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婷迷土兵
①《動》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②《動》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③《動》認為。《鄒忌諷齊王納諫》:「皆以美於徐公。」
④《介》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藉的工具、方法,可視情況譯為「拿」、「用」、「憑」、「把」等。《廉頗藺相如列傳》:「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⑤《介》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廉頗藺相如列傳》:「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⑥《介》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於」等。《捕蛇者說》:「而吾以捕蛇獨存。」《廉頗藺相如列傳》:「且以強秦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
⑦《介》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地點,可譯為「在」、「從」。《蘇武傳》:「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
⑧《介》表示動作、行為的物件,用法同「與」,可譯為「和」、「跟」;有時可譯為「率領、帶領」。《戰國策·周策》:「天下有變,王割漢中以楚和。
」《信陵君竊符救趙》:「(公子)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
⑨《連》表示並列或遞進關係,可譯為「而」、「又」、「並且」等,也可省去。《遊褒禪山記》:「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
⑩《連》表示承接關係,「以」前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後一動作行為的手段和方式,可譯為「而」,也可省去。《遊褒禪山記》:「予與四人擁火以入。」
⑾《連》表示因果關係,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由於」。《廉頗藺相如列傳》:「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⑿《連》表修飾和被修飾關係。《歸去來辭》:「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⒀《連》表目的關係,可譯為「而」「來」「用來」等。《師說》:「作《師說》以貽之。」
⒁《連》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或範圍,用法同現代漢語。《張衡傳》:「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⒂《連》表示在敘述某件事時又轉到另一件事上,可譯為「至於」。《柳毅傳》:「然自約其心者,達君之冤,餘無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豈有意哉!」
⒃《副》通「已」。已經。《陳涉世家》:「座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⒄《動》通「已」。停止。《齊桓晉文之事》:「無以,則王乎?」
⒅《副》只是。《馮諼客孟嘗君》:「君家所寡有者,以義耳。」
來自古漢語字典
2樓:匿名使用者
一、作動詞,譯為「認為、以為」。例句:
1、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兩小兒辯日》
2、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
3、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公輸》
4、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一、介詞,相當於「用」。例句:
1、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記》
2、 以衾擁覆,久而乃和。《送東陽馬生序》
3、 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核舟記》
4、 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涉世家》
二、介詞,相當於「把、拿」。例句:
1、 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陳涉世家》
2、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師表》
3、 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童趣》
4、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曹劌論戰》
三、介詞,可譯成「因、因為」。例句:
1、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送東陽馬生序》
2、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
3、 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
4、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四、有時與「是」連用為「是以」或「以是」,可理解為「因此」。例如:
1、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送東陽馬生序》
2、是以眾議舉寵為督。《出師表》
3、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出師表》
五、介詞,可譯為「憑藉」。例句: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曹劌論戰》
3、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4、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六、介詞,相當於「從、由」。例如:
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隆中對》
七、介詞,譯為「按照」。例如: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
八、連詞,相當於「用來、以便」。例句:
1、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
2、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陳涉世家》
3、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隆中對》
4、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狼》
九、連詞,表示順承,相當於「而」,也可不譯。例如:
1、手自筆錄,計日以還。《送東陽馬生序》
2、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巖。《小石潭記》
3、高祖因之以成帝業。《隆中對》
十、連詞,譯為「以致」。例如: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出師表》
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出師表》
十一、通「已」,已經。例如:
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
總之,「以」字在文言文中用法頗為靈活。在學習中,要仔細閱讀認真體會,並注意結合上下文來辨析它的不同含義和用法。
「以」字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3樓:文以立仁
"以"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1、動詞:
a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b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c認為。《鄒忌諷齊王納諫》:「皆以美於徐公。」
d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藉的工具、方法,可視情況譯為「拿」、「用」、「憑」、「把」等。《廉頗藺相如列傳》:「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2、介詞:
a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廉頗藺相如列傳》:「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b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於」等。《捕蛇者說》:「而吾以捕蛇獨存。」《廉頗藺相如列傳》:「且以強秦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
c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地點,可譯為「在」、「從」。《蘇武傳》:「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
d表示動作、行為的物件,用法同「與」,可譯為「和」、「跟」;有時可譯為「率領、帶領」。《戰國策·周策》:「天下有變,王割漢中以楚和。
」《信陵君竊符救趙》:「(公子)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
3、連詞:
a表示並列或遞進關係,可譯為「而」、「又」、「並且」等,也可省去。《遊褒禪山記》:「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
b表示承接關係,「以」前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後一動作行為的手段和方式,可譯為「而」,也可省去。《遊褒禪山記》:「予與四人擁火以入。」
c表示因果關係,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由於」。《廉頗藺相如列傳》:「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d表修飾和被修飾關係。《歸去來辭》:「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e表目的關係,可譯為「而」「來」「用來」等。《師說》:「作《師說》以貽之。」
f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或範圍,用法同現代漢語。《張衡傳》:「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g表示在敘述某件事時又轉到另一件事上,可譯為「至於」。《柳毅傳》:「然自約其心者,達君之冤,餘無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豈有意哉!」
4、副詞:
通「已」。已經。《陳涉世家》:「座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4樓:匿名使用者
以 [yǐ]:
用,拿,把,將:以一當十。以苦為樂。以身作則。以鄰為壑。以訛傳訛。以往鑑來。
依然,順,按照:以時啟閉。物以類聚。
因為:以人廢言。勿以善小而不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於(指時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目的在於:以待時機。以儆效尤。
文言連詞,與「而」用法相同:夢寐以求。
用在方位詞前,表明時間、方位、方向或數量的界限:以前。以內。
用在動詞後,類似詞的字尾:可以。得以。
古同「已」,已經。
太,甚:不以急乎?
及,連及:富以其鄰。
5樓:倚樓丶丶聽風雨
文言文中「以」作為介詞的用法是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你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好的,可以或者是連線詞或動詞之類。
7樓:本喵王下屬
以有「用」的意思,如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文言文以字的用法
8樓:匿名使用者
用作介詞。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以」字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藉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視情況譯為"用""拿""憑藉""依據""按照""用(憑)什麼身份"等。例如: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察今》)
(二)「以」字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例如: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三)「以」字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由於"。例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廉頗藺相如列傳》)
(四)「以」字引進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和處所,用法同"於",可譯為"在""從"。例如:餘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至於泰安。(《登泰山記》)
(五)「以」字表示動作、行為的物件,用法同"與",可譯為"和""跟";有時可譯為"率領""帶領"。例如:天下有變,王割漢中以楚和。(《戰國策?周策》)
擴充套件資料
以,音已(yǐ),當代用法如下:
用在單純的方位詞前,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如以前、二十歲以下。
表示用、拿,把,憑藉,如以少勝多、以毒攻毒,「……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表示因為,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表結果,譯為「導致」,如「……以塞忠諫之路也……」
表示目的,如以待時機。
表示於、在,如中華人民共和國以2023年10月1日宣告成立。
表示認為,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也作連詞,同「而」,如城高以厚。
9樓:咕嚕咕嚕
「以」字在初中語文教材文言文篇目中出現的頻率較高,其含義和用法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
一、作動詞,譯為「認為、以為」。
例句:1、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兩小兒辯日》
2、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
3、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公輸》
4、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介詞,相當於「用」。
例句:1、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記》
2、 以衾擁覆,久而乃和。《送東陽馬生序》
3、 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核舟記》
4、 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涉世家》
三、介詞,相當於「把、拿」。
例句:1、 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陳涉世家》
2、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師表》
3、 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童趣》
4、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曹劌論戰》
四、介詞,可譯成「因、因為」。
例句:1、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送東陽馬生序》
2、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
3、 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
4、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五、有時與「是」連用為「是以」或「以是」,可理解為「因此」。
例如:1、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送東陽馬生序》
2、是以眾議舉寵為督。《出師表》
3、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出師表》
六、介詞,可譯為「憑藉」。
例句: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曹劌論戰》
3、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4、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七、介詞,相當於「從、由」。例如: 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隆中對》
八、介詞,譯為「按照」。
例如: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
九、連詞,相當於「用來、以便」。
例句: 1、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
2、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陳涉世家》
3、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隆中對》
4、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狼》
十、連詞,表示順承,相當於「而」,也可不譯。
例如:1、手自筆錄,計日以還。《送東陽馬生序》
2、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巖。《小石潭記》
3、高祖因之以成帝業。《隆中對》
十一、連詞,譯為「以致」。例如: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出師表》
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出師表》
十二、通「已」,已經。
例如: 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 總之,「以」字在文言文中用法頗為靈活。
在學習中,要仔細閱讀認真體會,並注意結合上下文來辨析它的不同含義和用法
有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什麼以字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有以 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 有道理,有規律,有所作為,有什麼。表示具有某種條件 原因等。基本字義 有1 存在 關。方 得法 案可稽。備無患。目共睹。2 表示所屬 他 一本書。3 表示發生 出現 病。情況 變化。4 表示估量或比較 水 一丈多深。5 表示大 多 學問。6 用在某些動詞前面表示客氣 勞。請...
文言文中以的意思有哪幾種以字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以以五筆拆成c 以 1 因為,由於 例 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以 1 因為,由於 例 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臣是以無請也。惟三保勇而多藝,推為長。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以吾郡這發憤一擊,不敢復有株治。...
文言文中「早」的意思,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早 釋義 z o 名 早晨。過小孤山大孤山 二日 行未二里,忽風雲騰湧。名 某一時間的開始階段。花蕊夫人 宮詞 春楊柳引長條,倚岸沿堤一面高。副 趁早 早些。赤壁之戰 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 與之絕。副 幸而。水滸傳 三十七回 那大漢失驚道 真個是我哥哥!不做出來!文言文,主謂之間斷開,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