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為什麼把西安作為首都,秦朝的都城在咸陽,為什麼在描述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時,有秦朝

2021-03-04 00:28:15 字數 4709 閱讀 7924

1樓:匿名使用者

**西安作為歷代都城的原因

封建王朝的都城市封建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又被稱作「京師」。《釋名》說:「都者,國君所居,人所都會也。

」《春秋-公羊傳》裡對「京師」有著這樣的解釋「京師者,天子之居也。京者,大也。師者,眾也。

」在我國,有「六大古都」。在這「六大古都」中,西安是西周,秦,西漢,新,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三個朝代的都城,歷時一千餘年,是我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時間最長的一個城市。西安為什麼會成為那麼多王朝的都城呢?

我們看一下其中的原因。

首先,我們從它的地理形勢看,西安位於八百里關中平原的中部,它南依秦嶺,北臨渭水。其所在的關中平原,位於我國地理的中心,交通便利。氣候溫和,終年多雨,土地肥沃。

大禹曾經把天下的土壤分為九等,稱雍州的土壤為上上等。關中的東面有函谷關,西面是散關,北面是蕭關,南面有武關,這四關都是天險。留侯張良在勸漢高祖定都關中時,把這裡稱作是天下的咽喉,由此可見,它的地理位置極為重要。

特別是函谷關,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我們知道,在我們和敵人搏鬥的過程中,要迅速致敵人於死地,必須扼住他的喉嚨。對於封建王朝而言,這樣的咽喉要地,肯定是作為城首選。

另外,他還說,「夫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

其中就是對關中地形的分析。漢高祖採納了他的措施,最終取消了定都洛陽的決定。在中國的六大古都中,從地理形式來看,西安無疑是最佳選擇。

周朝興起於關中西部,最終向東發展,滅掉了商朝。這和關中的地理形式是分不開的啊。 秦朝和以後的漢朝甚至是隋唐都是走著同樣的道路。

在我國歷史上有這條規律,西邊的割據政權往往會消滅掉東方的割據政權,完成國家的統一,例如秦滅六國,北周和隋朝的統一。另外北方的政權往往會消滅南方的政權,完成國家的統一,這樣的例子就不勝列舉了。這說明,都城地理位置的選擇對一個朝代的重要性。

而西安在六個古都中,是著名的形盛之地。西漢和唐朝定都於長安,所以兩個王朝在軍事上處於絕對的優勢,特別是在對付少數民族的入侵上,是相當成功的。北宋把都城建在了四戰之地的大梁,結果軍事力量薄弱,在和周遍少數民族政權的戰爭中,處於絕對的下風。

甚至北宋和南宋都被少數民族政權所消滅。宋太祖在建立宋朝後,就覺得大梁處於交通要道上,無險可守,便欲遷都長安。可是他的這一舉動遭到了他弟弟也就是後來宋太宗的強烈反對,最終做罷。

明朝初立之時,明太祖也有遷都關中的想法。甚至在清末,康有為在給光緒帝的上書中,也建議清朝西遷,抵抗日本帝國主義者的入侵。國民**對這裡也非常的重視,於2023年把西安改為行政院直轄市。

這種想法甚至感染了新中國的創立者。由此可見,關中這塊地方的重要。在六大古都中,南京一向是被認為是割據王朝的都城,而大粱則是四戰之地,無險可守,一旦少數民族政權進入長城以內,大粱幾乎是可以不攻而下。

在公元11世紀初,北宋和遼的戰爭中和公元12世紀和金的戰爭中,由於當時遼和金已經擁有了幽雲十六州,所以他們便不費吹灰之力便兵臨大粱城下。北平是偉大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的都城,北面有燕山,東面是山海關,西邊是太行山,也算是一個形盛之地。可是和西安比起來,還是稍遜一躊.在對付北方少數民族的入侵時,北平太過於暴露.一旦長城防線被突破,北平便暴露於敵人的威脅之下.明朝中期的土木堡之變中,蒙古軍從大同突破長城防線,虜走了明英宗,並且直搗北京城,京師震動.同樣在明朝後期,努爾哈赤率領金軍,突破居庸關,兵臨北京.同樣也是在明末,吳三桂帶領清軍入關,北京沒有幾天就淪陷了.同樣北京在抵抗來自於海上的威脅,也存在著很大的威脅.一旦北京的門戶天津淪陷,北京便暴露在敵人的炮口之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就是先從海上佔領天津,進而佔領北京的.而西安在抵抗來自於東部的威脅時,則有兩重天險,一是虎牢關,二是函谷關或潼關,這和北京相比,優勢明顯.而在中國古代,少數民族的威脅也主要來自於北方,這樣它的戰略優勢也就自然顯示出來了.漢唐王朝也就是坐鎮關中,打敗匈奴和突厥人的入侵的.綜上所述,在地形的險要方面,在六大古都中首居一指.但是險要的地形,對於全國其它地方的控制也是不利的,因為險要也就意味著交通的不便.然而西安雖然雖險,但是交通相對於其它地方來說,也是比較便利,它的東面便是我國的糧倉-華北平原.但是畢竟對於其它地方的控制的不便,也是很明顯的.因此,西周在建都豐鎬的同時,也在洛陽修建了東都,以防止」殷頑民」的反抗.這實際上就是加強對東部地區的控制.隋唐兩朝也採取了同樣的措施,以長安為京師,同時又把洛陽作為陪都,以加強對東部地區的控制.這就是我國歷史上的兩都制.這種做法毫無疑問加強了對東部地區的控制.並且為以後的北宋,遼,金等朝代所採用.

另外,從經濟上看,西安所處的關中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重要糧食產地.其南邊是四川盆地,被稱為」天府之國」.早在戰國末年和秦漢時期,關中地區一直是全國的經濟中心.而其周圍的隴右和河套地區的經濟在當時也得到了比較大的發展.《史記-貨殖列傳》上說:「夫關中之地,於天下三分之一,然量其富,十居其六焉」。特別是戰國末期鄭國渠的開鑿,更是為關中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發展。

《史記》裡說,鄭國渠的開鑿,使得秦國日益富強,「卒並天下」。而更為重要的是到了西漢中期的時候,漢武帝又開鑿了靈積渠,白渠等水利設施,使得關中的經濟得到了更大的發展。另外關中的經濟之所以得到發展,除了有大規模的水利設施以外,還應該得益它肥沃的土地。

當時長安附近的豐鎬扈杜(扈就是今天的戶縣,而豐在今戶縣和長安交界處,鎬和杜在長安),一畝地價值百金。不僅是因為這些地方位於京城附近,更重要的是其土地肥沃,實在是適於發展農業的好地方。當時關中的氣候溫和溼潤,雨量充沛,無水旱之憂。

再加上當時統治者十分重視農業,關中的農業經濟得到了發展。司馬遷曾經列舉出全國幾大經濟中心,關中位居首位。當時的首都長安是全國的商業中心,彙集了來自於全國各地的貨物,「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

商賈雲集,異常繁華。當時長安人口50萬,是當時全國最大的城市。西漢末年,經過了綠林和赤眉的戰亂,關中的經濟遭到了破壞。

但是在東漢時期,它仍然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商業中心。東漢末年,中原和關中戰亂頻仍,經濟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特別是經歷了郭汜和李掘的混戰後,「長安城空四十六日,關中無復人跡」。

到了隋唐時代,關中再次成為統一中國的都城。雖然關中仍舊稱為沃野,但是由於其人口稠密,「所出不足以給京師」。所以當時的統治者花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開鑿了大運河,把南方的糧食運往京城。

而且關中還時不時地出現水旱災。在這個時候,隋唐的皇帝往往會前往東都洛陽「就食」,古人將這樣的皇帝稱為「逐糧天子」,著名的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就是這一型別的皇帝,其中唐高宗竟然死在了洛陽。唐玄宗竟然七次臨幸洛陽。

特別是唐朝中期後,經過了安史之亂的打擊,關中的經濟更加落後。所以在唐朝以後,就再也沒有朝代把西安作為都城了。隨著經濟中心的南移,政治中心也向東轉移。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西安的都城地位的確定和它所在的關中平原發達的農業經濟有關。

另外,這也和當時中原政權所面臨的少數民族的威脅有關。漢朝最大的威脅最大的威脅是來自於西北方面的匈奴,唐朝最大的威脅前期是突厥,中後期則是吐蕃,突厥也是在唐朝的西北,而吐蕃則是在西南。把都城放在關中,也是出於加強國防力量的需要。

在漢朝初年的時候,北方的匈奴成為一股強大的勢力,在國內當時關東則大部分被諸侯王所佔據,如果他把都城放在洛陽,一則不能有效地防範匈奴,二來諸侯作亂,洛陽周圍必然為戰場,都城有累卵之危。漢朝初年的七國之亂,主戰場就在河南東部一帶,距離洛陽很近。在隋朝和唐朝初年,國家的主要威脅是位於西北的突厥.

在唐朝中後期則是位於西邊的吐蕃.他們當時對中原政權的威脅很大.把京城放在這裡,可以加強對這些少數民族政權的防範。

另外隋唐兩朝的統治者起自關隴貴族,奉行的是「關中本位主義」政策。而且當時在土地和徵兵方面又實行的是「均田制」及相結合的「府兵制」,而從西魏以來,全國大部分的軍府都在關中,成為名副其實的「軍事重心」。這也就決定了兩朝的統治者不可能把都城放在其它地方。

隋朝滅亡的原因也在於隋煬帝背離了「關中本位主義」的路線,並且最終為唐朝所代替。

綜上所述,我覺得西安之所以能夠作為歷代帝王都城的首選,主要得益於它的地理形式.秦朝,西漢和隋唐等朝代之所以武力強大,是和它們的都城的地理形勢有著重大的關係.

2樓:匿名使用者

二樓的說的很好,雖然沒有專門的講秦朝但是綜述了西安的優勢所在,很好很好,更正一樓,秦朝時公認的首都是在西安,雖然名字叫咸陽但是事實上和現在的咸陽沒有太大的關係

3樓:匿名使用者

樓主犯了錯誤,現在咸陽東邊才是秦朝首都所在,後來的阿房宮修建到現在西安的西北部

4樓:人才派遣中心

秦時的首都是咸陽,在西安西邊。

秦朝的都城在咸陽,為什麼在描述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時,有秦朝?

5樓:宗山幽居

秦朝首都咸陽及其附近關中平原由內史直接管理;

秦:公元前——公元前206年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

新:公元9年——23年

玄漢:23-25年

東漢:190-195年

西晉:304——306年,313——316年漢趙:318——328年

前秦:351——385年

後秦:386——417年

西燕:385——386年

北魏:534——556年

北周:557——581年

唐:618——690年

6樓:匿名使用者

呵呵。。。在秦朝的時候,對咸陽的劃分是很大的,已經包含了現在大部分現在的西安市。畢竟當時咸陽是首都嘛,

7樓:匿名使用者

準確的講,西安在歷史上屬於咸陽的,一般講的古都建朝麼的,都說的是咸陽,以前由於各個皇帝都在擴,建的東西多了,西安慢慢就成形了,西安發展的快,都記得西安,慢慢就演變成古都西安!都說成西安十三朝,正規來講,應該都是咸陽建都,人只是習慣叫西安十三朝古都!、、、

強大的秦朝為何速亡,秦朝那麼強大,為什麼會滅亡?

剛成立,根基不穩,舊六國勢力仍然存在,加上胡亥繼位,他不是長子,所以天下人心裡不服,你忘了連陳勝他們這樣的農民都覺得輪不到秦二世做皇帝.所以秦始皇雖然能力強,但也有突發事件讓他管不了,就是他駕崩於巡視的路途上.加上百姓們受苦太重的原因.綜合因素造成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還有制度的原因。太多太多了。...

為什麼巴西要從里約遷到巴西利亞作為首都

因為如果有敵人進攻就會抵擋不住,所以決定把首都遷移到巴西利亞。巴西最開始的首都是東北海岸的薩爾瓦多,那是在1954年,由於規模小,它無法支援大國巴西。到1763年,里約熱內盧已成為新首都。里約熱內盧有無數的人和工廠,許多單位顯得混亂,這給人口,運輸和環境帶來很大壓力。因此,巴西需要一個純資本功能的城...

李斯作為秦朝的宰相,李斯為什麼會被秦二世所殺?

李斯被腰斬的原因是他阻止秦二世修建阿房宮,被秦二世下令將他逮捕入獄,李斯在獄中多次上書,都被趙高扣留。又被趙高誣陷,說李斯與其兒子李由謀反,對李斯嚴刑拷打,刑訊逼供,李斯被迫承認謀反,於是就被殘殺而亡。李斯,戰國末楚國上蔡人。秦朝著名政治家 文學家和書法家。在秦始皇逝世之後,他與趙高合謀偽造了遺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