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並沒有獅子,可為什麼卻有舞獅節目

2021-05-04 13:37:49 字數 6024 閱讀 2086

1樓:幽靈極速電影鑑賞

中國本身沒有獅子,在中華文化中,「獅」本來是和「龍」、「麒麟」一樣都只是神話中的動物。到了漢朝時,才首次有少量真獅子從西域傳入,當時的人模仿其外貎、動作作戲,至三國時發展成舞獅;南北朝時隨佛教興起而開始盛行。史書中,《漢書禮樂志》中提到「象人」,據三國時的解釋,就是扮演「魚、蝦、獅」的藝人。

到了唐朝,舞獅是大型宮廷舞蹈表演的一種。當時的「太平樂」亦稱為「五方獅子舞」出於天竺與獅子國等國。白居易的詩中描述獅子舞:

「假面胡人假面獅,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作齒,奮迅毛衣襬雙耳」,可見當時的舞獅跟今日我們所見的已十分相似。

舞獅子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來助興。舞獅子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獅子舞在舊時稱「太平樂」,而到了唐代(公元618~907年)時更得到廣泛的發展。獅藝在當時已成為過年過節、行香走會中的必備節目。

在一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獅舞形成了南北兩種表演風格。 中國舞獅,以「北獅」起源得最早。相傳在北魏(公元386~534年)武帝遠征甘肅河西,俘虜胡人十萬之多。

魏武帝令胡人獻舞娛樂。胡人以木雕獸頭,兩大五小,披獸衣,集八**,武士三十餘人,起舞於御前。武帝龍心大悅,賜名「北魏瑞獅」,恩准俘虜回國。

獅子舞便在北方流傳開來,以後便有了「北獅」之稱。

北派獅舞以表演「武獅」為主,即魏武帝欽定的北魏「瑞獅」。小獅一人舞,大獅雙人舞,一人站立舞獅頭,一人彎腰舞獅身和獅尾。獅子在「獅子郎」的引導下,表演騰翻、撲跌、跳躍、躥高、朝拜等技巧,並有走梅花樁、竄桌子、踩滾球等高難度動作。

舞南獅中國民間有數個傳說,傳說之一是在清代(公元1644~2023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夢見一頭毛色五彩斑斕的瑞獸來朝拜。

回京後,乾隆皇命人照他夢中所見的瑞獸形象來扎制一隻,每在節日及慶典時命人舞動,喻為國泰民安,太平吉祥。

南派獅舞以表演「文獅」為主,表演時講究表情,有搔癢、抖毛、舔毛等動作,惟妙惟肖,逗人喜愛。由於獅子為百獸之尊,形象雄偉俊武,古人將它當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徵,認為它能驅邪鎮妖、保佑人畜平安。

所以人們逐漸形成了在元宵節及其它重大活動裡舞獅子的習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2樓:來自石花洞秀麗端莊的甘蔗

舞獅節目,這一傳統一直沿襲下來,但因為各地民俗不盡相同,所以關於舞獅的傳說也不同。

一種傳說是與年獸有關,據說當年獸出現時,眾勇士一湧而出,擊打樂器發出"鏘鏘"及"咚咚"之聲,如雷貫耳。年獸見了,覺得驚駭所以只能落荒而逃,不在出現在人們面前。為了慶祝把年獸成功的驅趕,紀念這一功勞,人們便在春節時候將紙紮的獅頭拿出來舞動,有的人更建議則把它命名為舞獅,這是因為獅是獸中之王,勇猛的代表,吉祥的象徵。

有的地方也稱為舞聖頭、舞瑞頭。另外一種傳說是相傳漢朝是,西域大月氏國向漢朝進貢了一頭金毛雄獅子,使者揚言朝堂,若有人能馴服此獅,便繼續向漢朝進貢,否則便斷絕邦交。在大月氏的使者走了以後,漢帝前後選了幾人馴獅,均未能成功。

後來金毛雄獅狂性發作,傷人被宮人亂棒打死,宮人為逃避章帝的降罪,於是將獅皮拔下來,由宮人裝扮成金毛獅子,逗引起舞。不但瞞過了大月氏來的使臣,就連漢帝也以為是真的獅子了,後來這件事情流傳出漢宮,民間認為舞獅子是爭光的事情、也是吉祥的一種象徵。於是仿造獅子,表演獅子舞,舞獅從此風靡流行於世。

舞獅是我國重要

佳節或集會慶典時要表演

的一種民間藝術節目,在表演過程中,舞獅者通過表演來表達喜慶吉祥的氣氛。

3樓:溥晗晗

早在一千九百年前,波斯通過了絲綢之路同中國進行了雙方的商業**,同時也促進了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

4樓:匿名使用者

舞獅」最遲在唐代已風靡各地,至今不衰。 獅子在民間有辟邪的作用,常用來守門。

5樓:黑暗霸主霸鯊

史書中,《漢書禮樂志》中提到「象人」,據三國時的解釋,就是扮演「魚、蝦、獅」的藝人。到了唐朝,舞獅是大型宮廷舞蹈表演的一種。當時的「太平樂」亦稱為「五方獅子舞」出於天竺與獅子國等國。

白居易的詩中描述獅子舞:「假面胡人假面獅,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作齒,奮迅毛衣襬雙耳」,可見當時的舞獅跟今日我們所見的已十分相似。

6樓:檸檬我超萌

現實中沒有獅子,但是神話中卻是有的,為了慶祝或者寄託情感

7樓:百度

在中華文化中,「獅」本來是和「龍」、「麒麟」一樣都只是神話中的動物。

8樓:718來吧

舞獅子這樣的節目在很早之前就已經很流行了,人們為了慶祝一些熱鬧的事情

9樓:小姐姐獅子座

古代怎麼沒有獅子啊,古人房子面前都是獅子坐鎮啊,是瑞獸

10樓:檸檬我超能

應該是文化的交融,舞獅節目一直流傳到了現在,熱鬧的場合都會出現

11樓:孫麗

隨著時代的更新為了紀念一些過世的人們留下的習俗

中國古代好像並沒有獅子,可是為什麼會有石獅子等以及舞獅等活動呢?

12樓:

石獅子就是用石頭雕刻出來的獅子,是在中國傳統建築中經常使用的一種裝飾物。在中國的宮殿,寺廟,佛塔,橋樑,府邸,園林,陵墓,以及印鈕上都會看到它。但是更多的時候,「石獅」是專門指放在大門左右兩側的一對獅子。

在漫長的歷史年代中,這些石獅子陪伴著滄桑鉅變,目睹著朝代的興衰更替,已成為中國古建築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裝飾物。但是中國古代沒有野生的獅子,那麼這些石獅子雕刻藝術起源於何地、何時?又如何來到中國,成為中國的藝術的一部分的呢?

獅子的故鄉在非洲、印度、南美等地。不過獅子的形象卻早為我們祖先熟知:從宋清兩代蒐集的周代銅器的精繪印本中,已有獅子的立體形象。

據說獅子是從西域傳來的。相傳東漢年間,獅子被作為禮物送給中國的皇帝。隨著佛教的傳入中國,被佛教推崇的獅子在人們心目中成了高貴尊嚴的靈獸,中國很快從印度等地學到了石獅子的雕刻藝術,並且出現陳列墓前的現象。

如四川雅安縣高頤墓前的石獅子,就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石獅子,是東漢時期的遺物。所以獅子在中國更多地是作為一種神話中的動物出現的,和麒麟一起成為中國的靈獸。唐代高僧慧琳說:

「狻猊即獅子也,出西域。」

到唐代時,石獅子雕刻藝術達到了頂峰。由於採用傳神的創作方法,石獅子完全中國化了。中國的雕刻藝術大師將石獅子雕刻得異常壯麗,而且逼真:頭披卷毛,張嘴揚頸,四爪強勁有力,神態盛氣凌人……

明代後,石獅子雕刻藝術不僅比唐代更高,而且人們生活中使用的範圍也更加廣泛。宮殿、府第、陵寢、甚至一般市民住宅,都用石獅子守門;在門楣簷角、石欄杆等建築上也雕上石獅作為裝飾。如聞名中外的盧溝橋,其兩邊140個柱頭上,都雕刻著玲瓏活潑的石獅子。

姿態多樣,神情豐富,大小不一,雕刻得活靈活現。清代,獅子的雕刻已基本定型,《揚州畫舫錄》中規定:「獅子分頭、臉、身、腿、牙、胯、繡帶、鈴鐺、旋螺紋、滾鑿繡珠、出鑿崽子。

」石獅子通常以須彌座為基座,基座上有錦鋪。獅子的造型各異,在中國又經過了美化修飾,基本的形態都是滿頭捲髮,威武雄壯。獅子的造型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徵:

漢唐時通常強悍威猛;元朝時身軀瘦長有力;明清時較為溫順。

看門的石獅子的擺放是有規矩的。一般來說,都是一雄一雌,成雙成對的,而且一般都是左雄右雌,符合中國傳統男左女右的陰陽哲學。放在門口左側的雄獅一般都雕成右前爪玩弄繡球或者兩前爪之間方一個繡球;門口右側雌獅則雕成左前爪撫摸幼獅或者兩前爪之間臥一幼獅。

比較有名的獅子包括天安門前的獅子,中山公園社稷壇門外的獅子,北京大學門前的獅子,滄州鐵獅和盧溝橋望柱上的四百多隻獅子,俗話說「盧溝橋的石獅子——數不清」。北京天安門金水橋前後,各有一對點綴性的大石獅子,左雄右雌,雕刻得極為精美。右側石獅子的腹部有一塊傷痕。

關於這道傷痕有兩個傳說:一是說,明代時的將領李國禎被著名的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追擊,躲藏在石獅子的後面,李自成發現了,舉劍狠狠刺去,結果使石獅子受到誤傷;另一說,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石獅子被侵略軍所破壞。

除了石獅子,獅子對我國文化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大家熟知的獅子舞,即「舞獅」最遲在唐代已風靡各地,至今不衰。

獅子在民間有辟邪的作用,常用來守門。獅子又是獸中之王,有顯示尊貴和威嚴的作用,按照傳統習俗,成對的獅子是左雄右雌,還可以從獅子所踩之物來辨別,蹄下為球,象徵統一寰宇和無上權利,必為雄獅。蹄下踩著幼獅,象徵子孫綿延,是雌獅。

如果獅子所蹲之石刻著鳳凰和牡丹,鳥中之王,花中之王,就稱 「三王之獅」。還有南獅北獅之分,北獅威嚴雄壯,南獅活潑有趣。

13樓:

遠古時代,獅子曾廣佈於亞、歐、非大陸。北京周口店猿人遺址,就發現五六十萬年前的獅子化石。由於冰河浩劫,歐亞大陸的獅子幾乎絕滅了。

現在世界上,只有非洲獅子較多;在亞洲僅有印度的卡錫阿瓦的吉爾森林還殘存著少量的獅子。上古時期,雖然沒有文字記載歷史,但是口頭相傳的歷史還是存在的。正是這些口口相傳的傳說,讓早已在中國消亡的獅子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變得無比神祕而神聖。

故而相關的崇拜也順理成章了。

14樓:賣豆腐者

獅子,在古代所指並非現在所指,而是一種吉祥物。

後來外國人(西亞或南亞人)把現在意義上的獅子帶到中國,正巧和吉祥物相似,所以把現在的獅子稱為獅子

15樓:匿名使用者

暈`我國古代早就有獅子出沒了。

16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的獅子是一種吉祥物!是根據麒麟、貔貅等想象出來的!

17樓:超級帥哥2代

外國人進貢給當時皇帝的野獸,供皇帝欣賞

中國歷史上有獅子嗎?如果沒有為什麼會有舞獅的傳統?如果有怎麼從來沒有記載?

18樓:咖啡明明

舞獅子,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據傳說,它最早是從西域傳入的,獅子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隨著佛教傳入中國,舞獅子的活動也輸入中國。

獅子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後,和孔雀等一同帶回的貢品。而獅舞的技藝卻是引自西涼的"假面戲",也有人認為獅舞是五世紀時產生於劉宋的軍隊,後來傳人民間的。兩種說法都各有依據,今天已很難判斷其是非。

不過,唐代時獅舞已成為盛行於宮廷、軍旅、民間的一項活動。唐段安節《樂府雜尋》中說:"戲有五方獅子,高丈餘,各衣五色,每一獅子,有十二人,戴紅抹額,衣畫衣,執紅拂子,謂之獅子郎,舞太平樂曲。

"詩人白居易《西涼伎》詩中對此有生動的描繪:"西涼伎,西涼伎,假面胡人假獅子。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帖齒。

奮迅毛衣襬雙耳,如從流沙來萬里。"詩中描述的是當時舞獅的情景。在一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獅舞形成了南北兩種表演風格。

北派獅舞以表演"武獅"為主,即魏武帝欽定的北魏"瑞獅"。小獅一人舞,大獅由雙人舞,一人站立舞獅頭,一人彎腰舞獅身和獅尾。舞獅人全身披包獅被,下穿和獅身相同毛色的綠獅褲和金爪蹄靴,人們無法辨認舞獅人的形體,它的外形和真獅極為相似。

引獅人以古代武士裝扮,手握旋轉繡球,配以京鑼、鼓鈸、逗引瑞獅。獅子在"獅子郎"的引導下,表演騰翻、撲跌、跳躍、登高、朝拜等技巧,並有走梅花樁、竄桌子、踩滾球等高難度動作。南派獅舞以表演"文獅"為主,表演時講究表情,有搔癢、抖毛、舔毛等動作,惟妙惟肖,逗人喜愛,也有難度較大的吐球等技巧。

南獅以廣東為中心,並風行於港澳,東南亞僑鄉。

南獅雖也是雙人舞,但舞獅人下穿燈籠褲,上面僅僅披著一塊彩色的獅被而舞。和北獅不同的是"獅子郎"頭戴大頭佛面具,身穿長袍,腰束綵帶,手握葵扇而逗引獅子,以此舞出各種優美的招式,動作滑稽風趣。南獅流派眾多,有清遠、英德的"雞公獅",廣州、佛山的"大頭獅",高鶴、中山的"鴨嘴獅",東莞的"麒麟獅"等。

南獅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鬚獅舞法幅度不寬、花色品種不多,但沉著剛健,威嚴有力,民間稱為"劉備獅"。黑鬚紅面獅,人稱"關公獅",舞姿勇猛而雄偉,氣概非凡。

灰白鬍須獅,動作粗獷好戰,俗稱"張飛獅"。獅子為百獸之尊,形象雄偉俊武,給人以威嚴、勇猛之感。古人將它當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徵,認為它能驅邪鎮妖、保佑人畜平安。

所以人們逐漸形成了在元宵節時及其他重大活動裡舞獅子的習俗,以祈望生活吉樣如意,事事平安。

中國古代有沒有獅子,中國古代有獅子嗎?

獅子主要是隨著佛 教傳入中國以後才有的,中國古代的獅子雕像大多跟獅子沒幾分相專似的地方,是工屬匠根據佛教的典籍臆造出來,所以他的主要功能就是鎮邪辟鬼,當然就不會隨便吃人了,獅子在佛教中象徵猛勇精進,獅子一吼,百獸伏首,所以獅子吼通常用來形容佛教的理論講義把人從迷惑的苦難裡震醒,武俠 裡的獅吼功就是由...

中國古代怎樣教育孩子,為什麼中國古代沒有出現學前社會教育?

教育孩子不能一味打罵,一起看看怎麼才能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吧!為什麼中國古代沒有出現學前社會教育?1 教兒宜早 中國古代認為對孩子的教育越早越好,這不僅僅強調要對孩子早教,還強調要對孩子實行一以貫之的教育 2 教子義方 父母要從道義上,從做一個正派人的根本方向上,為子女指出道路 信而勿誑 父母教育子...

中國古代的建築為什麼那麼結實,中國古代的建築堪稱完美,中國古代為什麼選擇木構建築?

中國古代建築學就講究精 美 實,所以建一座像茶樓這樣或者官邸 祠堂就很是費時費力,這也是古代材料比不上現代建築材料的一個證據,也沒什麼不如的 只是因為古代沒有像現代這樣的建築材料罷了,就不得不採用木 而基於木的缺點,只能在建築方法上加以彌補,經過長時間的進步 就形成了古代建築學。而且你的感覺也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