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寺廟的首座,西堂,後堂,堂主,四人的職務和職責有那些

2021-05-25 15:55:46 字數 6208 閱讀 4982

1樓:苦苦的掙扎

宋代以後寺主改稱住持,世俗又稱住持為「方丈」。 除住持外,設有四大班首、八大執事等。四大班首是指導禪堂或唸佛堂修行的,四大即是首座、西堂、後堂、堂主。

首座為全堂修行的模範,掌禪堂中號令之權。

西堂輔助住持修行,本寺住持為主人,相當於東堂首座。

後堂是指後堂的首座負責後堂修行之事務。

堂主是在首座之下負責禪堂或唸佛堂事務的。

八大執事是專管全寺各項事務的。1、監院(庫房負責人):綜理全寺事務,掌管全寺經濟。

2、知客(各堂負責人):掌管全寺僧俗接待事宜。3、僧值(糾察):

管理僧眾威儀。4、維那(禪堂負責人):掌管宗教儀式的法則。

5、典座(廚房、齋堂負責人):管理大眾飯食齋粥。6、寮元(雲水堂負責人):

管理一般雲遊來去的僧侶。7、衣缽(方丈室負責人):輔助住持照應庶務,調和人事。

8、書記:職掌書翰文疏。

2樓:匿名使用者

四大班首具體包括:

首座:為全寺修行之模範,掌禪堂中號令之權。

西堂:為西堂首座,輔助方丈教導修行的僧人。

後堂:為後堂首座,負責後堂修行之事務。

堂主:居首座之下,負責禪堂、唸佛堂之事務。

3樓:風雨過後

頭陀,梵語抖擻煩惱,即像抖掉衣服上的灰塵一樣把煩惱抖掉。抖擻的方式,就是苦行。

所以,頭陀僧,就是苦行僧。衣服要撿破爛的穿,吃飯一天只吃一頓,託缽乞食,常坐不臥,等等。基本上,等同於要飯的叫花子。

魯智深,嚴格講,不叫和尚,叫僧人。僧人住寺廟,是有供養的。無須外出行乞。

而和尚,是尊稱。有德行的**,尊稱他為和尚。

行者武松,和孫行者,是一樣的。

依印度佛教的教義,僧人是不事生產的。

早期的佛寺結構比較簡單,管理層就三個人:上座、寺主、維那。

但到了中唐時期,中國佛教的發展已經不適合這種狀況,於是,百丈懷海創立了叢林清規。沿襲至今。

叢林中,方丈是頭兒,也叫住持,即之前的上座。但有時候僧臘較高的僧人,也尊稱他為上座。

方丈下邊有四大班首,八大執事,分別是:

班首:首座、西堂、後堂、堂主。

執事:監院、知客、僧值、維那、典座、寮元、衣缽、書記。

以下,具體說說八大執事的工作。

監院,相當於之前的寺主,負責具體管理工作。

知客,負責接待客人。

僧值,負責清規執**況,以及僧眾威儀。

維納,負責管理紀律,調和糾紛。

典座,負責廚房,齋堂。(依印度佛教教義,寺廟不可以生火做飯。在中國,最早是有人來寺廟聽說法,久而久之,這些人自己在寺廟生火做飯,後來,為了方便,漸漸出請專門的人負責做,最後,演化為寺廟也有了廚房。

)寮元,負責雲水寮,即外來掛單的雲水僧的事務。

衣缽,相當於方丈的祕書,處理方丈室事務。

書記,處理文書往來,寫榜告示等事務。

大叢林中還有許多更低一級的職務,比如,管理殿堂的叫知殿,管理菜園的叫菜頭,管理廁所的叫淨頭。

魯智深,就做過菜頭和淨頭。屬於非常低的職務。

《水滸傳》:

智深便道:「本師真長老著小僧投大剎討個職事僧做,卻不教俺做個都寺、監寺,如何教灑家去管菜園?」

首座便道:「師兄,你不省得。你新來掛搭,又不曾有功勞,如何便做得都寺。這管菜園也是個大職事人員了。」

智深道:「灑家不管菜園,俺只要做都寺、監寺。」

首座又道:「你聽我說與你。僧門中職事人員,各有頭項。

且如小僧,做個知客,只理會管待往來客官僧眾。假如維那、侍者、書記、首座,這都是清職,不容易得做。都寺、監寺、提點、院主,這個都是掌管常住財物。

你才到的方丈,怎便得上等職事。還有那管藏的喚做藏主,管殿的喚做殿主,管閣的喚做閣主,管化緣的喚做化主,管浴堂的喚做浴主。這個都是主事人員中等職事。

還有那管塔的塔頭,管飯的飯頭,管茶的茶頭,管菜園的菜頭,管東廁的淨頭,這個都是頭事人員,末等職事。假如師兄你管了一年菜園好,便升你做個塔頭。又管了一年好,升你做個浴主。

又一年好,才做監寺。」

智深道:「既然如此,也有出身時,灑家明日便去。」

佛教寺廟裡的職務有那些?稱謂是什麼?負責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寺廟職務性身份稱謂如下:

上座:原始佛教將僧人依戒臘年限之長短分為下座(10年以下)、中座(10年至20年)、上座(20年以上)。後轉而為寺院職務之稱。

上座為一寺之長,主要是弘講佛法,作僧中表率。唐代以後稱為方丈或住持。也用於對有德行之僧或僧臘較高者的尊稱。

寺主:位居上座之下,負責一寺實際事務。唐代以後也稱寺監或監院。

維那:位居上座、寺主之下,管理眾僧雜務,調和僧眾糾紛,辨別度牒真偽等。又負責僧眾紀律事務。唐代以後維那成為叢林八大執事之一,主要負責宗教儀軌、佛事唱唸等。

住持:為一寺之長,有護持佛教令久住世之意。

方丈:即住持。因其所居之處為「方丈」室,故而得名。

首座:為全寺修行之模範,掌禪堂中號令之權。

西堂:為西堂首座,輔助方丈教導修行的僧人。

後堂:為後堂首座,負責後堂修行之事務。

堂主:居首座之下,負責禪堂、唸佛堂之事務。

監院:負責協助方丈或都寺監理寺院總務。古稱監寺、院主、主首、寺主,後為特尊住持而改稱此名,俗名當家。大寺可設數名監院。

當家:為監院之俗稱。

知客:為客堂負責人,掌管全寺接待事宜。大寺可設數名知客。

僧值:又稱糾察,管理清規執**況及僧眾威儀。

典座:為廚房、齋堂負責人,管理僧眾伙食及信徒供齋等事務。

寮元:為雲水堂負責人,管理來寺掛單僧侶的事務。

衣缽:為方丈室負責人,幫助住持處理一些日常事務。

書記:掌管寺內文書往來之事。

化主:一、指叢林中負責向施主募化的僧人。

二、意為教化之主人,通常指叢林之住持。

侍者:指服侍住持之僧人。大叢林住持可有多位侍者,分為燒香侍者、書狀侍者、請客侍者(幫助接待客人)、衣缽侍者(幫助掌管住持錢物)、湯藥侍者(負責住持的飲食、醫療雜務)、衣物侍者(幫助漿洗衣物)等。

此外,大叢林中通常還設有副寺(管財會)、直歲(管農作)、知藏(亦名藏主,管藏經樓)、知浴(又名浴主,管浴池)、知殿(又名殿主,管殿堂香火、衛生)、莊主(管莊田、領地)、園主(管菜地,或稱菜頭)、塔主(管理塔院)、門頭(負責門衛)、磨頭(管理磨坊)、淨頭(管環衛)、毛頭(管理髮)、司庫(又名庫頭,掌管倉庫)、參頭(司掌法事禮儀)等等。

擴充套件資料

佛教職務性身份稱謂在中國特別多,也很重要。自南北朝建立僧官制度以來,各個朝代按行政區劃設立了許多的僧官,名目繁多,如僧正、僧主、沙門統、昭玄統、僧錄、僧統等等,現已不適用了。近代社團組織興起,佛教界也建立了各級佛教協會和居士林等組織,於是佛教徒中有了會長、副會長、祕書長、林長、幹事、主任等頭銜,這與各界沒什麼差別,故不需贅述。

人們遇到比較多、易於混淆的是負責寺院管理的和從事佛教法務的職務性稱謂,下面就略作介紹。

早期佛寺的管理一般由上座、寺主、維那三綱負責。自唐代禪宗大興,百丈禪師創立叢林清規以來,天下風行,叢林制度日益健全,寺院執事也越來越多,按東西兩序排列,大叢林的執事可多達48位甚至上百位,方丈以下主要的有四大班首(首座、西堂、後堂、堂主)、八大執事(監院、知客、僧值、維那、典座、寮元、衣缽、書記)

5樓:匿名使用者

寺院的組織,在唐代由三綱(上座、寺主、維那)共同負責全寺事務。到了宋代,寺主改稱住持,世俗又稱住持為「方丈」。

除住持外,設有四大班首、八大執事等。

四大班首是指導禪堂或唸佛堂修行的,四大即是首座、西堂、後堂、堂主。首座為全堂修行的模範,掌禪堂中號令之權。東為主位,西為賓位。

本寺住持為主人,相當於東堂首座。

輔助住持修行的稱為西堂首座,分住後堂責任的稱後堂首座,簡稱後堂,堂主是在首座之下負責禪堂或唸佛堂事務的。

八大執事是專管全寺各項事務的。1、監院(庫房負責人):綜理全寺事務,掌管全寺經濟。

2、知客(各堂負責人):掌管全寺僧俗接待事宜。3、僧值(糾察):

管理僧眾威儀。4、維那(禪堂負責人):掌管宗教儀式的法則。

5、典座(廚房、齋堂負責人):管理大眾飯食齋粥。6、寮元(雲水堂負責人):

管理一般雲遊來去的僧侶。7、衣缽(方丈室負責人):輔助住持照應庶務,調和人事。

8、書記:職掌書翰文疏。

6樓:wgt行者恭通

住持是住持,方丈是方丈,方丈可以是住持但是住持不一定是方丈。

佛教寺廟的崗位有哪些

佛教寺院裡有哪些職務等級崗位?例如「住持」等稱謂。所有人員都是「和尚」、「僧人」嗎?

7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寺廟職務性身份稱謂如下:

上座:原始佛教將僧人依戒臘年限之長短分為下座(10年以下)、中座(10年至20年)、上座(20年以上)。後轉而為寺院職務之稱。

上座為一寺之長,主要是弘講佛法,作僧中表率。唐代以後稱為方丈或住持。也用於對有德行之僧或僧臘較高者的尊稱。

寺主:位居上座之下,負責一寺實際事務。唐代以後也稱寺監或監院。

維那:位居上座、寺主之下,管理眾僧雜務,調和僧眾糾紛,辨別度牒真偽等。又負責僧眾紀律事務。唐代以後維那成為叢林八大執事之一,主要負責宗教儀軌、佛事唱唸等。

8樓:匿名使用者

最高是住持,以住持為一眾之主,非高其位則其道不嚴,故尊為長老,居於方丈。住持、長老、方丈這三個稱謂所指的是一樣的。重要寺務由住持會同首座等班首與四堂口主事共議決定。

今日十方叢林所實行的,根據元代《敕修百丈清規》,更有增益調整。住持(方丈)為整個叢林的核心,住持之下有四大班首和八大執事輔佐。四大班首即首座、西堂、後堂和堂主,八大執事為監院、知客、僧職(又叫糾察)、維那、典座、寮元、衣缽、書記。

叢林的執事,細分起來共有一百零八位。但這些不一定全部設定,而是隨寺院的大小、僧人的多少或某種特殊情況靈活掌握,其名稱也有差異。這些職事名稱,以等級分司統稱為知事人員(一級)、主事人員(二級)和頭事人員(**)。

以承擔的職責輕重又可分為列職與序職兩部分。列職相當於職務,側重按辦事能力和工作需要列其職別;序職相當於職稱,側重按出家資歷和修持功夫定其位次。列職和序職又可分為東序和西序。

東序為主位,西序為賓位,故將直接為住持工作的叢林執事待以主禮,列於東序;將輔助住持工作的待以賓禮,列在西序。實際上,東序和西序的區別並不十分明顯,僅僅成為一種形式。有人說這是為仿照宮廷中文武兩班朝見聖上的威儀而設,可能也有些道理。

十方叢林中,比較典型的是設四十八單執事,依東、西兩序排列為:

列職 東序:都監、監院、副寺、庫頭、監收、莊主、磨頭、寮元、殿主、鐘頭、鼓頭、夜巡

西序:典座、貼案、飯頭、菜頭、水頭、火頭、茶頭、行頭、門頭、園頭、圊頭、照客

序職 東序:維那、悅眾、祖侍、燒香、記錄、衣缽、湯藥、侍者、清眾、請客、行者、香燈

西序:座元、首座、西堂、後堂、堂主、書記、藏主、僧值、知藏、知客、參頭、司水

十方叢林,一般有比較完備的組織和齊全的執事。近現代的叢林,基本設定五個部分,即禪堂、客堂、庫房、大寮、衣缽寮,合稱為「五大堂口」;其中後四者又稱為「四堂口」。重要寺務由住持會同首座等班首與四堂口主事共議決定。

此外,尚有首座寮以款待上座名宿,有侍者寮以待初學新參,有行者寮以處務行者和童行,有眾寮(雲水堂)以接待過往僧眾。又有蒙堂以待知事、僧值以上退職人員,有單寮以待副寺以下退職人員,有延壽堂以待老、病僧人,有莊田以供禪眾從事生產。各堂又各立規約以資遵守約束。

十方叢林的規模較大,財產為僧團公有。僧人們不準招收**,故其住僧來自四面八方合住一起。十方叢林具有開堂傳戒的資格,一般都定期傳戒,為子孫叢林的求戒者傳授戒法。

十方叢林依據方丈的產生辦法可分為選賢叢林、戒眷叢林和法眷叢林。選賢叢林的方丈是寺僧經過民主協商,從廣大僧人中推舉的德高望眾者;戒眷叢林的方丈,也是從僧人中推舉的德高望眾者,但其必須是在本叢林中受的戒;法眷叢林的方丈,是由原方丈在《寺院法眷》上載明的幾位嗣法**依次擔任。十方叢林的住持,一般是六年一任,但可以連任,也有實行終身制的。

住持退位後稱為「退院和尚」。

十方叢林可以接待各地雲遊參學的僧人,叫作「掛單」或「掛褡」。「單」指僧人的行李,掛單是將行李安放起來,暫不他往的意思。僧人掛單於十方叢林,首先住在雲水堂。

雲水堂住相當長時期後,以本人要求和住持同意,可以住進禪堂或唸佛堂,成為寺中的基本僧眾。住雲水堂可以隨時他往;住禪堂或唸佛堂後,如果要離寺他往,只能在每年正月十五日或七月十五日提出申請告假。禪堂或唸佛堂的僧眾名額是有一定限額的。

關於叢林制度詳見於《百丈清規》和它的注書《百丈清規證義記》等。至於叢林中行事和古德風規,則有道融《叢林盛事》、慧彬《叢林公論》、慧洪《林間錄》、淨善《禪林寶訓》、無慍《山庵雜錄》等,可資參考。 所有人員都不一定是「和尚」、「僧人」 還有居士。

佛教網如何正確的放生,佛教網 去寺廟放生時,先拜佛還是先放生?

放生之前念 祈請十方諸佛菩薩為 見證,願為這些水族眾生做正式的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布墮惡鬼,皈依僧不墮旁生。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然後念大悲咒和十小咒,亦或佛號多念 心經,南無多寶如來 南無寶勝如 南無妙色身如來南無廣博身如來 南無離怖畏如來 南無甘露王如來南...

藏傳佛教活佛在寺廟中的排序,藏傳佛教中活佛的地位排序及活佛封號!

這個不能分,活佛 是有一定修行人的轉世,稱之為 活佛 欠妥 這個稱號只不過是對高僧大德的一種尊稱罷了 因為在佛教裡,只有釋迦摩尼佛,是真正的佛!把 活佛 論資排輩,也是不對的,普通人有分別心,而在高僧大德的心裡,卻沒有!藏傳佛教各派沒有這種排序。佛門不是世俗政權 像你所說的da賴喇嘛 班禪額爾德尼,...

西安有名的佛教寺廟有哪些,西安有名的寺院?

西安的境內的寺bai院不du 少,其中不乏許多佛家宗zhi 派的祖庭。香積寺dao是淨土回 宗的祖庭,位於答長安區郭杜鄉香積寺村 大興善寺是鮮卑文化與漢文化融合的一個重要象徵,也是儒佛兩教融合的開始興教寺是玄奘法師的長眠之地,位於長安區樊川鎮廣仁寺是藏傳佛教在漢地的第一家寺院 其他的寺院還有很多,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