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如夢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
「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造的詞境。「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在「溪亭」,時間是「日暮」,作者飲宴以後,已經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沉醉」二字卻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留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遊賞。
果然,接寫的「興盡」兩句,就把這種意興遞進了一層,興盡方才回舟,那末,興未盡呢?恰恰表明興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誤入」一句,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同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
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一葉扁舟搖盪舟上是遊興未盡的少年才女,這樣的美景,一下子躍然低上,呼之欲出。一連兩個「爭渡」,表達了主人公急於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於「爭渡」,所以又「驚起一灘鷗鷺」,把停棲在洲渚上的水鳥都嚇飛了。
至此,詞嘎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
2樓:楊
觀光,遊覽,的時候,由感而發!!
李清照的如夢令擴寫(常記溪亭日暮,)
常常回憶起那個記憶片段 夕陽斜斜的照在小溪旁邊的亭角上,溪水閃耀著金光,我微微有些醉意了,沉醉在這美景裡,忘記了回家的路。玩得真開心啊!我捨不得離去,但遊興已盡,天色已晚,我依然得回到俗世。蕩起小舟,我漫無目的地溯向歸程,一路流連於這美景,誤入了荷花最盛的地方,身邊是誘人的荷香,荷葉田田,在船頭分擁...
幫忙把《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改寫成400到的作文
第一篇 看著這美妙絕倫的景象,我深深陶醉其中,自己彷彿也變成了一株荷花,在微風的吹拂下翩翩起舞.我時常想起那一次在溪亭飲酒時的情景 我坐在溪亭裡觀賞著那千姿百態的荷花,只覺得自己被眼前的荷花深深吸引了 有的含羞待放,粉紅的花苞鮮嫩可愛。有的剛剛綻放,幾隻蝴蝶就迫不及待地鑽了進去,那裡面橢圓形的花蕊約...
如夢令解釋
如夢令共有兩首詩,如下 1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 宋代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 譯文 應是常常想起一次郊遊,一玩就到日暮時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一直玩到沒了興致才乘舟返回,卻迷途進入藕花池的深處。怎麼出去呢?怎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