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說過:「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語言的」。的確,研究表明,智力發展的第一個因子是語言能力,語言是進行思維、反映思想、表達情感、紀錄思維成果的工具。兒童通過語言瞭解周圍的世界,表達感知的結果,通過語言使直覺形象思維發展到抽象概括思維,認識他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並對事物進行概括、分類、綜合、判斷、推理,從而表達自己對事物的認識。
但是,在兒童言語發展過程中由於各種原因會出現音準差、不會掌握語言表情技巧、口吃等問題,父母及老師應仔細觀察,及早發現,分析原因,並給予相應的措施。
音準差:
音準差是指不能準確發出某個單音節的讀音。3~4歲的兒童,隨著發音器官的成熟,語音聽覺系統及大腦機能的發展,發音能力迅速地加強,4歲以上的兒童一般能夠掌握本民族語言的全部語音,這時由於自身發音系統的異常或方言的影響,就會出現音準差的問題。
幫助兒童發音準確,家長和老師應該充分發揮**語言的榜樣作用,儘量做到發音正確,吐字清晰,語言規範。對於兒童語音中的錯誤和缺點,不要加以訕笑,不要故意重複他的錯誤和缺點,而要加以正確的示範。除了直接發音給他聽之外,還可以解釋我們是怎麼做才發出這些音的原理讓他明白。發音的時候故意誇張一點,可以使他注意你發音時的臉部動作。
如果是因為生理方面的原因,應該請教專科醫生,根據病情給予相應的處理。
不會掌握語言表情技巧:
語言表情技巧是指恰當地運用聲音的高低、強弱、大小、快慢和停頓等語氣和聲調的變化,使之更生動,更有感染力。兒童由於理解力差,就會難掌握語氣、語調的變化。
老師應該多給兒童以語言交際的機會,如談話、歌謠、朗讀、講故事、演講、戲劇表演等,使其在反覆的練習中得到提高。在平時與孩子的交流中,我們要加強對他們語言修辭、思維及反應等能力的鍛鍊,在兒童已有的詞彙和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擴大和豐富兒童的語言。每次活動後要有一個概括性總結,把正確的最佳表達方式潛移默化地印入孩子的腦海中。
口吃:
口吃是一種常見的言語節律障礙,表現為說話時聲音不自主的重複、延長或語流中斷、阻滯而不流利。口吃是兒童比較常見的語言障礙,多發生在2~5歲階段。根據臨床表現主要分為三大類:
發育性口吃:兒童在2~3歲學習說話時,由於言語功能發育不成熟,掌握詞彙有限,說話太過緊張,想得比說得快,就不能迅速選擇詞彙,造成口吃,這是言語發育的正常現象。這時,家長和老師不要指責、訓斥或糾正他,以免加重兒童的心理緊張。應該耐心傾聽兒童講話,並帶著他慢慢地說。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發育性口吃會逐漸消失。
模仿性口吃:有的兒童模仿說話口吃的小朋友,不自覺地成了習慣,形成口吃。這時,家長和老師應採取「忽略」的方法,口吃的情形會漸漸好轉。
社會性口吃:主要是精神刺激(如家庭不和、父母離異、受到了強烈的驚嚇或學習等負擔過重)引起恐懼、焦慮、憤怒等緊張情緒的結果。這時,家長和老師要多給其溫暖和關懷,不要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和期望,儘量減少和消除引起精神緊張的因素;消除其自卑的情緒,鼓勵他樹立信心,多接觸他人,創造與人言語交流的機會;進行語言訓練,逐字逐句模仿,由易到難,逐漸掌握講話流利的規律;避免嘲笑或模仿,避免懲罰或歧視,不要強行糾正,否則會使兒童心理更為緊張,使口吃更為嚴重。
語言的發展對兒童的智慧和人格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培養兒童學說話,是一項非常艱鉅細緻的工作,需要父母及老師要具有極大的耐心和愛心。為兒童創設輕鬆愉快的語言環境,多與他進行語言交流,做他的忠實聽眾。反之,如果大人過於緊張或嚴厲,只會讓孩子情況更為嚴重,甚至不願意開口說話了。
兒童期認知和語言的發展
認知是指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它包括感知覺 記憶 注意 思維等心理過程。認知的特性可以歸結為四個方面 認知方式 認知策略 認知速度和認知成績。感知覺是最基本的認知過程,是高階認知活動的基礎,兒童對客觀世界的認知是從感知覺開始的,然後學會了語言,在此基礎上才逐漸發展了高階的認知過程。一 嬰幼兒的感知覺發...
兒童期認知和語言的發展
嬰幼兒的感知覺發展 嬰幼兒最主要的感知覺是觸覺 聽覺和視覺。在胎兒期,這些感知覺就已經形成並有所發展了。觸覺發展得最早,嬰兒在早期通過口腔觸覺和手的觸覺來探索外部世界。對5 12周的嬰兒的研究發現,這一時期的嬰兒已經能夠通過口腔觸覺建立條件反射。他們往往對自己吸吮過的表面凹凸的奶嘴會注視更長的時間,...
兒童語言發展的基本規律幼兒言語發展的特點和規律?
幼兒語言的發展過程有普遍的規律,需要經歷前語言期和語言發展期兩大階段。一 前語言階段 0 1.5歲 前語言發展是語音的核心敏感期,圍繞語音,幼兒發展了三方面的能力 前語言感知能力 發音能力 交際能力。語音包括音素 音節 音節 zhao 可以分解成因素 zh 和 ao 說話的語調 重音 停頓等規則。一...