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證明牛頓第二定律f ma 不用函式影象和資料分析只用數學方法如何證明

2021-08-16 12:32:58 字數 4131 閱讀 7093

1樓:仨x不等於四

有個概念要清楚。樓主問題裡面都寫著“牛頓第二定律”,“定律”二字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從實驗資料觀察、分析得來的意思。

物理學是要用數學語言區描述自然現象的學科,它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自然現象,另一部分是數學語言,二者缺一不可。這樣看來,一個牛頓第二定律這麼基本的結論,完完全全用數學證出來是不可能的,否則物理學就沒有第一部分了。

我可以告訴樓主,儘管有一些定律最終可以從更基本的層面出發數學證明(比如歐姆定律,最初是實驗得到的,但是可以通過熱學裡面的基本概念加上牛頓第二定律推匯出來),但是像牛頓第二定律這種(還包括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之類的)基本定律就是實驗資料分析出來的,人們認為不需要證明就是這樣的。

當然非要證明的話也可以,但要付出代價,代價就是你要承認另一個結論是正確的,不用證明的。比方說我們就認為牛頓第二定律是對的,那麼“能量”這個概念可以通過牛頓第二定律推匯出來,並且可以證明很多自然發生的體系能量必然是最低的狀態。現在反過來,假定能量這個東西本來就存在,能量最低的原理本來就對(是實驗給出的不用證明),這樣的話就可以證明牛頓第二定律。

這個思路就是所謂的“分析力學”體系,可以看出它證明牛頓定律,但代價是原來“能量”那一套理論是可以證的現在不能證了。

2樓:匿名使用者

牛頓第二定律之所以被叫做定律就是因為是大自然的規律,有很多定律都是實驗和猜想,建立科學大廈的基礎都是人們想出的對自然規律的解釋,稱之為定律,基礎的基礎是無法通過推導得出的,最多隻能自圓其說。

定律是為實踐和事實所證明,反映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的論斷。定律是一種理論模型,它用以描述特定情況、特定尺度下的現實世界,在其它尺度下可能會失效或者不準確。沒有任何一種理論可以描述宇宙當中的所有情況,也沒有任何一種理論可能完全正確。

牛頓發表的原始公式:f=△(mv)/△t(見 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

動量為p的物體,在合外力為f的作用下,其動量隨時間的變化率等於作用於物體的合外力。

用通俗一點的話來說,就是以t為自變數,p為因變數的函式的導數,就是該點所受的合外力。

即:f=△p/△t=△(mv)/△t

而當物體低速運動,速度遠低於光速時,物體的質量為不依賴於速度的常量,所以有

f=m(△v/△t)=ma

這也叫動量定理。在相對論中f=ma是不成立的,因為質量隨速度改變,而f=△(mv)/△t依然使用。

由實驗可得在加速度一定的情況下f∝m,在質量一定的情況下f∝a

(只有當f以n,m以kg,a以m/s^2為單位時,f合=ma 成立)

牛頓第二定律可以用比例式來表示,這就是

a∝f/m 或f∝ma

這個比例式也可以寫成等式望採納

3樓:匿名使用者

稱作“定律”的都是實驗得出的,無法數學證明

定理才是根據定律推導得出的

牛頓第二定律如何證明?實驗證明就不用說了,書上都有.怎麼用數學證明或別的理論證明.

4樓:邛路荊含玉

牛頓第二定律是通過實驗得到的,並不能證明,這就如同數學公式中的公理(如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這是證明不了的,但被人們所公認,就成為真理.)

如果把動量定理當做公理可以證明牛頓第二定律,同樣把牛頓第二定律當做公理也能證明動量定理.

目前已知的,可由愛因斯坦的場方程得出慣性定律,也僅此而已,我們知道,牛頓定律只適用於巨集觀低速物體.

也許,當愛因斯坦的統一場理論解決的話,你的問題也能根本上予以證明吧,但我們看不到那一天了.

話說牛頓第二定律f=ma有嚴格合理的分析證明嗎?我想要證明過程不要任何經驗公式的證明。我們理論力學老師

5樓:匿名使用者

牛二可不是f=ma,而是這句話:物體加速度的大小跟物體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物體回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答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這是從實驗中總結出來的,並且作出了和新的實驗結果相符合的**,(在相對論出來之前)沒有被證偽。

f=ma是這個定律的一個數學表述。

記得采納啊

牛頓第二定律如何證明?實驗證明就不用說了,書上都有。怎麼用數學證明或別的理論證明。

6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你想證明,或許到大學就能夠證明出來。努力吧!

7樓:匿名使用者

定理是邏輯證明的,定律是實驗總結的

8樓:匿名使用者

牛頓第二定律是通過實驗得到的,並不能證明,這就如同數學公式中的公理(如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這是證明不了的,但被人們所公認,就成為真理。)

如果把動量定理當做公理可以證明牛頓第二定律,同樣把牛頓第二定律當做公理也能證明動量定理。

目前已知的,可由愛因斯坦的場方程得出慣性定律,也僅此而已,我們知道,牛頓定律只適用於巨集觀低速物體。

也許,當愛因斯坦的統一場理論解決的話,你的問題也能根本上予以證明吧,但我們看不到那一天了。

如何實驗證明牛頓第二定律

9樓:匿名使用者

一、實驗條件設計中的科學方法——控制變數法

“驗證牛頓第二定律”實驗所研究的是物體運動的加速度a與物體所受外力f 的關係,物體運動的加速度a與物體的質量m的關係,即a、f、m間的關係。 由於加速度a隨力f、物體的質量m的變化而同時發生變化, 所以它們間的關係難以確定, 實驗中為了研究三者的關係採用了控制變數法。

所謂控制變數法, 就是將具有某種相互聯絡的三個或多個物理量中的一個或幾個加以控制, 使之保持不變, 研究另外兩個物理量之間的關係; 此後再控制另一個物理量, 使之保持不變, 研究剩餘的兩個物理量間的關係。 例如研究 、之間的關係, 研究a、f、m之間的關係, 研究 之間的關係等都用到這種方法。

在“驗證牛頓第二定律”實驗中, 在研究、f、m之間的關係時, 先控制物體的質量m不變, 改變力f的大小, 研究a與f的定量關係。得出物體的質量m一定時, 物體運動的加速度a與物體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 再控制物體所受的外力f不變, 改變物體的質量m, 研究a與m的定量關係。 得出物體所受的合外力f一定時, 物體運動的加速度a與物體的質量m成反比; 最後將二者加以歸納綜合, 得出a、f、m三者之間的定量關係, 即物體運動的加速度a與物體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 與物體的質量m成反比。

二、實驗環境的等效法——平衡摩擦法

在“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中, 小車所受木板對它的滑動摩擦力f 隨小車質量的變化而變化, 而在實驗中又必須知道小車所受到的合外力f, 這樣由於摩擦力 f 的變化, 給驗證實驗過程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 一方面需要測定動摩擦因數, 另一方面還要測量、計算每次改變小車的質量後的摩擦力, 大大增加了實驗的難度, 而該實驗卻巧妙地採用了平衡摩擦力的方法, 將重力沿斜面的分力與摩擦阻力平衡, 等效於小車不受摩擦阻力的作用, 從而簡化了實驗。

該實驗平衡摩擦力的方法是, 將表面平整的木板的一端墊起, 使放在它上表面的物體所受重力沿斜面的分量與摩擦阻力相等, 即, 此時無論物體的質量怎樣變化, 只要 成立, 就一定存在, 於是實現了化“變”為“不變”, 即平衡了摩擦力之後的實驗環境就等效於物體不受摩擦阻力作用, 這樣小車所受的合外力就是細線對小車的拉力。

在平衡摩擦力時應做到: ①平衡摩擦力時不要掛上沙桶; ②平衡摩擦力時要使小車拖著紙帶, 使紙帶通過打點計時器, 並且使打點計時器處於工作中, 因為打點計時器對紙帶的阻力同樣存在; ③通過打下的紙帶粗測、判斷小車是否做勻速直線運動, 從而判斷是否已經平衡了摩擦力。

10樓:武老師的科創空間

[科普]牛頓第二定律

11樓:科學高分網

1.實際bai上,小車受到的拉力並不等於物塊的重力,試想du,物塊和小車一起做加速運動zhi,物塊需要加速dao度,所以繩子給物塊的拉力實際上是小於物塊的重力的,小車受到的拉力就等於繩子的力,這個力小於物塊的重力,物塊越輕,它產生加速度需要的力就越小,那麼拉力和重力的差就越小,拉力就越接近重力,所以物塊必須遠遠輕於小車

2.無論小車的質量如何對結果都沒影響

平衡摩擦力是為了讓重力在斜面方向的分力等於摩擦力,即mgsinθ=μmgcosθ,m可以約去,θ和m沒有關係

12樓:匿名使用者

用我的愛 來證明 哇哈哈``````

牛頓第二定律f=ma 是怎麼推匯出來的?

13樓:匿名使用者

這不是推匯出來的。是前輩物理學家總結、發現的自然規律。

牛頓第二定律,牛頓第二定律怎麼理解?

牛頓第二定律 f ma 是向量式 計算過程中只代入大小,方向 答時做具體說明本題回 a 0.5m s 2 m 2kg物體受答到的合外力 大小 f ma 2x0.5 1n,方向和規定的正方向相反。牛頓第二定律怎麼理解?牛頓第二定律 物體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

牛頓第二定律上課如何匯入

一 複習匯入 bai牛頓第一du定律的內容是 物體zhi將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dao運動狀態,直到有外力迫版使它改變 權這種狀態為止,說明了物體普遍存在的慣性,並且還提出了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那物體所受的合外力與其運動狀態的改變存在著什麼定性關係呢?二 實驗匯入 儀器 木板,彈簧稱,一個小車,...

牛頓第二定律中,F ma的a是指以什麼為參考系的a值 比如,物體A放在物體B上,兩者一起加速

你對這個問題不理解,我得分兩步給你解釋,第一步是指出你的誤區,第版二步再給你講明 權白。第一步 你既然說ab一起向右加速運動,這暗示著你以你 或者說你所在的 慣性系 為參考系,進行的假設。所以a就是你所在的參考系得出的a。你既然說a受摩差力,a的合力為零,那麼a的摩擦力又是哪個力平衡掉的呢?第二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