萬物用草紮成的狗來表示祭拜他。所以天地不言仁,不爭仁,滋養著萬物,不求萬物回報他。聖人不會說自己多麼仁厚,為百姓做了事情,不需要百姓用芻狗那些來回報他,所以聖人不言仁,不爭仁,為百姓做事,不求百姓回報。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5樓:輪迴之朝朝暮暮
兩種視角下的不同感受…眾生感受到的就是天地的不仁(生老病死,有求皆苦。自然界中,強肉弱食。殺死了後再吃掉,就已歸文明瞭,通常那都是生吞活剝,何其的不仁。
眾生感覺到天地給予的,就是不仁)。…天地對眾生的態度,如同對待的是芻狗。芻狗是祭祀的替代,是祭品。
祭品代表的是神聖,是最頂級的替代的神聖物品。就是說,天地對眾生的態度是神聖的,給予的是最頂級的對待。
…道德經是什麼?其實就是從不同的事例中不斷地舉例,來證明所有事情都是陰陽一體,好與壞同具。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意思
天地不仁 以萬物為芻狗什麼意思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詳解,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什麼意思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是說天和地是自然存在的事物,沒有思想,沒有和我們一樣的感情和好惡,也就不可能有什麼仁愛的心。天和地是以其自然規律來運轉的,不會愛什麼,不會恨什麼,世間萬物對他們來說,和芻狗是一樣的。芻狗,古人用穀草紮成的用以祭祀天地神靈的狗,使用後就被棄掉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這其實就是...
古文翻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這個他們答的都不對 因為這裡面的含義只有聖人知道 普通人的回答都不全面 因為他們不是聖人 如果他們知道這句話的含義 他們就是聖人了今後這句話的意思 聖人會親自告訴大家的 天地無私愛,故曰不仁。芻狗,用草扎的狗,替代真狗的道具。天地無私愛,聖人亦無私愛,萬物是天地自我進化的道具,百姓同樣也是聖人自我進...
天地之始,萬物之母,是什麼意思,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的意思是什麼?謝謝
意思是 無 可以用來表述天地渾沌未開之際的狀況 而 有 則是宇宙萬物產生之本原的命名。出處 出自於春秋時期老子的 道德經 第一章。原文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 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恆無慾也,以觀其眇 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徼。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眇之門。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