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舊唐書》劉晏傳,原文節選:
是月庚午,晏已受誅,使回奏報,誣晏以忠州謀叛,下詔暴言其罪,時年六十六,天下冤之。家屬徙嶺表,連累者數十人。貞元五年,上悟,方錄晏子執經,授太常博士;少子宗經,祕書郎。
執經上請削官贈父,特追贈鄭州刺史。
節選譯文:
建中三年(782)七月,有詔命宦官處死劉晏,享年六十五歲。死後十幾天,處死劉晏的詔書才發出,並宣佈了他的罪狀,他家親人被髮配到嶺南,朝中受牽連的有幾十人,全國都認為冤枉。當時楊炎兼任刪定使,提議沒收家產,眾人認為不應該,才不提了。
但已經命**清點了家產,只有各種書兩車,糧食幾斛,人們都佩服劉晏的清廉。淄青節度使李正己上奏說殺劉晏太過分,沒有驗證事實,先殺後下詔,全國人都吃驚惋惜,請求把他的妻子兒女接回來。沒有答覆。
興元初年,皇帝漸漸醒悟,才准許她們回來安葬劉晏。貞元五年(789),又任命劉晏的兒子劉執經為太常博士、劉宗經為祕書郎。劉執經捐出官職,請求追贈父親,皇帝下詔追贈劉晏為鄭州刺史,又加封為司徒。
2樓:116貝貝愛
劉晏的字叫士安,曹州南華縣人。唐玄宗在泰山封禪,劉晏才八歲,獻頌文到皇帝駐處,皇帝對他年幼能文感到驚奇,令宰相張說考查他,張說稱:「是國寶。
」當即封為太子正字官。大官們紛紛邀請,號稱神童,名聲轟動一時。天寶中期,多次升官後任夏縣縣令,沒有督繳過賦稅,但繳納沒有違期的。
被推舉為賢良方正,授任溫縣縣令,任職處都有善政可供記載,人民都刻碑傳誦。又升任侍御史。
安祿山叛亂,他避亂到襄陽。永王李瞞任命劉晏為**,他堅決推辭了。他寫信給房,談論分封和古代不同:
「現眾王從宮廷到外面去任職,一下子希望建齊桓、晉文公的功勞,不可能!」有詔任命他為度支郎中,兼任侍御史,管理江淮租庸事務。劉晏到吳郡遇李瞞反叛,就和採訪使李希言謀劃抵禦他。
李希言請劉晏守餘杭,他戰敗後,逃來依靠劉晏。劉晏告訴他可以守禦的辦法,因此召募義軍堅守營壘。
後來李瞞戰敗,想回頭攻佔各州縣,聽說劉晏有防備,就從晉陵西逃。劉晏從不談自己的功勞。皇帝召回他任命為彭原太守,後調任隴、華兩州刺史,升任河南府尹。
當時史朝義佔據著洛陽,就治理長水縣。又升任戶部侍郎,兼任御史中丞,度支、鑄錢、鹽鐵等使。京兆尹鄭叔清、李齊物因殘暴貪婪被罷免,有詔命劉晏兼任京兆尹。
總體看認真,號稱稱職。遇到司農卿嚴莊被關進監獄,不久釋放了,誣奏劉晏洩漏宮中的話,宰相蕭華也妒忌他,貶任通州刺史。
唐代宗登基,重任京兆尹,戶部侍郎,任度支、鹽鐵、轉運、鑄錢、租庸使。劉晏將戶部侍郎讓給顏真卿,被改封國子祭酒。他又將京兆尹讓給嚴武,馬上被任命為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使職仍舊。
因與程元振關係好,被免職任太子賓客。不久升任御史大夫,任東都、河南、江淮轉運、租庸、鹽鐵、常平使。當時大戰之後,京城米價每鬥一千錢,皇宮廚房沒有一個季度的積蓄,靠郊縣農民搓穀穗來**。
劉晏就親自巡視,從淮河、泗河乘船,抵達汴河,進入黃河。
向西經過砥柱、硤石,觀察三門渠道渡口的遺址;到達河陰、鞏縣、洛陽,看到宇文愷修建的樑公堰,分黃河水入通濟渠,觀察李傑修建的新堤,知道了它們所有的弊病和好處。但擔心受人干涉,就發函給宰相元載,認為:「大體漕運的有利和困難各有四點:
京城關中,為賦稅繁重苦惱,淮河、洞庭的糧食運到,可減一半賦役,是有利的;洛陽殘破,倖存戶不到百分之一,如漕運開通,那麼村鎮會逐漸恢復,這是有利的;
藩鎮中有叛意的,異族中有想入侵的,也聽說我國貢品、貨物紛紛進京,軍糧充足,這能鎮服中外,這是有利的第三點;如運輸暢通,各種物資彙集,海邊山上都有交通往來,可接近貞觀、永徽盛世,這是有利的第四點。從宜陽、熊耳,到虎牢、成皋五百里中,現有住戶才一千多,居住沒有房屋,做飯沒有炊煙,野獸出沒冤鬼哭泣,而要派人駕車拉縴,事情將難辦,這是困難的第一點。
原文:劉晏,字士安,曹州南華人。年七歲,舉神童,授祕書省正字。
累授夏縣令,有能名。歷殿中侍御史,遷度支郎中、杭隴華三州刺史,尋遷河南尹。時史朝義盜據東都,寄理長水。
入為京兆尹,頃之,加戶部侍郎、兼御史中丞,判度支,委府事於司錄張群、杜亞,綜大體,議論號為稱職。無何,為酷吏敬羽所構,貶通州刺史。復入為京兆尹、戶部侍郎,判度支。
時顏真卿以文學正直出為利州刺史,晏舉真卿自代為戶部,乃加國子祭酒。
寶應二年,遷吏部尚書、平章事,領度支鹽鐵轉運租庸使。坐與中官程元振交通,元振得罪,晏罷相,為太子賓客。尋授御史大夫,領東都、河南、江淮、山南等道轉運租庸鹽鐵使如故。
時新承兵戈之後,中外艱食,京師米價鬥至一千,官廚無兼時之積,禁軍乏食,畿縣百姓乃挼穗以供之。晏受命後,以轉運為己任,凡所經歷,必究利病之由。至江淮,以書遺元載曰:
浮於淮、泗,達於汴,入於河,西循底柱、硤石、少華,楚帆越客,直抵建章、長樂,此安社稷之奇策也。晏賓於東朝,猶有官謗,相公終始故舊,不信流言,賈誼復召宣室,弘羊重興功利,敢不悉力以答所知。驅馬陝郊,見三門渠津遺蹟。
到河陰、鞏、洛,見宇文愷置樑公堰,分黃河水入通濟渠;大夫李傑新堤故事,飾像河廟,凜然如生。
涉滎郊、浚澤,遙瞻淮甸,步步**,知昔人用心,則潭、衡、桂陽必多積穀,關輔汲汲,只緣兵糧。漕引瀟、湘、洞庭,萬里幾日,淪波卦席,西指長安。三秦之人,待此而飽;六軍之眾,待此而強。
天子無側席之憂,都人見泛舟之役;四方旅拒者可以破膽,三河流離者於茲請命。相公匡戴明主,為富人侯,此今之切務,不可失也。使僕湔洗瑕穢,率罄愚懦,當憑經義,請護河堤,冥勤在官,不辭水死。
此文出自後晉·劉昫《舊唐書·劉晏傳》
寫作背景:
《舊唐書·劉晏傳》共200卷,包括《本紀》20卷、《志》30卷、《列傳》150卷,原名《唐書》,宋祁、歐陽修等所編著《新唐書》問世後,才改稱《舊唐書》,成書於後晉開運二年(945年)。
《舊唐書》從後晉天福五年(940年)始奉石敬瑭之命修撰,到後晉開運二年(945年)完成。因為書成時劉昫正在執政,按當時的規定,一般宰相都要作國家修史的主編(監修),因此劉昫就成了署名撰者。三任監修之外,參預纂修工作的,先後總計9人。
他們是:張昭遠、賈緯、趙熙、王伸、呂琦、尹拙、崔梲、鄭受益、李為先(一作光)。
其中,張昭遠始終具體負責其事,用力最勤。賈緯受詔不久即去職守喪,書成前一年起復,主要貢獻是其《唐年補遺錄》65卷提供了唐武宗以後的許多難得史料。趙熙始終其事,「竟畢其功」。
王伸於書成之日,身列「恩獎」名單。呂琦預修唐史,史稱「有能名」。
《舊唐書》僅流傳了一百年左右,就遭到了厄運。從宋仁宗慶曆年間起,北宋朝廷認為《舊唐書》蕪雜不精,另命宋祁和歐陽修編撰唐書。這部唐書在2023年(宋仁宗嘉祐五年)寫成,開始「布書於天下」,從此,署名劉昫所編的唐書遂不再流傳。
直至明朝嘉靖十七年(2023年),浙江餘姚人聞人詮在蘇州徵借到當地人士所藏《舊唐書》,請蘇州府學訓導沈桐在蘇州府學裡對書稿作校對並開版印刷(工作到一半時,聞人詮離開蘇州,但此事在多方支援下繼續進行),經歷了四百七十八年坎坷命運的劉昫唐書,才又得到重新刊行。
3樓:慕容紫宜
劉晏是唐代著名的理財家、改革家。他既是能吏,又是廉吏,官至戶部尚書、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副宰相)。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的經濟處於崩潰的邊緣,劉晏受命於危難之際,主管**的財政經濟工作,實行一系列的經濟改革,使國民經濟出現復甦的曙光,在漕運、鹽政、常平三個方面實施的改革,在歷史上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史學家將春秋時之管仲、戰國時之商鞅、西漢之呻羊、唐朝之劉晏、宋朝之王安石、明朝之張居正合稱為中國古代六大經濟改革家」。
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4樓:w易梓涵
古文直譯的具體方法主要有對譯、移位、增補、刪除、保留等。
1、對譯
對譯是按原文詞序,逐字逐句地進行翻譯。
2、移位
移位是指古代漢語某些詞序與表達方式與現代漢語不同,翻譯時要按現代漢語表達習慣移動詞語位置。
3、增補
增補是指古代漢語省略或表達過於簡古的地方,今譯時要作必要的增補。
4、刪減
與「增補」相反,刪減是指原文中個別詞語可以刪掉不譯。文言文中某些表達方式和某些虛詞,現代漢語中已不再使用,也沒有類似的句法結構和相應的虛詞,遇到這種情況,只要譯文已把原文的意思表達清楚了,個別詞語可以不譯。
5.保留
保留指原文中有些詞語可以不譯而直接保留在譯文中。凡古今意義相同的詞語,特別是許多基本詞彙,如人、牛、山、草等,當然可以保留不譯。
擴充套件資料:
古文今譯常見的錯誤有以下幾種:
一、因不瞭解字詞含義造成的誤譯
由於不明用字通假,古今字、詞的本義和引申義、古義與今義、單音詞與複音詞等字詞問題而造成的誤譯,在文言文今譯的錯誤中佔很大比重。
二、因不瞭解語法修辭造成的誤譯
例如:1、孔子登東山而小魯。(《孟子·盡心上》)
2、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狼》)
例1「小」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如果不理解,就會譯為無法理解的「小了魯國」。這句應譯為「孔子登上東山而覺得魯國變小了」。
例2的「犬」是名詞用作狀語,不理解就會誤譯為「其中一條狗坐在前面」。
三、因不瞭解古代生活與典章制度而誤譯
缺乏古代文化常識,不瞭解古代社會生活,也會造成誤譯。
例如:1、故有所覽,輒省記。通籍後,俸去書來,落落大滿。(袁枚《黃生借書說》)
2、董生舉進士,連不得志於有司。(韓愈《送董邵南序》)
5樓:翡伊伊
名師指導
一、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
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 所謂直譯,是指用現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儘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
所謂意譯,則是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儘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儘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
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 這兩種翻譯方法當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二、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變。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比如「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沛公的侍衛樊噲。「者也」是語尾助詞,不譯。
「補」,就是增補。(1)變單音詞為雙音詞;(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補出省略了的語句。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號。
「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彙替換古代詞彙。如把「吾、餘、予」等換成「我」,把「爾、汝」等換成「你」。
「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介賓後置句、定語後置句等翻譯時一般應調整語序,以便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
「變」,就是變通。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活譯有關文字。如「波瀾不驚」,可活譯成「(湖面)風平浪靜」。
古文翻譯口訣
古文翻譯,自有順序,首覽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題,蒐集資訊,由段到句,從句到詞,
全都理解,連貫一起,對待難句,則需心細,
照顧前文,聯絡後句,仔細斟酌,揣摩語氣,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詞句之間,聯絡緊密。
若有省略,補出本意,加上括號,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譯,人身稱謂,依照貫例,
"吾""餘"為我,"爾""汝"為你。省略倒裝,都有規律。
實詞虛詞,隨文釋義,敏化語感,因句而異。
譯完之後,還須仔細,逐句對照,體會語氣,
句子流暢,再行擱筆。
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
姓王的一位義士,他的名字已經流失 沒有記載 了,是泰州如皋縣 地名 的差役。雖然是差役,但自身注重氣節,行俠仗義。甲申年 古人用天干地支表示日期 國家被滅亡以後,同縣的平民許德溥 字元博 不願意剃去頭髮,刺破自己的手臂誓死明志。公府以抗拒法令的罪名將他殺頭棄市,妻子要被流放。王義士正好趕上當值押解犯...
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
劉顯,南昌人,天生身材魁梧 膂力絕倫,青年時家貧,為人傭工為生,趕上了荒年,因吃量過大,經受不了飢餓煎熬,便有了輕生的念頭。他來到一座荒祠裡上吊,不想一連吊了兩次,都因為繩子和房椽斷了而未遂,劉顯以為是有神人護佑,便拜別神像 慟哭而去,混跡於一幫牽夫裡,為人拉牽幫傭,輾轉經年,到達了天府之國四川,寄...
文言文翻譯湯海秋傳,碎金魚文言文翻譯
為您找到部分湯海秋事跡,文言文翻譯恕我拙劣難以駕馭。湯鵬是一個異人。他少年登第,意氣蹈厲,謂天下事無不可為者 而以 徒為詞章士無當也 兼以其性情倜儻,不中繩墨,喜歡放言高論,目無餘子,甚至連司馬遷 韓愈都不放在眼裡,對他人更是不放在眼中。湯鵬曾對邵懿辰說 子文筆天出,慎無徇世所謂八家者。他對邵懿辰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