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赤壁賦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是什麼

2021-03-29 08:21:11 字數 4224 閱讀 6245

1樓:love小鬱的

《前赤壁賦》通篇以景來貫串,"風"和"月"是主景,"山"和"水"輔之,全文緊扣風、月來描寫與議論。以風、月之景開卷,又於文中反覆再現風、月形象。歌中的"擊空明兮溯流光"則是由景入論的轉折。

客的傷感起於曹操的 "月明星稀",終於"抱明月而長終"、"託遺響於悲風"的悲哀,仍然不離"風"、"月"二字。蘇子的對答,亦從清風、明月入論: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景物的連貫,不僅在結構上使全文儼然一體,精湛縝密,而且還溝通了全篇的感情脈絡,起伏變化。起始時寫景,是作者曠達、樂觀情狀的外觀;"扣舷而歌之"則是因"空明"、"流光"之景而生,由"樂甚"向"愀然"的過渡;客人寄悲哀於風月,情緒轉入低沉消極;最後仍是從眼前的明月、清風引出對萬物變異、人生哲理的議論,從而消釋了心中的感傷。景物的反覆穿插,絲毫沒有給人以重複拖沓的感覺,反而在表現人物悲與喜的消長的同時再現了作者矛盾心理的變化過程,最終達到了全文詩情畫意與議論理趣的完美統一。

2樓:老大

時光流逝,青春不再!

前赤壁賦的中心思想,

3樓:北島無夢丷

文章分三層來表現作者複雜矛盾的內心世界:首先寫月夜泛舟大江,飲酒賦詩,使人沉浸在美好景色之中而忘懷世俗的快樂心情;再從憑弔歷史人物的興亡,感到人生短促,變動不居,因而跌入現實的苦悶;最後闡發變與不變的哲理,申述人類和萬物同樣是永久地存在,表現了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赤壁賦》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篇賦,作於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時。

節選如下: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譯文如下:

我問道:「你可也知道這水與月?時間流逝就像這水,其實並沒有真正逝去;時圓時缺的就像這月,終究沒有增減。

可見,從事物易變的一面看來,那麼天地間萬事萬物時刻在變動,連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從事物不變的一面看來,萬物同我們來說都是永恆的,又有什麼可羨慕的呢?

何況天地之間,萬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應該擁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風,以及山間的明月,聽到便成了聲音,進入眼簾便繪出形色,取得這些不會有人禁止,感受這些也不會有竭盡的憂慮。這是大自然恩賜的沒有窮盡的寶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4樓:百度使用者

通過對赤壁山水的描寫,以及與客的問答,表現了自己對大自然的喜愛和雖然執著於自己人生的追求,擔憂能保持平靜超然的心態和樂觀曠達的情懷,全文的思想也可以說是蘇軾自己的思想從消極轉向積極的過程(建議去看看餘秋雨的《蘇東坡突圍》,以及蘇軾的生平——老師建議的!)

前赤壁賦 ( 蘇軾)的主題和中心思想是什麼?

5樓:林河魂

中心思想:

文章通過記述作者泛舟遊赤壁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及主客不同的見解,反映了作者由曠達到苦悶,又由苦悶到解脫的思想過程,表現了作者身處逆境的樂觀態度.

赤壁賦中心思想是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蘇軾被貶為黃州的思想:1,他對受到殘酷打擊感到憤懣、痛苦 2時時想從老莊佛學求得解脫。同時,在躬耕農事與田父野老的交往中,感到了溫暖,增強了信心,也使他的思想更接近現實。

赤壁賦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回答要長的

7樓:等待黑月

《赤壁賦》寫景則迥然不同。作者在交代了夜遊的時間、地點、人物、活動後即寫景。詩人泛舟江上,正是初秋時節,柔柔的秋風徐徐吹來,擺弄著詩人的衣角頭髮,吹走惱人的暑熱,大江江面,水波不興,風平浪靜。

詩人信筆寫來,心情閒適瀟灑。在寫了詩人和客人飲酒詠詩之後,詩人再寫日出後的赤壁江景:白茫茫的薄霧浮起在寬闊的江面上,在皎潔的秋月照射下,江面水天相接,晶瑩透明。

詩人所寫秋夜月下江景,反襯其澄澈無滓、灑脫無求的內心世界,《赤壁賦》所寫的赤壁景寫得空明柔美,反襯出了詩人怡情山水,閒適灑脫的心境。

作者的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對受到殘酷打擊感到憤懣、痛苦;另一方面,時時想從老莊佛學求得解脫。同時,在躬耕農事與田父野老的交往中,感到了溫暖,增強了信心,也使他的思想更接近現實。

他的前後赤壁賦正反映了這時的思想情感。

念奴嬌·赤壁懷古的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

8樓:布吉島該叫啥

《念奴嬌·赤壁懷古》

中心思想:這首詞通過寫眼前赤壁雄奇的江景,聯想到赤壁古戰場的鏖戰以及周瑜「雄姿英發」的形象,讚頌其功業,並藉以抒發自我有志報國、壯懷難酬的感慨。

寫作特點:

1、整首詩環環相扣,環環相生,一氣呵成。上闋即景生情,由大江浪濤,引出「千古」,由「故壘」引出 「三國周郎」,由「江山如畫」引出一時的「豪傑」,為下闋著重寫周郎伏下一條線。

2、寫景、詠史、議論、抒情融為一體。全詞氣勢奔放,一瀉千里。語言精練、形象,如「亂石」三句,寫盡大江奔流的氣魄和赤壁的雄奇;「遙想」六句,寫盡周瑜的風采才華。

3、使用襯托手法,以「早生華髮」的詞人,反襯「雄姿英發」的周郎。

《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代 蘇軾

原文: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譯文:大江浩浩蕩蕩向東流去,滔滔巨浪淘盡千古英雄人物。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就是三國周瑜鏖戰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聳雲天,如雷的驚濤拍擊著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捲起千萬堆白雪。

雄壯的江山奇麗如圖畫,一時間湧現出多少英雄豪傑。遙想當年的周瑜春風得意,絕代佳人小喬剛嫁給他,他英姿奮發豪氣滿懷。手搖羽扇頭戴綸巾,談笑之間,強敵的戰船燒得灰飛煙滅。

我今日神遊當年的戰地,可笑我多情善感,過早地生出滿頭白髮。人生猶如一場夢,且灑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擴充套件資料

《念奴嬌·赤壁懷古》創作背景:

這首《念奴嬌》詞作於神宗元豐五年(2023年),時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已兩年餘。黃州城外的赤壁(鼻)磯風景優美,是文人清賞之地。

蘇軾這裡所描述的風起水湧景象和對曹操、周瑜赤壁之戰的聯想,在這首《念奴嬌》詞和《赤壁賦》中都有鮮明生動的反映。

《念奴嬌·赤壁懷古》作者簡介:

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

他與他的父親蘇洵(2023年—2023年)、弟弟蘇轍(2023年—2023年) 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

「三蘇」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作為傑出的詞人,蘇軾開闢了豪放詞風,同傑出詞人辛棄疾並稱為「蘇辛」。在詩歌上,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蘇軾的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前赤壁賦》與《後赤壁賦》等。

9樓:匿名使用者

中心思想:這首詞通過寫眼前赤壁

雄奇的江景,聯想到赤壁古戰場的鏖戰以及周瑜「雄姿英發」的形象,讚頌其功業,並藉以抒發自我有志報國、壯懷難酬的感慨

寫作特點

1、整首詩環環相扣,環環相生,一氣呵成。上闋即景生情,由大江浪濤,引出「千古」,由「故壘」引出 「三國周郎」,由「江山如畫」引出一時的「豪傑」,為下闋著重寫周郎伏下一條線。

2、寫景、詠史、議論、抒情融為一體。全詞氣勢奔放,一瀉千里。語言精練、形象,如「亂石」三句,寫盡大江奔流的氣魄和赤壁的雄奇;「遙想」六句,寫盡周瑜的風采才華。

3、使用襯托手法,以「早生華髮」的詞人,反襯「雄姿英發」的周郎。

該文章**[蘇教版高中語文教學網

10樓:匿名使用者

抒發了詩人對往昔英雄人物的無限懷念和敬仰之情以及對詞人對自身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

「人生如夢」,抑鬱沉挫地表達了詞人對坎坷身世的無限感慨。「一尊還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鬱,是全詞餘音嫋嫋的尾聲。「

文章的中心內容 主要內容 中心思想 主旨究竟有什麼區別與聯絡

文章的中心內容是指文章中說了什麼,可以說中心內容就是主要內容。中心思想則包括了中心內容和作者寫出的文章內容的目的,也就是作者的思想。主旨是文章中表現出來的主要的意義 用意義或目的。它們的區別與聯絡可以這樣認為 中心內容 主要內容 中心思想 中心內容 主旨 中心思想是通過一件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觀點 ...

孫權勸學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內容孫權勸學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中心思想 文章通過孫權的勸學,呂蒙學有所成,認識讀書學習大有好處的道理,培養刻苦學習的精神。說明了人應當好學 只要肯學習就會有進步的道理,突出了學習重要性。主要內容 通過孫權勸學,呂蒙學有所成,認識讀書學習大有好處的道理,培養刻苦學習的精神。本文是根據先前的史書改寫的。因先前的史書已有較詳細的記載,...

魯迅小說白光的中心思想 主要內容和藝術特點

魯迅 白光 訴說舊知識分子精神失根所引發的惶惑與找尋,其精神失根不 斷呈現幻影,其精神信仰不斷遭遇失根之後的惶惑不安。白光寓意為死亡的光 全文刻畫了一個因科舉考試落榜而發瘋而死的應試者形象,深刻揭露了舊科舉制度對人的毒害。結尾處表現了科舉制度下文人的悲哀 陳士成挖到下巴骨為什麼說 這回 又 完了。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