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誡子書的啟示

2021-03-06 22:35:24 字數 4933 閱讀 4218

1樓:匿名使用者

《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譯文] 有道德修養的人,是這樣進行修養鍛鍊的,他們以靜思反省來使自己盡善盡美,以儉樸節約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慾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不安定清靜就不能為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要學得真知必須使身心在寧靜中研究**,人們的才能是從不斷的學習中積累起來的;不下苦功學習就不能增長與發揚自己的才幹;沒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學業成功。

縱慾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險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節操高尚。如果年華與歲月虛度,志願隨時日消磨,最終就會像枯枝落葉般一天天衰老下去。這樣的人不會為社會所用而益於社會,只有悲傷地困守在自己的窮家破舍裡。

到那時再悔也來不及了。

一、關於《誡子書》與加強教育的主要內容

上文中,諸葛亮所提「德、志、學」發展至今,與我們上個世紀

七、八十年代每個人接受教育的內容,可謂「德、智、體、美」等並無實質性差別,「德」當然指的是德育,也是品德教育和道德修養;「智」指的是智力教育,也即指的是學習成績;「體」指的是體育鍛煉,要有一個好的身體,才能夠去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美」指的是身心完美,形體的美與心靈的美,而這幾方面又與德、智、體三項密切相關,所以,後來也不再過多提及,主要指德、智、體三方面全面發展。現在看來,每個人在學習、成長過程中,都必須加強這幾方面的培養和鍛鍊,每項內容都是極為重要的,否則,難以實現社會發展的每一個階段性目標。

二、關於道德修養

其實,我國自古至今,從孔子、老子、孟子、旬子等哲學家、教育家,到諸葛亮及近現代的每一位偉人,均首先注重道德品行的修煉與提高,不養成良好、高尚的道德品行,則難以勝任社會的需要,更難以在社會上立足。

第一,要經常性的靜思反省。這也是我們所提倡的要經常性地自我對照檢查,要善於自己發現自己思想、靈魂深處的缺點、錯誤,徹底反省、檢查自己,防止在不知不覺中放任自己的思想道德不足的錯誤,缺點氾濫。

第二、要儉樸節約。每一個善於吃苦耐勞的人,知道「鋤禾」的道理,而如果不善於儉樸節約,或者因為一時高興而忘記了以前所遭受的痛苦,仍然會陷入不應有的錯誤境地。時刻保持儉樸節約,實際上也是保持清醒的頭腦,經常對照檢查自己,不因生活、待遇改善而沾沾自喜,甚至走向腐化、墮落。

從古至今,幾乎每個朝代走向衰亡,都是因為沒有能夠保持艱苦創業時的儉樸節約,一度揮霍無度,放鬆了思想警惕,就會犯下不可饒恕的錯誤,其後果是無法彌補的。例如戰國時期的吳國,吳王夫差 整天迷戀於美貌的西施,不再理朝治和加強國防建設,結果在派兵攻打別國時,被越王勾踐乘虛發兵滅掉吳國,導致吳王夫差自殺,國**亡的慘狀。儉樸節約,時刻警醒是多麼的重要啊!

第三,清心寡慾才能志向堅定。每個人並非生就即成為偉人、聖人,孔老夫子一生都是不得志的,雖有鴻鵠之志,然而,卻沒有能夠親自去改變國家和人民的命運,不能改變歷史程序。然而,他的儒家思想卻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對中國人民居然產生了二千多年的深遠影響。

作為一個平凡的人,我們似乎沒有必要設想由自己來改變歷史,由自己的努力來控制誰、操縱誰。唯有清心寡慾,方能使自己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始終不忘自己應當樹立和已經樹立的抱負和目標,孜孜以求之,哪怕奮鬥終生亦未取得成功,起碼說明我們已經付出了努力,並非三心二意,也未朝令夕改,我們是有信仰的,是願意為理想而奮鬥的人。

作為職業法官,我們的理想就是追求法律至上、法律神聖,通過法律的實施來實現正義和公平。任何凌駕於法律之上的人都將被社會所不恥,將受到人們的唾棄。為了實現理想境界,必須保持良好的心態,清心寡慾,以實現社會正義為已任,努力克服社會不良風氣的侵襲,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掃除前進征程上的絆腳石、攔路虎。

三、關於持之以恆的努力學習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稱,「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意思是說,不安定清靜就不能為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要學得真知必須使身心在寧靜中研究**,人們的才能是從不斷的學習中積累起來的;不下苦功學習就不能增長與發揚自己的才幹;沒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學業成功。諸葛先生的闡述已經十分精闢了,結合當前的工作實踐,恐需在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努力:

(一)學習中的鍛鍊

當前的實際是大家的學歷越來越高,無疑來到我們中間的年青賤賣是經過了長期的刻苦學習的,如果沒有長期的努力,也不會成為我們中的一份子。然而,必須清醒地認識這樣一個現實,當你來到實踐中之前,你學習的畢竟只是書本上的知識,書本上的知識是否已經足夠豐富、淵博,是否能夠得到應用,是需要實踐工作的檢驗的。公認的,理論與實踐的脫節,是古今、中外各行各業所普遍存在的,並非說說而已。

如何使理論知識能夠在實踐中得到應用,而且可用,必須要做到:第一,應將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反覆進行檢驗,可以將理論知識的適用起到進一步的發展作用,不至於使理論知識成為僵化的、無法使用的東西。第二,要不斷加強實踐,因為理論常常是落後於實踐的,不少知識需要在實踐中得到豐富和發展,這就是實踐的擴充套件開啟了空間,實踐豐富了,反過來可以影響理論的修正和不斷完善,這其實也是我們人類加強自我完善的一個良好途徑,為什麼不能充分利用呢!

學習中的鍛鍊和鍛鍊中的學習,都在於鼓舞人們不斷地在實際工作中完善自我,在實踐中求得理論的更新與發展。

(二)持之以恆的態度

以前,有不少人因為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難,便不再努力,甚至放棄了自己的學業與研究方向,最終真的一事無成。對於此,似應學習孔明先生所倡導的堅定不移和持之以恆的學習態度。不論是過去、現在和未來,都可能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心態,真的就可能輕言放棄,最後變得祿祿無力。

我想每個人都不想成為沒有理想的人,也不想成為一個一事無成的人,大家都在考慮以百倍的信心,千倍的熱情,萬倍的努力對待自己的學習、工作和事業,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成功遠遠大於失敗的可能性。尤其是當我們面前有了成功的榜樣,我們還會猶豫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榜樣堅定了我們的信心,榜樣帶給我們前進和奮鬥的力量。唯有踏踏實實,多下苦功,才能學到紮實的知識,才能勝任我們繁重的司法審判工作;堅持經常性的學習,經常性的知識更新,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才能在事實的實踐中發揮出無盡的力量,也才能無愧於時代的要求,不辱沒我們肩負的歷史使命。古人的教訓,多年來一直為人們所遵從,一直成為後人的榜樣,年代越久遠,似乎這種榜樣的力量和影響越強大,越能鼓舞每一個後來人學好、用好我們的理論,促進理想的達成。

(三)積累的功效

學習和工作中的經驗、教訓是值得積累和總結的,尤其值得年青一代在自己學業的進展中應當加強知識的積累,善於在學習中總結不同科目、不同時期的知識,在總結中得出自己的心得體會,為日後的創造和創新奠定基礎。同樣的,在進入工作狀態後,經驗的得得和總結依然至關重要。為什麼初涉裁判工作的人會有與老同志許多不同的想法,對同型別案件的處理會產生較大的差異?

實際上就差在對實踐經驗的體會和總結上。如果沒有取得基本的經驗,肯定對同一類問題的思考會產生一定的不確定性,會發生朝令夕改,甚至完全相佐的處置意見。幸好我們所從事的是社會科學工作,有相當的彈性可言,而如果從事的是自然科學的工作,或者醫學工作,可能會由於計算資料的錯誤,而導致整個工程的設計失敗,也可能會將病人身體乃至生命毀於一旦。

這雖然是一些常規性的經驗積累和反覆檢驗,可以得出明確的帶有規律性的操作方案、規範,而如果有意、無意地放棄對規律性的總結,將來會造成什麼樣的不良後果呢?無非是剛愎自用、先入為主,將來會誰的話都聽不進去,只是一意孤行地行事。這能夠成就遠大理想而被社會和人民所認可嗎?

是否取得成就,不完全在於個人單槍匹馬地奮鬥,許多場合要靠集體的力量,要依靠前人的經驗與成就的支援。任何幻想自己能夠成就某一事業的想法都是幼稚的,那必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終究難以成就氣候。

四、避免虛度,防止後悔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明確講到了不能夠把握時機勤奮學習,或者虛度光陰,終將一事無成的後果,也告誡他的子孫後代們不要到時再後悔而來不及。有恆心、有毅力終將會取得成功,只不過是成功的大小不一樣,程度有區別,一旦努力了,把握住了所有的機會,就意味著將來的成功的到來。只要盡到了努力,哪怕沒有達到我們所期待的光輝頂點,也用不著在後悔,因為我們終於成了有益於社會、有益於人民的人,我們的所作所為無悔於時代的要求!

一要切忌天天立志,天天不努力。光陰似箭,時光如梭,一旦錯過,將很難再追回。今天已經不同於古代,在古代多讀書、苦讀書就是成功的捷徑,而由於今天經濟、社會科技、文明發展的迅速,知識更新加快,越來越重視集體的力量,所以,每個人必須加快努力學習和工作的節奏,跟上社會前進的步伐。

如果要取得較大成功,必須超前於時代發展的速度與節奏,善於引領時代,科學前進的節奏和步伐,方可立於主動地位,立於不敗之地。

二要切忌濫竽充數,防止被「洗刷」出前進的隊伍。學習和進步是一個問題的兩個不同方面。我們追求更高、更嚴的標準,更高的境界,要取得更大的進步和成就,必須成為這支隊伍中的佼佼者,必須在時代的洪流中居於前列、引領的位置,如果表現不佳,或者經常出現不應有的錯誤,將很容易被滾滾向前的洪流洗刷出前進的隊伍,因為快節奏的隊伍難以給每個人留出歇腳的地點和時間,甚至多喘口氣都是不可能的。

必須時刻鍛鍊自己的本領,不至於被時代落下,不至於被同伴落下;只有不斷勤奮的努力,才能不斷地向更高境界邁進。

三要切忌固步自封,固守陳舊的將被改革的舊有的產物。二千多年的改革歷程已經充分證明,我們國家能夠用半個世紀走完西方發達國家需要一個多世紀才能走完的前進歷程。當我們距離西方發達國家越來越近的時候,這也是我們所面臨最難解決的困難的時候,放棄條條框框,放下固步自封的架子,不要再固守陳舊觀念,才能夠得到全世界絕大多數愛好和平和文明國家的認可,我們才能夠在市場經濟的大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

如果還在抱守陳舊觀念,前進的步伐必定越來越沉重,甚至會給我們改革開放事業拖了後腿。不論過去有多少缺點、是否有缺點,只要在不斷的學習進步中放棄落後的、差的、不符合法律要求的,勇敢地吸取先進、科學、進步的知識和方法,必定能夠在社會進步中做出每個人應有的貢獻,而無愧於古人對我們的教訓和鼓勵。

人類文明歷史長河已經過去了

七、八千年,今後將進入電子化、現代化、科學化的時代。不光是中國人民,任何一個愛好科學、文明、進步的人,都有享受科技進步和發展所取得成果的權利,都有在前人取得成就基礎上繼續艱苦奮鬥,勇於創新的責任和義務。前人的理想將在我們這一代,以及今後世世代代有理想、有志向的年青人身上成為現實。

古人的教育思想、方法雖然簡單,卻是精闢、現實的,已經鼓舞了近二千年的國人不斷髮奮努力,也必將督促我們每個人不斷髮奮努力,去實現人類共同的、更高境界的理想,即把全人類建成更加文明、科學、民主的大家庭。

諸葛亮的《戒子書》的原文諸葛亮《誡子書》的原文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薄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譯文 德才兼備人的品行,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

諸葛亮寫《誡子書》中的儉以養德是什麼意思

這是一個和 靜以修 身 經常同時出現的詞語,有關這個片語解釋如下 一 簡介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出於諸葛亮 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指恬靜以修善自身,儉樸以淳養品德。二 詳解 恬靜以修善自身,儉樸以淳養品德。更為通俗一點就是 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

諸葛亮的誡子書認為成才的條件是什麼他們之間有什麼關係(用原文回答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的誡子書認為成才的條件是什麼他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諸葛亮的誡子書認為成才的條件是要勤學苦學,勵精圖治,修身養性,切忌心浮氣躁且養成淡泊寧靜的修養。成才的幾個條件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如果不能淡泊寧靜就無法明確自己的志向是什麼,如果不明確自己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