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帳號已登出
中國古代城市思想應該說可以分為兩類:
1.以《周禮》為代表的禮法。
2.象天法地。
我覺得管子應該是傾向於後者。
管子》中「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溝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規矩,道路不必中準繩。」從功能和理性出發,與自然的和諧,也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對《周禮》單一城市佈局的補充。
後世其實很多城鎮的建設多多少少都受到了《管子》的影響,當然實際情況是兩者兼具,至於更傾向哪個,則要看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情況……
古代城市的三個基本要素:統治機構、手工業商業區、居住區。發展的四個階段:城市初生期、裡坊制確立期、裡坊制極盛期、
開放式街市期。
原始聚落。1、舊石器時代選址——地勢較高,臨近水源,洞口避開冬季風。
2、新時期時代。
1)仰韶文化(母系)渭水流域。
半坡遺址最為典型,分居住倉儲(陶窯)和墓葬三區,周圍壕塹,中大房子,圍合性。
2)龍山文化(父系)
防禦性的牆標誌著「城」的出現:在聚落外圍構築土城牆。
山東章丘龍山成子崖遺址,防禦性牆,私有化。
河南湯陰白營龍山晚起,呂字形平面佈局的居室出現。
3)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最早的榫卯技術。
二、夏商、西周的城市。
1、夏,可能有明版築夯土技術,傳統院落組合已經走向定型。
2、商邑:分為王邑、方國邑、諸侯邑。
3、周王城。
1)澤中、井田、營國。
古之王者,擇天下之中而立國,擇國之中而立宮,擇宮之中而立廟。」《呂氏春秋》
考工記·匠人》(成書,戰國時期)——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九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市朝一夫。」(理想王城模式)
若以井田制這一西周農耕組織制度來分析,一夫或為百步見方,九夫則為三百步(一里)見方的「井」。
商朝遺址中也有疑為「市」的痕跡,但比較確信的下線則是西周。
夯土版築在商周已經非常發達了,以「版」為築牆的度量單位。
2)聚居與閭里。
井田為商代農耕組織和城鄉空間的度量單位,閭里則是其組織單位。
3)陝西岐山鳳雛遺址 最早最嚴整的四合院 瓦的發明 出現鋪地方磚。
中國古代城市規劃的特點是什麼?
2樓:矯德樹雲
1.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具有統一性與多樣性的巧妙結合;以理性規劃為最高原則;城市形象爭取天時、地利、人和。使城市建設趨於對稱、序列,追求整體與完美,秩序與規律,和諧與統一的特點,這種高度理性美在世界上是無與倫比的。
2.強調嚴格有序的城市等級制度。家族聚居模式的底層院落式住宅對城市佈局的影響巨大。
為分清主次尊卑,產生了中軸線對稱的佈局手法。這種手法由住宅組合擴充套件到公共建築再擴充套件到城市。儒家思想(社會等級秩序)深刻影響中國古代城市規劃。
嚴謹、中心軸線對稱規劃佈局。
3.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天人合一之規劃理念,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存之觀念;充分考慮自然特色,不拘形式。
中國古代城市規劃的制度和思想主要體現的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城市規劃的制度和思想主要體現的是政治因素。
我國古代城市規劃思想?
4樓:疏曼華豆茶
1)西周是我國奴隸制社會發展的重要時期,對城市性質有了嚴格規劃,《周禮·考工記》記載「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前朝後市,市朝一夫。」這一思想基本成了我國古代城市規劃建設所秉承的思想體系。
2)東周時期產生了「諸子百家」,是我國古代城市規劃思想多元化時代,即有與《周禮·考工記》一脈相承的儒家思想,維護傳統的社會等級和宗教禮法,也有以管子為代表的交更思想,強調「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規矩,道路不必中準繩」的自然之上理念;管子認為城地選址應是「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溝防省」
建議看看《城市規劃原理》中對中國古代城市規劃思想的介紹。
中國古代的城市規劃思想有哪些?
5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中國古代的城市規劃思想,歸納起來,有以下6條。
1.選擇城址的區位原則——「擇天下之中而立國」
呂氏春秋》中關於擇都的原則是:「古之王者,擇天下之中而立國」。說明中心位置對於都城選擇的重要意義。在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條件下。中心位置是管理全區的最佳區位。
2.選擇城址的自然背景原則——「大山之下」「廣川之上」
古人對城市的給排水和防洪條件十分重視。《管子?乘馬》篇提出;「凡立國都,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廣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溝防省。」
3.城市的總體佈局原則———左祖右社,面朝後市」
周禮?考工記》對「天子」所在的都城總體佈局有明確的規定:「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
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市朝一夫。」祖廟、社稷、外朝、市場環繞皇宮對稱佈局,以宮為中心的南北中軸成為全城的主軸。
這一佈局原則對都城有深遠影響。在皇宮內部,前朝後寢,「內有九室,九嬪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
歷朝的皇宮基本上都遵循這一格局。
4.城市功能分割槽原則———仕者近公」「工買近市」
管子?大匡》篇指出「凡仕者近公,不仕與耕者近門,工買近市」。從政的住在衙門附近,從商從工的住在市場附近,「農民」住在城門附近,出入耕作方便,在沒有現代交通工具的時代,居住地接近工作地,可節約往返時間,有特殊意義。
5.道路佈局原則——「經塗九軌,環塗七軌,野塗五軌」
一軌相當周尺八尺,經塗是全城的幹道,東西和南北各三條。環塗是順城環路。野塗是城外道路。根據車流和**密度,城市道路可分成不同等級。
6.城市規模等級體系原則——「國都方九里,公國方七里、侯、伯方五里,子、男方三里」。
中國古代規劃思想及典型城市
6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的城市就存在著人為的規劃。中國傳統的城市規劃理論主要可以分成兩個大的方向:以《周禮考工記》為代表的,倫理的、社會學的規劃思想,以及以《管子》和後期的風水理論為代表的自然觀的、功能性的規劃理論。
周禮考工記》作為我國古代城市規劃理論中最具影響一部著作,很早就提出了我國城市,特別是都城的基本規劃思想和城市格局。它提出:「方九里,旁三門。
「經塗九軌,九經九緯。」,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等一系列理論。
這些理論一直影響著中國古代城市的建設,很多大城市,特別是政治性城市都是按照這種理論修建的。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唐朝的長安和北京城(元代和明清時期),清晰的街坊結構和筆直的街道,以及城牆和城門無不反映了《周禮考工記》中「禮」的思想。在這些城市中,城市本身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工人居住、生活的場所,城市已成為一種「符號」,它代表著一種社會關係和秩序。
人們生活其中,日復一日的受到空間秩序的影響,不覺中明確了自己的社會定位,而想超越自己原有的定位,是非常不容易的。這正好符合了統治的需要,所以我們不難發現《周禮考工記》的影響是如此的深淵,甚至當代的很多城市規劃中仍可見到它的影子。
相比《周禮考工記》的「符號」性,中國傳統的城市規劃理論中也有很理性、功能主義的一面,這集中反映在《管子》一書和後世的一些有關風水的理論中。《管子》成書於戰國時期,是後人假託管仲所作的政治名著。《管子》一書在很多方面對《周禮》進行了否定,在城市規劃領域,《管子》主張從實際出發,不重形式,不拘一格。
要「因天才,就地利」,不為宗法封建與禮制制度所約束。所以,「城廓不必中規矩,道路不必中準繩」。同時,在城市與山川環境因素的關係上,《管子》也提出「凡立國都,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廣川之上。
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溝防省」(《立政篇》)。這些理論對後世風水理論的形成和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7樓:前軍參謀
推薦一本書給你吧,《中國城市規劃思想》
我國古代有代表的城市規劃思想是,中國古代的城市規劃思想有哪些
1 西周是我國奴隸制社會發展的重要時期,對城市性質有了嚴格規劃,專 周禮 考工記 屬記載 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前朝後市,市朝一夫。這一思想基本成了我國古代城市規劃建設所秉承的思想體系。2 東周時期產生了 諸子百家 是我國古代城市規劃思想多元化時代,即有與 周禮...
中國古代城市發展歷程及特徵中國古代城市發展歷程及特徵
關於城市的定義,我國汗牛充棟的歷史文獻中有過許多解釋。我國古代的 城 與 市 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城,多是指四面圍以城牆 扼守交通要衝 具有防衛意義的軍事據點。城,郭也,都邑之地,築此以資保障者也 市,指的使交易市場。市,買賣所之也。貿 賈,市也 可見,凡進行買賣的交易場所即為市。從古文文獻記載城與市...
中國古代教育思想三大特徵,中國古代教育哲學思想的主要特點有四點到四點分別是什麼
中國古代教育思想三大特徵如下 1 重視教 育的社會作用。古人十分重視教育的社會作用。例如孔子認為,治理國家,除了使人口增加 百姓富足之外,還要加強對人民的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國家的真正強盛。孟子也十分強調教育在社會政治中的地位,明確提出 善政 不如 善教 的教育觀點。墨子則從 兼愛 的立場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