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泥土為主題寫作文以泥土為主題寫一篇作文

2021-03-05 09:20:12 字數 5574 閱讀 7958

1樓:匿名使用者

我從山林中學到了語文

又是芳草連天群鶯亂舞的日子。偷偷約了夥伴,騎著單車,來到一片流翠瀉玉的山林中。

我們的闖入打破了山林的寂靜,無數的鳥鳴響徹耳畔,帶來無法言說的愉悅。我只感覺到,我的心貼近了自然!

曾經無數次悶坐在令人窒息的教室裡,望著窗外吐著黑煙的煙囪,用枯燥的筆觸描寫婉轉的鳥鳴。可我**知道,這裡的天籟之音是絕不能描摹真切的,哪怕是從名家的文章裡體驗到的。曾經無數次抒寫潺潺的流水,用裝著感傷的心懷抒寫凋零的紅花,哪知山林中柔軟的泥土裡總有這樣一個聲音: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曾經無數次為自由而歌,為幸福為頌,卻從未如此細心地聆聽自然。鳥雀歸巢時,母親喂雛鳥流露出的溫馨;螞蟻共同奮鬥,搬運食物,表現出的頑強與團結;樹木草藤創造出的盤根錯節……一切的一切,又豈能是簡簡單單地從課本中領會得到的?

即使是生花的妙筆,也未必能詮釋透這神奇的自然的奧祕。

如果沒有那一次出遊,那一次「膽大包天」的舉動,我不會如此興奮、如此快慰地用行雲般的文筆寫出讓我自己激動不已的文字,不會憑藉這誇我自己,我驕傲而又忠實地說:「在莽莽山林中,我與大自然貼切的相處中,我發現了許多,領悟了許多,我用最純淨的心領悟了這句名言:『語文的內涵與生活的外延相等。

』」誰敢否認:語文源於生活。

2樓:匿名使用者

很久以前,我們就開始呼喚天才。可是直到現在,真正的天才還是寥若星辰。人們聊以**地說,天才本來就少,否則何以稱為天才呢?

其實他們錯了。魯迅早就指出:中國從來不缺乏天才,只是我們提供給天才的土壤太少了。

我願意把女孩兒看成一個未來的天才,她好學、勤奮而且聰明。可是我們看到她的成長不是一帆風順的,至少她的家人認為沒有為她做泥土的必要。

這樣的人太多了。多少個可能一覺醒來變成白天鵝的醜小鴨都是被這些人給扼殺了。他們也許認為,天才生下來就應當是一個好的提琴手:第一聲啼哭、哭不出好詩的嬰兒,絕無成為詩人的可能。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他們不懂,天才被他們「罵殺」了好多。

但幸好女孩兒遇到這位老婦。這是一位讓人不能不生敬意的教授,她不僅知道做泥土的必要性,而且還深諳育人之道。身為一名著名的器樂專家,能有如此胸襟著實了不起。

女孩兒在這裡得到了鼓勵。要知道,鼓勵對於人的成長,有多麼大的作用啊!沒有韓愈的危微笑,賈島也許只能在黃昏中獨自吟哦:

沒有魯迅的誇獎,巴金也許永遠只是個小小的文學青年。我不知道是否還有更多的例子,但我想,如果老婦不是微笑著說:「不錯,謝謝你。

」,那麼女孩兒恐怕真的要仍掉小提琴了。

以更高的讚許。她知道,當她以一個教授而非聾子的身份說一句「謝謝」的時候,也許會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泥土太貧瘠,花會死掉;泥土太肥沃,有些花也承受不起的。

被「捧殺」的天才,也是有的。

教授以身作則,告訴我們要做天才的泥土,她更教給我們,如何當好這份泥土。從她那裡,我們能學到的太多太多了。

像冬日的暖陽,給幼苗以溫暖,不會灼傷它們;像夏日的清泉,給幼苗以滋潤,不會凍傷它們――只是像老婦一樣靜靜地微笑,這樣,身邊才會有更多的天才。

魯迅先生號召我們都來做天才的泥土。我斗膽著加上一句:讓我們做好泥土。

3樓:匿名使用者

大自然以最獨特的手法,裝點了我們周圍,讓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感受心靈的美麗。

當清晨的第一縷金光撒像大地,走在陽光燦爛的小路上,不經意地一瞥,一朵花瓣,在枝頭滑落,伴隨著幾片落葉,飄飄揚揚地落在地上,微風輕輕吹拂,將它們帶到了那遙遠的天邊……

當我們駐足芳林,耳邊總響起婉轉而動聽的聲聲鳥語、陣陣歌聲。藍天上飛翔的鳥兒,展翅翱翔的雄鷹。它們都用自己最親切的語言表達自己對大自然的喜愛,用最柔美的歌聲表達對大自然的感謝,感謝大自然給了自己生命,感謝大自然給了自己一個美好幸福的家園。

當憩於靜靜的小池邊,遙望遠處那密密的竹林,實在是綠得可愛,一條幽幽的小徑直通遠方。低頭傾聽橋下的流水聲,淅瀝淅瀝地歡快而平靜地流淌,彷彿在與大自然愉快地私語,傾吐自己的心思與喜悅。

在瑟瑟的秋風中,落葉順著秋風飄到了地上。從相伴了一生的指頭上悄悄地落下來。它沒有一絲埋怨因為她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人類。

冬天,為了大樹的休息生養,它依然犧牲自己,不向大樹爭養分,不給母親添煩惱,斷然從樹上落下來,悄然離去,回到了哺育、撫養它的土壤中,化做養分,把自己的一切又全部獻給了大地。

當我們身臨浩瀚無垠的大海面前時,聽著海的呼吸,感受海的氣息,體會大海的那種種與世無爭、平靜和那深沉的力量以及那沉默的美。尤其是它那寬廣的胸懷,包容萬物的情懷。它對待世界萬物是最公平的。

當我們身處一瀉千里的長江,和那奔流不息的母親河黃河。看見它們那黃色的血脈,永久不息的生命力,那咆哮的力量和那博大的胸懷,足以讓每個中國人為它感到驕傲,它象徵著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靈魂。

當我們站在一望無際的內蒙古大草原上時,當我們站在雄偉的萬里長城腳下時,當我們站在神祕的**布搭拉宮時。我們都會驚歎祖國的建築是如此輝煌壯觀,祖國的文化是如此燦爛!大自然是如此神祕!

大自然的美,在與每一滴水,每一棵樹,每一朵花,每一株小草和每一塊石頭。感悟它那微弱而堅強美麗的精神。大自然的美,在與四季,感悟它生命的更換。

朋友,大自然的美需要我們投入它寬廣的懷抱,全身心地領悟。領悟它內在的那獨特的美,領悟人生,領悟哲理。那樣我們會擁有一顆善良的心,美麗的心,純潔的心。

那樣我們會很幸福地聆聽大自然的聲 !

4樓:匿名使用者

什麼才是我要的幸福,是擁有無盡的財富,是衣食無憂的生活,還是受人注目的地位,如果這些都不是,那麼什麼是幸福呢? 古往今來,無數人執著地追求著各自心目中的幸福,嫦娥懷抱著幸福的夢想,吞下了長生不老丹,飛上九天,成了月中仙子。可獨守著寒冷的廣寒宮,她是否會感到做神仙的幸福呢。

而渴望進入上流社會的馬蒂爾德,在戴上項鍊做著幸福的夢的同時,卻沒有想到這幸福是那樣地短暫,她為她的幸福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對嗜財如命的葛朗臺,擁有如山的金幣大概就是他最大的幸福吧。但當他年老力衰地坐在輪椅上盯著他的密室,甚至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仍念念不忘他的金子時,這樣的幸福是多麼的可悲。

許多時候人們往往對自己的幸福看不到,而感覺別人的幸福很耀眼。想不到別人的幸福也許對自己不適合,更想不到別人的幸福也許正是自己的墳墓。 當中國的封建學子們以「洞房花燭夜,金榜提名時」為人生的最大幸福,並且為之奮鬥終身時,吳敬梓則用他的筆給我們繪出一箇中舉後的范進喜極而瘋的場面,幸福就是如此嗎?

我懷疑了。 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杜甫有詩云: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是杜甫認為的幸福。「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自由自在的幸福是李白的人生寫照。司馬遷用「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詮釋著自己對幸福的理解,而登上岳陽樓的范仲淹面對滾滾的江水,吟誦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以此為幸福。 感嘆古人對幸福的深刻理解,我也漸漸得出自己要的幸福究竟是什麼樣的。

它不是千金的財富,不是受人注目的地位,而是為人,為別人著想的奉獻,是付出,這就是我要的幸福。 一份有自己聲音的幸福 作家朵拉有一句至理名言:第一個孩子都是一滴有自己聲音的水。

因而引發了我,我覺得每一份幸福也正如那一滴有自己聲音的水,你可以選擇其滴落的方式,但它的聲音你別無選擇。 人打一落地,便是一個生命個體,有自己必須經歷的人生,有自己的理想抱負,更有著對幸福不同的詮釋。假如,真的只有當幸福失去後才知道幸福的可貴,那麼還有誰有勇氣去追尋幸福呢?

幾千年前,執弓揮劍縱橫沙場的將軍認為勝利對他而言便是最大的幸福;儒家學者孟子認為「與民同樂」便幸福;幾百年前,在黑暗禮教中成長的哥白尼認為追尋真理便是一種幸福,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安培認為忘我工作,取得成功便是一種幸福;現在,金庸筆下武功蓋世的楊過與小龍女視轟轟轟烈烈的愛情為幸福;在網路中「醉生夢死」的「網蟲」們以處於虛構的世界馳騁為幸福……對於幸福的詮釋,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歷史條件,甚至於不同的人有著炯然不同的體會。 春天以花朵的形式過去了,夏天以枝葉的形式過去了,秋天以果實的形式過去了,冬天以冰雪的形式過去了。而我們的幸福,也會如春夏秋冬般呈現不同的形式,而後以不同的形式隨著我們的人生終入黃土。

因而我們要抓住屬於自己的幸福,不要老羨慕別人比自己幸福。計較多了,自己的幸福反而成了墳墓,你可知,幸福與墳墓本就差於一念之間? 有一首歌這麼唱著:

「平平淡淡才是真……」這便流露出了一種幸福感——平淡的生活,這對於一些人來講,這不算什麼,這能算幸福嗎?但對於一些在特殊崗位上或那些流浪人抑或亡命之徒而言,那便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幸福。而那些每天過著平淡生活的人,卻渴望著另一種幸福——轟轟烈烈、刺激……其實一個人如果願意時常保有尋覓幸福的心,那麼在事物的變遷之中,不論是生機盎然或枯落沉寂都可以看見幸福,那幸福原不在事物,而在於心靈、感覺乃至眼睛,因而每一個人的幸福都有各自的詮釋,你不必擔心你的幸福比別人的少一些。

因為,你的幸福有著自你心靈深處發出的聲音,你能聽得到嗎?那是來自天籟的如銀鈴般的聲音,你聽,多美妙啊!

5樓:匿名使用者

沒時間呀

太晚了才看見你的問題

早點看到的話就給你寫下

要知道我文采很好的

再有這樣的問題直接找我好了

包你滿意

以【_____的泥土】為題、補全題目、聯想、寫一篇500字詠物抒情的作文

6樓:匿名使用者

您好,這是一篇關於鄉村泥土的作文,您可以參考一下 鄉村是泥土做的。泥土是鄉村的靈魂,它是上蒼送給鄉村最好的禮物。 泥土與莊稼,莊稼與人,都是一一安排好了的,誰也離不開誰。

一團泥土,就是一句百讀不厭的**。曾祖父讀過,祖父讀過,父親讀過,我和弟妹們也讀過,我們的兒孫還要再繼續接著讀下去。一個生命,又一個生命,在泥土裡摸來摸去的,摸著摸著就摸老了,直到連泥土也摸不動的時候,這個生命就該被泥土撫摸了。

我曾仔細觀察過父親的那雙手,粗糙得跟老樹的皮沒有什麼兩樣,骨節粗大,十指變形,沒有一個完整的指甲。這雙手曾在土地上扒撓了八十多年,豆村的每一塊土地都曾留下他的手印,甚或每一個土團都曾感受過他的手溫。一次重病使他的右手致殘,無法再扶犁耕地,揮鎬掘土後,我勸他把家裡的那幾塊地讓給別人做,他咬咬牙艱難地作出了決定。

但他執意要留下一小塊自己做,說閒著也是閒著,種不動地,哪怕到地裡站一站,蹲一蹲,在田埂上坐一坐,彎腰扯幾把草,心裡也好受些。父親留下的這塊地頂多只有三分,春天種了玉米,接著又種了一茬芝麻。夏天我回豆村時,發現他和母親蹲在白花花的日頭底下,一個吃力地翻著土,一個用槌棒敲打著土坷垃。

目睹著這樣的情景,我的心裡一湧一湧的。於是我就跟他們說,這地不能再種了,要是熱出個好歹,不值得。父親一邊敲打著土塊,一邊說,再種最後一茬。

母親也附和說,再種最後一茬。這樣的話,他們已經跟我說過不下四五次了,每次都沒有兌現。季節一次次地向前延伸,父親的莊稼也跟著一次次地向前延伸。

其實我心裡是清楚的,只要父親和母親不倒下,這「最後一茬」就得一次次地向前延伸。 我們與土地和莊稼每相遇一次,都是一種緣分,是一個靈魂與另一個靈魂的默契和交流。莊稼來了一茬又一茬,又被我們送走了一茬又一茬。

每迎來一茬莊稼,我們就多一份希望;每送走一茬莊稼,我們就多一份充實。在這一次次的迎送之中,一代又一代的莊稼人微笑著走進泥土。試想,如果沒有它們一茬又一茬地陪伴著我們,我們的一生該是多麼蒼白啊!

播種的時候,我常常攥著種子遐想,這些種子去了泥土裡之後,它們再也不可能回到村莊裡來了,就像一個個日子。儘管它們會給我帶回更多的收穫,但我還是有些依依不捨。一茬一茬的莊稼綠了,一茬一茬的莊稼黃了,似乎都是轉瞬之間的事。

收割也是如此。當我用鐮刀把一棵棵成熟的莊稼攬在懷裡,它們好安靜啊!我知道又該送走一茬了。

躁動了一個春天,喧鬧了一個夏天,土地直到把所有的莊稼都送走了之後,這才坦然無憂地躺下來,在月光下深深地睡下,那飄蕩在田野上大團大團的濃霧,就是它綿長而舒緩的呼吸吧。

以快樂為主題寫作文以快樂為主題寫一篇作文600字

本文關鍵字 暗淡無光的毛毛蟲一直堅持著,終於有一天破蠶成蝶,翩翩起舞。我和它最大的相似點就是,我們的快樂都來自於堅持。牙牙學語時,一簸一顛的,我蹣跚地學著走路。來,寶貝,加油!媽媽和藹地呼喚著。撲通 一聲,我又摔了一跤,我也不清楚這是第幾次摔跤了。不知歷經了多少次嚎啕大哭的我,抿抿嘴,這次我沒有哭,...

以幸福為主題寫作文,以幸福為主題寫一篇作文

幸福是糖果的甜美,令人陶醉 幸福是蘭花的香氣,沁人心脾 幸福是迎面的清風,能吹來落葉,也能吹走沙礫,能在廣闊的大海吹蕩起一波漣漪,也能拂走心中不愉快的感覺。原來,幸福可以很簡單 全家人一起自由生活的情景時,心裡就自然會想,他們多麼幸福。幸福是親情的陪伴。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包含了母親對遊子的關愛...

以《放假了》為主題寫作文,以《放假了》為主題寫一篇作文

放假了 今天是放假第一天,我睡了個痛快,以此來消除一學期的疲憊。正當我做著好夢時,一隻強有力的大手把我從被窩裡揪了出來.媽媽大聲吼道 不許貪睡,好好學習 我急忙躲進了衛生間裡。反鎖好門,看著鏡中睡眼朦朧的我,我不禁打了個大大的哈欠。門外又傳來了老媽的聲音 看你將來能成一個什麼樣的人 突然想起 哈利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