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原來是知恩
1、燃燒。後來寫作「燃」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66303835。
西漢賈誼《陳政事疏》:「火未及然,因謂之安。」
【譯】火還沒來得及燃燒,因此說這是安全的。
2、這樣;那樣。
漢代司馬遷《鴻門宴》:「不然,籍何以至此?」
【譯】不這樣,(我)怎麼會到這種地步。
3、是的;對的。
先秦孟子、其**及其再傳**《齊桓晉文之事》:「王曰:『然,誠有百姓者。』」
【譯】王說:『對的,如果有百姓的。
認為……對的。
清代蒲松齡《促織》:「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覓,冀有萬一之得。』成然之。」
【譯】妻子說:『死有什麼益處?不如自己去尋找,也許還有萬分之一找到的希望。』成也為是這樣的。
4、用在形容或副詞後,表狀態,可譯為「……的樣子」、「地」,也可不譯。
東晉王羲之《蘭亭集序》:「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
【譯】因而愉快而自安,竟然不知道衰老即將來臨
5、用在名詞或名詞短語後,與前面的動詞「如」、「若」、「猶」等呼應,表示「(像)……一樣」。
明朝魏學洢《核舟記》:「其人視端容寂,若茶聲然。」
【譯】那個人目光正視茶爐,神色平靜,好像在凝神傾聽茶水燒煮的聲音。
6、然而;但是。
漢代司馬遷《鴻門宴》:「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
【譯】但是連我自己也沒料到竟先攻入函谷關滅了秦國
今義:1、作為連詞時:
(1)但是,然而
(2)又如:然且(然而;尚且);然如(然而).
(3)雖然.表示讓步關係
(4)於是
(5)然後;才
2、作為形容詞:
(1)如此,這樣,那樣
(2)又如:理所當然;其實不然.
3、作為助詞:
(1)用作形容詞或副詞的詞尾,表示狀態,有「如」的意義.
(2)又如:突然;斐然;欣然;惠然;貿然;蔚然. 3、用作句末語氣詞,表示比擬,有「…的樣子」之意.常與「如」、「若」連用,有「如…一般」、「像…一樣」之意.
(3)用作句末語氣詞,表示斷定或決定,相當於古漢語的「焉」、「也」.
4、作為名詞:姓
2樓:匿名使用者
1、對,是:~否。不~。
不以為~。 2、以為對,答應,信守: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264663066~納(以為對而採納)。
~諾(許諾,信守諾言)。 3、這樣,如此:當~。
~後。~則。 4、表示一種語氣(a、表決定,猶焉,如「寡人願有言~」;b、表比擬,猶言一般,如「如見其肺肝~」)。
5、……的樣子,用於詞尾,表示狀態:顯~。忽~。
飄飄~。 6、古同「燃」。[2]
詳細字義
〈動〉 1、會意兼形聲。下形,上聲。四點是火的變形。
聲符讀 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義:燃燒。
2、同本義。「然」是「燃」的本字 [burn]。 然,燒也。
——東漢·許慎《說文》 3、俗字作「燃」。 若火之始然。——《孟子》 蒸間容蒸,然者處下焉。
——《管子·**職》 夜然脂照城外。——西晉·陳壽《三國志·劉馥傳》 4、又如:然海(古代傳說中的油海,其水可燃);然脂(點油脂或蠟燭照明);然灰(死灰復燃);然除(燒燬);然火(點火);然炬(點燃火炬);然脂(泛指點燃火炬);然犀(傳說點燃犀牛的角可以照見怪物。
後以明察事務為然犀);然燈(點燈)。 5、明白 [understand]。 夫燧之取火於日,慈石之引鐵,蟹之敗漆,葵之鄉日,雖有明智,弗能然也。
——《淮南子·覽冥》 6、耀;照耀 [dazzle]。 然目之綺,裂鼻之馨。——楊炫之《洛陽伽藍記·正始寺》 7、以為…對;同意 [agree]。
廣以為然。——《史記·陳涉世家》 愬然之。——《資治通鑑·唐紀》 8、又如:
然納(同意採納);然疑(半信半疑,猶豫不決);然贊(贊同);然然可可(猶唯唯諾諾);然可(同意);然諾(答允,許諾);然許(然信。許諾;信守諾言);然信(然諾,許諾);然可(應允)。 9、形成 [form]。
楹之銘曰:毋曰胡殘,其禍將然。——《大戴禮記》 10、宜;合適 [fit]。
所謂無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淮南子》
3樓:歪嘴笑櫻桃
多了去 了 好 要 不行等等
然在文言文中有幾種意思
4樓:匿名使用者
1、通假字,bai同「燃」,燃燒。du
2、指示代詞,這樣zhi。dao
3、表肯定,對的。
4、副詞內,竟,便。
5、連詞,表示轉折容,可是。
6、助詞,用於句尾,表示比擬。
7、助詞,用於形容詞和副詞之後,表示狀態。
8、助詞,表示肯定,相當於「焉」。
5樓:匿名使用者
⑴用在詞後,作詞尾表示狀態。相當於現代漢語「......的樣子」。例:①虎見之,龐然大回物也。②康肅忿然曰
答。③雜然相許,其妻疑曰。④夫子喟然嘆曰。⑤而當日之情形憬然赴目。
⑵然而,但是。例:①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
②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③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④然君之職分難明。
⑤然群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⑥然是說也,餘尤疑之。⑦然睹促織,隱中胸懷。
⑧袁人大憤,然未有以報也
⑶是的,對的。例:①然之。
命李忠義帥突將三千為前驅。(然之:以之為然)②植然其言及聖門,門吏阻住。
③吳廣以為然。乃行卜。④成然之。
早出暮歸,提竹筒絲籠。⑤然,誠有百姓者。
⑷如此,這樣。例:①遂開門納眾,及裡城,亦然。
②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③子墨子曰:「然,胡不己乎?
」④雖然,公輸盤為我為雲梯,必取宋。⑤惟博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之信然。⑥後這為人君者不然。
⑦ 使之然也。⑧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⑨其去則然,其來則不然⑸用在句末,「像......
一樣」。例: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6樓:夏愛倫
有五種意思。
1.燃燒:copy以須爐火之然也,同「燃」。《墨子 備穴》
2.指示代詞: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荀子 勸學》
3.是的,對的:邵陽以為然。《齊策二》
4.形容詞尾,以為……的樣子。(我沒有想到有什麼例子,所以這一條就缺過去了,抱歉~~)
5.不過,但是:雜然相許《列子 湯問》
然在古文中有幾種意思
7樓:茶煙
基本意義:
1、對,是:~否。不~。不以為~。
2、以為對,答應,信守:~納(以為對而採納)。~諾(許諾,信守諾言)。
3、這樣,如此:當~。~後。~則。
4、表示一種語氣(a、表決定,猶焉,如「寡人願有言~」;b、表比擬,猶言一般,如「如見其肺肝~」)。
5、……的樣子,用於詞尾,表示狀態:顯~。忽~。飄飄~。
6、古同「燃」。
作為連詞時:
1、但是,然而
2、又如:然且(然而;尚且);然如(然而)。
3、雖然。表示讓步關係
4、於是
5、然後;才
作為形容詞:
是,對 1、如此,這樣,那樣
2、又如:理所當然;其實不然。
作為助詞:
1、用作形容詞或副詞的詞尾,表示狀態,有「如」的意義。
2、又如:突然;斐然;欣然;惠然;貿然;蔚然。 3、用作句末語氣詞,表示比擬,有「…的樣子」之意。常與「如」、「若」連用,有「如…一般」、「像…一樣」之意。
4、用作句末語氣詞,表示斷定或決定,相當於古漢語的「焉」、「也」。
作為名詞:姓
8樓:戴安粉
1.是,對。 2這樣,如此。3以為對,答應,信守。4表示一種語氣。5......的樣子6通假字"燃"
9樓:唐小莊
這樣……的樣子
對(表示認同)
句末語氣詞
10樓:隆姣集依楠
1、通假字,同「燃」,燃燒。
2、指示代詞,這樣。
3、表肯定,對的。
4、副詞,竟,便。
5、連詞,表示轉折,可是。
6、助詞,用於句尾,表示比擬。
7、助詞,用於形容詞和副詞之後,表示狀態。
8、助詞,表示肯定,相當於「焉」。
11樓:曉夜天
:∵∴?️?️?️?️?️
古代(然)是什麼意思,有幾種意思
12樓:匿名使用者
「然」在古文中有如下幾個意思:
1、用作動詞,意思是:燃燒。
出處:西漢·賈誼《陳政事疏》:「火未及然,因謂之安。」
釋義:火還沒有燃燒,你就說現在還很安全。
2、用作代詞,意思是:這樣;那樣。
出處:漢·司馬遷《鴻門宴》:「不然,籍何以至此?」
釋義:不這樣,(我)怎麼會到這種地步。
3、用作形容詞,意思是:是的;對的。
出處:戰國·孟子《齊桓晉文之事》:「王曰:『然,誠有百姓者。』」
釋義:王說:「是的,是有百姓這樣子。」
4、詞綴,用在形容或副詞後,表狀態,可譯為「……的樣子」、「地」,也可不譯。
出處:唐·柳宗元《捕蛇者說》:「蔣氏大戚,汪然出涕。」
釋義:蔣氏(聽了),更加悲傷,滿眼含淚。
5、用作組詞,用在名詞或名詞短語後,與前面的動詞「如」、「若」、「猶」等呼應,表示「(像)……一樣」。
出處:明·魏學洢《核舟記》:「其人視端容寂,若茶聲然。」
釋義:那個人的眼睛正注視著茶爐,神色平靜,好像在聽茶水有沒有燒開的樣子。
6、用作連詞,意思是:然而;但是。
出處:漢·司馬遷《鴻門宴》:「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
釋義:但是連我自己也沒料到竟先攻入函谷關滅了秦國。
「然」的字形演變:
文言版《說文解字》:然,燒也。從火肰聲。䕼,或從艸難。
白話版《說文解字》:然,燒烤。字形採用「火」作邊旁,「肰」聲旁。䕼,這是「然」的異體字,採用「艸」作邊旁,採用「難」作聲旁。
「然」字的組詞:
1. 對、正確。 【組詞】:「大謬不然」、「不以為然」。
2. 如此、這樣。 【組詞】:「未必然」、「到處皆然」。
3. 形容詞或副詞詞尾,表示狀態。 【組詞】:「仍然」、「偶然」、「超然」、「恍然」、「茫然」。
4. 轉折詞,但是。 【組詞】:「然而」。
5. 承接詞。 【組詞】:「雖然」、「然後」、「然則」。
13樓:勝寒
1、作動詞
(1)同本義。「然」是「燃」的本字 ,燃燒
然,燒也。——《說文》
俗字作「燃」
若火之始然。——《孟子》
蒸間容蒸,然者處下焉。——《管子·**職》
夜然脂照城外。——《三國志·劉馥傳》
又如:然海(古代傳說中的油海,其水可燃);然脂(點油脂或蠟燭照明);然灰(死灰復燃);然除(燒燬);然火(點火);然炬(點燃火炬);然脂(泛指點燃火炬);然犀(傳說點燃犀牛的角可以照見怪物。後以明察事務為然犀);然燈(點燈)
(2)明白
夫燧之取火於日,慈石之引鐵,蟹之敗漆,葵之鄉日,雖有明智,弗能然也。——《淮南子·覽冥》
(3)耀;照耀
然目之綺,裂鼻之馨。——楊炫之《洛陽伽藍記·正始寺》
(4)以為…對;同意
廣以為然。——《史記·陳涉世家》
愬然之。——《資治通鑑·唐紀》
又如:然納(同意採納);然疑(半信半疑,猶豫不決);然贊(贊同);然然可可(猶唯唯諾諾);然可(同意);然諾(答允,許諾);然許(然信。許諾;信守諾言);然信(然諾,許諾);然可(應允)
(5)形成
楹之銘曰:毋曰胡殘,其禍將然。——《大戴禮記》
(6)宜;合適
所謂無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淮南子》
2、作連詞
(1)但是,然而
〖虎〗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唐·柳宗元《三戒》
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史記·項羽本紀》
又如:然且(然而;尚且);然如(然而)
(2)雖然。表示讓步關係。如:然是(雖然);然雖(雖然)
(3)於是
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婦人有保西河之志。吾所伐者不過四五人。」靈公曰:「善。」然不伐蒲。——《史記》
(4)然後;才。如:然乃(然後);然始(猶然後)
3、作形容詞
(1)是,對。假借為嘫。
然,應也。——《廣雅》
子曰:然。——《論語·陽貨》
不侵為然諾者也。——《史記·張耳陳餘傳》
公見其妻曰:「此子之內子邪?」晏子對曰:「然,是也。」——《晏子春秋》
然 4、作代詞
(1)如此,這樣,那樣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勸學》
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孟子》
又如:理所當然;其實不然
5、作助詞
(1)用作形容詞或副詞的詞尾,表示狀態,有「如」的意義
龐然大物也。——唐·柳宗元《三戒》
康肅忿然曰。——宋·歐陽修《賣油翁》
又如:突然;斐然;欣然;惠然;貿然;蔚然
(2)用作句末語氣詞,表示比擬,有「…的樣子」之意。常與「如」、「若」連用,有「如…一般」、「像…一樣」之意
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禮記》
(3)用作句末語氣詞,表示斷定或決定,相當於古漢語的「焉」、「也」
穆公召縣子而問然。——《禮記》
6、作名詞姓氏
然在文言文中有幾種意思斯在文言文中有幾種意思?
1 通假字,bai同 燃 燃燒。du 2 指示代詞,這樣zhi。dao 3 表肯定,對的。4 副詞內,竟,便。5 連詞,表示轉折容,可是。6 助詞,用於句尾,表示比擬。7 助詞,用於形容詞和副詞之後,表示狀態。8 助詞,表示肯定,相當於 焉 用在詞後,作詞尾表示狀態。相當於現代漢語 的樣子 例 虎見...
比 在古文中的用法,文言文比的用法
1.並列 挨著。2.親 親近。3.密 與 稀 疏 相對。4.勾結。5.比較,較量。6.考核。7.比擬 認為和。一樣。8.詩歌表現方法之一,用另一事物來比喻所用事物。9.副詞。皆 都。10.介詞。替 代 給 為。比的文言文意思是什麼?1.比較 較量。2.能夠相比。3.比畫。4.對著 向著。5.仿照。6...
古文中的謝字有哪些解釋,文言文中謝有哪些意思?
謝 在古文中的意思如 下 1 更換 替代。出處 西漢 劉安 淮南子 兵略 若春秋有代謝。釋義 就像季節一樣不斷更換。2 詢問 問候。出處 宋 郭茂倩 樂府詩集 卷二八 相和歌辭三 古辭 陌上桑 使君謝羅敷 寧可共載不?釋義 太守詢問羅敷 願和我同乘一車走嗎?3 感謝,道謝。出處 西漢 司馬遷 鴻門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