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文以立仁
文言文「copy少(shǎo)」 翻譯成「看不起」時,不一定都與政事相關。
少作為形容詞活用為動詞,表示小看、輕視。例如「相少」,即相互輕視。例句:「儒生之徒亦自相少。」(王充《論衡》)
少,還有意動用法,表示「認為……不夠分量」。例如:「北亦不敢遽~吾國。」(《指南錄》後序》)
少,本身不作「批評」解,除非與其它動詞搭配。
文言文中翻譯成「只」的有那些?例句?
2樓:敖雁邗溪
「見」表被
動,抄在文言文中是最常襲見的
用法之一。
「見」表被動有兩種常見的形式:
一是直接與行為動詞相連,承受其行為動作。如「見笑」,被笑話;「見欺」,被欺負;「見疑」,被懷疑;「見外」,被當成外人。
另一種情況,是行為動詞後面加介賓結構「於……」,引入主動者。如《廉頗藺相如列傳》:「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
「於王」是一個介賓結構,後置,是「欺」的主動者,「見欺於王」,即被王欺。文言文形成了一種固定格式:見+行為動詞+介詞於+行為實施者,歸納為:
「見……於……」。再如:「見重於當時」;「見笑於大方之家」。
誰有的文言文常用實詞簡表(150)中的例句的翻譯。 30
在古文言文中,「所以」一詞,一般怎麼翻譯?為什麼有的時候用「所以」而不單用「以」?
3樓:曉龍修理
「所以」一般翻譯為:「……的原因」表原因。「用來……的辦法(條件等)」表憑藉。因為「所以」的用法比「以」廣泛,所以有時不會被「以」所替代。
一、所以拼音:suǒ yǐ
釋義:表示因果關係。
出處:漢代·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白話譯文:我們之所以離開親人來侍奉您,是仰慕您高尚的節義呀。
二、以拼音:yǐ
釋義:1、用,拿,把,將:以一當十。以苦為樂。以身作則。以鄰為壑。以訛傳訛。以往鑑來。
2、依然,順,按照:以時啟閉。物以類聚。
3、因為:以人廢言。勿以善小而不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在,於(指時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5、目的在於:以待時機。以儆效尤。
6、文言連詞,與「而」用法相同:夢寐以求。
7、用在方位詞前,表明時間、方位、方向或數量的界限:以前。以內。
8、用在動詞後,類似詞的字尾:可以。得以。
9、古同「已」,已經。
10、太,甚:不以急乎?
11、及,連及:富以其鄰。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予以[yǔ yǐ]
給以。2、以外[yǐ wài]
方位詞。在一定的時間、處所、數量、範圍的界限之外。
3、以上[yǐ shàng]
表示位置、次序或數目等在某一點之上。
4、以期[yǐ qī]
用在下半句話的開頭,表示下文是前半句所說希望達到的目的。
5、藉以[jiè yǐ]
用在下半句的開頭,表示把上半句所說的內容作為憑藉,以達到某種目的。
4樓:匿名使用者
在文言文中,「所以」有兩種用法:
1、表原因。可翻譯為「……的原因」。
【例句】: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2、表憑藉。可翻譯為「用來……的辦法(條件等)」或「用以」「用來」
【例句】: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你這裡說的有時候「所以」而不單用「以」,問題不是問得很清楚。歡迎追問。
雖然單用「以」也可以表原因,但是這二者是有區別的:
「以」表原因的時候,它後面跟的是原因;
「所以」表原因的時候,它後面跟的更多的是結果。
5樓:匿名使用者
在文言文中,「所以」有兩種用法:
1、表原因。可翻譯為「……的原因」。
2、表憑藉。可翻譯為「用來……的辦法(條件等)」或「用以」「用來」
你這裡說的有時候「所以」而不單用「以」,應該指的是第1種用法中的情況。
雖然「以」也可以表原因,但是這二者是有區別的:
「以」表原因的時候,它後面跟的是原因;
「所以」表原因的時候,它後面跟的更多的是結果。
例如:1、《史記•魏公子列傳》:「勝【所以】自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
2、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慕賢》:「世人多蔽,貴耳賤目,重遙輕近……【所以】魯人謂孔子為『東家 丘 』。」
3、《莊子•天運》:「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
4、《史記•衛康叔世家》:「必求殷之賢人君子長者,問其【所以】興,【所以】亡,而務愛民。」
5、《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6、《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7、《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
8、《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9、《岳陽樓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樓:匿名使用者
1.原因,情由。《文子·自然》:
「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聖人能知所以。」《史記·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
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唐 韓愈 《李花》詩之一:「問之不肯道所以,獨繞百帀至日斜。
」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 紅娘 曰:『非先生所知也。
』生曰:『願聞所以。』」《儒林外史》第一回:
「問其所以,都是 黃河 沿上的州縣,被河水決了,田廬房舍,盡行漂沒。」
2.可與形容詞或動片語成名詞性片語,仍表示原因、情由。《莊子·天運》:
「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史記·衛康叔世家》:「必求 殷 之賢人君子長者,問其所以興,所以亡,而務愛民。
」3.用以,用來。《莊子·天地》:
「是三者,非所以養德也。」《史記·孟嘗君列傳》:「若急,終無以償,上則為君好利不愛士民,下則有離上抵負之名,非所以厲士民彰君聲也。
」 宋 蘇洵 《幾策·審勢》:「故威與惠者,所以裁節天下強弱之勢也。」
4.連詞。表示因果關係。
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荀子·哀公》:「君不此問,而問 舜 冠,所以不對。
」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慕賢》:「世人多蔽,貴耳賤目,重遙輕近……所以 魯 人謂 孔子 為『東家 丘 』。」 唐 李白 《與韓荊州書》:
「一登龍門,則聲譽十倍,所以龍盤鳳逸之士,皆欲收名定價於君侯。」《紅樓夢》第六二回:「他和 林妹妹 是一日,他所以記得。
」 趙樹理 《三裡灣·放假》:「可是她每天都是第一個先到的,所以對這房子裡邊的情況很熟悉。」
5.連詞。表示因果關係。
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史記·魏公子列傳》:「 勝 所以自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
」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異日, 種 諫曰:『臣所以在(早)朝而晏罷若身疾作者,但為 吳 耳!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所以相邀相公遠來者,正要相公遊此間耳。」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
「 李自成 之所以敢於向東奔竄,是因為他聯絡 羅汝才 到 潼關 接應。」
6.連詞。表示因果關係。
上半句用「因」或「緣」,下半句用「所以」。後來發展為「因為……所以……」的句式。 唐 劉肅 《大唐新語·諧謔》:
「只因心溷溷,所以面團團。」 前蜀 貫休 《蜀王入大慈寺聽講》詩:「只緣 支遁 談經妙,所以 許詢 都講來。
」《老殘遊記》第一回:「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學也未曾進得一個。」 老舍 《黑白李》:
「 黑李 是我的好友,因為常到他家去,所以對 白李 的事兒也略知一二。」
7.可以。《易·乾》:
「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莊子·知北遊》:「人倫雖難,所以相齒。
」 王引之 《經傳釋詞》卷九:「言可以相齒也。」《文子·上仁》:
「貴以身治天下,可以寄天下;愛以身治天下,所以託天下。」
8.所作,所為。《論語·為政》:「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康有為 注:「以,為也。」
有單用「以」的吧?——句子通順?古人的習慣?
祝你學習進步,生活愉快!
7樓:忽而令夏在路上
連詞。表示因果關係。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
《荀子·哀公》:「君不此問,而問 舜 冠,所以不對。」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慕賢》:
「世人多蔽,貴耳賤目,重遙輕近……所以 魯 人謂 孔子 為『東家 丘 』。」 唐 李白 《與韓荊州書》:「一登龍門,則聲譽十倍,所以龍盤鳳逸之士,皆欲收名定價於君侯。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 李自成 之所以敢於向東奔竄,是因為他聯絡 羅汝才 到 潼關 接應。」
8樓:匿名使用者
「以」單獨表示「憑藉」的概念,是一個短語,比如「道路以目」。而「所以」指示的是「以」的物件,指示的是一個事物。「此殆天所以資將軍者乎」這是一個判斷句,此=天《所以》(資將軍)。
「見」在文言文中翻譯成被的例句
9樓:文以立仁
「見」表被動,在文言文中是最常見的用法之一。
「見」表被動有兩種常見的形式:
一是直接與行為動詞相連,承受其行為動作。如「見笑」,被笑話;「見欺」,被欺負;「見疑」,被懷疑;「見外」,被當成外人。
另一種情況,是行為動詞後面加介賓結構「於……」,引入主動者。如《廉頗藺相如列傳》:「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
「於王」是一個介賓結構,後置,是「欺」的主動者,「見欺於王」,即被王欺。文言文形成了一種固定格式:見+行為動詞+介詞於+行為實施者,歸納為:
「見……於……」。再如:「見重於當時」;「見笑於大方之家」。
當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0樓:匿名使用者
當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如下:
1、動詞。抵押,用實物作抵押向當鋪借錢。
例句:走筆還詩債,中由衣當藥錢。——唐· 白居易《自詠老身示家屬》
翻譯:寫字還詩歌的欠債,拿衣服抵押借錢買藥。
2、動詞。當作,算是。
例句:安步以當車。——《戰國策·齊策四》
翻譯:步行只要走得安穩,就當作是坐車。
3、動詞。抵得上。
例句:以一儀而當漢中地。——《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翻譯:用一個張儀來抵當漢中地方。
擴充套件資料一、字形演變
二、字源解說
文言版《說文解字》:當,田相值也。從田,尚聲。
白話版《說文解字》:當,兩塊田地面積相對等。字形採用「田」作邊旁,採用「尚」作聲旁。
三、相關詞彙解釋
1、亞當[yà dāng]
《聖經》中的人物。上帝用泥土創造的世上第一個男人。
2、當即[dāng jí]
立即;馬上就:接到命令,~出發。
3、該當[gāi dāng]
應當:大夥兒的事,我~出力。
4、當心[dāng xīn]
小心;留神:慢點兒走,~地上滑。跟這種人打交道,你可千萬~。
5、理當[lǐ dāng]
應當;理所當然:~如此。
有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什麼以字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有以 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 有道理,有規律,有所作為,有什麼。表示具有某種條件 原因等。基本字義 有1 存在 關。方 得法 案可稽。備無患。目共睹。2 表示所屬 他 一本書。3 表示發生 出現 病。情況 變化。4 表示估量或比較 水 一丈多深。5 表示大 多 學問。6 用在某些動詞前面表示客氣 勞。請...
文言文中的視字是什麼意思引字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sh 動 看。世態炎涼 其故人素輕買臣者入內視之。動 察看 視察。左忠毅公逸事 鄉先輩左忠毅公視學京畿。動 治理 處理 公務 張衡傳 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動 看待 對待。六國論 子孫視之不甚惜。動 看顧 照看。答司馬諫議書 重念蒙君實視遇厚,於反覆不宜鹵莽。名 視力 目光。庖丁解牛 怵然為戒,視為...
文言文以字的用法以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用作介詞。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 以 字表示動作 行為所用或所憑藉的工具 方法及其他,可視情況譯為 用 拿 憑藉 依據 按照 用 憑 什麼身份 等。例如 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察今 二 以 字起提賓作用,可譯為 把 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三 以 字表示動作 行為產生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