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無常》和《二十四孝圖》的寓意是什麼

2021-03-05 09:48:42 字數 6387 閱讀 7853

1樓:還天珠

伯道棄子救侄,想來也不過「棄」而已矣,昏妄人也必須說他將兒子捆在樹上,使他追不上來才肯歇手。正如將「肉麻當作有趣」一般,以不情為倫紀,誣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老萊子即是一例,道學先生以為他白璧無瑕時,他卻已在孩子的心中死掉了。

也就類似於現在流行的「把無知當個性」一個理兒。在這裡魯迅是想說「後之君子」愚昧無知,曲解了老祖宗的意思。其實從這篇文章裡也可看出魯迅先生對二十四孝圖是有著輕蔑態度的:

「我於高興之餘,接著就是掃興,因為我請人講完了二十四個故事之後,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難,對於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計劃,完全絕望了。"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於發生反感的"

」現在想起來,實在很覺得傻氣。"

2樓:狂人橫刀向天笑

魯迅的《無常》和《二十四孝圖 》的寓意是:描繪迷信傳說的勾魂使者,諷刺了當時自稱「正人君子」的軍閥統治文人;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嚴厲地批判了封建復古主義的倒行逆施。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

《無常》是現代著名作家魯迅所寫,出自魯迅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無常》描述兒時在鄉間迎神會和戲劇舞臺上所見的「無常」形象,說明「無常」這個「鬼而人,理而情」,爽直公正的形象受到民眾的喜愛,是因為人間沒有公正,惡人得不到惡報,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陰間」。文章在夾敘夾議中,對打著「公理」、「正義」旗號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諷刺。《無常》——無常是個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時候,看到母親哭死去的兒子那麼悲傷,決定放兒子「還陽半刻」,結果被頂頭上司閻羅王打了四十大棒。

文章在回憶無常的時候,時不時加進幾句對現實所謂正人君子的諷刺,虛幻的無常給予當時魯迅寂寞悲涼的心些許的安慰。 《無常》通過無常這個「鬼」和現實中的「人」對比,深刻地刻畫出了現實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醜惡面目《無常》中,從無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實中,作者既寫出了無常富於人情味的特點,又巧妙地諷刺了生活中那些虛偽的知識分子,入木三分。

《二十四孝圖》是現代著名作家魯迅所寫,出自魯迅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孝"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繫家庭關係的道德準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元代郭居敬輯錄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編成《二十四孝》。後來的印本都配上圖畫,通稱《二十四孝圖》,成為宣揚孝道的通俗讀物。

「孝道」是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精髓。

魯迅的《朝花夕拾》中的《無常》一文中, 帶有諷刺意味的句子有哪些?體會思想感情

3樓:夜未央灬晨曦

精彩片斷藤野先生從第29 自然段開始

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

無怪他們疑惑。但我接著便有參觀槍斃中國人的命運了。第二年添教黴菌學,細菌的形狀是

全用電影來顯示的,一段落已完而還沒有到下課的時候,便影幾片時事的**,自然都是日

本戰勝**的情形。但偏有中國人夾在裡邊:給**人做偵探,被日本軍捕獲,要槍斃了,

圍著看的也是一群中國人;在講堂裡的還有一個我。

「萬歲!」他們都拍掌歡呼起來。

這種歡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這一聲卻特別聽得刺耳。此後回到中國來,我

看見那些閒看槍斃犯人的人們,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彩,——嗚呼,無法可想!但在那

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

《狗•貓•鼠》——在這篇文章裡,魯迅先生清算貓的罪行:第一,貓對自己捉到的獵物,總是盡情玩弄夠了,才吃下去;第二,它與獅虎同族,卻天生一副媚態;第三,它老在配合時嗥叫,令人心煩;第四,它吃了我小時候心愛的一隻小隱鼠。雖然後來證實並非貓所害,但我對貓是不會產生好感的,何況它後來確實吃了小兔子!

這篇文章取了「貓」這樣一個型別,尖銳而又形象地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

《阿長與〈山海經〉》——阿長是魯迅小時候的保姆。記述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描寫了長媽媽善良、樸實而又迷信、嘮叨、「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的性格;對她尋購贈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之情,充滿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懷念。

《二十四孝圖》——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配有圖畫,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魯迅先生從自己小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入手,重點描寫了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揭示了中國兒童可憐《五猖會》——五猖會是一個迎神賽會,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個節日。記述兒時盼望**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和被父親強迫背誦《鑑略》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無常》——無常是個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時候,看到母親哭死去的兒子那麼悲傷,決定放兒子「還陽半刻」,結果被頂頭上司閻羅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憶無常的時候,時不時加進幾句對現實所謂正人君子的諷刺,虛幻的無常給予當時魯迅寂寞悲涼的心些許的安慰。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於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櫥教育的尖銳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

《父親的病》——父親被庸醫治死,一直是埋在魯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點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鎖記》——魯迅在這篇文章裡主要回憶了自己離開紹興去南京求學的過程。作品描述了當時的江南水師學堂和礦務鐵路學堂的種種弊端和求知的艱難,批評了洋務派辦學的「烏煙瘴氣」。作者記述了最初接觸進化論的興奮心情和不顧老輩反對,如飢如渴地閱讀《天演論》的情景,表現出探求真理的強烈慾望。

《藤野先生》——記錄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敘述在仙台醫專受日本學生歧視、侮辱和決定棄醫從文的經過。作者突出地記述了日本老師藤野先生的嚴謹、正直、熱誠、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情的懷念。

《範愛農》——追敘作者在日留學時和回國後與範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範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中出現的四個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師、朋友和父親。

長媽媽——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儲存著樸實善良的愛,令作者永生難忘。從長媽媽身上,我們看到魯迅對底層勞動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們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頌他們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異國醫學教授,因為表現出平等待人的態度,因為關心弱國子民的學業,他樸素而偉大的人格令人肅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們不設身處地地想象魯迅當時的處境,便很難感受到這位老師的偉大之處。

範愛農——一位覺醒的知識分子,但是無法在黑暗社會立足。他無法與狂人一樣,最終與這個社會妥協,也無法像n先生一樣忘卻,所以他的內心痛苦、悲涼,我們和魯迅先生一樣,疑心他是自殺的。

父親——父親曾讓童年魯迅困惑過,因為在他興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會時,勒令他背書。但是,魯迅從來沒有指責過自己的父親,他懺悔的是自己沒有讓父親安靜地死去,這讓他的心靈永遠不安永遠

提問者評價

謝啦!幸苦你了!

4樓:顧雨蔚

無常有人情味,人沒有那句

5樓:花開茶靡

諷刺了 舊社會封建的思想

關於魯迅《無常》 100

6樓:永遠的曼巴

《無常》是魯迅在2023年7月撰寫的文章,發表在半月刊《莽原》第一卷第十三期。文章在夾敘夾議中,對打著「公理」、「正義」旗號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諷刺。

無常是個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時候,看到母親哭死去的兒子那麼悲傷,決定放兒子「還陽半刻」,結果被頂頭上司閻羅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憶無常的時候,時不時加進幾句對現實所謂正人君子的諷刺,虛幻的無常給予當時魯迅寂寞悲涼的心些許的安慰。

這是魯迅先生寫的鄉下人不可能做到的事。我很喜歡這句話,他對當時鄉下人的生活理念用深刻而美好的語言描繪得淋漓盡致。魯迅認為鄉下人不會寫出這種「熱昏似的妙語」,也寫出了當時鄉下人的素質低下,為後文寫活無常作鋪墊。

但是,和無常開玩笑,是大家都有此意的,因為他爽直,愛發議論,有人情,——要尋真實的朋友,倒還是他妥當。

這句話透露出魯迅先生對活無常的敬佩之情,從對他的尊稱「活無常先生」可以看出。既然連一個鬼都可以如此賦有人情味,那我們作為一個人又何嘗不可呢?所以魯迅先生也是要借無常的「重人情」來啟示我們。

作為一個人,法理固然重要,但也要像活無常先生一樣賦有濃烈的同情心。

7樓:尚藝璇

魯迅先生幼年時在家鄉紹興,受民間文化的薰陶很深。民間文化在他的世界觀和藝術觀的形成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除了**所受民間文化的影響明顯可見外,他於1926-2023年間,連續寫了一系列回憶兒童時代所接觸的民間藝術的文章,後收在《朝花夕拾》中。

《無常》便是其中的一篇。 無常是冥界的鬼厲之屬,專司勾攝生人之魂。此鬼在各地的東嶽廟的陰司殿廊中,都有泥塑像。

但出現在紹興迎神賽會和目連戲中的無常,卻是一個討人喜歡的角色,頗引起少年魯迅的好感。兒時的印象,深深地鐫刻在魯迅的頭腦裡,以致他能在30年後寫的文章中,還把這個鬼厲描繪得那樣活龍活現,甚至從民俗學家的立場都難以挑出什麼紕漏。他蒐集過、也託朋友蒐集過許多帶畫像的書籍,如《二十四孝圖》、《百孝圖》、《二百冊雄才大略圖》、《玉曆鈔傳警世》等。

常惠是魯迅當年在北京教育部工作期間的朋友,在《歌謠》週刊作編輯,他為魯迅蒐集到的《玉曆至寶鈔》,有北京龍光齋本、鑑光齋本;天津思過齋本、石印局本;南京李光明莊本。章矛塵(即作家章廷謙,筆名川島)為他蒐集到的有杭州瑪瑙經房本、紹興許廣記本以及當時印行的石印本。魯迅憑記憶,又參考各地不同刻本的《玉曆鈔傳》中的無常影象,於2023年6月25日畫了一幅「活無常」像,作為《朝花夕拾》的插圖,並發表在《莽原》半月刊第2卷第15期上。

無常是魯迅從兒時起就很喜愛的一個鬼而人,因為他活潑詼諧,不像其他厲鬼的猙獰恐怖。魯迅在談到他少時在紹興迎神賽會上見到的諸鬼情形說:「至於我們――我相信,我和許多人――所最願意看的,卻在活無常。

他不但活潑而詼諧,單是那渾身雪白這一點,在紅紅綠綠中就有『鶴立雞群』之概。只要望見一頂白紙的高帽子和他手裡的破芭蕉扇的影子,大家就都有些緊張,而且高興起來了。」他還說:

《玉曆鈔傳》上畫的無常像,「身上穿的是斬衰凶服,腰間束的是草繩,腳穿草鞋,項掛紙錠;手上是破芭蕉扇、鐵索、算盤;肩膀是聳起的,頭髮卻披下來;眉眼的外梢都向下,像一個『八』字。頭上一頂長方帽,下大頂小,按比例一算,該有二尺高罷;在正面,就是遺老遺少們所戴瓜皮小帽的綴一粒珠子或一塊寶石的地方,直寫著四個字道:『一見有喜』。

」(按:據呂威《財神信仰》,浙江餘姚的無常,穿白長衫、戴白高帽,帽子上寫著「天下太平」字樣,當地稱「白無常」;浙江奉化的無常,則穿黑長衫、戴黑高帽,帽子上寫的是「一見生財」字樣。)從魯迅的敘述來看,這個無常也確是個「一見就喜」的鬼而人,在他身上顯示著民間的智慧和幽默。

目連戲裡的無常所以受到人們的喜愛,還在於他的裝束和動作富有人情味。他說:「在廟裡泥塑的,在書上墨印的模樣上,是看不出他那可愛來的。

最好是去看戲。但看普通的戲也不行,必須看『大戲』或者『目連戲』。……在許多人期待著惡人的沒落的凝望中,他(無常)出來了,服飾比畫上還簡單,不拿鐵索,也不帶算盤,就是雪白的一條莽漢,粉面朱脣,眉黑如漆,蹙著,不知道是在笑還是在哭。

但他一出臺就須打一百零八個嚏,同時也放一百零八個屁,這才自述他的履歷。……一切鬼眾中,就是他有點人情。……我至今還確鑿記得,在故鄉時候,和『下等人』一同,常常這樣高興地正視過這個鬼而人,理而情,可怖而可愛的無常;而且欣賞他臉上的哭或笑,口頭的硬語與諧詼。

」 他說這個勾人生魂的無常先生「於古無徵」,因而他在畫這個形象時,也就思想很放得開,不受拘束。他所畫的「活無常」是一個勾人生魂的使者,即溝通人間與冥界之間的使者,與畫書上的、陰司裡的、迎神賽會上的以及目連戲裡的無常都有所差異。在這個形象身上,注入了作者對這個鬼魂角色的獨特感受和理解。

他本來是想從買到的畫書上撕下一幅無常畫像來作他的文章的插圖的,但他終於放棄了這樣的想法,一者因為他所得到的那些書都不是他幼年時候所見的那一部,二者因為他確信自己的記憶並沒有錯,所以決定選取兩個標本――一個是南京本的「死有分」,一個是廣州本的「活無常」――自己動手畫一個「我所記得的目連戲或迎神賽會中的活無常」,一個有更多的「親近」感的活無常。 我們看到,魯迅筆下的活無常,形象栩栩如生,身穿喪服,腰間束以草繩,左手拿著鎖,腳穿草鞋,脖子上掛著一串紙錢,右手拿著一把破芭蕉扇。長髮披肩,兩肩高聳,眉眼外梢向下,頭上戴一頂二尺來高的尖頂長方帽。

畫像的左邊題有邊款:「那怕你,銅牆鐵壁!」這是目連戲裡活無常的一句唱詞,魯迅省略了下面的另一句:

「那怕你,皇親國戚!」這兩句唱詞,很能說明無常的性格,不管你是尋常百姓,還是皇親國戚,在他那裡都是一樣的。這也是活無常所以能引起普通老百姓喜歡的一個原因吧。

作為畫面的構思之一,右下方魯迅影印剪輯了廣州本《玉曆鈔傳》的「死有分」像;左下方影印剪輯了南京本《玉曆至寶鈔》的「活無常」像,使得畫面上的活無常這個鬼人不至於很單調,使畫面上大片的空白得以填補起來,同時也使觀者能夠在比較中馳騁想象。 魯迅有妙理妙言:「《玉曆》式的思想是很粗淺的:

『活無常』和『死有分』,合起來是人生的象徵。人將死時,本只須『死有分』來到。因為他一到,這時候,也就可見『活無常』。

」(《後記》)活無常,一個「鬼而人,理而情,可怖而可愛」的鬼魂形象,因魯迅的文章和圖畫而流傳下來

《二十四孝圖》的主題,二十四孝圖的主題 主要內容 人物形象

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二十四孝故事 是中國元朝成書的一本宣揚傳統儒家孝道的蒙養讀物,其中選輯了為封建王朝所稱頌的自上古至宋代的24個孝男孝女的事蹟,敘之以文,詠之以詩,繪之以圖,目的在於 用訓童蒙 即培養兒童的封建孝德,並在民間廣泛流傳。在舊社會,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

魯迅在《二十四孝圖》裡,針對,《二十四孝圖》一文中,魯迅對封建孝道持什麼樣的態度?

針對郭巨埋兒 老萊娛親 臥冰求鯉等孝道故事。作品著重分析了 臥冰求鯉 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將 肉麻當作有趣 誣衊了古人 老萊娛親 郭巨埋兒 等孝道故事,以不情為倫紀,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 二十四孝圖 講的是作者憶述兒時閱讀 二十四孝圖 的感受。臥冰求鯉 老萊娛親 郭巨埋兒 二十四孝圖...

關於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圖,到底想表達什麼

24孝圖中,把埋兒看作孝,魯迅先生是想諷刺封建社會。這段議論是針對那些反對白話文的人的,順便諷刺了陳西瀅對他的攻擊。只要對於白話來加以謀害者,都應該滅亡!這話聽起來很惡毒,歇斯底里,和西洋紳士的體面格格不入,所以紳士不願聽,要掩住耳朵。後面帶引號的是陳西瀅攻擊魯迅的話,說他喜歡罵人。魯迅引用他的話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