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奸雄還是梟雄

2021-05-04 09:19:10 字數 5129 閱讀 7796

1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上曹操到底是奸雄還是梟雄?

翻開《三國演義》,羅貫中把曹操描寫成了一代奸雄。而另一位三國人物——劉備,在他的筆下則為一世之梟雄。千百年來,這似乎已經為曹操定了性。

而以後 在戲劇舞臺上,曹操更是以白臉的面貌出現,白臉代表奸詐,更是使曹操這一奸雄的形象根深蒂固。但現實是怎樣的呢?我們該如何來看待和評價曹操呢?

關於曹操,在《後漢書》、《三國志》中有他的傳記。撥開歷史的迷霧,曹操原本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

曹操自幼出生在一個官宦之家,自然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又加之「少機警,有權數」。因此,樑國人橋玄評價他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 者,其在君乎!

」曹操20歲被推薦為孝廉,做了郎官。後又被任命為洛陽縣北部尉,升頓丘縣令,被徵入朝授職議郎。可以說,曹操青少年時代是春風得意,直步 青雲的,從地方官很順利地便進入了朝廷,使他有機遇能獲取更大的國家權力。

曹操生逢亂世,又給他提供了創造一番事業的機會。東漢末年 封建王朝的統治,本來已是危難之秋,黃巾起義更使得劉家王朝搖搖欲墜。因此,只得調遣各地諸侯鎮壓農**動,曹操被任命為騎都尉,討伐潁川的農民起義軍。

後又升為濟南相。從此,各路諸侯霸佔一方,自立為王。董卓入京,廢少帝,立獻帝,京城洛陽大亂。

曹操、袁紹聯合各路諸侯討伐董卓。董卓雖被除掉,北方的袁 紹、袁術、公孫瓚、呂布已形成具有一定勢力並霸佔一方的諸侯。曹操此間變賣家產,招摹義兵,逐漸擴充了自己的勢力。

後又在圍剿黃巾軍的過程中得降兵30餘 萬,收編其精銳,號稱「青州軍」。加之,又有親族弟兄曹仁、曹洪、夏侯淵、夏侯惇等大力扶持,荀彧、程昱、賈詡諸人的出謀劃策,消滅了殘餘的黃巾軍,又打 敗了呂布、陶謙、張邈、張繡等割據勢力,逐漸擁有了一支較強的武裝力量,成為三國時期稱霸於北方的重要政治集團。曹操在群雄割據的武裝鬥爭中能取得勝利, 是建立在開明的政治鬥爭的基礎之上的。

首先是曹操在進行武裝鬥爭的同時,他認識到封建皇帝在政治鬥爭中的重要作用。在荀彧、程昱的鼓動下,曹操派曹洪率軍 向西迎接獻帝。進駐洛陽後他又親自朝見獻帝,被升為鎮東將軍,封費亭侯,並錄尚書事,總領朝政。

曹操隨之遷都許昌。自此他便有了發號施令的口實,在眾諸侯 中有了震懾威力。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是曹操在群雄割據中能佔上風的重要原因之一。

曹操作為一個政治家,還有另一 個好的品質,這就是他理解、關心人民的疾苦。連年的戰亂,使生產遭到了嚴重破壞,再加上自然災害「百姓大俄,布糧食亦盡」,甚至供戰爭之需的軍糧都無處籌 集。曹操採納棗祗、韓浩等人的建議,實行屯田。

貸給農民耕牛和田地,用官牛的收成按官六客四分成,用私牛的對半分成。屯田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解決軍糧之需, 同時也使一些無牛和田地的農民生計得到解決。屯田的租稅直接交官,也避免了地主的盤剝,軍糧也不會都是農民負擔。

軍隊的糧食有了保證,不僅是有利於作戰, 也減少了軍隊隨意掠奪百性,無論怎麼說都是對百姓有益的。同時,曹操對黎民百姓的苦處還能予以照顧。打敗袁紹後他曾下令:

「河北罹袁氏之難,其令無出今年 租賦!」因戰亂免去了百姓一年的租稅,曹操還具體規定:「自項以來,軍數徵行,或遇疫氣,吏士死亡不歸,家室怨曠,百姓流離,而仁者豈樂哉?

不得已也。其 令死者家無基業不能自存者,縣官無絕廩,長吏存恤撫循,以稱吾意。」對於戰爭中陣亡官兵的家屬,

沒有基業無法生存的,官府供給他們糧 食,長吏要經常去看望他們。而對待百姓,曹操也下令,「女的年七十以上沒有丈夫兒子,年紀在十二歲以下,沒有父母兄弟,以及眼睛看不見,失去勞動力,又沒 有妻兒父兄和產業的,由國家供養他們終身」。「命令各郡縣都要提倡和重視文獻典籍的研究和學校建設。

滿五百戶的縣要設定學官,挑選本地優秀子弟給予教 育。」我們暫且不管當時的條件如何,施行得怎麼樣,曹操的這些關於發展生產,照顧人民生活疾苦和發展教育的政策,在封建統治階級當中是十分開明和進步的, 也肯定是能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歡迎的。

曹操還是一位軍事家,他很善於用兵。三國是個戰亂的年代,幾乎到處都有戰爭,天天都在打仗。許多 諸侯都是在戰爭中使自己的勢力範圍不斷擴大的。

曹操能在眾多諸候中脫穎而出與他的軍事才能是分不開的。從史書的記載來看,他很善於指揮打仗。謀士郭嘉在分 析「十勝之議」**價他能「以少克眾,用兵如神」。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在穰縣包圍了張繡,五月劉表派兵救援,截斷曹軍後路。

曹操想退兵,張繡軍隊追來,曹軍很難前進,就擺開連營陣勢逐漸推進。曹操在給荀彧的信中說:「敵軍來追趕我,雖然我每天只行進數裡,但我估計,走到安眾 縣,必能打敗張繡。

」到了安眾縣張繡和劉表的軍隊合在一處據守險要,曹軍前後受敵。曹操連夜在險要地方開鑿地下通道,全部運走輜重,埋伏奇兵。天亮後敵軍 以為曹兵已撤退,就全軍追趕,曹軍出動埋伏的步兵、騎兵,把張繡打得大敗。

可見曹操用兵如神的本事。

至於有名的官渡之戰,曹操是在處於劣勢的形勢下而取得勝利的。袁紹佔據了北方的冀、並、青、幽四州,有軍隊幾十萬人,兵精糧足,根本不把曹操放在眼裡。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二月,袁紹命大將顏良等人進兵白馬,向曹操發動了進攻。

曹操的力量遠不如袁紹,僅佔據大河以南的部分地區,不僅地盤狹小,而且多為破爛不堪的戰場,生產沒有恢復,物資供不應求。兵力僅萬人,有的史書上說「兵 不滿萬,傷者十二三」。但曹操親自率兵北上白馬迎敵。

他先進兵延津,做出要渡河襲擊袁軍的樣子,吸引袁紹分兵向西,然後突然轉向兼程去救白馬。當曹操率軍 突擊到來,袁紹已措手不及,斬大將顏良,袁軍大敗,遂解白馬之圍。當曹操揮師西撤,袁紹又引兵趕來,曹操見追兵漸近,命令軍士解鞍放馬,並置輜重於道上。

衰軍爭搶輜重,陣勢混亂,曹操率騎兵突然襲來,大敗追兵,斬另一大將文丑。

曹操初戰獲勝,主動後撤,繼續據守官渡。八月,袁紹進逼官 渡,曹操分兵堅守營壘,伺機而動。袁軍向曹操大肆進攻,曹軍還擊,兩軍相持不下,曹軍供給困難。

十月,袁紹為大戰從河北運來萬餘車糧草,派大將淳于瓊帶萬 餘人護守,屯於離袁紹大營十餘里的烏巢。曹操得來投的謀士許攸訊息,親率精銳騎兵五千人乘夜從小路偷襲烏巢,四面放火,淳于瓊據守。袁紹邊派兵增援邊去襲 擊曹營,結果曹營未破,烏巢袁軍大敗,袁紹只得逃回黃河以北,曹操大獲全勝。

曹操在處於劣勢的情況下,能正確分析形勢,聽取謀士意見,並親臨前線指揮,贏 得了最終勝利。官渡之戰的勝利,決定了統一北方的大勢已是非曹操莫屬。

曹操非凡的軍事才能是有史可查的。實際上,我們如果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出曹操在軍事上所取得的成就。他應該是我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具有非凡才能的軍事家。

曹操還是一位傑出的文學家。他與其子曹丕、曹植在中國文學史上並稱為「三曹」。曹操「外定武功,內興文學」,又是建安文學新局面的開拓者。

他一方面憑藉 政治上的領導地位,廣泛地蒐羅文士,造成了「彬彬之盛」的建安文學之局面;另一方面用自己富有創造性的作品開創文學上的新風氣。曹操的文學創作以詩歌最為 著名,內容多為描寫親身經歷的戰爭生活。其中有不少感時之作,反映了漢末社會的動亂和人民生活的困苦,這類五言詩,其有「詩史」的性質,尤以《短歌行》、 《苦寒行》、《蒿里行》、《觀淪海》、《龜雖壽》最為著名。

像《短歌行》,寫出了作為建安時代的政治人物曹操的複雜心情和深沉感概。全詩筆調低迴沉鬱,體 現了建安文學「志深筆長,梗概多氣」的特色。同時,全詩聲音鏗鏘,換韻自由,襲用《詩經》原句,不著痕跡」。

另一首《觀滄海》,通過作者親臨東海觀潮的感 受,表現了其暮年的壯闊胸懷。詩中描寫了山海間萬物的繁茂和蕭瑟秋風中呈現出的大海洪波,那天水相連,波瀾壯闊的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 若出其裡」,吞含日月,孕育星辰的偉大氣勢;浩浩蕩蕩,無邊無際的偉大場面,真是壯觀極了。

日月星辰都在他的懷抱之中,如此恢巨集、壯麗的意境實在是令人贊 嘆。《龜雖壽》直接抒發了詩人的胸懷,節奏急促,頓挫分明。詞中從正反兩方面詠歎了自然界不可抗拒的客觀規律,發出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 心不已」的誓言。

至於曹操的好殺人,歷史上確有多處記載。當然,多是為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誅滅異己而已。其實,這在政治鬥爭中是可 以理解的。

比如曹操殺董承、殺董貴妃、殺伏皇后等,如果這些人在鬥爭中獲勝不也是要殺曹操一夥嗎?但史書上也有多處記載他性忌殺人,像殺華佗、殺孔融、殺 楊修、殺婁圭、殺崔琰、殺邊讓等,有的是因為鬥氣,有的是因為面子上過不去,有的是嫉賢妒能。

問題是作家為了表現曹操的奸詐、**性 格,竟不惜編造某些曹操殺人情節,為塑造人物服務。有的是既無任何理由,又無歷史根據。比如,在《三國演義》中眾所周知的殺其父結義兄弟呂伯奢一家;殺主 糧官王垕的故事。

前者僅是出於疑心而將其家人殺了十數口,而離去時路遇沽酒而歸的呂伯奢,明知錯卻仍殺之。連同行的陳宮都不能容忍地說:「知而故殺,大不 義也!

」以至於陳宮最後離曹操而去。殺王垕只是軍中糧食不足,借頭欺騙眾軍士,以穩定軍心。但這兩個故事在史書上均無記載,其情節都是作家編造的。

《三國 演義》在談到「操軍乏糧之事」時說:「則傳有之,滅殺王垕以借頭之舉,則不載。」有曹軍缺糧之事,而無借頭之舉。

關於曹操過中牟,為縣令所獲及殺故人呂伯 奢之事,《三國志》中的記載僅是:「出關,過中牟,為亭長所疑,執詣縣邑。或有識之,為請得解。

」《魏書》則與此大同小異。可見,這些故事都是作家為了表 現人物,刻畫曹操的性格而加工創造的。

在作家的筆下,這樣的例證是很多的。《三國演義》在長期的成書過程中,受到當時社會上正統思想 的影響,具有「尊劉貶曹」的觀念已是一個明顯特徵。要尊正統思想的代表劉備,就必然要貶斥曹操、孫權。

因此,《三國演義》中對曹操做了某些加工改造也是可 以理解的。那麼,**中為什麼會形成這種「尊劉貶曹」的思想呢?這一思想主要是來自封建帝王的宣傳和提倡。

在階級社會裡,統治階級的思想總是時代的統治思 想。由於封建帝王為鞏固目己的統治地位,多是把自家說成是正宗,是天子,而把反對他們的、起來革命造反的人民群眾說成是叛逆。這一思想便是正統觀念。

劉備 由於是「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代表著執政的封建統治者,當然就是應該歌頌的物件。如果我們仔細考察一下三國戲中正統觀念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就可以 清晰地看到,這一觀念在統治者的親自監督下,表現得越來越鮮明,越來越強烈。

基於作家「尊劉貶曹」的思想,《三國演義》中對曹操的描 寫,他已變成了一個奸詐、狡猾、陰險的惡勢力的代表。對於歷史上曹操身上的某些優秀之處,像曹操在北方實行的屯田制,規定民間的賦稅政策,大多輕描淡寫地 一筆帶過;相反,卻運筆細膩地描述徵張繡時,他下今不許馬踏青苗,反而自己的馬驚踏壞了大片麥田。曹操假意欲拔劍自刎,被眾將救住,割發以代。

這個故事不 僅不是讚美曹操,而是描寫了他虛情假意的狡猾。

由於《三國演義》在民間的廣泛流傳,人們把**中的曹操當成了歷史上的曹操,一提起曹 操就認為他是個奸詐、狡猾、陰險的人物。這其實是很不應該的。對曹操做評價應該先將歷史上的曹操與文學作品中和戲劇舞臺上的曹操區分開來。

這裡,我們無心 去「翻案」,其實也無所謂「翻案」,因為向來人們的觀點就不一樣,無需統一,也不可能統一。我們所想做的,只是要還歷史上這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 家的本來面目而已。

曹操到底是英雄?還是梟雄

很明顯,梟雄。曹操做英雄不太適合。英雄與梟雄不過是外人,是後人對他的評價,不管是英雄還是梟雄,他都是一個勝利者,他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那有何必在意後人的論斷呢?英雄他直到最後也沒有稱帝,如果真正是梟雄的話,早是皇帝了。其實人們對曹操的觀點有些曲解歷史,曹操是真正的英雄 梟雄,亂...

曹操為啥是亂世奸雄,曹操為什麼是亂世奸雄治世能臣

其實曹操並不是奸雄,反而是英雄。下面我出一個曹操在列朝列代的形象,你們就可以看出曹操究竟是在什麼時候變成奸雄的 三國 西晉 東晉 隋 唐 北宋 南宋 元 明 清 英雄 英雄 英雄 英雄 英雄到達極點 奸雄 奸雄到達極點 奸雄 奸雄 可以看出來是從北宋開始,曹操一落千丈。趙匡胤是為了鞏固集權,所以才把...

曹操算是英雄嗎,歷史上給他定義梟雄奸雄,我感覺他一方面有才略有大志有膽識,可是也太心狠手辣了吧

英雄 梟雄 奸雄 曹操 易中天說他是可愛的奸雄,我聽贊成的,他的才華不能磨滅,但是性格不太好,防人之心太重了,特別是晚年是,可能高處不勝寒吧,一個人擁有那麼高的地位肯定會很孤獨的,也很害怕,所以他才認為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 英雄中的奸雄,奸雄中的英雄 英雄英雄 英雄英雄 英雄英雄 易中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